机修理论知识培训教材(ppt-67).ppt
《机修理论知识培训教材(ppt-6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修理论知识培训教材(ppt-67).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修理论知识培训教材常见液压元件故障与排除1目 录一、液压泵故障原因与排除二、液压缸故障原因与排除三、液压阀故障原因与排除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一)泵不输油1.泵轴不转动(1)电动机轴未转动1)未接通电源检查电气故障原因并排除2)电气线路故障3)电气元件故障(2)电动机发热跳闸1)溢流阀调压过高,系统工作时泵闷油1)合理调节溢流阀压力值2)溢流阀阀芯卡住,或直通式溢流阀阀芯中心通向端面的油孔被堵死,或2)检修阀芯,使其动作灵活自如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一)泵不输油1.泵轴不转动先导式溢流阀阻尼孔堵死,超过调压时,不溢流3)泵出口单
2、向阀装反或单向阀卡死打不开,而发生闷油3)检修或重新安装单向阀4)电动机故障4)检修或更换电动机(3)泵轴或电动机传动轴上无连接键1)折断1)更换键2)漏装2)补装新键(4)泵内部滑动副卡死(如柱塞与缸体孔;配油盘与转子或叶片;齿轮与侧板;叶片与转子槽)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一)泵不输油1.泵轴不转动1)配合间隙太小1)折开检修,按要求选配间隙2)零件精度差,装配质量差,齿轮与轴同轴度偏差太大;柱塞头部与滑靴过紧;叶片垂直度差,转子摆差太大,转子槽有伤痕或叶片有裂纹,受力后断裂而卡死2)更换零件,重新装配使配合间隙达到要求3)油液太脏3)检查油液,重新过滤或更换
3、4)油温过高使零件热变形4)检查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检查油箱油量并加油至油位线(1)电动机反转1)电气线路接错1)纠正电气线路2)泵体上的旋向箭头指错2)纠正旋向箭头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一)泵不输油2.泵轴反转3)泵体上未注明旋向3)在泵体上打上旋向箭头(2)驱动机构轴反转1)安装错误纠正旋向重新安装处理,同本表(一),1,(2),2),3)2)见本表(一)1,(2),2),3)3.泵轴仍可转动泵轴内部折断1)轴质量差1)检查原因,更换新轴2)泵内滑动副卡死,原因见本表(一),1,(4)处理见本表(一),1,(4)(1)油箱油位过低(1)加油至油位线(2)吸油滤
4、油器被堵(2)清洗滤芯或更换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一)泵不输油4.泵不吸油(3)吸油管被堵(3)清洗吸油管或更换,检查油质,过滤或更换油液(4)泵吸入腔被堵(4)折泵检查(5)泵或吸油管密封不严(5)检查并紧固接头处,紧固泵盖螺钉,在泵盖结合处和接头连接处涂上油脂,或先向泵吸油口灌油(6)吸油管细长和弯头太多(6)更换管子,减少弯头,按要求选用管子通径和长度(7)吸油滤油器过滤精度太高,或通过面积太小(7)按要求选择过滤精度,通过面积和合适的滤油器(8)泵的转速太低(8)控制在规定的最低转速上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一)泵不输油4.
5、泵不吸油(9)油的粘度太高(9)检查油的粘度,更换适宜的油液,冬季要检查加热器的效果(10)叶片泵叶片伸出,卡死在转子槽内(10)折开清洗,合理选配间隙,检查油质,过滤或更换油液(11)变量叶片泵变量机构动作不灵,使偏心量为零(11)更换或调整变量机构(12)柱塞泵变量机构失灵,如加工精度差,装配不良,配合间隙太小,泵内部阻力过大,伺服活塞,变量活塞及弹簧芯轴被卡死,通向变量机构的个别油道有堵塞以及油液太脏,油温太高,使零件热变形(12)折开检查、修配或更换零件,合理选配间隙;过滤或更换油液;检查冷却器效果;检查箱内的油位并加至油位线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一)泵
6、不输油4.泵不吸油(13)柱塞泵缸体与配油盘之间不密封(泵中心弹簧折断)(13)更换弹簧(14)叶片泵配油盘与泵体之间不密封(14)折开清洗重新装配(二)泵噪声大1.吸空现象严重(1)吸油滤油器有部分堵塞(1)清洗或更换滤油器(2)吸油管伸入油面较浅(2)适当加长吸油管长度(3)吸油位置太高或油箱油位太低(3)降低泵的安装高度或加油至油位线(4)吸油管局部有堵塞现象(4)折下清洗(5)泵和吸油管口密封不严(5)检查连接处和结合面的密封性并紧固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二)泵噪声大1.泵吸空现象严重(6)油的粘度过高(6)检查油质,按要求选用油的粘度(7)泵的转速太高
7、(7)控制在最高转速以下(8)吸油滤油器通过面积太小(8)更换通过面积大的滤油器(9)泵内吸入腔通道不畅通(9)折下检查清洗(10)油箱中通气孔被堵(10)清洗通气孔(11)泵轴密封件失效(11)更换2.吸入气泡(1)油液中溶解一定量的空气,在工作过程中生成泡沫(1)在油箱内增设隔板,将回油经过隔板消泡后再吸入,油液中加消泡剂(2)回油涡旋流太强而生成泡沫(2)吸油管与回油管要隔开一定的距离,回油管口要插入油面下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二)泵噪声大2.吸入气泡(3)管道内或泵壳内存有空气(3)进行空载运转,排除空气(4)吸油管没入油面的深度不够(4)加长吸油管,往
8、油箱中注油使其液面升高3.液压泵运转不良(1)泵内轴承磨损严重或破损(1)折开清洗,更换(2)泵内部零件破损或磨损1)定子圈内表面磨损严重1)更换定子圈2)齿轮精度低2)研配修复或更换4.泵的结构因素(1)困油严重,产生较大的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1)卸荷槽设计不合理1)改进设计,提高卸荷能力2)加工精度差2)提高加工精度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二)泵噪声大4.泵的结构因素(2)变量泵变量机构工作不良(间隙过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脏)(2)折开清洗修理,重新装配达到性能要求,过滤或更换油液(3)双级叶片泵的压力分配阀工作不良(间隙过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脏)(3)折开
9、清洗修理,重新装配达到性能要求,过滤或更换油液5.泵安装不良(1)泵轴与电动机轴同轴度差(1)重新安装达到同轴度0.1mm以内的要求(2)联轴器安装不良,同轴度差并有松劝(2)重新安装达到技术要求,并用螺钉紧固联轴器(1)泵内部滑动零件磨损严重(1)折开清洗、修理和更换1)叶片泵配油盘端面磨损严重1)研磨配油盘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三)泵出油量不足1.容积效率低2)齿轮端面与侧板磨损严重2)研磨修理或更换3)齿轮泵因轴承损坏使泵体孔磨损严重3)更换轴承并修理4)柱塞泵柱塞与缸体孔磨损严重4)更换柱塞并配研到要求间隙,清洗后重新装配5)柱塞泵配油盘与缸体端面磨损严
10、重5)研磨两端面达到要求,清洗后重新装配(2)泵装配不良1)定子与转子,柱塞与缸体,齿轮与泵体,齿轮与侧板之间的间隙太大1)重新装配,按技术要求选配间隙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三)泵出油量不足1.容积效率低2)叶片泵,齿轮泵泵盖上螺钉拧紧力矩不均匀或有松动2)重新均匀拧紧螺钉3)叶片和转子反装3)纠正方向重新装配(3)油的粘度低(3)更换油液,检查油温,提出降温措施2.有吸气现象参见本表(二)1,2参见本表(二)1,23.泵内部分机构工作不良参见本表(二)4参见本表(二)44.供油量不足非自吸泵的辅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修理或更换辅助泵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
11、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四)压力不足或压力升不高1.漏油严重参见本表(三)1参见本表(三)12.驱动机构功率过小(1)电动机输出功率过小1)设计不合理1)核算电动机功率,不足更换2)电动机有故障检查电动机并排除故障(2)机械驱动机构输出功率过小(2)核算驱动功率或更换驱动机构3.泵排量过大或压力调得过高造成驱动机构或电动机功率不足重新计算匹配压力,流量和功率,使之合理1.有吸气现象参见本表(二)1,2参见本表(二)1,2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五)压力不稳定流量不稳定2.油液过脏个别叶片转子槽内卡住或伸出困难过滤或更换油液3.泵装配不良(1)个别叶片转子槽内间隙
12、过大,造成高压油向低压腔流动(1)折开清洗,修配或更换叶片,合理选配间隙(2)个别叶片转子槽内间隙过小,造成卡住或伸出困难(2)修配叶片使之运动灵活(3)个别柱塞与缸体孔配合间隙过大,造成漏油量大(3)修配后使间隙达到要求4.泵的结构因素参见本表(二)4参见本表(二)4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5.供油量波动非自吸泵的辅助泵有故障修理或更换辅助泵(六)异常发热1.装配不良(1)间隙选配不当(如柱塞与缸体,叶片与转子槽,定子与转子,齿轮与侧板等配合间隙过小,造成滑动部位过热烧伤(1)折开清洗,测量间隙重新配研,达到规定间隙(2)装配质量差,传动部分同轴度未达到技术要求,
13、运转时有松紧不均匀现象(2)折开清洗,重新装配达到技术要求(3)轴承质量差或装配时被打坏,或安装时未清洗干净,造成运转时松紧不均(3)折开检查,更换轴承,重新装配(4)经过轴承的润滑油排油口不通畅1)螺塞未打开(未接管子)1)安装好回油管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六)异常发热1.装配不良2)安装时油道未清洗干净,有脏物堵住2)清洗管道3)回油管弯头太多或有压扁现象3)更换管子,减少弯头2.油液质量差(1)油液粘度变化大(1)规定选用液压油(2)油中含有大量水分造成润滑不良(2)更换油液,并清理油箱内部(3)油液污染严重(3)更换油液,增加吸油滤油器3.泄油管故障(1
14、)泄油管压扁或堵死(1)清洗更换(2)泄油管管径太细,不能满足排油要求(2)更改设计更换管子4.受外界条件影响外界热源高,散热条件差消除外界影响,增设隔热措施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5.内部泄漏大,容积效率过袋子,过度发热参见本表(三)1参见本表(三)1(七)轴封漏油1.安装不良(1)密封件唇口装反(1)折下重新安装,折装时不要破坏唇部,若有变形或损坏应更换(2)骨架弹簧脱落1)轴的倒角不适当,密封唇口被挂住,使弹簧脱落1)按图样要求重新加工2)装轴时不小心,使弹簧脱落2)重新安装(3)密封唇部粘有异物(3)取下清洗,重新装配(4)密封唇口通过花键轴时被拉伤(4)更
15、换后重新安装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七)轴封漏油1.安装不良(5)油封装反了1)沟槽内径尺寸太小1)检查沟槽尺寸,按规定重新加工2)沟槽倒角过小2)按规定重新加工(6)压入油封后发生变形(6)检查沟槽尺寸及倒角(7)密封唇翻卷(7)检查轴倒角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加工合格后用砂布打磨倒角处,装配时在轴倒角处涂上油脂1)轴倒角太小2)轴倒角处太粗糙2.轴和沟槽加工不良(1)轴加工错误1)轴颈尺寸公差不合理,使油封唇口部位磨损,发热1)检查尺寸,换轴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七)轴封漏油2.轴和沟槽加工不良2)轴倒角不合要求,使油封唇口拉伤,唇
16、口脱落2)重新加工轴的倒角3)轴颈外表面有加工痕迹3)修磨消除加工痕迹4)轴颈表面粗糙使油封唇边磨损加快4)重新加工达到图样要求(2)沟槽加工错误(2)更换泵盖,修配沟槽达到配合要求1)沟槽尺寸过小,使油封装斜2)沟槽尺寸过大,油从外周漏出3)沟槽表面有划伤或其他缺陷油从周边漏出(1)油封胶质不好,不耐油或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七)轴封漏油3.油封本身有缺陷对液压油相容性差,变质,老化失效造成漏油更换相应的油封橡胶件4.容积效率过低参见本表(三)1参见本表(三)15.泄油孔被堵泄油孔被堵后,泄油压力增加,造成密封唇口变形太大,接触面积增加,摩擦产生热化,使油封失
17、效,引起漏油清洗油孔,更换油封6.外接泄油管径过细或管道过长泄油困难,泄油压力增加适当增加管径或缩短泄油管长度7.未接泄油管泄油管未打开或未接泄油管打开螺塞接上漏油管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一)活塞杆不能动作1.压力不足(1)油液未进入液压缸1)换向阀未换向1)检查不换向原因并排除2)系统未供油2)检查液压泵和主要液压阀的故障原因并排除(2)虽有油,但没有压力1)系统有故障,主要是泵或溢流阀有故障1)检查泵或溢流阀的故障原因并排除2)内部泄漏严重,活塞与活塞杆松脱,密封损坏严重2)将活塞与活塞杆紧固牢靠,并更换密封件(3)压力达不到压力值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原因及排
18、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一)活塞杆不能动作1.压力不足1)密封件老化,失效,唇口装反或有破损1)更换密封件,并正确安装2)活塞环损坏2)更换活塞环3)系统调定压力过低3)重新调整压力,达到要求值4)压力调节阀有故障4)检查原因并排除5)通过调速阀的流量过小,因液压缸内泄漏,当流量不足时会影响压力不足5)调速阀的通过流量必须大于液压缸内的泄漏量2.压力达到要求仍不动作(1)液压缸结构上的问题1)活塞端面与筒端面紧巾在一起,工作面积不足,故不能启动1)端面上要加一条通油槽,使工作油液迅速流向活塞的工作端面,缸筒的进出油口位置应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一)活塞杆不能
19、动作2.压力达到要求仍不动作2)具有缓冲装置的缸筒上单回路被活塞堵住与接触表面错开(2)活塞杆移动别劲1)缸筒与活塞,导套与活塞杆配合间隙过小1)检查配合间隙,并配研到规定值2)活塞杆与夹布胶木导向套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小2)检查配合间隙间隙,修配导向套也,达到要求的配合间隙3)液压缸装配不良(活塞杆,活塞和缸盖之间同轴度差,液压缸与工作台平行度差3)重新装配和安装,对不合格零件应更换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3)液压回路引起的原因,主要是液压缸背压腔油液未与油箱相通,回油路上的调速阀节流口调节过小或连通回油的换向阀未动作(3)检查原因并消除(二)速度达不到规定值1.内
20、泄严重(1)密封件破损严重(1)更换密封件(2)油的粘度太低(2)更换适宜粘度的液压油(3)油温过高(3)检查原因并排除2.外载过大(1)设计错误,选用压力过低(1)核算后更换元件,调大工作压力(2)工艺和使用错误,造成外载比预定值增大(2)按设备规定值使用(1)加工精度差,缸筒孔锥度和圆度超差(1)检查零件尺寸,对无法修复的零件应更换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二)速度达不到规定值3.活塞移动时“别劲”(2)装配质量差1)活塞,活塞杆与缸盖之间同轴度差1)按要求重新装配2)液压缸与工作台平行度差2)按要求重新装配3)活塞杆与导向套配合间隙过小3)检查配合间隙,修配导
21、向套孔,达到要求的配合间隙4.脏物进入滑动部位(1)油液过脏(1)过滤或更换油液(2)防尘圈破损(2)更换防尘圈(3)装配时未清洗干净或带入脏物(3)折开清洗,装配时要注意清洁5.活塞在端部(1)缓冲调节阀的节流口调节过小,在进入缓冲选种时,活塞可能停止或速度急剧下降(2)缓冲节流阀的开口度要调节适宜,并能起缓冲作用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二)速度达不到规定值行程速度急剧下降(2)固定式缓冲装置中节流孔直径过小(2)适当加大节流孔直径(3)缸盖上固定式缓冲节流环与缓冲柱塞之间间隙过小(3)适当加大间隙6.活塞移动到中途,发现速度变慢或停止(1)缸筒内径加工精度差,
22、表面粗糙,使内泄量增大(1)修复或更换缸筒(2)缸壁发生胀大,当活塞通过增大部位时,内泄量增大(2)更换缸筒1.液压缸活塞杆运动时别劲见本表(一)2见本表(一)2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三)液压缸产生爬行2.缸内进入空气(1)新液压缸,修理后的液压缸或设备停机时间过长的缸,缸内有气或液压缸管道中排气不净(1)空载大行程往复运动,直到把空气排完(2)缸内部形成负压,从外部吸入空气(2)先用油脂封住结合面和接头处,若吸空情况有好转,则将螺钉及接头紧固(3)从液压缸到换向阀之间的管道容积比液压缸同容积大得多,液压缸工作时,这段管道上油液未排完,所以空气也很难排完(3)可
23、在靠近液压缸管道的最高处加排气阀,打开排气阀,活塞在全行程情况下运动多次,把气排完后,再把排气阀关闭(4)泵吸空气(见液压泵故障)(见液压泵故障)(5)油液中混入空气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四)缓冲装置故障1.缓冲作用过度(1)缓冲节流阀的节流口过小(1)将节流口调节到合适位置并坚固(2)缓冲柱塞别劲(柱塞头与缓冲环间隙太小,活塞倾斜或偏心(2)折开清洗,适当加大间隙,对不合格零件应更换(3)在柱塞头与缓冲环之间有脏物(3)修去毛刺并清洗干净(4)固定式缓冲装置柱塞头与衬套之间间隙太小(4)适当加大间隙2.失去缓冲作用(1)缓冲调节阀处于全开状态(1)调节到合适位
24、置并坚固(2)惯性能量大(2)应设计合适的缓冲机构(3)缓冲节流阀不能调节(3)修复或更换(4)单向阀处于全开状态或(4)检查尺寸,更换锥阀芯和钢球,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四)缓冲装置故障2.失去缓冲作用单向阀阀座封闭不严更换弹簧,并配研修复(5)活塞上密封件破损,当缓冲腔压力升高时,工作液体从此腔向工作压力一侧倒流,故活塞不减速(5)更换密封件(6)柱塞头或衬套内表面上有伤痕(6)修复或更换(7)镶在缸盖上的缓冲环胶落(7)更换新缓冲环(8)缓冲柱塞锥面长度与角度不对(8)给予修正3.缓冲行程段出现爬行(1)加工不良,如缸盖,活塞端面的垂直度不合要求,在全长上
25、活塞与缸筒间隙不均匀;缸盖与缸筒不同轴;缸筒内径与缸盖中心线偏差大,活塞与螺母端面垂直度不全要求造成活塞杆弯曲等(1)折开检查,重新装配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对策(2)装配不良,如缓冲柱塞与缓冲环相配合的孔有信心或倾斜等(2)重新装配,确保质量(五)有外泄漏1.装配不良(1)液压缸装配时端盖装偏,活塞杆与缸筒定心不良,使活塞杆伸出困难,加速密封件磨损(1)折开检查,重新装配(2)液压缸与工作台导轨面平行度差,使活塞伸出困难,加速密封件磨损(2)折开检查,重新安装,并更换密封件(3)密封件安装差错,如密封件划伤,切断,密封唇口装反,唇口破损或轴倒角尺寸不对,装错,漏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修 理论知识 培训教材 ppt 6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