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课件.ppt
《常见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见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 钟利群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1、调节和控制体内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活动,使机、调节和控制体内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2、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由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相适、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由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相适应。应。3、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产生了语言,、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产生了语言,人类不仅能适应和认识世界,而且能主观能动地改造世人类不仅能适应和认识世界,而且能主观能动地改造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
2、务。提问1:神经科症状?2:神经科和哪些科关系最紧密?3:感染症状如何?1神经系统感染的发展史对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手段、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和研究,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特别是有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的研究,随着科学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均有了很大的进展。对颅内慢病毒感染以及近代瘟疫、新型传染病艾滋病对神经系统损害等病的研究,已引起世界性的关注和医学领域的高度重视。11 神经系统的细菌感染 首次报道首次报道:1805年法国医生Vieusseux首次报道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1887年Weichselbaum再次报
3、道本病,并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脑脊液中发现了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从而确定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诊断依据。此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手段、流行病学和治疗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1 神经系统的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的使用:Daniels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大流行,美国住院士兵的死亡率为3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病的死亡率降至3.6,重要的原因是在1940年使用了磺胺嘧啶治疗流脑;1941年应用青霉素控制多种细菌;1944年链霉素诞生,并且开始联合使用;在选用抗生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应注意到急性炎症期由于血管渗透性增加,很多
4、抗生素均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但在炎症恢复期有些抗生素就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提出了鞘内注射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后,众多抗生素相继问世,对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控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由于广谱抗生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耐药菌株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主要的致病菌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认为不致病的细菌,如绿脓杆菌和真菌已逐渐成为常见的致病菌,特别是厌氧菌感染已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11 神经系统的细菌感染CT、MRI的应用的应用:脑脓肿、硬脑膜外脓肿和霉菌性肉芽肿等颅内感染性疾病,在治疗除采用常规的抗菌治疗外,在脓肿包膜形成后在头颅CT的定位下行手术治疗。20世纪90年代CT和
5、MRI在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开始广泛应用。12 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狂犬病狂犬病:1804年Zinke将狂犬病狗的唾液接种到正常狗患狂犬病;1903年才认识到狂犬病毒为嗜神经病毒,并引起急性中枢性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急性脊髓灰质炎急性脊髓灰质炎:1804年已认识和了解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病,但确认脊髓灰质炎病毒嗜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中的一种,是在1909年Landsteiner和Popper将脊髓灰质炎死亡病人的脊髓乳剂给猴子注射,使之产生迟缓性瘫痪后才定论的;12 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带状疱疹:1888年Boray提出带状疱疹与水痘的密切关系,并报道了相关方面的临床与实验,直到1
6、905年Wetter等才明确指出两者是同一病原体,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该病毒主要侵犯并潜伏在脊神经后根神经节,当病毒被激活后可沿神经纤维侵入颅内。1930年从患有流行性脑炎(昆虫病毒)和无菌性脑膜炎(淋巴脉络膜丛脑炎病毒)的患者中获得了病毒。此后,应用电子显微镜、组织培养和免疫学技术获得了很多感染神经系统的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传统概念认为它是一种急性疾病,一般在数小时至数日内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以致危及生命,幸存者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康复过程。病情轻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病毒的特性,宿主的年龄和免疫状况。临床常见的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炎是经典的神经系统
7、病毒感染性疾病。12 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慢病毒感染慢病毒感染: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生物学界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慢病毒和慢病毒感染。这种病原具有长期潜伏、缓慢增殖、造成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的能力。神经系统变性的特征是神经元空泡变性和胶质细胞增生,并出现淀粉样斑块。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进展性痴呆,常合并肌阵挛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因此,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分为3种。寻常病毒指已知、具有典型病毒特征的病毒,包括疱疹病毒、肠道病毒、虫媒病毒等,它们所造成的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是脑膜炎、脑炎、脑膜脑炎和脊髓炎等。寻常病毒所致的慢病毒感染有缺损型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L)和人类乳多空病毒引
8、起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以及若干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如进行性风疹全脑炎、进行性麻疹脑炎和巨细胞病毒脑炎。非寻常致病因子所致的慢病毒感染有震颤病(Kuru),皮质基底节脊髓变性病(CJD)和有可能包括Alzheimer病在内的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2 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H IV感染感染:20世纪70年代从动物中分离出逆转录病毒,它是RNA病毒划分出来的分支家族。1978年首例艾滋病病人确定。1986年WHO将其病原统一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同时受累,有些发生在HIV感染的早期,但大多数发生在进行性感染阶段,直
9、到晚期。Piot将HIV感染分为5种状态:急性感染、潜伏状态、持续性全身淋巴结增生、艾滋病相关复合征、艾滋病。艾滋病是HIV感染自然发展的结果,其中3040有神经系统表现,且027为首发症状,尸检发现80以上艾滋病患者神经系统有病理改变。12 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病毒的检测手段有了较大的发展,因而加深了病毒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病原学的认识。病毒不仅造成急性自限性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引起迁延数月至数年并最终死亡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许多病毒具有在人体内持续存留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独特能力,并且许多宿主虽有病毒持续性感染,然而并未发病。近十年,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病毒学的研究从机
10、体、细胞水平跨入了分子水平,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技术和病毒基因工程使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进展,而且在快速诊断和病毒疫苗的制备、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有了可能。2神经系统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螺旋体及真菌等病原体引起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的炎症性疾病。从解剖学角度来分可分为两大类,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周围神经系统感染。从临床角度来分可分为神经内科感染和神经外科感染。二、神经系统的区分二、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脑脊髓脊髓脑神经:脑神经:12对对脊神经:脊神经:31对对躯体神经系:躯体神经系:皮肤和运动系皮肤和运动系
11、内脏神经系:内脏神经系:内脏、心血管和内脏、心血管和腺体腺体中枢部中枢部周围部周围部按按位位置置分分脑脑脊髓脊髓躯体神经躯体神经内脏神经内脏神经按按分分布布的的对对象象分分2神经系统感染的概念及分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脑实质、脊髓、被膜及血管受到病原体的损害。由于血脑屏障自身抵御感染的能力远不如身体其他部位,外周的炎细胞和抗体又不易通过,因此毒力较低的病原体能导致较为严重的脑和脑膜感染。病原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途径有: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血行感染,即通过血流和脉络从进入脑脊液;直接感染,即由穿透伤或邻近器官感染而蔓延至颅内;通过神经干逆行感染,即神经轴突、淋巴管、神经纤维
12、的组织间隙,特别是嗜神经病毒可沿神经纤维的组织间隙传递,直接感染神经。据侵犯部位,感染又可分为:累及脑或和脊髓实质引起的炎性反应称为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感染仅局限与脑膜(软膜、蛛网膜)等,称为脑膜炎、软脑膜炎或脑脊膜炎。实际上难以截然分开,常以脑膜脑炎或脑脊髓膜炎而命名 2神经系统感染的概念及分类周围神经系统感染周围神经系统感染是指周围运动、感觉、植物神经的功能和结构的障碍。周围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指由于感染、外伤、中毒、压迫、缺血和代谢障碍等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有变性病理改变的一组疾病,又称为神经炎或神经病。周围神经的病理损害有:华勒氏变性,指任何外伤、牵拉、挤压等因素使轴突断裂后,远端的轴
13、索和髓鞘很快发生变性;轴突变性,病变来自神经末梢向近端发展,轴索先变性,继之髓鞘脱失,病变可波及到整个轴索;脱髓鞘变性(节段性脱髓鞘),髓鞘破坏而轴突相对保持完好。根据受损神经的分布形式不同,周围神经感染可分为:单神经炎,指某一周围神经干或神经丛的局部病变;多数性单神经炎,指同时或先后(数日或数年内)损害两个或两个以上,通常为单独的、非临近的神经干;多发性神经炎,指分布广泛、双侧对称性的四肢远端为重的周围神经炎。2神经系统感染的概念及分类神经内科感染神经内科感染脑炎症性疾病脑炎症性疾病 脊神经炎脊神经炎 脊髓感染脊髓感染脑炎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慢性感染性脱髓鞘
14、性多发性 急性脊髓炎森林脑炎 神经病 结核性脊膜脊髓炎疱疹病毒脑炎 多发性神经病 急性化脓性脊髓炎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中毒性周围神经炎 视神经脊髓炎柯萨奇病毒性脑炎 营养代谢性神经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腮腺炎病毒脑炎 麻风性神经炎 带状疱疹病毒性脊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脑炎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急性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巨细胞包涵体脑炎 臂丛神经痛)狂犬病毒脑炎昏睡性脑炎)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蛛网膜炎2神经系统感染的概念及分类神经外科感染。神经外科感染。颅骨及颅内的外科感染颅骨及颅内的外科感染 脊髓和椎管内感染脊髓和椎管内感染颅骨感染 硬脊膜外脓肿(颅
15、骨化脓性骨髓炎 硬脊膜下脓肿颅骨结核 脊髓内脓肿颅骨真菌性肉芽肿)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硬膜外脓肿 脊髓蛛网膜炎硬膜下脓肿 椎管内的寄生虫病脑脓肿 (脊髓囊虫病垂体脓肿 脊包虫病感染性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脊髓血吸虫病脑寄生虫 椎管内肺吸虫病)(脑囊虫病脑血吸虫病脑型疟疾脑肺吸虫病脑包虫病神经系统阿米巴病蛔虫病的神经系统损害脑裂头蚴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弓形体病)脑结合瘤脑真菌性肉芽肿梅毒毒瘤脑积水分流感染3神经系统感染微生物学的进展 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为获得性耐药性或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及天然或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即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其处理原则为联合用药、交替用药、防止滥用、寻找新药。厌氧菌需需氧
16、菌混合感染,厌氧菌单独感染在感染中占很大比重。与厌氧菌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脓肿、脑膜炎、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积脓、脓毒性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脊液分流术后感染、创伤后颅内感染等41 神经系统感染病生理学自由基与神经系统感染钙超载与神经系统感染微量元素与神经系统感染42 神经系统感染病理学神经细胞变质的常见病变神经细胞变质的常见病变尼氏体溶解局部缺血性改变神经元纤维变性神经轴索及髓鞘改变炎性脑水肿炎性脑水肿在神经系统感染病理变化中常伴有明显的炎性渗出,不管颅内是局灶性炎症或弥漫性炎症,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脑水肿一般分为三种:血管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细胞性或细胞中毒性脑水肿。一般
17、以血管性脑水肿为主。它是由于血脑屏障功能紊乱而导致通透性增加,血浆从血管内渗透到脑细胞外间隙中形成,所以,此液体蛋白质含量很高,可导致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又可以分为弥漫性和局灶性。共同病变为脑体积增大,脑回变平,脑沟变窄。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细胞增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纤维结缔组织成分较少,修复愈合过程比较缓慢,神经细胞再生能力很弱,而间质胶质细胞的增生常很明显。星形胶质细胞为脑组织重要间质成分之一,起支持和营养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为其对神经细胞损害的反应和直接对致病因子的反应。另外,小胶质细胞的功能主要为吞噬作用,去除一切坏变产物如脂质等。急性感染为格子细胞,慢性感染为棒状细胞,形成后不相
18、互转换。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5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概述】是细菌侵犯脑膜后产生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脑脊髓蛛网膜、软膜和其间的脑脊液。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分为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本病可散发,也可流行。潜伏期1-7天,一般为2-3天;肺炎球菌脑炎为肺炎双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和老人。常继发于肺炎、中耳炎、乳突炎等,或酒精中毒、脾脏切除、慢性肾病等。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病的表现和脑膜炎表现;流感杆菌脑膜炎中
19、绝大部分是由B组流感杆菌引起。本病主要见于6-18个月的婴儿和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成人很少发病。临床表现与其他脑膜炎相似,起病相对缓慢,病初有呼吸道症状,经过数日至1-2周后出现脑膜炎症状。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三层硬膜:蛛网膜:软膜:厚而坚韧 薄而透明、紧邻硬膜 富有血管和神经,紧贴脑和脊髓表面并伸入其沟裂内。(由内至外)对脑和脊髓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硬脑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软脑膜大脑镰上矢状窦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上矢状窦下矢状窦脉络丛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上矢状窦窦汇窦汇横窦横窦 乙状窦乙状窦颈内静脉颈内静脉 硬脑内、外两层分离处,形成腔道,内面衬有内
20、皮细胞,含静脉血。窦壁无平滑肌,故无收缩性,因此,硬脑膜窦损伤时出血较多。大脑镰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幕切迹幕切迹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隔幕切迹硬脑膜形成硬膜窦硬膜窦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侧脑室室间孔脉络丛产生(95%)第三脑室 脉络丛产生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脉络丛产生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上矢状窦脑干与端脑之间,间脑的外侧与大脑半球愈合。两侧间脑之间有一矢状裂隙,称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它向下通中脑水管,向上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5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病生理机制病生理机制】细菌在鼻细菌在鼻 咽部增殖咽部增殖 局部侵入局部侵入 菌血症菌血症 脑膜侵犯脑膜侵犯 细菌复制细菌复制 血血 脑脑 屏
21、屏 障障 蛛蛛 网网 膜膜 下下 腔腔 炎炎 症症 通透性增加通透性增加 脑脊液流脑脊液流 脑脑 的的 血血 管管 炎炎 阻抗增加阻抗增加 和(或)脑梗死和(或)脑梗死 脑积水脑积水 血管源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 细胞毒细胞毒 间质性间质性 性水肿性水肿 水水 肿肿 颅内压增加颅内压增加5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临床症状体征的鉴别临床症状体征的鉴别】年龄组年龄组 症状症状 体征体征 儿童 发热 颈强直 昏睡 紫癜或瘀斑疹 头痛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应激状态 癫痫发作 恶心和呕吐 共济失调 呼吸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的局灶症状 畏光 包括脑神经麻痹 成人 发热 颈强直 头痛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昏睡、
22、精神错乱或昏迷 癫痫发作 恶心和呕吐 神经系统的局灶症状 畏光 包括脑神经麻痹 呼吸系统症状 老年人 发热 颈强直 精神错乱或昏迷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 头痛 癫痫发作-癫痫状态 呼吸系统症状 5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病变和临床的关系】化脓性脑膜炎除有一般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和血液内白细胞增多以外,由于蛛网膜下腔内大量脓性渗出物,影响脑脊液循环和脑内循环,脑组织充血和水肿,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剧烈头痛和呕吐。典型的脑膜炎症状为颈强直和Kerning征(+),前者是由于颈上阶段的脊神经后根受炎症刺激引起,后者是由于腰骶节段的脊神经后根受炎症刺激引起。脑皮质受损可以引起皮质高度抑制,出现精神
23、错乱或昏迷。锥体束也受影响,出现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以及出现病理反射。脑神经受损出现脑神经麻痹,如展神经受损出现眼球外直肌的麻痹。脑本质的局部软化出现肢体的瘫痪或是感觉障碍。5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脑膜炎 压力 白细胞计数 蛋白含量 糖含量 其他类别 (mmH2O)及分类(/mm3)(mg%)(mg%)化脓性 升高 1000多核为主 100-500 极低或无 涂片或培养 (平均300)(500-2万)(有时 100-200如 3/4病例 涂片多为阴性 若蛛网膜下腔 500,淋巴为主 有阻塞更高 低于50 堵塞则降低 早期中性80%隐球菌性 通常升高 0-800(平均50)20-500(平 1
24、/2病例 墨汁涂片阳性 (平均225)淋巴为主 均100)在30左右 霉菌培养阳性病毒性 正常或稍高 5-数百,淋巴 通常 降低 动物或鸡胚 核为主 100 接种阳性,细 菌培养涂片 阴性钩体性 常升高 0-数十,淋巴 轻度增加 正常 血反应阳性 为主,早期多 CSF钩体培 核为主 养阳性癌肿性 通常200-0-数百个,单核 升高或极高 正常或明 涂片可找到 400,有时 为主 显降低 癌细胞 4005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年龄 常见病原菌 药物 3月以内 B族链球菌 大肠杆菌 氨苄青霉素+广谱头孢霉素 李斯特菌3月至18岁 脑膜炎球菌 流感杆菌 广谱头孢霉素 肺炎球菌
25、18至50岁 肺炎球菌 脑膜炎球菌 广谱头孢霉素50岁以上 肺炎球菌 李斯特菌 氨苄青霉素+广谱头孢霉素 革兰氏阴性杆菌 6.结核性脑膜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般由恰部位结核感染病灶播散所致,儿童大多继发于粟粒性结核,成人多由肺部、泌尿生殖系、消化道等原发灶播散而致。结核杆菌到达蛛网膜下腔,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感染可波及软脑膜、蛛网膜及部分脑实质,形成结核结节,主要分布在脑底动脉环、脚间池、视交叉及环池等处,渗出物可压迫和损害视交叉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等,累及下丘脑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渗出物阻塞可引起脑积水,脑内动脉受累可引起脑梗死及软化,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6.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神经系统 感染性 疾病 鉴别 诊断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