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课件.ppt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课件.ppt(1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一节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物质基础遗传物质的物质基础l遗传遗传(heredity):l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形状的遗传信息。l特点:具稳定性。特点:具稳定性。遗传型(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全部基因的总和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l变异变异(variation):生生物物体体在在外外因因或或内内因因的的作作用用下下,遗遗传传物物质质的的结结构构或或数数量量发发生生改
2、改变变而而导导致致表表型改变。型改变。变异的特点:变异的特点:a a。群体一般为。群体一般为1010-6-61010-10-10;b.b.形状变化的幅度大;形状变化的幅度大;c.c.变化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遗传的。变化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遗传的。表型(表型(phenotype):):指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指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和内在特性的总和;是具一定遗传型的生物在一定是具一定遗传型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遗传型遗传型+环境条件环境条件表型表型l。l饰变(饰变(modification):指指不不涉涉及及遗遗传传物物质质结结构
3、构改改变变而而只只发发生生在在转转录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特点:特点:a.几几乎乎整整个个群群体体中中的的每每一一个个个个体体都都发发生生同同样样的变化;的变化;b.性状变化的幅度小;性状变化的幅度小;c.因因遗遗传传物物质质不不变变,故故饰饰变变是是不不遗遗传传的的。引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一、一、3 个经典实验个经典实验(一)经典转化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实验(三)植物病毒重建实验(一)经典转化实验(一)经典转化实验l1928年F.Griffith肺炎链球菌l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lS型菌株-菌株形成荚膜、菌落表面光滑、致病
4、lR型菌株-菌株不形成荚膜、菌落表面粗糙、不致病l平板培养实验平板培养实验热死热死S菌菌不生长不生长活活R菌菌长出长出RII菌菌热死热死S菌菌+活活R菌菌长出大量长出大量R菌和菌和10-菌菌l活活R R菌菌 +S+S菌无细胞抽提液菌无细胞抽提液 长出大量长出大量R R菌和少量菌和少量S S菌菌 l 1944年年 O.T.Avery活活R菌菌+l加加S菌菌DNAl加加S菌菌DNA及及DNA酶以外的酶酶以外的酶l加加S菌的菌的DNA和和DNA酶酶l加加S菌的菌的RNAl加加S菌的蛋白质菌的蛋白质l加加S菌的荚膜多糖菌的荚膜多糖l长出长出S菌菌只长只长R菌菌10分钟后分钟后用捣碎器用捣碎器使空壳脱离
5、使空壳脱离吸附吸附离心离心沉淀细胞进一步培养沉淀细胞进一步培养后,可产生大量完整后,可产生大量完整的子代噬菌体的子代噬菌体(二)噬菌体感(二)噬菌体感染实验染实验含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在沉淀中l(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l(一)核酸存在的七个水平及质粒(一)核酸存在的七个水平及质粒细胞水平:存在于细胞核或核质体,单核或多核细胞水平:存在于细胞核或核质体,单核或多核细胞核水平细胞核水平:原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结构不同,核外原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结构不同,核外DNA染色体水平染色体水平:倍性倍性(真核真核)
6、和染色体数和染色体数核酸水平:在原核中同染色体水平、存在部分二倍体核酸水平:在原核中同染色体水平、存在部分二倍体DNA或或RNA,复合或裸露,双链或单链,复合或裸露,双链或单链基因水平:具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长度与信息量,基因水平:具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长度与信息量,转录转录翻译翻译密码子水平:密码子水平:信息单位信息单位,起始和终止起始和终止,核苷酸水平:核苷酸水平:突变或交换单位,四种碱基突变或交换单位,四种碱基DNA的三种存在形式的三种存在形式第二节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一、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l突变:指生物体的表型发生的可突
7、变:指生物体的表型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遗传的变化。l狭义突变:基因突变点突变l广义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l突变的几率:10-6-10-9l野生菌株-突变-突变株(一)基因突变类型(表型分类)(一)基因突变类型(表型分类)营养缺陷型(株)抗性突变型(株)条件致死突变(株)形态突变型(株)抗原突变型(株)产量突变型(株)l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因突变而丧失合成某种因突变而丧失合成某种物质的能力,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物质的能力,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类型。加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类型。l抗性突变型抗性突变型因突变而产生了对某种因突变而产生了对某种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的突
8、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的突变株。变株。l条件致死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突变后在某种条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繁殖,而在另一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繁殖,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型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型抗原突变型抗原突变型因突变而引起的抗原因突变而引起的抗原结构发生改变结构发生改变(二)突变率(二)突变率l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变的几率。l突变率为突变率为101088是指该细胞在一亿次细胞是指该细胞在一亿次细胞分裂中,会发生一次突变。分裂中,会发生一次突变。l突变率也可以用每一单位群体在每一世突变率也可以用每一单位群体在每一世
9、代中产生突变株(代中产生突变株(mutantmutant,即突变型),即突变型)的数目来表示。的数目来表示。l突变率突变率=突变细胞数突变细胞数/分裂前群体细胞数分裂前群体细胞数 ll突变是突变是独立的独立的。某一基因发生。某一基因发生突变突变不会影响其它基因不会影响其它基因的突变的突变率。率。(三)基因突变的特点(三)基因突变的特点以细菌的抗药性为例。以细菌的抗药性为例。不不对对应应性性:突突变变的的性性状状与与突突变变原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自自发发性性:突突变变可可以以在在没没有有人人为为诱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稀有性稀有性:突变率
10、低且稳定。:突变率低且稳定。(三)基因突变的特点(三)基因突变的特点独独立立性性:各各种种突突变变独独立立发发生生,不会互相影响。不会互相影响。可诱发性可诱发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稳定性稳定性: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三)基因突变的特点(三)基因突变的特点可逆性:可逆性:从原始的野生型基因从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突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突变,从突变株回到野生型的变,从突变株回到野生型的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四)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四)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l变量试验又称波动试验或彷徨试验。变量试验又称波动试验
11、或彷徨试验。l19431943年,年,S.E.S.E.LuriaLuria 和和M.M.DelbrckDelbrck 根据统计根据统计学原理,设计了的实验。学原理,设计了的实验。l大肠杆菌大肠杆菌 l大肠杆菌的大肠杆菌的T1T1噬菌体(烈性噬菌体)噬菌体(烈性噬菌体)l观察统计抗噬菌体的抗性菌株数量观察统计抗噬菌体的抗性菌株数量 l2、涂布实验、涂布实验原理与变量试验相同,方法更为简原理与变量试验相同,方法更为简便,且可计算突变率。便,且可计算突变率。l(五)基因突变剂机制(五)基因突变剂机制l自发突变l诱发突变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ln-2n-3n-4n整倍变化ln-n+1、
12、n-1,2n-2n+1、2n-1、2n-2非整倍变化l原核生物只有一条染色体,但可成为部分二倍体。2、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也称为染色体畸变,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转座。一般认为这是由于染色体单体发生断裂后,错误性愈合而造成的。可造成隐性基因的表达、显形基因的拷贝数增多、某一性状的缺失、基因间连锁程度的变化、不同染色体基因的连锁等变化。重复、缺失、倒位、易位转座因子(可移动基因、跳跃基因)转座因子(可移动基因、跳跃基因)l插入序列ISl转座子Tnl转座噬菌体Mnl转座频率:10-510-7ll转座因子-复制-非同源重组l正向重复序列-转座酶基因-反向重复序列l
13、3、基因突变(点突变)的诱变机制、基因突变(点突变)的诱变机制l诱变剂(诱变剂(mutagenmutagen):凡能提高突):凡能提高突变率的任何理化因子,就称为诱变率的任何理化因子,就称为诱变剂变剂 l种类:诱变剂的种类很多种类:诱变剂的种类很多 l代表性的诱变剂的作用机制。代表性的诱变剂的作用机制。l(1)碱基置换(substitution)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转换(转换(transitiontransition),即),即DNADNA链中的一个嘌链中的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呤被另一个嘌呤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啶所置换;颠换
14、(颠换(transversiontransversion),即,即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一或是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所置换个嘌呤所置换。l碱基的置换(实线代表转换;碱基的置换(实线代表转换;虚线代表颠换)虚线代表颠换)碱基置换后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碱基置换后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1)错错义义突突变变一一种种氨氨基基酸酸,变变成成另另一一种种氨基酸;氨基酸;l(2)无义突变无义突变氨基酸的碱基置换后变成氨基酸的碱基置换后变成lUAG(琥珀突变)、(琥珀突变)、lUAA(赫石突变)(赫石突变)lUGA(乳石突变)等终止密码子;(乳石突变)等终止密码子;l配对原则嘌呤嘌呤-嘧啶
15、嘧啶6位上是氨基的嘌呤位上是氨基的嘌呤-4位上是酮基的嘧啶位上是酮基的嘧啶6位上是酮基的嘌呤位上是酮基的嘌呤-4位上是氨基的嘧啶位上是氨基的嘧啶*烷化剂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l带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诱变作用是其与DNA中的碱基或磷酸作用。l常见的烷化剂有硫酸二乙酯(EDS)、甲基磺酸乙酯(EMS)、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亚硝基甲基脲(NMU)、氮芥、乙烯亚胺和环氧乙酸等。B 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l这类诱变剂主要是一些碱基类似物l这些化合物有这些化合物有5-溴尿嘧啶(溴尿嘧啶(5-BU),),5-氟尿嘧啶氟尿嘧啶(5-FU)、8-氮鸟嘌呤氮鸟嘌呤(8-
16、NG)和和2-氨基嘌呤(氨基嘌呤(2-AP)等。)等。l它们与正常碱基的结构类似,在它们与正常碱基的结构类似,在DNA复制时,复制时,它们可以被错误地掺入它们可以被错误地掺入DNA,引起诱变效应,引起诱变效应,所以说它们引起碱基置换的作用是间接的所以说它们引起碱基置换的作用是间接的。(2)移码突变)移码突变l移码突变是指由一种诱变剂引起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移码突变诱变剂移码突变诱变剂 l吖啶类染料(原黄素、吖啶黄、吖啶橙等)l和一系列称为ICR类的化合物(美国的肿瘤研究所合成而得名),都是移码突变的有效诱变
17、剂4、自发突变的机理、自发突变的机理l大多数自发突变本质上也是诱发的,只不过它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环境或细胞内环境诱发的。l细胞外因素、l细胞内因素lDNA分子内部因素(1)细胞外的诱发因素)细胞外的诱发因素 l自然环境或人工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因素l自然环境中,宇宙间的短波辐射、宇宙线和紫外线等,多因素低剂量长期辐射的综合效应,将会引起生物的自发突变。l自然环境中存在低剂量的金属离子、高分子化合物、生物碱药物、染料等都能成为引起生物突变的化学因素(2)细胞内的诱发因素)细胞内的诱发因素 l细胞的代谢活动会产生一些诱变物质,如过氧化氢、咖啡碱和重氮丝氨酸等,它们是引起自发突变的内源诱变剂。l许多
18、微生物的陈旧培养物中易出现自发突变株,可能就是这类原因。l(3)DNA分子内部因素分子内部因素DNA分子中的碱基存在着互变异构效应。A、T、G、C四种碱基,存在酮基结构(T,G)或氨基结构(A,C),酮式与烯醇式存在互变异构,氨基式与亚氨基式存在互变状态(3)DNA分子内部因素分子内部因素l一般生理条件下,碱基互变平衡反应倾向于酮式或氨基式,lDNA两条互补链之间总是以A:T和CG碱基配对。l但T偶尔也会以稀有的烯醇式形式出现,这样在DNA复制到达这一位置的瞬间,新合成链中T对应的不再是A,而是G;(3)DNA分子内部因素分子内部因素l同理,若碱基同理,若碱基C以稀有的亚氨基形式出现,以稀有的
19、亚氨基形式出现,在在DNA复制到达这一位置的瞬间,则它对复制到达这一位置的瞬间,则它对应的不是应的不是Gl据统计,碱基对发生自发突变的据统计,碱基对发生自发突变的几率约为几率约为108109。l环出效应环状突出效应。有人提出,在环状突出效应。有人提出,在DNA的复制过程中,如果其中某一单的复制过程中,如果其中某一单链上偶然产生一个小环,则会因链上偶然产生一个小环,则会因其上的基因越过复制而发生遗传其上的基因越过复制而发生遗传缺失缺失(六)紫外线对(六)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的损伤及其修复l嘧啶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要比嘌呤强得多。嘧啶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要比嘌呤强得多。嘧啶的光化产物主要是二聚体和
20、水合物。嘧啶的光化产物主要是二聚体和水合物。其中了解较清楚的是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其中了解较清楚的是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和消除。成和消除。l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使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使同链同链DNA的相邻嘧的相邻嘧啶啶间间形成共价结合的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胸腺嘧啶二聚体。1、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l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对照:对照:8106个个/mlE.coliU.V.100个个/ml试验:试验:8106个个/mlE.
21、coliU.V.360490nm2106个个/mlE.coli可见光,可见光,30分分l1、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l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的带有胸腺嘧啶二聚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的带有胸腺嘧啶二聚体的体的DNA分子,在黑暗下会被一种分子,在黑暗下会被一种光激活光激活酶酶即光裂合酶(即光裂合酶(photolyase)结合,当形)结合,当形成的复合物暴露在可见光(成的复合物暴露在可见光(300500nm)下时,此酶会因获得光能而发生解离,从下时,此酶会因获得光能而发生解离,从而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光激活酶也而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光激活酶也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每一从复合物中
22、释放出来。每一E.coli细胞中细胞中约含有约含有25个光激活酶分子个光激活酶分子。1、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l由于一般的微生物中都存在着光由于一般的微生物中都存在着光复活作用,所以进行紫外线诱变复活作用,所以进行紫外线诱变育种时,只能在红光下照射及处育种时,只能在红光下照射及处理照射后的菌液。理照射后的菌液。l2、暗修复作用(dark repair)l又称切除修复(又称切除修复(excisionrepair)。)。是活细胞内一种用于修复被紫外是活细胞内一种用于修复被紫外线等诱变剂(包括烷化剂、线等诱变剂(包括烷化剂、X射线射线和和射线等)损伤后的射线等)损伤后的DN
23、A的机制。的机制。这种修复作用与光无关。这种修复作用与光无关。l有四种酶参与有四种酶参与l内切核酸酶:切开内切核酸酶:切开l外切核酸酶外切核酸酶:扩大:扩大lDNA聚合酶:复制聚合酶:复制l通过通过连接酶:连接连接酶:连接l完成了修复作用。完成了修复作用。3、紫外诱变方法:设备:紫外灯、磁力搅拌器、暗室等,设备:紫外灯、磁力搅拌器、暗室等,紫外灯:波长为紫外灯:波长为253、7nm,功率是功率是15W处理时的照射距离:处理时的照射距离:20cm30cm样品:要直接暴露在紫外灯下,厚度不能超过样品:要直接暴露在紫外灯下,厚度不能超过3mm照射时,要用照射时,要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磁力搅拌器搅拌。处
24、理剂量:常用照射时间或死亡率作为相对剂量处理剂量:常用照射时间或死亡率作为相对剂量在实际应用中,用死亡率表示照射剂量更可靠。在实际应用中,用死亡率表示照射剂量更可靠。通常先绘制照射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曲线,然后通常先绘制照射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曲线,然后选择合适的剂量。选择合适的剂量。生产上经常采用的剂量:生产上经常采用的剂量:死亡率为死亡率为70%80%左右。左右。l二、突变与育种二、突变与育种(一)自发突变与育种(一)自发突变与育种1、生产中育种、生产中育种10-6突变率突变率-寻找正向突变菌株寻找正向突变菌株2、定向培育优良菌种、定向培育优良菌种牛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13年年-230代代
25、-卡卡介苗(减毒活菌疫苗)介苗(减毒活菌疫苗)(二)诱变育种(二)诱变育种诱变+筛选诱变是随机的;筛选是定向的目前发酵工业生产菌株都是经过突变改造过的。1、诱变育种的基本规律、诱变育种的基本规律2、诱变育种中的几个原则、诱变育种中的几个原则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剂的选择 1诱变剂作用的普遍性:选择那些在其它菌种选育中诱变效果好的诱变剂。如:UV,亚硝基胍(NTG),快中子等。2诱变剂的特异性:经验之谈。如,四环素族抗生素用亚硝酸、羟胺,青霉素用氮芥、乙烯亚胺、亚硝基胍3*菌株的差异:(即使是同一菌)A:遗传性不稳定的菌株-用缓和诱变剂B:遗传性稳定的菌株-首用强,后用缓。*考虑诱变机制:UV嘧啶,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遗传 变异 育种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