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
《2019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一、考点突破一、考点突破知识点课标要求题型说明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1. 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 体会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与二次函数间的关系选择题填空题等差数列前 n 项和还要注意两点:公式推导的方法和函数的思想二、重难点提示二、重难点提示重点:重点: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难点: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二次函数间的关系。考点一:等差数列前考点一:等差数列前 n n 项和公式及推导项和公式及推导(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2)(1naanna1dnn 2) 1( (2) 等
2、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Sna1a2an,Snanan1a1,2Sn(a1an)(a2an1)(ana1) ,n(a1an) ,Sn21n(a1an)这种推导方法称为倒序求和法。 【核心突破核心突破】(1)由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及通项公式可知,若已知a1、d、n、an、Sn中三个便可求出其余两个,即“知三求二知三求二” 。 “知三求二”的实质是方程思想,即建立方程组求解。(2)在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求和时,一般地,若已知首项a1及末项an用公式Sn2)(1naan较方便;若已知首项a1及公差d用公式Snna12) 1( nnd较好。(3)在运用公式Sn2)(1naan求和时,
3、要注意性质注意性质“设m、n、p、q均为正整数,若mnpq,则amanapaq”的运用。(4)在求和时除了直接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即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外,还要注意创设运用公式条件创设运用公式条件(即将非等差数列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问题) ,以利于求和。考点二:等差数列前考点二:等差数列前 n n 项和的性质项和的性质2数列an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Sn,则有如下性质:(1)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m2d。(2)若项数为偶数 2n(nN N*) ,则S偶S奇nd,偶偶 SS1nn aa。(3)若项数为奇数 2n1(nN N*) ,则S奇S偶an1,偶偶 SS
4、nn1。(4)若an、bn均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分别为Sn和Tn,则1212mmmm TS ba。考点三:等差数列前考点三:等差数列前 n n 项和的最值项和的最值解决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最值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前 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解决问题,即:(1)二次函数法二次函数法:用求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方法来求前 n 项和的最值,但要注意的是:*nN。 (2)图象法图象法: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来确定n的值,使nS取最值。(3)通项法通项法:当10,0ad时,n为使0na 成立的最大的自然数时,nS最大。这是因为当0na 时,1nnSS,即递增;当0na 时,1nnSS,即递减。类似的,当10,0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数学 数列 2.3 等差数列 学案苏教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