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变异及临床意义课件.ppt
《乙肝病毒的变异及临床意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病毒的变异及临床意义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乙肝病毒的变异及临床意义艾迪康竭诚为您服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以及相关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功能衰竭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治疗是这一类慢性肝病的根本治疗方法。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NA)是两类主要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但长期使用NA,耐药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所以,认识耐药、防范耐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乙肝病毒的研究简史二、乙肝病毒的结构及复制三、病毒变异:S、C、P、X区四、病毒耐药的概念和危害五、常用抗病毒药的耐药位点六、预防和监测一、乙肝病毒的研究简史1965年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1967年发现其与肝炎相关,称为肝炎相关抗原1970年Dan
2、e发现HBV完整颗粒1972WHO将澳大利亚抗原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979年Galibert完成了HBV全基因测序HBsAg的发现曾获诺贝尔医学奖二、乙肝病毒的结构及复制乙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BV基因组由不完全的环状双链DNA组成,长的为负链、短的为正链,负链含3200bp,正链长度约为负链的50-80%。HBV有四个ORF均位于负链,分别称作s区、C区、X区和P区,分别编码外膜蛋白、核心蛋白、X抗原和DNA多聚酶。HBV进入肝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核并转换成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以此为模板,转录成四种HBVRNA,其中只有3.5kb的mRNA含
3、病毒DNA序列上的全部遗传信息,因此也称为病毒前基因组RNA。它与病毒聚合酶一起被核壳蛋白包裹,包装成病毒核心。在病毒核心内的前基因组RNA通过逆转录合成负链DNA,再以负链为模板合成正链DNA,一部分再进入细胞核补充消耗的cccDNA,另外一部分则在内质网中装配包膜,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向细胞外分泌。HBV病毒颗粒感染肝细胞及DNA复制过程慢性活动型乙肝患者肝细胞每天可以产生1013个HBV颗粒,在外周血中浓度可达1012/ml,半衰期11.2d。被HBV感染的肝细胞半衰期为10天100天不等。肝细胞内的cccDNA半衰期较长,根据数学模型分析,排除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及病毒变异的影响,需要
4、进行14年的抗病毒治疗才能完全清除患者肝细胞内的cccDNA。目前无药物可作于cccDNA,其稳定存在是HBV不能根治的原因。三、病毒变异病毒变异是生物遗传进化的必然,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是在慢性感染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自然发生的。在外来压力的作用下,HBV常发生选择性变异,一些特异性HBV突变株被选择出来。HBVDNA每个复制循环中每10000个碱基对可发生1个核苷错误,每天产生3.21010个点突变。HBV逆转录过程中缺乏校正机制是HBV容易耐药的根本原因。1、S基因区变异S基因区可分为:前S1、前S2和S区,分别编码preS1、preS2和HBsAg。前S蛋白免疫原性很强,可与肝
5、细胞的受体结合,是HBV具有嗜肝性的重要原因。由于S基因编码HBsAg,所以其变异会产生如下不良临床结果:(1)HBsAg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S基因变异后所表达的HBsAg不能被现在的普通检查方法检测到,致使乙肝病毒仍然存在,却不被发觉。对这种情况,应该结合HBeAg检查和乙肝病毒的基因检查技术,方可得出正确的结果。(2)免疫预防失败:使用野毒株HBsAg制备的血源性或基因过程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抗HBs对一些变异株的HBsAg的亲和力和中和作用明显下降,从而可使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移植肝再感染乙肝病毒失败。(3)致病性的改变:S基因变异株在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
6、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体内均有发现,使病变程度加重,范围增加。(4)HBsAg亚型的改变:由于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异,会引起HBsAg亚型的改变,使病情复杂化。总之S基因变异是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S基因变异后免疫球蛋白将不能发挥保护作用逃避干扰素治疗和宿主免疫清除S基因变异是形成HBsAg阴性、抗HBs阳性、HBV-DNA持续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原因2、前C/C基因变异C1896位(A83)的变异:是HBV中最常见的变异。nt1896G-A,使28位的色氨酸(密码子TGC)变异为终止密码TAC,导致前C蛋白的翻译终止,从而使eAg不能合成。此突变有助于HBV逃避免疫攻击但它并不影响
7、HBV复制,而形成慢性感染状态。这种情况临床上表现为HBeAg(-)、HBV-DNA(+)。上述变异也见于干扰素治疗后,因此提示以HBeAg转阴作为疾病好转的指标有时并不准确,应结合HBVDNA检测判断。前C区/C区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判断e抗原下降代表病毒复制能力下降的诊断是否可靠判断乙肝病毒是否为特殊的e抗原阴性病毒类型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与C区位点突变有关对判断疾病预后,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否是真的血清学转换C区变异使得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效应降低3、X基因突变X基因突变编码154个氨基酸的X蛋白,X蛋白可激活乙肝病毒基因的复制过程,是乙肝病毒基因
8、组内结构和功能重叠最明显的区域。因此,X基因在乙肝病毒复制、表达及致病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乙肝病毒X基因变异及其产物HBxAg与乙肝病毒的致癌密切相关。4、P基因变异P基因主要编码DNA多聚酶,是最长的开放读框,与C、S与X基因重叠。该基因共分成5个区(A、B、C、D和E)。这些区域是较保守的,参与核苷酸或模板结合,并且具有催化活性。近10多年来,在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患者中,出现了P基因突变,体内外试验表明这些突变株与药物耐药相关。四、病毒耐药的概念和危害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从病毒变异到临床耐药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最初,体内可能有少量变异的病毒株。尽管这些病毒对药物抵抗力强,但
9、其复制数量比野生病毒株少。因此,体内的野生病毒株仍占“优势”,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野生病毒株被药物抑制住以后,耐药的变异病毒株被“筛选”出来,得到复制的机会,并逐渐增多,成为体内的“优势”株,这时便出现耐药。与DNA-P结合抑制HBV-DNA复制核苷类似药物的作用机制图.抗病毒治疗后HBV从病毒变异到临床耐药为了准确地反映这种病毒变异到临床耐药的过程,我们把病毒变异后的耐药分为基因耐药、病毒学耐药和临床耐药三个阶段基因耐药: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体内乙肝病毒基因组产生了变异,形成新的耐药性病毒基因序列,对药物易感性降低,但这种耐药病毒株在体内的量很少,只能通过病毒基因的检测查到变异病毒株。*(表型
10、耐药)病毒学耐药:在基因耐药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变异病毒株逐渐增多,HBVDNA水平反弹,一般在(1103)(1106)拷贝/毫升之间,还没有造成肝功能异常和明显的肝脏组织学损伤。病毒学耐药也称为病毒学反弹。2006年美国NIH会议建议其定义为:治疗后达到应答,但在继续治疗过程中HBVDNA比达到的最低值一致性地超过1log10拷贝/ml时,称为病毒学反弹。临床耐药:病毒学耐药继续发展,HBVDNA水平上升至1106拷贝/毫升以上,最终出现ALT升高、肝脏组织学损伤,并可能有临床症状。病 毒 耐 药 对 临 床 的 影 响耐药病毒的出现使后续治疗的药物疗效降低耐药病毒的出现使后续治疗的药物选择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乙肝病毒 变异 临床意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