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课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课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课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二课第二课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课标要求课标要求(2017(2017 版版)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江苏课程江苏课程调整方案调整方案(2018(2018 版版) )本内容为“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等现象;“大气水平运动”这一内容不可缺失。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本课编写较好,很详细,难度也适中。知识学情:学生基本只知道空气受热上升,其余一概不知。对于气压、压强、高低压、气流等概念很模糊。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班级情况:高一(
2、1)至高一(4)班学生学生基础较弱,本课需耐心讲解。1.人地协调观2.综合思维学生能简单画出热力环流的过程图并标注高低压、等压面,并运用本课知识简单解释热岛环流等相关自然现象,找到“绿色生活”理念。3.区域认知以“成都”“镇江和扬州”为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差异,运用本课简单分析热力环流和绿化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4.地理实践力学生可以运用示意图,自主学习,并联系现实生活,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教学课时教学课时3 课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板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热力环流示意图 2.风向画法学习难点学习难点1.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方向 2.在较为复杂的风
3、力图上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诵读预热诵读预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教师可自主的印制一定的诵读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展示导入展示导入教师自行选取合适的文字、图形、动画等材料,自然导入本课。预习与填空预习与填空备注与笔记备注与笔记一、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简单的形式。的形式。22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近地面和高空存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1)A 地受热,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B、C 两地冷却,气流
4、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2)高空:水平方向上,气流从 A 地流向 B、C 两地;近地面:A 地为低气压,B、C为高气压,气流从 B、C 流向 A 地。温馨提示 “热低压、冷高压”仅适用于同一水平面上两地区相比较;不适用于垂直方向上。在垂直方向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压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二、大气的水平运动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所以水平气压梯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风形成的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2受力分析(1)高空
5、大气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F3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平行。(2)近地面的风近地面的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F2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等压线斜交。(3)(3)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32.2.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第一步:虚画出垂直于几个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第二步:确定半球,北半球顺着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三 单元 地球 大气 第二 热力 环流 水平 运动 导学案鲁教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