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材料》图文课件ppt-第五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工程材料》图文课件ppt-第五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材料》图文课件ppt-第五章.pptx(9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5章章 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5.1 概述概述5.2 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5.3 其他沥青混合料其他沥青混合料5.4 新型沥青混合料新型沥青混合料5.1 概述概述5.1.1 沥青混合料的定义沥青混合料的定义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沥青碎石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合理选择级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如碎石、石屑、砂等),与适量沥青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经拌和而成的高级路面材料。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符合规定级配的矿料,与沥青拌和而制成的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混合料,简称AC。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拌和而成的沥青混合料,简称AM。5.1.2 沥青混合料
2、的特点沥青混合料的特点沥青混合料特点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弹塑性黏性材料,因而它具有一定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它不需设置施工缝和伸缩缝,路面平整且有弹性,行车比较舒适。沥青混合料路面有一定的粗糙度,雨天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路面还能保证一定的平整度,如高速公路路面,其平整度可达1.0 mm以下,而且沥青混合料路面为黑色,无强烈反光,行车比较安全。施工方便,速度快,养护期短,能及时开放交通。沥青混合料路面可分期改造和再生利用。沥青混合料路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因老化会使路面表层产生松散,引起路面破坏;另外,温度稳定性差,夏季高温时易软化,路面易产生车辙、波浪等现象,冬季低温时易脆裂,在车辆重复荷载作用
3、下易产生裂缝。5.1.3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1按胶凝材料的不同分类按胶凝材料的不同分类 按胶凝材料的种类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混合料和煤沥青混合料。2按矿料最大粒径分类按矿料最大粒径分类按矿料最大粒径分类特粗式沥青混合料粗粒式沥青混合料中粒式沥青混合料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砂粒式沥青混合料 是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1.5 mm的沥青碎石混合料。是大粒径为26.5 mm的沥青混合料,一般用于高级路面的基层,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是大粒径为16 mm或19 mm的沥青混合料,一般用于路面的面层或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是大粒径为9.5 mm或13.2 mm的沥青混合料,一般用于双层式沥青路面面
4、层。是大粒径等于或小于4.75 mm的沥青混合料,也称为沥青石屑或沥青砂,一般用于高级路面上的磨耗层。3按矿质材料的级配类型分类按矿质材料的级配类型分类 分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4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由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拌和而成,包括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以ATB表示)。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粗型(C型)或细型(F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等,具体见表5-1所示。5按沥青混合料制造工艺
5、分类按沥青混合料制造工艺分类 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沥青混合料等。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是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拌和而成,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的剩余空隙率在6%12%的半开式沥青碎石混合料(以AM表示)。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少,设计空隙率为18%。5.2 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组配的矿质混合料与黏稠沥青在专门设备中加热拌和而成,用保温运输工具运送至施工现场,并在热态下进行摊铺和压实的混合料,通称“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简称“热拌沥青混合料”。5.2.1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
6、结构和强度理论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强度理论 1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1)组成结构理论 热拌沥青混合料是由级配良好的矿质骨料和最佳用量的沥青胶结物及外掺材料所构成的,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多相分散体系。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理论 表面理论。沥青混合料是由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组成密实的矿质骨架,利用沥青胶结料的黏滞力,在加热状态下,与矿质集料进行拌和,经压实后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性材料。胶浆理论。沥青混合料是多级空间网络状结构的多级分散系。粗分散系:以粗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砂浆的介质中。细分散系:以细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胶浆的介质中。微分散系:以矿粉填充料为分散相,分散在
7、高稠度的沥青介质中。在这两种理论中,前一种强调的是矿质集料的骨架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矿粉的强度及其级配的密实度;后一种是强调沥青胶结物在混合料中的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沥青与填充料之间的关系。(2)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类型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类型悬浮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骨架密实结构 是指矿质集料由大到小组成连续型密级配的混合料结构,如图5-la所示。混合料中粗集料数量较少,不能形成骨架。这种沥青混合料黏滞力较大,内摩阻角较小,因而高温稳定性差。对双层或三层结构的沥青路面,其中至少必须有一层I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对干燥地区的高等级公路,也可采用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做表层。是指矿质集料属于连续型开级配的
8、混合料结构,如图5-1b所示。矿质集料中粗集料较多,可形成矿质骨架,细集料较少,不足以填满空隙。所以此结构混合料空隙率大,耐久性差,沥青与矿料的黏滞力差,热稳定性较好,这种结构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内摩阻角。当沥青路面采用这种形式的沥青混合料时,沥青面层下必须做下封层。是指此结构具有较多数量的粗骨料形成空间骨架,同时又有足够的细集料填满骨架的空隙。这种结构表面密实度大,具有较高的黏滞力和内摩阻角,是沥青混合料中最理想的一种结构类型,如图5-lc所示。(a)悬浮密实结构 (b)骨架空隙结构 (c)骨架密实结构图5-1 沥青混合料的典型组成结构 2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理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理论 沥青
9、混合料是由不同粗度粒径矿质集料与沥青胶浆,组成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一种分散体系的复合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要求,主要是要求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时,必须具备抗剪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高温强度和稳定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破坏的原因,主要是高温时塑性变形而产生推挤波浪、壅包等现象,此时抗剪强度降低。在低温时,塑性变形能力差,使沥青混合料路面易产生裂缝现象,大大降低了抗拉强度。通过三轴剪切强度研究得出结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沥青与矿质集料物理、化学交互作用而生的黏滞力c,以及矿质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分散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内摩阻角,其关系如下式所示:=c+tan 3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因素影
10、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因素 (1)沥青的黏度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质集料是分散在沥青中的分散系,因此它的抗剪强度与分散相的浓度和分散介质黏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黏滞力c随着沥青黏度的提高而增加;同时内摩阻角随着沥青黏度的提高稍有提高。这是因为沥青黏度大,表示沥青内部胶团互相位移时,分散介质抵抗剪切作用力大,使沥青混合料的黏滞阻力增大,因而具有较高抗剪强度。(2)沥青与矿料之间的吸附作用 沥青与矿料的物理吸附。其吸附过程,就是当沥青材料与矿料之间在仅有分子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定向多层吸附层。物理吸附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沥青中的表面活性物质
11、及矿料与沥青分子亲和性的大小。当沥青表面活性物质含量愈多,矿料与沥青分子亲和性就愈大,则物理吸附作用就愈强,混合料黏滞力也就愈高。但是,水的作用能破坏沥青与矿料的吸附作用。因此物理吸附作用只能当混合料在干燥状态下才具有一定的黏附力,这种吸附不能保证其水稳定性。沥青与矿料的化学吸附。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后,沥青在矿料表面形成一层扩散结构膜,在此结构膜以内的沥青称为结构沥青,在结构膜以外的沥青为自由沥青。如果矿料颗粒之间的黏滞力是由结构沥青提供,颗粒间的黏滞力较大;若颗粒间的黏滞力是由自由沥青提供,则黏滞力较小。所以在配制沥青混合料时,应控制沥青用量,使混合料能形成结构沥青,减少自由沥青。化学吸附是
12、指沥青材料中的活性物质(如沥青酸)与矿料的金属阳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在矿料表面构成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层(沥青酸盐)。当沥青与矿料形成化学吸附层时,相互之间的黏滞力大大提高。此时矿料与沥青的吸附黏滞力要比矿料与水的结合力大。因此,这种吸附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只有当矿料与沥青材料之间产生化学吸附时,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才能得到保证,如图5-2所示。图5-2 沥青与矿料交互作用示意图 (3)沥青与矿粉的用量比例 沥青用量过少,沥青不足以形成薄膜黏结矿料颗粒表面。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能完全地包裹在矿料表面,逐步形成结构沥青,使沥青与矿料间的黏滞力随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沥青用量为最适宜时,沥青胶结物具有最
13、优的黏滞力。随后如沥青用量继续增加,则由于沥青用量过多,逐渐将矿料颗粒推开,在颗粒间形成未与矿粉相互作用的自由沥青,则沥青胶结物的黏滞力随着自由沥青的增加而降低。当沥青用量增加至某一用量后,沥青混合料的黏滞力主要取决于自由沥青,所以抗剪强度几乎不变。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此时,沥青不仅是粘结剂,而且起着润滑剂的作用,降低了粗集料的相互密排结构,因而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内摩阻角(如图5-3所示)。图5-3 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 (4)矿料的级配类型及表面状态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与矿质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布情况有密切关系。沥青混合料有密级配、开级配和间断级配等不
14、同组成结构类型,矿料级配类型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因素之一。此外,在沥青混合料中,矿质集料的粗度、形状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也有明显的影响。通常集料颗粒具有棱角,还似正立方体,表面有明显的粗糙度,铺筑路面具有很大的内摩阻角,提高了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所以混合料中,矿质集料粗,配制成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内摩阻角。(5)温度及载荷速度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 随温度升高,沥青的黏滞力c值减小,而变形能力增强。当温度降低,可使混合料黏滞力提高,强度增加,变形能力降低。但温度过低会使沥青混合料路面开裂。由于载荷频率高,可使沥青混合料产生过大的应力和塑性变形,弹性恢复很慢,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15、5.2.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 1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与使用环境,如气温和湿度关系密切。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由一、二、三级区划组合而成,以综合反映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如表5-2所示 2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1)高温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是指混合料在高温(通常为60)条件下,经车辆荷载长期重复作用后,不产生车辙和波浪等病害的性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包括稳定度、流值、马歇尔模数)来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对于高
16、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用沥青混合料,还应通过动稳定度试验检验其抗车辙能力。高温稳定度马歇尔稳定度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目前普遍是测定马歇尔稳定度(MS)、流值(FL)和马歇尔模数(T)三项指标。稳定度是指标准尺寸试件(标准马歇尔试件尺寸为直径(101.60.2)mm、高(63.51.3)mm;大型马歇尔试件尺寸为直径(152.40.2)mm,高(95.32.5)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度下,在马歇尔仪中最大的破坏荷载(kN)。流值是达到最大破坏荷载时试件的垂直变形(以0.1 mm计)。目前的方法是用标准成型方法,制成300 mm300 mm50 mm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在60的温度条件下,以
17、一定荷载的轮子在同一轨迹上做一定时间的反复行走,形成一定的车辙深度,然后计算试件变形l mm所需试验车轮行车次数,即为动稳定度。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 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及SMA,OGFC混合料,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并符合表5-3所示数据的要求。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用量、沥青的黏度、矿料的级配、矿料的尺寸及形状等。提高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可采用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黏滞力和内摩阻角的方法。增加粗骨料含量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内摩阻角;适当提高沥青材料的黏度,控制沥青与矿料
18、比值,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均能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黏滞力。这样就可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2)低温抗裂性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裂缝是由混合料的低温脆化、低温缩裂和温度疲劳引起的。混合料的低温脆化是由于其在低温条件下,变形能力降低;低温缩裂通常是由于材料本身的抗拉强度不足而造成的;温度疲劳是因温度循环而引起疲劳破坏。因此在混合料组成设计中,应选用稠度较低、温度敏感性低、抗老化能力强的沥青。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变形能力的常用方法之一是低温弯曲试验。(3)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是指其在长期的荷载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而不出现剥落和松散等损坏的能力。影响沥青混合物耐久性的因素有沥青的化学性质、矿料的矿
19、物成分、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残留空隙率、沥青填隙率)等。其中空隙率越小,越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渗入和日光紫外线对沥青的老化作用等,但一般沥青混合料中均应残留3%6%空隙,以抵消夏季沥青材料膨胀。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与沥青含量有很大关系。当沥青用量低于要求用量时,将降低沥青的变形能力,使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空隙率增大。沥青用量较最终使用量少0.5%的混合料能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一半以上。我国现行规范采用空隙率、饱和度(即沥青填隙率)和残留稳定度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4)抗滑性 用于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应保证行驶的安全性,其表面应具一定的抗滑性。高速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与矿质集料的
20、微表面性能、混合料的级配组成以及沥青用量等因素有关。为提高路面抗滑性,配料时应特别注意矿料的耐磨光性,应选择硬质有棱角的矿料。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指出,沥青用量对抗滑性影响也非常显著,沥青用量超过最佳用量的0.5%,即可使抗滑系数明显降低。另外,含蜡量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有明显影响,应选用含蜡量低的沥青,以免沥青表面出现滑溜现象。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中对沥青含蜡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5)施工和易性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容易拌和、摊铺和压实的性能。它主要决定于矿料的级配、沥青的品种
21、及用量,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等。单纯从混合材料性能而言,影响施工和易性的首先是混合料的级配情况。如粗细粒料的颗粒大小相差过大,缺乏中间尺寸,混合料容易分层层积(粗粒集中在表面,细粒集中在底部);如细料太少,沥青层就不容易均匀地留在粗颗粒表面;如细颗粒材料过多,则使拌和困难。此外,当沥青用量过少,或矿粉用量过多时,混合料容易产生疏松,不易压实;反之,如沥青用量过多,或矿粉质量不好,则容易使混合料黏结成块,不易摊铺。间断级配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较差。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的规定如表5-4、表
22、5-5所示。5.2.3 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1沥青材料沥青材料 沥青是沥青混合料的重要组成材料,在选择沥青标号时,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黏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对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
23、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当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掺配的调和沥青,其掺配比例由试验决定。掺配后的沥青质量应符合表4-4所示的要求。2粗集料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要求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形状要接近正立方体,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应符合表5-6所示的要求,且要求表面粗糙,有一定的棱角。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其各项质量要求符合表5-6所示数据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的规格应符合表5-7所示数据的要求。选用石料应尽量选用碱性石料。由于碱性石料与沥青具有较强的黏附力,
24、组成沥青混合料可得到较高的力学强度。在缺少碱性石料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酸性石料代替,但必须对沥青或粗集料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增加混合料的黏滞力。粗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应符合表5-8的规定。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集料的磨光值也应满足表5-8的规定。3细集料细集料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如表5-9所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一般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采用粗砂、中砂,其规格符合表5-9所示的要求,在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如表5-10所示。
25、石屑是指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 mm或2.36 mm筛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5-11所示要求。细集料与粗集料和填料配制成矿质混合料,其级配应符合要求。当一种细集料不能满足级配要求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集料掺和使用。4填料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多为矿粉,是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碱性石料)磨细制得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表5-12所示的要求。若使用粉煤灰作为填料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烧失量应小于12%,与矿粉混合后塑性指数小于4%,其余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作填料。5.2.4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材料 建筑工程 材料 图文 课件 ppt 第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