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五章-记忆.ppt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五章-记忆.ppt(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新编心理学教程本章导读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路上遇到一个熟人,明明他的名字就在嘴边,可就是说不出来;考场上背诵过的知识怎么都想不起来,然而,困难中帮助我们的人,2008年奥运会开幕,却印象深刻。人所记忆的信息是以什么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头脑中存储的信息为什么会发生遗忘,遗忘有哪些规律?要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记忆的学习。第 3章 记 忆目录页 CONTENTS PAGE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1记忆的概述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2记忆的基本过程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3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与记忆能力的培养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记忆的概述第一节记忆的概念与作用记忆
2、的种类记忆的品质第 5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概念与作用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人的心理活动得以连续的根本保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前提。没有记忆,人的认识能力就无法获得发展,人的心理将始终处于新生儿的水平,人们将无法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学习都包含着记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记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获得都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没有记忆的学习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作为教师,掌握记忆理论,根据记忆规律组织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遗忘的干扰,获得巩固的、系统的知识经验。第 6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二、记忆的
3、种类(一)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第 7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1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人在无意识状态下,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作用的记忆。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经常表现为操作某任务时,在不需要对先前经验进行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已储存在脑中的经验或信息会在提取与操作中自动起作用,从而影响到作业的绩效,如广告中的纯接触效应和人际交往中的印象形成等都受到内隐记忆的影响。第 8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2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人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的知识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影响的记忆。外显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
4、有意识检索与提取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外显记忆能够用语言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即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等形式表现出来。第 9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二)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动作记忆逻辑记忆情境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第 10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第 11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
5、述2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或情感也作为记忆的内容而被存贮进大脑,成为人的心理内容的一部分。第 12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例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生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第 13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3逻辑记
6、忆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这类记忆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同时又影响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第 14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4动作记忆(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如上体育课时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上实验课时的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第 15
7、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5情景记忆以上五种记忆形式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动作记忆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逻辑记忆如果没有情绪记忆,其内容是很难长久保持的。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情景记忆接受和储存的信息与个人生活中的特定事件、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相关,并以个人的经历为参照,是个体真实生活经历的记忆。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第 16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三)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由于在
8、不同时间对记忆内容的加工形式不同,这三类记忆又被看作是三种记忆系统。第 17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1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停止后,刺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的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瞬时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在瞬时记忆中,信息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瞬时记忆的容量较大,但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为0.252 s。瞬时记忆中保持的材料如果受到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则很快消失。第 18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它接受来自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
9、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有人认为,短时记忆也是工作记忆,是一种为当前动作而服务的记忆,即人在工作状态下所需记忆内容的短暂提取与保留。例如,从电话簿上查一个电话号码,然后立刻就能根据记忆去拨号,但事过之后,这个号码也就随即忘掉。因此,短时记忆也被称为电话号码式记忆。第 19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数量为72个组块。“组块”就是记忆单位,组块的大小因人的知识经验等不同而有所不同。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数字,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句子、字表等。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短时记忆的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第 20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3长
10、时记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所存贮的信息也都经过意义编码。我们平时常说的记忆好坏,主要是指长时记忆。第 21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虽各有自己的对信息加工的特点,但从时间衔接看是连续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第 22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三、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速度方面的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速度有关:暂时联系
11、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暂时联系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第 23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在敏捷性方面,有的人可以过目不忘,有的人则久难成诵。但各人的特点不同。有的人记得快,忘得也快;而有的人记得慢,忘得也慢。记忆的敏捷性是记忆的品质之一,但它不是衡量一个人记忆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评价记忆敏捷性时,应与其他品质结合起来才有意义。第 24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2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牢固性有关: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越牢固,则记忆得越长久;
12、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越不牢固,则记忆得越短暂。第 25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在持久性方面,有的人能把识记的东西长久地保持在头脑中,而有的人则会很快地把识记的东西遗忘。一般来讲,记忆的敏捷性与记忆的持久性之间有正相关,记得快的人,保持的时间较长。但也不尽然,有的人记得快,但保持的时间短。第 26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3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精确的特征。它是指记忆提取的内容与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的程度。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正确性有关:暂时神经联系越正确,记忆的准确性就越好;暂时神经联系越不正确,记忆准确性就越差。准确性是记忆的重要品质,
13、如果离开了准确性,敏捷性和持久性就失去了意义。第 27 页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保持内容在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记忆的目的在于在实际需要时,能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回忆所需的内容加以应用。记忆的这一品质,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灵活有关:u由兴奋转入抑制或由抑制转入兴奋都比较容易、比较活,记忆的准备性的水平就高;u反之,记忆的准备性的水平就很低。在准备性方面,有的人能得心应手,随时提取知识加以应用;有人则不然。记忆的这一品质,是上述三种品质的综合体现;而上述三种品质,只有与记忆的准备性结合起来,才有价值。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记忆的基本过程第二
14、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第 29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保持再认和回忆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指个体识别与记住事物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是记忆的前提和关键;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的。第 30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再认和回忆,而再认和回忆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由此看来,记忆的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
15、储和提取过程。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被记住,编码就是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编码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关键阶段。第 31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一、识记(一)识记的概念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识记是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它是回忆和再认的前提。第 32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二)识记的分类及特点1识记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即不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无意识记具有明显的偶然性、不随意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是一种被动的识记。这种识记的内容往往不完整、不全面、不系统,不能保证系
16、统的科学知识的获得。第 33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有意识记即随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有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学习者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识记的对象上,并要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为了完成识记的任务,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识记。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第 34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的,向学生提出具体识记要求并组织相应的活动,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材料上,取得最佳的识记效果。此外,人总是在活动中进行识记的。因此无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只要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
17、时,识记的效果就会好。第 35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2识记根据材料和方法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学习者不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仅仅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其特点是对识记的材料很少进行加工,基本上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识记。机械识记虽是一种低级的识记途径,但在生活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第 36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意义识记是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主要通过对材料意义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其特点在于对识记材料的领会、理解。在意义识记时,人们主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而弄清材料的意义和内在联系,然后把它记住。进行
18、意义识记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第 37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学起来快得多,保持效果好,而且更容易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的效果。第 38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识记的目的任务在识记中起着定向作用,能动员和集中人的智力和精力去识记当前必须记住的材料。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人们就能把全部
19、精力集中到识记任务上去,并能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因而识记效果好。反之,则差。第 39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人们对事物的识记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因此识记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完成的活动的性质,以及个人在完成这种活动中的积极性。凡是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效果就会大为提高,这是因为直接操作或活动使识记的目标对象变得更为明确具体,从而提高了识记效果。第 40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3识记方法识记时采用一定的方法,会增强识记效果。意义识记比单纯重复的机械识记效果好,是由于意义识记经过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可以使识记材料和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体系建立联系,从而被纳入学
20、习者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识记效果。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识记就是编码,若对输入信息按自己已有经验体系进行编码最好。对同一识记材料,用不同方式进行编码,识记效果就不一样。第 41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从材料的数量来看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的数量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或次数也越多。数量少的材料适于整体识记,数量大的材料适于分散识记。从材料的性质来看一般来说,具体的形象材料比抽象的材料容易识记;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易于识记。在学习中,有些难于识记的材料,若把它编成口诀或顺口溜即可提高识记的效果。第 42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二、保持(
21、一)保持的概念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它是记忆的又一个环节。保持以识记为前提,保持的效果又在回忆和再认中得到证明和体现。第 43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二)保持中的信息加工识记的内容被存储后,并不是一成不变地保持原样,已有的认识结构会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编码、再存储,使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生变化。例如,给小学生讲故事,过一段时间后,让他们复述,不同的学生的复述内容是有差异的。第 44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根据墨瑞斯的研究,复述中故事的变化主要有四种情况:故事的长度逐渐缩短。故事中的人名、地名、职务等最易改变。故事中的细节最先改变,而改变往往是“合情
22、合理”的。故事中的语言常常根据复述者的言语能力而改变。第 45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识记过的内容有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保持内容的质变主要表现为:内容变得简略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内容变得更具体或更为夸张与突出。第 46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量的减少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经历的事情总要忘掉一些。在保持过程中,质和量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有意义的内部活动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主观性的一种表现。保持内容的量变主要表现为:保持内容减少。第 47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三)遗忘及遗忘曲线1遗忘的概念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
23、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的现象,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因为感知过的事物没有全部记忆的必要;识记材料的重要性具有时效性;遗忘是人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不是一切都需要记忆的,记忆的内容应具有选择性,正像清代郑板桥说的“当忘者不容不忘,不当忘者不容忘耳”。第 48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2遗忘的分类永久性遗忘是指遗忘的发生是暂时的,以后还能重新回忆的遗忘现象。暂时性遗忘是指不经过重新学习,记忆的内容就不能恢复的遗忘。根据遗忘时间,可分为第 49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部分遗忘是指对识记的材料的部分内容的遗忘。如对材料
24、细节的遗忘。整体遗忘是指将识记材料的全部遗忘。根据遗忘内容,可分为第 50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3遗忘的原因产生遗忘的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如因疾病、疲劳等因素造成的遗忘,也有心理方面的。关于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种学说:(1)记忆痕迹消退说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遗忘就是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状态下发生的。这种学说一般用以解释永久性遗忘的原因。第 51 页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2)干扰说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第五 记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