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验的编制教学教程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育测验的编制教学教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测验的编制教学教程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本章内容提要:本章主要讲述教育测验的编制步骤、测题的编写、测题的组合及标准化、测验的评价标准、测验量表的编制、测验说明书的编写。测验项目的编写技术。第一节 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教育测验的编制一般包括:确定测验的目的,分析测量目标,制定编题蓝图或计划,编辑题目,决定测验时间和测题数量,确定计分方法,实施试测,题目分析,鉴定测验测量标准,编制测验量表及说明书,拼题并建立题库。一、确定测验的目的 1、确定测量对象 2、确定测量目标(一般要将目标转化成可操作的术语)3、确定测量的功用(常与评价目标结合在一起)如是诊断性测验还是选拔性测验。二、分析测量目标并制定编题计划 美国心理
2、学家布鲁姆(Bloom)最早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问题。他把学习的心理活动过程分成认知、情感二个领域。又把认知领域具体分为知识(记忆事实、条件、方法、原理等的能力)、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详细结构如下:1、知识 1.1 具体知识 1.2 处理具体事物方式方法的知识 1.3 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2、理解 2.1 转化 2.2 解释 2.3 推断3、应用 4.分析 4.1 要素分析 4.2 关系分析 4.3 组织原理分析 5.综合 5.1 进行独特的交流 5.1 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 5.3 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 6.评价 6.1 依据内在的证据来判断
3、 6.2 依据外部准则来判断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1.接受(注意):探讨学习者是否愿意接受或注意学习内容 1.1 觉察是指在提供适当机会时学生对某些客观刺激的意识.1.2 愿意承受特定刺激的行为 1.3 控制或选择的注意,是指有意识或半意识的从内容或情境中辩别某种特定的刺激.2 反应所关心的是学生受到动机的充分驱动,积极地注意学习内容 2.1 默认的反应,这种反应强调行为的被动性,一般产生遵从或顺从.2.2 愿意的反应,学生完全致力于表现自己的行为,是自己想做或自愿去做.2.3 满意的反应,它关心的是伴随着行为有一种满意的感觉或一种情绪反应,即愉快、兴奋或快乐。3 价值判断,它一般是指学习者对某事
4、物、某现象或行动所产生的意义或价值。包括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的价值判断。3.1 价值的接受,它所关心的是把价值归结为与某种现象、行为、客体等相联的东西。3.2 价值的偏爱,是指对某价值的单纯接受和参与某一领域的倾向.3.3 价值的信奉,是指毫不怀疑的确信.4 组织化:反映相关的价值状态的价值体系,它是价值内化的结果.4.1 价值的概念化,是指价值的一贯的稳定的价值倾向.4.2 价值体系的组织化,是指把各种价值组成一个复合体,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内在的统一.5 价值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是指各种社会价值体系在个体价值结构中的位置,并控制着个体的行为.5.1 泛化心向,是指在任何特定的时候都对态度和价
5、值体系有一种内在的一致的心向.5.2 个性化,是内化过程的最高水平,它包括隐蔽的现象和外显的行为的更加广泛的目标,是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反应。它是一种生活哲学。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该目标分类是Simpson提出的试验方案,它是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掌握教育目标。1 知觉: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的作用,寻求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2 精神准备:是指做好完成目标的准备状态或进行调整的能力。3 接受指导的反应:是指学生在接受教师指导时能模仿典型动作的行为,并具有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4 作用过程:是指必要时形成反应所自动产生的行为过程。如心理定势。5 复合动作:是指通过复杂的示范
6、动作来实现运动技能的目标。6 适应:是指把以学会的运动技能应用于新的目标之中的能力,即迁移能力。7 创作:是指实行新的动作或形成新的动作能力的表现。小学自然常识测验编题细目表 目标内容识记理解应用 分析 综合评价合计生物世界 3 5 6 3 2 1 20资源利用 2 3 3 1 1 0 10动力机械 2 3 4 2 0 1 12物质能量 5 6 8 3 2 1 25气象 2 4 3 2 2 0 13宇宙 2 5 4 1 0 0 12地球 2 2 2 1 1 0 8合计 18 28 30 13 8 3 100三、编辑题目(类型、数量、记分方法)1、搜集有关资料 (1)材料要丰富 (2)材料要有普
7、遍性 2、选择测验形式 (1)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 (2)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3)各种实际因素 3、编定和修订项目 应注意:(1)题目的范围要有测验的计划所列内容与目标相一致。(2)题目的难度符合测验的目的。(3)题目的说明要清楚明白。四、题目的试用、分析、筛选 1、预测 (1)预测对象要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2)预试的实施过程与情境应与正试测验相近似。(3)预试的时限可稍宽,尽量使每个被试答完。(4)预试过程中被试的反应应随时记录。2、项目分析 主要包括:确定题目的难度、区分度、被选答案的合适度。五、集合成测验(拼题)(一)试题的选择最好的题目,就是只测定所需要的特征,并能
8、对该特征加以有效区分的难度合适的题目。(二)试题的编排最常见的编排方式是: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三)编造复本复本的等值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各份测验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征。2、各份测验具有相同的内容和形式。3、各份测验的题目不应有重复的地方。4、各份测验题目数量相等,并且有大体相同的难度和区分度。5、各份测验的分数分布(平均数和差异度)大致相等。六 将测验标准化测验标准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内容的标准化,即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二)施测的标准化,即测验实施过程要有相同的指导语、时限和客观的物理情境。(三)评分的标准化(四)常模,是测验使用者解释测验分数的依据。测
9、验分数必须与常模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建立常模的方法是:它将来要使用测验的全体对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称标准化样本),对此样本施测并将所得的分数加以统计整理,得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分配,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即为该测验的常模。常见的常模有:年龄常模、年级常模、地域常模、民族常模、职业常模等。七 测验的信、效度分析(一)信度指的是测验的可靠性或一致性。(二)效度就是测验的有效程度。衡量测验的有效程度是看测验所测量的是不是它所要测的东西。八 编写测验说明书 一份说明书主要包括:(一)本测验的目的和功用(二)编制测验的理论背景以及选择题目的根据。(三)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
10、(四)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五)常模资料,包括常模表、常模适用的团体及对分数如何做解释。(六)测验的信度、效度资料,包括信度系数、效度系数以及这些数据是什么情境下得到的。第二节 测题的编制技术一、命题的一般原则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2、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3、题目格式不要使被试发生误解。4、文字要简明扼要,即排除与解题无关的因素,又不可遗漏解题所依据的必要条件,要避免使用艰深的字词。5、应有不致引起争论的确定答案(创造力测验、人格测验除外。6、各个试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可互相牵连,不要使一个题目的回答影响另一个题目的回答。7、题目中不可含有暗示题或其它题正确答案之线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测验 编制 教学 教程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