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第二节-古代散文.ppt





《文学欣赏第二节-古代散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欣赏第二节-古代散文.ppt(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赏析古代散文孔子、孟子语录孔子、孟子语录孔子、孟子语录孔子、孟子语录(十二则十二则十二则十二则)(1 1)论语论语孟子孟子(一一)子曰子曰(2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3 3),不处也,不处也(4 4)。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5 5),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6 6)。君子。君子去仁去仁(7 7),恶乎成名,恶乎成名(8 8)?君子无终食之违仁君子无终食之违仁(9 9),造次必于是,造次必于是(1010),颠沛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111)。(论语论语 里仁里仁)(二二)子曰:三人行
2、,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1212),其不善者而其不善者而改之。改之。(论语论语 述而述而)(三三)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1313):逝者如斯夫:逝者如斯夫(1414)!不舍昼夜不舍昼夜(1515)。(论语论语 子子罕罕)(四四)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兕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兕也(1616)。(论语论语 子罕子罕)(五五)子曰:其身正子曰:其身正(1717),不令而行,不令而行(1818);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919)。(论语论语 子路子路)(六六)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2020),
3、有杀身以成仁,有杀身以成仁(2121)。(论论语语 卫灵公卫灵公)(七七)庖有肥肉庖有肥肉(2222),厩有肥马,厩有肥马(2323),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民有饥色,野有饿莩(2424),此率,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2525)。(孟子孟子 粱惠王上粱惠王上)(八八)老吾老老吾老(2626),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幼吾幼(2727),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于掌。(孟子孟子 梁惠王上梁惠王上)(九九)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
4、曰: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2828)。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2929);为民;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粱惠王下,粱惠王下)(十十)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3030),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313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5、(3232),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3333),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之界(343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53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636)。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737)。多助
6、之至,天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孟子 公孙丑下公孙丑下)(十一十一)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3838);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939);胶鬲,举于;胶鬲,举于鱼盐之中鱼盐之中(4040);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举于士(4141);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举于海(4242);百里奚,;百里奚,举于市举于市(434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先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先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7、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444)。人恒过,然后能改。人恒过,然后能改(454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646)。征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色,发于声,而后喻(4747)。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法家拂士(484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949),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 告子下告子下)(十二十二)民为贵,社稷次之民为贵,社稷次之(5050),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5151),得乎天子为诸
8、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5252)。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危社稷,则变置(5353)。(孟子孟子 尽心下尽心下)这篇课文所选取的十二则孔孟语录,内容主要侧重在人格修养方面。这篇课文所选取的十二则孔孟语录,内容主要侧重在人格修养方面。孔子的不为富贵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孔子的不为富贵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忧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思想,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忧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都是社会经验和渊博学识的结合,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民贵君
9、轻等思想,都是社会经验和渊博学识的结合,充满真知灼见,作为充满真知灼见,作为“孔孟之道孔孟之道”的精华,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后人广泛传的精华,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后人广泛传诵。诵。孔子强调孔子强调“仁爱仁爱”,孟子重视,孟子重视“仁政仁政”,从,从“仁爱仁爱”到到“仁政仁政”,从,从修身到治国,仁义之心一脉相承,说明儒家学说一贯把人格修养看做是经修身到治国,仁义之心一脉相承,说明儒家学说一贯把人格修养看做是经世治国的精神基础和先决条件。世治国的精神基础和先决条件。货殖列传序货殖列传序货殖列传序货殖列传序(1 1)(见教材(见教材(见教材(见教材6565页)页)页)页)司马迁司马迁司马迁司马迁司马迁司马
10、迁司马迁司马迁(约前约前约前约前145145145145一一一一?)?)?)?),字子长,夏阳,字子长,夏阳,字子长,夏阳,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今陕西韩城南今陕西韩城南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人,西汉著名人,西汉著名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的史学家、文学家。的史学家、文学家。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史记史记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始出年间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始出年间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始出年间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始
11、出年间3000300030003000余年的历史,共余年的历史,共余年的历史,共余年的历史,共130130130130篇,其篇,其篇,其篇,其中中中中“本纪本纪本纪本纪”12121212篇,篇,篇,篇,“世家世家世家世家”30303030篇,篇,篇,篇,“列传列传列传列传”70707070篇,篇,篇,篇,“表表表表”10101010篇,篇,篇,篇,“书书书书”8 8 8 8篇,篇,篇,篇,52525252万余字。万余字。万余字。万余字。(史记史记史记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在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在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在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
12、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深远的影响。而深远的影响。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为史记中货殖列传的开头部分,是司马迁阐述其经济思本文为史记中货殖列传的开头部分,是司马迁阐述其经济思想的主要论文。太史公自序:想的主要论文。太史公自序:“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以时而息取以时而息(孳生孳生)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这几这几句话说明了司马迁作货殖列传的用意。在汉武帝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句话说明了司马迁作货殖列传的用意。在汉武帝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情况下,司马迁能够注意社会的经济生活,并且清楚地认识到生产
13、、策的情况下,司马迁能够注意社会的经济生活,并且清楚地认识到生产、交易、财富等的重要性,是难能可贵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司马迁治史交易、财富等的重要性,是难能可贵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司马迁治史的独立思考品格和创新精神,诚如他自己所言史记的独立思考品格和创新精神,诚如他自己所言史记“究天人之际,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写入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写入经济问题的人,他的经济观点主要体现在货殖列传、平准书中经济问题的人,他的经济观点主要体现在货殖列传、平准书中。在此序中,司马迁以他独立治史的求实精神,深刻地分析了
14、当时社会在此序中,司马迁以他独立治史的求实精神,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现象,阐述了他的经济思想,他认为:的经济现象,阐述了他的经济思想,他认为:1 1肯定物欲是人的本性,肯定物欲是人的本性,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统治者因而只能因势利导、教育规范,不能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统治者因而只能因势利导、教育规范,不能人为地阻碍或禁止,更不能与民争利。人为地阻碍或禁止,更不能与民争利。2 2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有社会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有社会分工,农、工、虞、商都是社会所需,不可缺少。工,农、工、虞、商都是社会所需,不可缺少。3 3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经济繁荣是人民生活
15、安足、国家强盛的基本条件。性,指出经济繁荣是人民生活安足、国家强盛的基本条件。4 4认为经济认为经济因素决定人的道德水准及社会地位,掌握经济权的人可以操纵社会舆论,因素决定人的道德水准及社会地位,掌握经济权的人可以操纵社会舆论,从而揭穿了统治阶级所标榜的封建道德的虚伪性。从而揭穿了统治阶级所标榜的封建道德的虚伪性。诫子书诫子书(1 1)诸葛亮诸葛亮夫君子之行夫君子之行(2 2),静以修身,静以修身(3 3),俭以养德,俭以养德(4 4),非澹泊无以明志,非澹泊无以明志(5 5),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宁静无以致远(6 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7
16、 7),非志无以成学,非志无以成学(8 8)。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则不能励精(9 9),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躁则不能治性(1010)。年与时驰年与时驰(1111),意与日去,意与日去(1212),遂成枯落,遂成枯落(1313),多不接世,多不接世(1414),悲守,悲守穷庐穷庐(1515),将复何及,将复何及(1616)!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这封信,中心是要求他儿子培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这封信,中心是要求他儿子培养品德,增长才干。据养品德,增长才干。据三国志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传记载:记载:“初,亮初,亮未有子未有子”,后来才有了儿子,但对他并不溺爱。在亮与兄谨,后来才有了儿子,但对他并不溺
17、爱。在亮与兄谨的信中说:的信中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耳。”了解深刻,虑其成长,这是诸葛亮爱子、教子的出发点。本文和了解深刻,虑其成长,这是诸葛亮爱子、教子的出发点。本文和“望子成龙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不同,提出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教育观点,从的传统观念不同,提出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教育观点,从德才两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尽管这些有封建内容,但其精神仍可借鉴。德才两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尽管这些有封建内容,但其精神仍可借鉴。本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多用偶句,但不呆板;音调铿锵,琅琅上口,本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多用偶句,
18、但不呆板;音调铿锵,琅琅上口,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见教材(见教材6969页)页)韩愈韩愈韩愈(韩愈(768768824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
19、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柳”,有,有“文章巨公文章巨公”和和“百代文宗百代文宗”之名。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此文是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此文是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在长安任监,在长安任监 察御史时,为祭他侄子十二郎而写的一篇祭文。察御史时,为祭他侄子十二郎而写的一篇祭文。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是韩愈的侄子,名老韩
20、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按封建社会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宗,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欣赏 第二 古代 散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