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第四章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第四章优秀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格第四章第1页,本讲稿共36页H艾森克一直致力于揭示人格特质的潜在结构。他从传统的特质理论出发,将因素分析方法和经典的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相结合,长期致力于人格“类型”及特质的基本数量的研究,同时将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论。在人格问题研究中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经质(neuroticism)、内外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以 及 精 神 质(psychoticism)三维特征的理论。第2页,本讲稿共36页一、一、H艾森克其人艾森克其人艾森克(Hans J.Eysenck,1916-1997)英国心理学家、以其人格理论和行为疗法而闻名
2、1916年3月4日生于德国柏林1934年全家迁至英国1935年被伦敦大学录取,在西里尔巴特教授门下攻读心理学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39年首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第3页,本讲稿共36页1940年获博士学位二战期间,他曾以心理学家身份任职于弥尔山急救医院1945年任伦敦莫兹利医院专职心理学家1949首次出版了书籍性格诸向度1955年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并兼任莫兹利和贝思莱姆皇家医院心理学专家在莫兹利医院建立了全英最主要的临床心理学部门1997年病逝于英国伦敦第4页,本讲稿共36页主要著作:主要著作:人格的维度 (1947)人格的科学研究 (1952)人的人格结构 (1953)政治心
3、理学 (1954)焦虑与歇斯底里的动力学(1957)变态心理学手册 (1960)人格测量 (1976)智力的模型 (1982)第5页,本讲稿共36页二、艾森克的人格类型理论体系二、艾森克的人格类型理论体系(一)人格等级模式n在研究策略方面,艾森克将人格要素分解成能够按等级排列的各种单元(见图1)。该模式的基本结构是特殊反应水平,其中包括特殊行为反应在内。第6页,本讲稿共36页图(图(1)艾森克人格等级模式艾森克人格等级模式第7页,本讲稿共36页第8页,本讲稿共36页(补)(补)对图对图1的说明:的说明: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主要是属于层次性质的,它包括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称为人格
4、层次模型 2。特殊反应(specific response,简称SR)是个体对一次实验中的反应或是日常生活经验的反应,这种反应见到过一次,可能是个体的特征,也可能不是个体的特征 2。习惯反应(habitual response,简称HR)是在相同环境中导致再次发生的特定反应 2。第9页,本讲稿共36页 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将类型水平分为三个维度:第10页,本讲稿共36页1、内外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外倾的人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爱交际、渴求刺激、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的特点 2。内倾的人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情绪
5、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很少发脾气等特点 2。第11页,本讲稿共36页艾森克认为,外倾的人和内倾的人不仅在使用术语方面不相同,而且其生理构造也不一样.在他看来,当处于无刺激休息状态时,外倾和内倾的人有着不同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外倾的人一般比内倾的人有着更低的皮层唤醒水平.外倾者寻求高度唤醒的社会行为。内外倾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见黑板图)2第12页,本讲稿共36页2、神经质(neuroticism)艾森克模式中的第二个基本维度是神经质,这一维度表明人格异常到正常的连续特征。在该维度上得高分的人“情感的易变性是外显的反应过敏的,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过于强烈的情绪反
6、应,他们在情感经历之后较难面对正常的情景”1。这种人表现为高焦虑,喜怒无常,容易激动 2。得分较低的人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不容易焦虑,稳重温和,容易自我控制 2。第13页,本讲稿共36页抑郁质 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外倾内倾不稳定稳定心境波动焦虑的严峻的冷静庄重悲观的保留己见不好交际文静的被动的谨慎的有思想的安宁的克制的可靠的温和的镇定的易怒的不安定的进攻好斗易激动的易变的冲动的乐观的主动的社会化的开朗的健谈的易有反响悠闲的活泼的无忧虑的善领导的与与艾艾森森克克两两个个人人格格维维度度相相关关的的特特质质第14页,本讲稿共36页3、精神质(psychoticism)从正常范围过度到极度不正常范围。
7、它存在于所有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该维度上得分高的人,往往被看成是“自我为中心的攻击性的冷酷的缺乏同情的冲动的,对他人不关心的,且通常不关心别人的权利和福利”(Eysenck,1982)。低分者则表现为温柔善感等特点。如果个体的精神质表现为明显程度,则容易导致行为异常。第15页,本讲稿共36页(二)人格维度与心理障碍 按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的假设,艾森克提出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智力和守旧激进主义五个维度,但是他认为只有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第16页,本讲稿共36页艾森克及其一些同事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艾森克及其一些同事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1)内外倾(以前称为I
8、因素,后来改称E因素)是人格的第三种因素,它与神经质具有极为重要的关系,与精神质也可能有关系.(2)智能也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它与前面的三个因素有极为复杂的关系.此外保守是第五个人格因素.守旧性和激进主义是相对的同一维度.因此每一个人都可定位于多维空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上.(3)不论是用因素分析或其他类似的数学分析,不论所分析的是什么材料:问卷 评定抑或客观人格测量,所得到的结果都是一致的.(4)这些因素的个人记分的分配并不表明符合传统精神疾病常用的诊断概念.全部分配都是连续的.因素的记分比传统的精神病诊断有更高的准确性.(5)一般来说,一个病人常有数种高分的记录,这说明传统的做法即把一个病人只塞到
9、一种兵种或诊断并不合适.病人的实际情况是处于多种状态的.(6)传统所称的许多症状很少是单义的,实际上某些症状如抑郁在几种因素方面都有同样高的负荷.第17页,本讲稿共36页人格维度与心理障碍的关系:人格维度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情绪不良是高度神经质和高度内倾的结合;各种类型的精神病态人格是高度外倾和高度神经质的结合。精神病并不是神经症的严重化,两者的发展不是同一方向的。艾森克以内外倾、神经质与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于1975年制定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第18页,本讲稿共36页(三)、人格结构艾森克以神经活动中的兴奋抑制过程为基础构建各水平的人格层次结构。如下图就是他对人格结构的主要观点:第
10、19页,本讲稿共36页兴奋/抑制平衡Pc后象持续时间警惕其他条件作用记忆恢复知觉后作用社会性格,高级精神面貌和状态外倾内倾 L4思想及态度 (艾森克1967年去掉这一层)社会性优势.支配 人格表现型 L3行为习惯(特质)乐观主义 环境影响波动性 (E)活动性其他 L2实验事实 L1理论构成基础 人格遗传型 第20页,本讲稿共36页人格的结构主要包括人格的行为方式(如:行为外倾)和人格的体质方面(如:体质外倾)。行为外倾可以通过量表如EPQ或MPI(Mandsley Personality inventory)等进行测定。体质外倾则可以在各种程度上采用实验测得。第21页,本讲稿共36页三、对艾森
11、克理论的评价三、对艾森克理论的评价第22页,本讲稿共36页贡献:贡献:艾森克提出的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不仅为实验所证实,也得到数学统计和行为观察的证明,受到各国心理学家的重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用途较广的人格量表。他提出人格就可分解为有据可查有数可记的要素,解决了心理学家多年以来一直探讨而难以确定的问题。尽管人格的生物倾向性仍是他理论的主要方面,但是他并没有排除环境的作用。第23页,本讲稿共36页人格的五因素结构人格的五因素结构不难看出,无论是卡特尔的特质因素分析论还是艾森克的人格类型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关于用以说明所有人格特质维度的数量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或许永远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但
12、是在最近,研究者们在人格因素分析研究中注意到了一种惊人的一致性结果:一些使用不同人格材料的调查小组重复性地找到了五种基 本人格维度的证据。第24页,本讲稿共36页表表 五种一般的人格因素五种一般的人格因素因素因素特征特征神经质神经质焦虑焦虑平静平静;不安全不安全安全安全;自我遗憾自我遗憾自我满足自我满足外倾性外倾性好交际的好交际的退缩的退缩的;喜欢玩笑喜欢玩笑庄重庄重;热爱热爱保守保守开放性开放性因袭传统因袭传统好幻想好幻想;喜欢变化喜欢变化-墨守成规墨守成规;独立独立坚信坚信宜人性宜人性软心肠软心肠无情无情;信任信任怀疑怀疑;乐于助人乐于助人不合作不合作严谨性严谨性良好秩序良好秩序秩序紊乱秩
13、序紊乱;细心细心粗心粗心;自我约束自我约束意志脆意志脆弱弱第25页,本讲稿共36页局限性:局限性:艾森克的人格类型理论与传统的特质理论都是一买相承的。传统特质论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人格类型理论也在所难免。第26页,本讲稿共36页第四节第四节 关于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关于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第27页,本讲稿共36页一、对特质方法的批评一、对特质方法的批评代表人物:W.米歇尔争论一争论一:特质测验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特质测验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是否是人格和情景共同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注意考察特质、情景及行为三者之间关系的方法,叫“人格-情景并重法”。争论的焦点还集中在使用人格特质分数预测行为的效度问题上。第2
14、8页,本讲稿共36页争论二争论二:跨情景的一致性缺失跨情景的一致性缺失对这种跨情景一致性的证据,米歇尔也提出了质疑。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于以某种类型的情景或角色来看待别人,可是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是情景而不是人本身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如:首因效应)第29页,本讲稿共36页二、为人格特质论辩护二、为人格特质论辩护对米歇尔的批评的反驳集中围绕着两个问题:其一是行为和特质的测量方式问题;其二是这些特质所结实的变异百分比的重要性问题。第30页,本讲稿共36页(一)材料收集(行为的测量)代 表 人 物:S.艾 普 斯 坦(Seymour Epstein)艾普斯坦指出,研究者们之所以没能够找到人格特质与行为之
15、间的紧密联系,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测量行为。艾普斯坦建议研究者们要广泛收集材料,这样才能更好的测量行为。第31页,本讲稿共36页(二)有关特质的证实人格特质测验之所以经常停留在0.30.4的水平,另一个原因很可能是研究者们考察的是一些错误的特质。第32页,本讲稿共36页(三)10%变异的重要性对人格的最后一种争论是关于0.3-0.4相关系数的意义。人格系数能解释10%行为变异。第33页,本讲稿共36页三、对特质理论的简要评价三、对特质理论的简要评价优点优点:n激发了研究者进一步探讨测量个体差异的更好更京戏的方法 2。n人格特质论关注的焦点是行为的描述或干预,而不是行为的改变或发展,这使特质论有了特殊的优势。n特质法减少了其他方法因使用模糊材料而带来的偏见和主观性。n特质法拥有广阔的应用领域。n引起了对数据累加问题的关注和对相关特质的确认 2第34页,本讲稿共36页缺点:缺点:特质论一般都没有对特质的形成过程作出解释,也没有解释它们对那些获得极端分数的人有何益处。特质理论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第35页,本讲稿共36页参考书目:1人格心理学 郑雪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2人格心理学 黄希庭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3人格心理学【美】Jerry M.Burger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36页,本讲稿共36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