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儿科护理第六章新生儿与患病新生儿的护理课件.pptx
《(中职)儿科护理第六章新生儿与患病新生儿的护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儿科护理第六章新生儿与患病新生儿的护理课件.pptx(1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科护理第六章新生儿与患病新生儿的护理第六章第六章新生儿与患病新新生儿与患病新生儿的护理生儿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新生儿和早产儿的护理措施;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新生儿常见疾病 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2.熟悉新生儿的分类、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及 健康教育。3.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护理情境患儿,出生6 h。胎膜早破4 h,羊水呈黄绿色、黏稠状。胎心率减慢,95次/分,剖宫产娩出,脐带绕颈 2 周。出生后 1 分钟 Apgar 评分为 5 分。体检:意识清楚,呼吸不规则,哭声低微,四肢青紫,肌张力低下。请思考:1.该患儿的主要护理诊断是什
2、么?2.应及时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满 28 天内的婴儿。新生儿出生后,因为发育尚不成熟,免疫系 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各种疾病,即新生儿疾病。CONTENTS13新生儿概述正常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24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68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79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10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11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第 一 节新生儿概述一、新生儿的分类1.根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胎龄满 37 周至未满 42 周的新生儿。(2)早产儿:胎龄 37 周的新生儿。(3)过期产儿
3、:胎龄 42 周的新生儿。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1)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在 2 500 4 000 g 的新生儿。(2)低体重儿:出生体重 2 500 g 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 1 500 g 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 1000 g 者称为超低体重儿。(3)巨大儿:出生体重 4 000 g 的新生儿。3.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1)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 10 90 百分位的新生儿。(2)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 10 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胎龄已足月、出生体重 2 500 g 的新生儿称为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中最常见的一种。(3)大于胎龄儿:
4、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 90 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新生儿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如图 6-1 所示。4.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1)早期新生儿:出生后 1 周以内的新生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 强护理和监测。(2)晚期新生儿:出生后 2 4 周的新生儿。二、高危儿高危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监护的新生儿,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母亲有异常妊娠史者 母亲有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阴道流血、感染、酗酒、吸烟史,母亲为 Rh 阴性血型,母亲有流产、死胎史等。2.异常分娩者 各种难产,如臀位娩出、胎头吸引、高位产钳等,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剂和止痛药物等。3.出生时
5、有异常者 出生时窒息、各种先天畸形等,以及早产儿、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多胎儿等。第 二 节正常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正常足月新生儿(简称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在 37 42 周,出生体重在 2500 4000 g,身长 在 47 cm 以上,无任何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一、外观特点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外观特征比较如表 6-1 所示。知识拓展外观特点正常足月儿胎龄37周和42周出生体重2500克3999克无畸形或疾病活产婴儿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231二、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 新生儿的胸廓呈桶状,肋间肌较薄弱,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呈腹式呼吸
6、。新生儿的呼吸中 枢发育不完善,故呼吸较表浅,节律不规则;呼吸频率较快,安静时为 40 次/分左右。2.循环系统 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脐带结扎,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在功能上闭合;新生儿的心率波动范围较大,一般在120 140 次/分,血压平均为 9.3/6.7 kPa(70/50 mmHg)。新生儿的血流多集中在内脏和躯干,而四肢较少,故四肢易发凉,出现青紫。3.消化系统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发生溢乳或呕吐;消 化道面积相对较大,通透性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但也会使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进入 血液循环,引起中毒症状。新生
7、儿生后 24 h 内可排出黏稠、墨绿色的胎粪,3 4 天排完;对出生 后 24 h 仍未排胎粪者,应排除肛门闭锁等消化道畸形。4.泌尿系统 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率低,肾小管浓缩功能较差,不能迅速、有效地排出过多的水和溶质,易 出现水肿或脱水症状;肾脏处理酸负荷能力差,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一般在生后 24 h 内开始排尿,如超过 48 h 无尿,应寻找原因。5.血液系统 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的红细胞(5.0 7.0)1012/L 和血红蛋白(150 220 g/L)相对较多;白细胞在出生后第 1 天可达(15 20)109/L,5 天后约为 10109/L;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由 于胎儿肝脏维生素
8、K 的储存量较少,凝血因子活性低,故新生儿出生后应常规注射维生素 K1。6.神经系统 新生儿的脑相对较大,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完善;脊髓相对较长,其末端位于第 3 4 腰椎水 平,故腰椎穿刺时应在第 4 5 腰椎间隙进针;出生时即具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 持反射等原始神经反射,出生后 3 4 个月自然消失,新生儿期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或数月后仍 然存在,常提示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可以引不出,但新生儿的凯尔尼格征、巴宾斯基征可呈阳性。知识拓展7.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够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易于散热。由于新生 儿进食较少,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氧
9、化代谢,故体温不稳定,在保暖不当时容易出现低体温;若 环境温度过高,蒸发散热增加 2 3 倍,可致脱水、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脱水热。知识链接适 中 温 度 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是指能维持正常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人的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亦少。新生儿的适中温度与胎儿 成熟度及日龄有关。8.免疫系统 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新生儿的皮肤和黏膜薄嫩、脐部为开放性 伤口;血-脑屏障功能差;血清中补体含量低,调理素活性低;T 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的应答能力 不足等。IgG 虽可通过胎盘,但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IgG 含量越低,而 Ig
10、M 和 sIgA 不能通过胎盘,易发生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三、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1.生理性黄疸 50%60%的足月儿和 70%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可出现暂时性的高胆红素血症,称为生理 性黄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在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 4 周。2.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34天,因水分丢失较多及胎粪排出,体重可下降69,最多不超过10;出生后 10 天左右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一般情况良好。提早喂养可防止新生儿体重下降或减小体重下降的程度。3.生理性乳腺肿大 足月儿出生后 3 5 天,其乳腺可触到蚕豆至鸽子蛋大小的肿
11、块,此为母体雌激素突然中断所 致,多于 2 3 周自行消退,不需要处理,切忌挤压,以免发生感染。4.假月经 部分女婴于出生后 5 7 天可见阴道有少量血样分泌物流出,可持续 1 周,由来自母体的雌激 素突然中断所致,一般不需要处理。5.“马牙”和“螳螂嘴”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常有黄白色小斑点,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潴留所致,俗 称“马牙”或“上皮珠”,于出生后数周至数月自行消失。口腔两侧颊部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不可挑割,以免发生感染。6.粟粒疹 新生儿出生后 3 周内,可在鼻尖、鼻翼、面颊部长出细小的、白色或黑色的、突出在皮肤表面 的皮疹,由新生儿皮脂腺功能未完全发育
12、成熟所致,多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处理。知识拓展新生儿红斑生后1 2天头部、躯干及四肢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1 2天后自然消失四、护理诊断(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等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呛奶、呕吐物吸入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不完善及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知识拓展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生时,必须立即擦干婴儿,清除口、鼻、咽的粘液及羊水,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保持新生儿舒适的体位,如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侧向一侧。专人看护,经常检查鼻孔是否通畅,清除鼻孔内分泌物。五、护理措施1.保暖 新生儿室内应阳光充足,定期开窗换气,以保证空气清新,但
13、应避免空气直接对流。室温以 22 24,湿度以 55%65为宜。新生儿出生后应用温暖的消毒巾擦干身上的羊水,注意保暖。对体温过低者,护士可采用温箱、热水袋、电热毯等为其保暖,每 4 h 测体温一次,监测体温变化,使新生儿的体温处于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的适中温度。正常新生儿穿衣、包裹棉被、室温 维持在 24 便可达到适中温度的要求。2.喂养 出生后即可试哺母乳,最迟不超过 30 min。新生儿期应按需哺乳,喂奶后将其竖抱,轻拍背部,排出咽下的空气,防止发生溢乳,然后将新生儿放置于右侧卧位。3.预防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必须戴口罩、帽子,护理或检查新生儿时 应穿
14、隔离衣、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如患传染病应暂时隔离。(2)皮肤、黏膜护理:新生儿头、颈、腋窝等皮肤皱褶处应保持清洁、干燥,以免糜烂;喂奶 前后喂温开水,以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软毛巾蘸干,以防发生尿布皮炎;衣服、尿布应柔软而舒适,衣带不宜过紧。(3)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前应保持干燥,避免污染,一般生后 3 7 天脐带残端 脱落,脱落后如有渗液或渗血,应用碘伏消毒或重新结扎;如有肉芽形成,可用 5%10%硝酸银溶 液烧灼局部;如有化脓性感染,可用过氧化氢溶液或碘伏消毒。(4)预防接种:新生儿出生后 2 3 天接种卡介苗;出生 1 天内注射乙肝疫苗(以后满 1 个月、6
15、个月各注射 1 次)。六、健康教育1.促进母婴感情建立 临床提倡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在母婴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护士应尽早将新生儿安放在母亲身 旁,进行皮肤接触,鼓励提早吸吮,促进感情交流,以利于新生儿的心理发展。2.宣传有关育儿保健知识 护士应教会家长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操作方法,如换尿布、穿衣、沐浴等;介绍新生儿日常观察 的内容和方法,如吃奶、大小便、面容、面色、手足肤色和温度等。护士应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呼 吸、心音、心率、体重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为新生儿建立健康登记卡,并转交当地 社区儿童保健机构,以便进行家庭访视。3.指导新生儿筛查 护士应指导家长带新生儿做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6、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的筛查,以便进行早期干预,避免患儿出现体格和智能发育异常。第 三 节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 37 周,出生体重 2 500 g,身长 47 cm 的活产婴儿。其身体各器官尚未 发育成熟,故又称未成熟儿。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均不成熟,其生活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比足月儿更差。因此,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2.身体状况评估 1)外貌特点 早产儿出生时哭声低微,四肢肌张力低;皮肤薄嫩、多皱纹,发亮、有水肿,毳毛多;头发细软,乱如绒线;耳壳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指(趾)甲未达指(趾)端;足底纹理少;无乳
17、腺结节或 结节直径小于 4 mm;男婴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2)生理特点 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表现为生活能力低下,易出现低体温、低血糖、低蛋 白血症和出血,有呼吸暂停现象(指呼吸停止 20 s 以上,伴心率减慢,低于每分钟 100 次,并出现 发绀),故应用监护仪监测其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3.社会心理评估 由于孩子的早产,家长感到失望沮丧。孩子出生后由于需要特殊的监护和治疗,会使父母感到 恐惧和悲观,甚至对孩子能否存活、将来的健康状况而感到焦虑。同时,由于初做父母,家长缺乏 护理早产儿的经验和知识。护士应评估早产儿家长的心理状况。二、护理诊断(1)
18、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环境温度不良等有关。(2)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和肺发育不成熟有关。(3)喂养困难:与吸吮、吞咽能力弱和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5)焦虑:与家长担心早产儿预后及缺乏护理经验有关。三、护理措施1.体温调节无效的护理(1)居室环境:早产儿所在病室的室温应保持在 24 26,相对湿度为 55 65。(2)保暖: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成熟度,护士应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使其体温维持在 36.5 37.0。对体重小于 2 000 g 者,护士应尽早将其放入婴儿温箱中保暖,并应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调 节暖箱温度,待早产儿的体重增至
19、2 000 g 以上,体温能保持正常,吸吮良好后,即可出温箱。若无温箱设备,护士可采取其他保暖方法,如使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等,但应防止发生烫伤。体重 大于 2 000 g、在箱外保暖者应戴帽保暖。(3)防止散热:为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护理早产儿时,护士的双手必须温暖,各种操作应集 中进行,为早产儿更衣、换尿布前应先预热衣物;进行必要的医疗、护理操作需解包时,应在有远 红外线辐射床保暖的情况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应加强保暖,尽量缩短操作时间。(4)监测体温:及时调整适中温度。一般护士可每 4 h 为早产儿测体温一次,待其体温稳定后每 日测 2 次并记录。2.不能维持自主呼吸的护理(1)护士应及时
20、清除早产儿的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2)护士应给予有缺氧症状者低流量间断吸氧,吸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使其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症状一旦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视网膜病变等氧疗并发症。(3)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时,护士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呼吸,条件允许 时可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的振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必要时静脉滴注氨茶碱或采取机械正压通气。此外,护士应备好氧气、吸痰器、新生儿呼吸复苏囊、直接喉镜、气管导管和急救药品等,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抢救。知识链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的视网膜尚未发育完整,若处于高氧环境下,视网膜血管收缩、阻
21、塞,使局部 缺血、缺氧,可诱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穿过内界膜向视网膜表面 发展并伸入玻璃体内,由于渗出玻璃体内血管机化,其可在晶体后形成结缔组织膜而牵拉视 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3.喂养困难的护理 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和吞咽反射弱,消化功能差,易呕吐和溢乳,故护士应指导家长耐心喂养,以保证营养供给。哺乳后,护士应指导家长使早产儿取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溢乳及发绀等 发生。(1)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为其注射维生素K1 5 mg;4 天后加维生素 C 每日 50 100 mg;10 天后加维生素 A 每日 500 1 000 U 和维生素 D 每日 400 1 000 U;4 周
22、后添加铁剂,元素铁每 日 2 mg/kg,同时用维生素 E 25 U 和叶酸 2.5 mg(每周 2 次)。正常足月儿出生后 30 min 左右即可 开始吸吮母乳,鼓励按需哺乳;无法母乳喂养者可先试喂 10葡萄糖溶液 1 2 mL/kg,若无不良反应,可给予配方奶粉喂养。(2)早产儿应提早喂养,以免发生低血糖。通常开始先试喂糖水 1 2 mL,若无异常则开奶,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可使用适合早产儿的配方乳,从 1 1(牛奶水)稀释乳逐渐增至 2 1、3 1、4 1,也可选择脱脂奶等。每次喂乳量及间隔时间应根据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日龄及耐受力而定(表 6-2),以不发生胃潴留和呕吐为宜。
23、对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小勺喂奶,给予不会吞咽的早产儿胃管喂养或肠外营养。护士应每日为早产儿测量体重 1 次(每次测量前将磅 秤调至零点,确保测得体重的准确性),以判断早产儿的营养状况。早产儿出生后 4 天应添加维生素 C;2 周后给予维生素 D 每天 400 1 000 U、维生素 A 每天 500 1 000 U;4 周后补充维生素 E、叶酸及铁剂。4.有感染危险的护理 早产儿所在病室的室内空气最好进行净化,医护人员、早产儿母亲要强化洗手意识,严格执行 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室内物品应定期更换、消毒,做好暖箱的日常清洁消 毒工作,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吸引器、暖箱水槽中的
24、水,防止细菌滋生。早产儿的皮肤屏障功能 更差,因此应加强皮肤、脐带的护理,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和清洁。四、健康教育(1)护士应鼓励早产儿的父母尽早探视及参与照顾早产儿,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有关问题。(2)护士应指导并示范护理早产儿的方法,指导家长如何冲调奶粉、为早产儿沐浴、带早产儿 进行预防接种和门诊复查等;向家长阐明保暖、喂养及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第 四 节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新生儿窒息是指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在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 1 min 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25、新生儿窒息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 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知识拓展概述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发病率5%10%多数新生儿窒息死亡和伤残可以通过出生后第一时间内复苏抢救而减少须积极抢救,以降低死亡率,预防后遗症!一、病因1.出生前的原因(1)母体疾病:如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急性失血、严重贫血、心脏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等。(2)子宫因素:如子宫过度膨胀、痉挛和出血,影响胎盘血液循环。(3)胎盘因素:如胎盘功能不全、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4)脐带因素:如脐带扭转、打结、绕颈、脱垂等。2.难产骨盆狭窄、头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护理 第六 新生儿 患病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