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文化产业概论-第十三章.ppt
《教学课件文化产业概论-第十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文化产业概论-第十三章.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PT模板下载:/moban/行业PPT模板:/hangye/节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载:/sucai/PPT背景图片:/beijing/PPT图表下载:/tubiao/优秀PPT下载:/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资料下载:/ziliao/PPT课件下载:/kejian/范文下载:/fanwen/试卷下载:/shiti/教案下载:/jiaoan/字体下载:/ziti/文化产业概论-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治理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治理2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治理文化产
2、业政策与文化治理F学习目标学习目标v1.1.了解文化治理的概念内涵与基本手段。了解文化治理的概念内涵与基本手段。v2.2.了解文化治理中政策手段的基本模式。了解文化治理中政策手段的基本模式。v3.3.了解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v4.4.掌握文化产业政策的绩效评价方法。掌握文化产业政策的绩效评价方法。3一、理论:文化治理与文化政策F(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F(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4(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v文化从诞生起就具有社会治理的功能与特征:文化从诞生起就具有社会治理的功能与特征:
3、v周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系辞下)v孔子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5(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v文化文化从诞生起就具有社会治理的功能与特征文化文化从诞生起就具有社会治理的功能与特征v最早将文化治理引入文化研究的是英国伯明翰学派。v早期伯明翰学派主要受到马克思主义和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的影响,体现在雷蒙德威廉斯、斯图尔特霍尔等人的研究当中。v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民主程度发达的国家当中,政治霸权和暴力统治已经不是其统治方式,而是通过宣传,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的
4、人民接受社会的法律制度和世界观v福柯的“文化治理术”区分了统治与治理的概念,认为文化是治理的对象和工具,对象是下层社会阶层的道德、举止与生活方式。6(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v文化治理的包容性v文化治理的包容性,是指文化治理体现了公权与私权的博弈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不同于“文化霸权”以及“治理术”的观点,文化治理往往需要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相互“协商”甚至“合谋”,才能维持长远的发展运作。7(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v文化治理的渗透性v文化治理的渗透性,是指文化治理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等在理念和举措上高度协同和密切融合。v文化治理中的文化
5、产业治理就是一种经济治理,遵循经济学的一般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的力量发挥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v文化治理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治理是一种政治治理,通过塑造文化软实力来提升国家形象,谋求秩序稳定;v文化治理中的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则是一种社会治理,通过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来满足社会民众的精神需求,促进社会繁荣。8(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一)文化治理的概念发展v文化治理的多元化发展v文化治理的多元化发展,是指文化治理中有文化创造性、文化多样性、文化民主化和文化认同性等多重价值目标的治理追求,这与文化治理的政治属性紧密相连,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文化产业服务于国家根本战略利益发展需求。9(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二)文
6、化政策的常见模式v世界上的文化产业政策治理模式v基于文化创富的演进型政策模式(澳大利亚)v基于市场引导的竞争型政策模式(美国)v基于文化保护的干预型政策模式(法国、加拿大)v基于政府引领的中间型政策模式(英国)v基于法律保障的约束型政策模式(韩国、日本)10(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v基于文化创富的演进型政策模式v基于文化创富的演进型政策模式,表现为从提升文化认同过渡到带动经济发展,再到提升产业创新的三级演进型政策模式。v澳大利亚是这种政策模式的典型代表,其文化产业政策理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v第一阶段以提升文化认同度为主,着重点在文化政策的出台;v第二阶段主要以文化拉
7、动经济发展为动力,着重点在经济政策的出台;v第三阶段以文化创意激励创新为主,着重点在创新政策的出台。11(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v基于市场引导的竞争型政策模式v基于市场引导的竞争型政策模式,强调政府不会直接干预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企业的成长,充分相信市场的作用,政府只负责规范市场,并通过各种手段鼓励艺术家创作,支持非营利文化机构发展,吸引企业或机构捐助投资。v美国所谓“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是典型的代表,其坚持新自由主义的治理理念,相信可以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服务于公众利益。v对于在自由市场中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组织,因自身很难在市场经济中存活,美国政府会
8、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税收上的减免,以及一定的监管约束,保证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性。12(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v基于文化保护的干预型政策模式v基于文化保护的干预型政策模式,集中表现为政府在文化政策的制定中重视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v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是较为典型的代表,自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经历了从“文化例外”向“文化多样性”的转变。v与新自由主义不同,法国、加拿大等国重视通过政府的介入来保护文化,并且从最初的单方面保护主义转向对文化多元性的保护,对于本国文化产业系统的良性发展和各类文化的存续起到了积极作用。13(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v基于
9、政府引领的中间型政策模式v基于政府引领的中间型政策模式,重视在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之间寻找平衡,其政策目标是提高文化创作的品质和艺术活动的质量,政府出资支持文化艺术活动,但资金分配由独立运作的艺术委员会决定,防止政治对艺术产生影响。v英国的“一臂之距”文化政策是典型的代表,“一臂之距”在经济领域指的是具有隶属关系的经济主体在交易时遵循独立交易原则。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在皇宫剧院在皇宫剧院上演时的火爆场景上演时的火爆场景14(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二)文化政策的常见模式v基于法律保障的约束型政策模式v基于法律保障的约束型政策模式,强调政府在文化产业的各方面形成完善的法律法
10、规体系,中央政府制定全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框架和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制定具体规划和执行手段,全面支撑和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v韩国和日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保护传统文化、促进艺术发展、实现文化民主化,因此在文化艺术振兴、文化内容版权保护、文化内容网络传播、文化产品海外市场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等领域形成了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15二、方法:文化产业政策的转型与演变F(一)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转型(一)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转型F(二)文化产业政策的绩效评价(二)文化产业政策的绩效评价16(一)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v1.中国文化产业培育期的政策演变v19791998年是中国文化市场的观念形成期和
11、初步培育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初步萌芽。v1979年,广州出现第一家音乐茶座,标志着市场力量开始向传统文化领域渗透。v1985年,国家统计局出台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文化、服务等可以按照人们的需求来进行生产,实现了观念上的重大突破。v1988年,原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凡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精神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活动,都属于文化市场管理范围”,要求“各级文化主管机关对文化市场要进行日常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文化市场的概念得以确立。东方宾馆办起来广州改革开放后的东方宾馆办起来广州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音乐茶座第一家音乐茶座17(一)中国文化
12、政策的转型v2.中国文化产业准备期的政策演变v19982002年是文化产业观念的形成期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准备期。v1998年8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成立。这是政府部门第一次设立文化产业专门管理机构。v在2000年10月1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的任务,并首次在政府文件中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v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厘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自此,中国文化产业完成了其合法性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文化产业 概论 第十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