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儿科护理第十五章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x





《(中职)儿科护理第十五章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儿科护理第十五章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科护理第十五章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十五章第十五章免疫性疾病患儿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小儿免疫系统的特点,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熟悉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原则及健康教育。3.了解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护理情境患儿,男,8 岁,1 年来常常感到胸闷、心悸、乏力,尤以活动后明显,伴有 四肢大关节疼痛,呈游走性。3 天前,患儿“感冒”后胸闷、气促、乏力症状加重。查体:面色苍白,咽部充血,扁桃体度肿大、充血,心率 126 次/分,心音低钝,心尖部可闻及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水肿。外周血检查:白细胞计数 14109/L,中性粒细胞 86
2、%,淋巴细胞 0.11,血红蛋白 98 g/L。入院诊断为风湿热。请思考:1.引起风湿热的最常见病原体是什么?2.风湿热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什么?231儿科常见免疫性疾病包括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等。护士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CONTENTS13CONTENTS目录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风湿热患儿的护理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 24第 一 节小儿免疫系统特点一、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下来就有的天然免疫力,是机体在长期的种族进化过程中不断地与各种病原体相互斗争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屏障防御机制、细胞吞噬系统、补体系统及其他免疫分子的作用。这些免疫功
3、能构成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病原体入侵时最先发挥作用。1.屏障防御机制 屏障防御机制主要由皮肤-黏膜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血-胎盘屏障、淋巴结过滤作用等构 成的解剖(物理)屏障,以及溶菌酶、胃酸等构成的生化屏障组成。小儿的皮肤角质层薄嫩,易破 损,故屏障作用差,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弱,容易受到机械或物理损伤而继发感染。除此之外,新 生儿的皮肤偏碱性,更易于细菌或真菌增殖;肠道通透性高,胃酸较少,杀菌力低。血-脑脊液屏障、淋巴结功能未发育成熟,以及呼吸道纤毛细胞发育不完善等,均可导致新生儿及婴幼儿的非特异性 免疫功能较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步发育健全。2.细胞吞噬系统 血液中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主要
4、是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胎龄的第 9 周左右,中性粒 细胞开始出现在末梢血中。在胎龄的第 34 周,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已趋近成 熟。但是,新生儿的各种吞噬细胞功能可呈现暂时性低下,这与新生儿时期缺乏血清补体、调理素、趋化因子等有关。3.补体系统 由于母体的补体不能输送给胎儿,所以新生儿补体经典途径成分(CH50、C3、C4、C5)的活 性是其母亲的 50%60%,在出生后 3 6 个月达到成人水平;旁路途径的发育更为落后。未成熟 儿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低于成熟儿。4.其他免疫分子的作用 正常体液中的一些非特异性杀菌物质,如调理素、溶菌酶、干扰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
5、杀菌 素等也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屏障一样,是机体的防线,有助于消灭入侵的微生物。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 生的,是一种后天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由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 细胞完成的。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和B淋 巴细胞,T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T 细胞免疫),B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B 细胞 免疫)。1.细胞免疫 来自胚胎和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进入胸腺,在胸腺内继续发育,最后形成成熟的 T 细胞。在 T 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其形成了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及对异
6、体物质的反应性。足月新生儿外周血中 的 T 细胞绝对数已达到成人水平,但 T 细胞的分类比例及功能与成人不同。由于从未接触抗原,T 细胞需要在较强抗原的刺激下才会有反应。而随着与多种抗原的接触,T 细胞更趋完善。其中,CD4+T 细胞较多,具有抑制细胞毒作用的 CD8+T 细胞相对较少,使 CD4/CD8 的值高达 3 4,以后逐渐下降,到 2 岁时降到 2,达成人水平。新生儿时期 CD4+T 细胞的辅 助功能低,且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可抑制 B 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受。一般在 6 月龄时 CD4+T 细胞的 辅助功能才接近正常。在新生儿时期,T 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和白细胞介素-4(I
7、L-4)为成人的 10%20%,到 3 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2.体液免疫 1)B 细胞免疫 与T细胞免疫相比,B细胞免疫的发育比较迟缓。胎儿的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产生相应的 IgM 类抗体,而有效的 IgG 类抗体应答在出生 3 个月后才会出现。足月新生儿 B 细胞的数量稍高于 成人,但小于胎龄儿 B 细胞的数量则低于成人。B 细胞的数量少不利于抗感染的特异性抗体的生成,易发生暂时性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2)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 B 细胞最终分化为浆细胞的产物,根据理 化性质和免疫性状的不同,免疫球蛋白可以分为 IgM、IgG、IgA、Ig
8、D 和 IgE 5 类。这些免疫球蛋白 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还存在于体液、外分泌液及 B 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主要功能是参与体液免疫。正常胎儿无浆细胞,其免疫球蛋白直接由浆细胞的前身 B 细胞合成。(1)IgM:在胚胎第 12 周时可以合成。IgM 的含量随胎龄的增长略有增加。在正常情况下,因无抗原刺激,胎儿自身产生的 IgM 较少,又因 IgM 不能通过胎盘,所以胎儿期血液中 IgM 含量始 终较低。出生时,若脐血 IgM 的含量增高(大于 0.2 g/L),则提示有宫内感染。出生后 3 4 个月,IgM 在小儿血清中的含量是成人的 50%,1 岁时达到成人的 75%。IgM 是抗革兰阴性杆菌
9、的主要抗体,由于其在新生儿血中的含量较低,所以新生儿易发生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尤其易发生大肠埃希菌败 血症。(2)IgG:为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在胚胎第 12 周末开始合成,但含量不多。新生 儿血液中的 IgG 主要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它对婴儿出生后数月内防御白喉、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炎双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起重要作用。来自母体的 IgG 在生后 6 个月几乎全部消失,所 以此时小儿易发生感染。小儿自身合成的 IgG 量从 3 个月开始逐渐增加,直到 6 7 岁时在血清中 的含量接近成人水平。(3)IgA:胎儿期既不产生 IgA,也不能通过胎盘获得,所以新生儿血清中的 IgA 量
10、极少,直至 青春后期或成人时期才能达成人水平。婴儿出生后可以从母亲初乳中获得部分 sIgA,在呼吸道和胃 肠道中发挥作用。;2 4 岁时,sIgA 达成人水平,而新生儿、婴幼儿的 sIgA 含量较低。因此,新生 儿和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4)IgD和IgE:都难以通过胎盘。新生儿血中的IgD含量极少,5岁时能达到成人水平的 20%。IgE 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一种免疫球蛋白,约在 7 岁时达到成人水平,主要参与型超敏反应。第 二 节风湿热患儿的护理风湿热是一种由咽部感染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发生的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风 湿热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可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
11、系统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为心脏炎、环形红斑、关节炎、舞蹈症和皮下结节,以心脏炎和关节炎最为明显。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5 15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发病率无性别差异。风湿热在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一、病因风湿热是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后并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0.3%3.0%的患儿在出现 该菌引起的咽峡炎 1 4 周后发生风湿热。二、发病机制1.链球菌抗原的分子模拟 多种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抗原与人体器官抗原存在同源性。当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抗 链球菌抗体,它一方面能清除链球菌,对机体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因链球菌抗原的分子模拟,此 抗体可与人体组织产生免疫交叉反应而导致器
12、官损害。2.免疫复合物致病 链球菌抗原和抗链球菌抗体能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人体关节滑膜、心瓣膜、心肌后激 活补体成分,产生炎性病变。3.其他 1)细胞免疫损伤 细胞免疫反应参与风湿热的发病。2)遗传机制 以遗传特征为基础的免疫应答的个体差异性和人体易感性在风湿热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 护士应询问患儿发病前 1 6 周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有无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既往有无心脏病或者关节炎的表现。知识链接近年来我国风湿热发病状况和临床表现的发展变化 风湿热是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心脏损 害、慢性心脏瓣膜病形成,危
13、害儿童的身体健康。我国风湿热的发病率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 来已明显降低,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目前风湿热的发病率较 20 世纪 80 年代稍有回升,尤以 我国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现在由于大量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风湿热的临床特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症状变得不典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趋向于减轻,只有部分病例有发热(低热或中度发热);关节疼痛轻,无红、肿、热和功能障碍;心脏炎较轻,表现为心功能减退,如心悸、气促、心音减弱、心率增快、心脏杂音强度弱;皮下小结、环形红斑的发生率低;舞蹈症的发生率有所增加。2.身体状况评估 1)一般表现 患儿表现为发热,热型不定,急性期体温可为 38 40 ;隐匿起病
14、者仅有低热或无发热。患儿可伴有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不佳、面色苍白、关节疼痛、腹痛等。未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患儿常反复发作。2)心脏炎 心脏是风湿热唯一持续性损害的器官,2/5 1/2 的风湿热患儿的心脏受累,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最多见,亦可发生全心炎。(1)心肌炎:病情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伴有心力衰竭。患儿体温升高与心率增快不成比例;叩诊心浊音界增大;听诊心音低钝,可闻及奔马律,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期前收缩、心动 过速等心律失常的表现,可闻及吹风样杂音;75初发患儿的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中期杂音。(2)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在心尖部可闻及 收缩期杂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护理 第十五 免疫性 疾病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