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精品文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精品文稿.ppt(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第1页,本讲稿共76页第1章 绪论第2页,本讲稿共76页1.1 水资源的基本含义 水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WATER RESOURCES)具有)具有自然属性自然属性。由来:由来:由来:由来:USGS USGS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英国水资源法英国水资源法水资源评价活动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国家评价手册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水法定义:定义:定义:定义: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和经济价值。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狭义: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广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第3页,本讲稿共76页1.2 水资源的特性l l资源的循环性资源的循环性l l储量的有限性储量的有限性l l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l l利用的多样性利用的多样性l l利、害的两
3、重性利、害的两重性l l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性第4页,本讲稿共76页1.3 水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l l研究内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与保研究内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护l l发展趋势:水资源的模拟与模型化、水资源系发展趋势:水资源的模拟与模型化、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多目标化、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化、统分析的多目标化、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化、水环境理论与技术的先进性水环境理论与技术的先进性第5页,本讲稿共76页第2章 水循环与水资源 开发利用状况 第6页,本讲稿共76页2.1 地球水量储存与循环 一、地球水储量与分布l l全球水储量:海洋全球水储量:海
4、洋 96.35%96.35%(13.381013.38108 8kmkm3 3)陆地陆地 3.5%3.5%(0.48100.48108 8kmkm3 3)l l陆地淡水:占陆地水量陆地淡水:占陆地水量 73%73%(0.35100.35108 8kmkm3 3)l l可利用淡水:占淡水总量的可利用淡水:占淡水总量的30.4%(0.11030.4%(0.1108 8kmkm3 3),占全球),占全球水总储量不到水总储量不到1%1%,分布在,分布在600m600m深度以内的含水层、湖泊、河深度以内的含水层、湖泊、河流、土壤中。流、土壤中。l l水资源最丰富地带:南美洲,尤其是赤道地区。水资源最丰富
5、地带:南美洲,尤其是赤道地区。l l水资源缺乏地带:中亚南部、阿富汗、阿拉伯和撒哈拉。水资源缺乏地带:中亚南部、阿富汗、阿拉伯和撒哈拉。第7页,本讲稿共76页二、水循环二、水循环l l 水文循环:大循环、小循环。水文循环:大循环、小循环。更替周期更替周期l l 人为循环:改变径流量和径流水质。人为循环:改变径流量和径流水质。人为循环:改变径流量和径流水质。人为循环:改变径流量和径流水质。第8页,本讲稿共76页地球上水循环示意图地球上水循环示意图 第9页,本讲稿共76页第10页,本讲稿共76页三、水量平衡三、水量平衡l l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地球上任一
6、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质量守恒定律)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质量守恒定律)1.1.全球水量平衡全球水量平衡l l对陆地:对陆地:(1 1)l l对于海洋:对于海洋:(2 2)(1 1)+(2 2)可得:)可得:(3 3)也即也即 (4 4)第11页,本讲稿共76页2.流域水量平衡 非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5)闭合流域:,再令 ,则则 (6 6)当当 时,时,(7 7)考虑人为水循环影响考虑人为水循环影响 ,(8)第12页,本讲稿共76页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示意图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示意图 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
7、雨水分别汇入两条不同的河流中去,这一地形上的脊线起着分水的作用,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第13页,本讲稿共76页2.2 全球水资源 1 1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人均用水量为发展中地区的人均用水量为发展中地区的3-83-8倍倍 工工业业 54%54%发展中地区:发展中地区:农业农业 80%80%l l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2/32/3以上,水资源利用以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率提高。l l工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工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1/41/4左右,回收利用率左右,回收利用率提高。提高。l l生活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生活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8%8%左右
8、,对用水总量左右,对用水总量零增长趋势影响不大。零增长趋势影响不大。第14页,本讲稿共76页2 2面临的问题l l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l l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质型水质型”缺水突出。缺水突出。3 3开发利用趋势l l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量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提高。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量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提高。l l工业用水技术提高。工业用水技术提高。l l注重经济、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注重经济、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第15页,本讲稿共76页2.3 中国水资源 1 1概况l l全国水资源总量为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88km2788km3 3,居世界第
9、,居世界第6 6位。位。l l人均占有量人均占有量2300 m2300 m3 3,占世界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1/41/4,美国,美国的的1/61/6,排,排121121位。位。l l我国已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我国已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第16页,本讲稿共76页2.3 中国水资源 2 2时空分布特征l l空间分布空间分布 降水、河流的分布不均匀性:东南部丰水,西北部属降水、河流的分布不均匀性:东南部丰水,西北部属少水、缺水带。少水、缺水带。地下水分布不均匀:南方高于北方,地下水丰富程度东地下水分布不均匀:南方高于北方,地下水丰富程度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向西北递减。地形:西高东低、多山分布,东
10、西向的昆仑山地形:西高东低、多山分布,东西向的昆仑山秦岭山秦岭山脉成为南北方的分水线。脉成为南北方的分水线。降水:东南西北降水:东南西北 递减。递减。l l时间分布时间分布 受季风影响,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枯水受季风影响,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枯水年,丰水年连续发生。年,丰水年连续发生。第17页,本讲稿共76页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总量、地下水天然资源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总量、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地下水开采资源量对比量和地下水开采资源量对比 第18页,本讲稿共76页北方和南方水资源总量、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北方和南方水资源总量、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地下水开采资源量对比和地下水开采资源量对比
11、 第19页,本讲稿共76页3开发利用l l用水总量居世界第2位,人均用水量不足世界人均量的1/3,工业用水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农业用水占比例过大。l l农业用水 灌溉、水产养殖、农村工商业和人畜生活用水。灌溉、水产养殖、农村工商业和人畜生活用水。(90%90%)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十分重要。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十分重要。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趋势在不断下降。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趋势在不断下降。l l工业和生活用水 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在近二十年来不断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在近二十年来不断升高。升高。地下水用量占城镇生活总用水量的地下水用量占城镇生活总用水量的59%59%。第2
12、0页,本讲稿共76页4 4面临的主要问题l l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l l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工业和人口集中,供水地点范围有限,而保证率不高。工业和人口集中,供水地点范围有限,而保证率不高。短缺的原因:分布不均、需求量大、污染水体多、利用短缺的原因:分布不均、需求量大、污染水体多、利用不合理。不合理。l l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原水流量衰减或断流。原水流量衰减或断流。地面沉降,造成雨后地面积水,建筑物破坏。地面沉降,造成雨后地面积水,建筑物破坏。地面失衡,塌陷。地面失衡,塌陷。海
13、水入侵。海水入侵。第21页,本讲稿共76页l l水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恶化。85%85%的水未经处理:的水未经处理:l l农业污染(乡镇企业、化肥量增加)农业污染(乡镇企业、化肥量增加)l l乡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乡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l l水资源开发利用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第22页,本讲稿共76页思考题一1.1.水资源的概念。2.2.水资源的特性有哪些?3.3.全球水量平衡和流域水量平衡中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之间的关系如何?4.4.中国水资源面临哪些主要问题?第23页,本讲稿共76页第第3 3章章 水资源量评价水资源量评价第24页,本讲稿共76页3.1 水资源的形成水资源
14、的形成一、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类型1.1.降水1 1)年降水量极值比)年降水量极值比kaka2 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cv 其中其中第25页,本讲稿共76页2.径流1)河流径流的补给雨水补给(主要补给源)、地下水补给(占年径流总雨水补给(主要补给源)、地下水补给(占年径流总量的量的25%25%30%30%)冰川、融雪水补给(比重不大,占年径流量的冰川、融雪水补给(比重不大,占年径流量的1.9%1.9%)2)径流的时空分布 区域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区域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径量量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径量量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降水量补
15、给的河流降水量补给的河流cvcv冰川、融雪和降水混合补给的河流冰川、融雪和降水混合补给的河流cvcv地下水补给的地下水补给的cvcv。具有丰枯交替的特点。具有丰枯交替的特点。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取决于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决于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第26页,本讲稿共76页3 3)河流径流量的表示方法)河流径流量的表示方法l l径流径流 地表径流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地下径流l l特征值:特征值:流量流量QtQt:径流总量径流总量WtWt:径流深度径流深度RtRt: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M:径流系数径流系数 :第27页,本讲稿共76页3.蒸发水面蒸发:反映当地
16、的大气蒸发能力,与降水量大小关系不大,其影响因素是气温、日照、辐射、风速等。陆面蒸发: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水体蒸发、土壤蒸发以及植物蒸腾量的总和,即陆地实际蒸发量。受蒸发能力和降水条件两大因素的制约。受蒸发能力和降水条件两大因素的制约。干旱指数 第28页,本讲稿共76页二、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运动规律1.地下水的形成1)岩石的空隙性是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孔隙、裂隙、溶隙:岩石中的孔隙,必须依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构成空隙网络,才能成为地下水有效的储容空间和运移通道。(1)孔隙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颗粒或颗粒集合
17、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的空隙,称为孔隙。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大小是影响其储容地下水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大小是影响其储容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度孔隙度 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n=Vn/V100%n=Vn/V100%第29页,本讲稿共76页第30页,本讲稿共76页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影响孔隙度。第31页,本讲稿共76页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完全等粒的岩石,分选程度
18、愈差,颗粒大小愈悬殊的松散岩石,孔隙度便愈小。粘土的孔隙度往往可以超过上述理论上最大孔隙度值。这是因为粘土颗粒表面常带有电荷。孔隙大小对地下水运动影响很大。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为孔喉,最宽大的部分为孔腹。第32页,本讲稿共76页坚硬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一般坚硬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一般不存在或只保留一部分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主要发不存在或只保留一部分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主要发育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育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裂隙:裂隙:分为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分为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裂隙率裂隙率 裂隙率(裂隙率(K Kr r
19、)是裂隙体积()是裂隙体积(V Vr r)与包括裂隙)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在内的岩石体积(V V)的比值。)的比值。Kr=Vr/V100 Kr=Vr/V100(2)裂隙第33页,本讲稿共76页按成因: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按埋藏条件:面状裂隙水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第34页,本讲稿共76页 可溶的沉积岩,如岩盐、石膏等,在地下水溶蚀下可溶的沉积岩,如岩盐、石膏等,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称为溶穴或喀斯特。产生的空洞称为溶穴或喀斯特。岩溶率岩溶率 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K Kk k=V=Vk k/V 100/V 100岩溶
20、发育极不均匀:大者可宽达数百米、岩溶发育极不均匀:大者可宽达数百米、高达数十米高达数十米乃乃至上百米、长达数十公里或更多;至上百米、长达数十公里或更多;小的只有几毫米直径。并且,往小的只有几毫米直径。并且,往往在相距极近处岩溶率相差极大。往在相距极近处岩溶率相差极大。可以从小于可以从小于1 1几十之间变化。几十之间变化。(3)溶穴第35页,本讲稿共76页不同空隙网络的特点松散岩石中的空隙赋予地下水的分布与流动比较均匀;坚硬岩石中的裂隙赋予地下水的分布与流动往往不均匀;可溶岩石中的溶隙赋予地下水的分布与流动极不均匀。第36页,本讲稿共76页2)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结合水 重力水重力水 毛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资源 利用 保护 精品 文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