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专练:古代诗歌阅读(逐题解析)_1.docx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专练:古代诗歌阅读(逐题解析)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专练:古代诗歌阅读(逐题解析)_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专练:古代诗歌阅读(逐题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专练:古代诗歌阅读(逐题解析)(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
2、气概。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 2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
3、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
4、豁达的特点。这两句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排遣离愁,乐观豁达,这是属于直抒胸臆;白下驿饯唐少府中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的大意是走哪条路离开呢?长安就在太阳边上。此句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安,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这是通过用典来抒情。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A 2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解析
6、】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说法错误。文诗中主要描写画眉鸟的叫声,初听之时,声音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从而衬托出诗人不慕名利、淡泊悠远的人物形象,但并没有直接对画眉鸟进行描写。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
7、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表面写鸟,实则写人,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烘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命题规律】 1.选材特点:立足经典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选文仍以唐诗、宋诗为主。提升品德修养,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映射时代主题,如倡导劳动等。
8、 2.考查内容:考点分布较为均衡,以鉴赏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为主。选择题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判断、诗人观点态度的理解等为主要设题点。间答题设问具体,考查角度明确;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探情境。 3.命题预测与备考:重点关注唐诗、宋诗,不局限于名人的作品,要关注映射时代主流思想的诗歌。建构古代诗歌知识络,包括常见的意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诗歌题材等。对考纲中推荐背诵的诗歌了然于心。 典型示例 (2022全国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禅定寺阁 宋之问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 东京杨柳
9、陌,少别已经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梵宇”就是“佛寺”,首联写禅定寺阁高耸入云、俯瞰八方的气势。 B“开襟”,写诗人登阁劳累,坐下休息时顿感心胸开阔的那种感觉。 C颈联写诗人远远望见青山之外的函谷关和夕阳下的昆明池,带有想象。 D尾联写诗人想起了离开已有一定时间的洛阳,“柳”这一意象有离别之意。 2谈一谈首联“出”字、颔联“拂”字的妙处。 【答案】1C 2“出”,“超出,高出”的意思,禅定寺阁比三天还要高,突出了禅定寺阁的高,形象的描绘了禅定寺阁的高耸入云。“拂”,“擦拭,拂去”的意思,挥手拂去云烟,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象,一扫心中的不快,顿时心胸开阔
10、。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带有想象”错误。诗人登上高耸入云的禅定寺阁,远远望见了青山之外的函谷关和夕阳下的昆明池,并不是想象。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出”,在这里是“超出,高出”的意思,诗句“梵宇出三天”的意思是“禅定寺阁都高出了三天”,说明禅定寺阁比三天还要高,突出了禅定寺阁的高,形象的描绘了禅定寺阁的高耸入云。“拂”,在这里是“擦拭,拂去”的意思,诗句“挥手拂云烟”的意思是“挥手都能把云烟拂去”,诗人在这里拂去的不仅仅云烟,而是心中的不快,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象,一扫心中的不快,顿时心胸开阔。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
11、习)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最是无情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台城: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核心,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都建都今南京。结绮临春:“结绮”和“临春”是陈后主建造的两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题目一样,均围绕“台城”展开,借台城的风景和六朝的灭亡抒发感慨。 B韦诗说柳“无情”,移情于景,因为六朝无论兴盛还是衰亡,杨柳仍绿遍长堤。 C刘诗第
12、三句是转笔,一个“成”字是全诗的转折点,生发出繁华成空的慨叹。 D韦诗与刘诗都写出了台城之草茂密繁盛的特点,借此暗示了两位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2两首台城均怀古论今,引人思索,但其着眼点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D 2韦诗着眼于描写台城现在的春景。将六朝的逝去与眼前的春景相对照,领悟到很多事物总会无情地消逝,而有些事物总会年复一年地再现,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也隐含着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国运的担忧。刘诗着眼于分析六朝逝去的原因。诗人认为,这共同的原因就是在于帝王的生活太奢华,只懂享受,不精于治国。“只缘一曲后庭花”是作者对六朝灭亡原因的经典概括,面对“万户千门成野草”的悲
13、惨结局,作为士大夫的作者,清醒而深刻地追寻其原因,实属难得,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韦诗与刘诗都写出了台城之草茂密繁盛的特点,借此暗示了两位诗人对未来的希望”错误。韦诗中“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是说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的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既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茫惆怅。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逐欢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因此韦诗中的“江草”
14、茂盛是反衬六朝的衰亡。刘诗中“万户千门成野草”是说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与前文“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美轮美奂的六朝繁华气象、豪华奢靡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心生悲凉。两首诗均与希望无关。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韦诗着眼于描写台城现在的春景。“江雨霏霏江草齐”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的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他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我行我素的按照自然规律生长,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两字
15、,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容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借,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更加强烈。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诗人领悟到很多事物总会无情地消逝,而有些事物总会年复一年地再现,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也隐含着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国运的担忧。刘诗着眼于分析六朝逝去的原因。“万户千门成野草”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这与当年“万户千门”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一个“成
16、”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数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其中极富深意。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诗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在“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营造了一种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回荡的氛围。这乐曲引人联想到当年翠袖红毡,缓歌曼舞的场面,不禁使人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感叹。诗人认为,这共同的原因就是在于帝王的生活太奢华,只懂享受,不精于治国。最后一句,图穷而匕首现,“一曲后庭花”交代了结绮、临春之所以成了野草的原因,总结了陈朝亡国的教训,抨击了陈后主的荒淫,全诗的意义几乎全部凝聚在这五个字之中,此诗的主旨在千呼万唤中姗姗而出。然而刘禹锡的怀古诗是十分含蓄的,他并不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语文 二轮 专项 复习 古代 诗歌 阅读 题解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