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天性》名师学案 .docx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天性》名师学案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天性》名师学案 .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天性名师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卢梭及其作品,了解本文写作的相关背景。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3.梳理文章论证的脉络,分析论证特点。4.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探究其人文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文章论证的脉络,分析论证特点。难点:领会本文的主旨,提升人文精神。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1743年,卢梭在威尼斯逗留时,就已经打算写一部关于政治制度的鸿篇大论。1753年,第戎学院公布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征文题目。卢
2、梭应第戎学院的征文竞赛,撰写了他的论文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后结集出版。怜悯是人的天性即节选自该部书。(二)作者简介:卢梭( 1712-1778 ), 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1749年以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一文而闻名。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三)字词:1.字音字形妨碍(i)汲汲(j)摒弃(bng)2.词语解释嗜血成性:意思是爱好吸血成了
3、习性,指贪婪地进行敲诈勒索,榨取民脂民膏。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若无其事:形容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的样子。一往无前: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动荡不安: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避而远之:指对某事或某人不喜,厌恶或恐惧,所以避开,远远的离开。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阐述自然状态中的人原始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第二部分(第2-3段):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怜悯是人的天性。第三
4、部分(第4段):对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展开论证。第四部分(第5段):论证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四、学习课文1、作者写蜜蜂的寓言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明确:故事中的目击者作为陌生人虽然与当事人不存在任何特殊性关系,而且幼儿的安危与他的自身利益也没有切实关系,但他却由于目睹幼儿的痛苦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巨大的悲痛之感,并生发出一伸援手的冲动。这种冲动并不是想要得到感激或赞美,只是出于对受害者难以抑制的强烈的怜悯之心。这有力地证明,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天然的美德。 2、怎样理解“怜悯是人的天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明确:怜悯心是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我们最应具备的禀性,在我们人类开始运用头脑
5、思考之前就存在了。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就连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我们在看到同类遭受苦难时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怜悯心。这种怜悯心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更真切,把打斗双方拉开的往往是市井小民和菜市场的妇女,而不是哲学家。怜悯心让人们看到同类受难就出手帮助,即使自已处境再苦难也不会去危害比自己弱的人。在自然状态下的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坏事。3、如何理解“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这句话的含意?明确:这句话写出了怜悯心对人们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以“温柔的声音”来指怜悯心对人们的熏陶
6、,写出怜悯心熏陶人们的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4、“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两句分别强调了什么?明确:第一句强调的是,人们怎么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这是自爱心的体现,体现的是人们的自私心;第二句话强调的是,在谋求自己的利益时,不要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怜悯心的体现,诗人善良的天性。5、根据文章内容,辨析“自爱心”和“怜悯心”。明确:自爱心是使人关心自己的生存的一种情感。在自然社会中,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着各自的利益,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都竭力保护着自己的利益和生命。怜悯心是使人本能地不加害别人,并在同类遭受灾害和
7、痛苦时,会感到天然的憎恶的一种情感。这种怜悯心是人们写生俱来的。卢梭认为,人们心中的这两种情感相互协调,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6、如何理解卢梭在本文的观点?明确:卢梭设想、虚构了一个人类社会的初始状态,即“自然状态”和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他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曾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自然人”有两种天然的感情:关切自身的保存及对自己同类的同情和怜悯。亦即自爱和爱人。那么,是不是由于人的自爱或“自私”,就使人变恶了呢?卢梭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由于自然人过着孤独、离群索居的生活,而且他们的需要又少,且极易满足。因此,自然人在对自身保存的关切时,只涉及自身而不涉及与他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怜悯是人的天性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天性名师学案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第一 单元 怜悯 天性 名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