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浙江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浙江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2浙江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此诗之妙处在一起一结。”(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首联缘情写景,渲染暮春景致,_一词表明诗人一直关注着春情;尾联
2、墨中藏意,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归”字含有_之意。 2颔联写得极为精妙,是传诵的名句,请作赏析。 【答案】1 送尽 归隐(田园) 2运用典故。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后句运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一晌欢乐终究是虚幻的,梦醒后一切如故且更为痛苦,思乡之情凄切。 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通过虚实两个不同境界的刻画,极为真挚地表现了诗人伤感的思乡情怀。 对比。梦境与现实,短暂的欢
3、乐与现实的长久哀伤,万里之遥的家园与眼前的子规悲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营造了一种凄恻的意境,真切地传达出漂泊异乡游子的凄凉悲愁情怀。 视听结合(烘托渲染)。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凄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牵动思乡之情。(注意,视听结合分析时不能将蝴蝶一句作为视觉描写)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联“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的意思是溪水流走,花儿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缘情写景,渲染暮春景致,“送尽”一词表明诗人一直关注着春情。 尾联“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的意思是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
4、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五湖的风景又有谁来与我争抢呢?言外之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有自嘲意。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归”字含有“归隐”之意。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颔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意为往事如梦,离家万里,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树枝上杜鹃在凄厉地啼叫。 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是虚写。“蝴蝶梦”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
5、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下句“子规枝上月三更”,是实写,实写梦醒以后,夜深人静,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规”一词运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一晌欢乐终究是虚幻的,梦醒后一切如故且更为痛苦,思乡之情凄切。 此联梦境与现实对比,短暂的欢乐与现实的长久哀伤对比,万里之遥的家园与眼前的子规悲啼对比,营造了一种凄恻的意境,真切地传达出漂泊异乡游子的凄凉悲愁情怀。 总之,这一联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
6、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2022浙江绍兴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红绣鞋警世 (元)张养浩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注释】送了人:指断送人。恰:才。旧来时:从前。 3文中“警世”的对象是_。从前后文推测,作者写的“深坑”应该喻指_。 4卢前在论曲绝句中称此曲:“足为当头棒喝。”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3 为官者 官场的各种险恶处境(意思接近即可) 4(1)开首两句便给了身居显贵倚势弄权者当
7、头一棒,直截了当地说明断送人的缘由。为官者身骑高头大马前呼后拥,多么威风凛凛,作威作福终会祸来天怒。(2)将为官者先前前呼后拥的场面与触祸后的惶恐战栗和万分忧虑对比,一热一冷,反差巨大,给人以当头棒喝的警醒效果。(3)全曲纯用白描直陈的手法,把做官的耀武扬威到惨遭灾祸的过程写得十分形象逼真,痛快淋漓;通俗易懂而又情感激烈地嘲讽了平时作威作福、耀武扬威的为官者终将玩火自焚的可悲下场,有当头棒喝之效。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分析曲子,这几句主要写的意思是:才上马就有差役齐声喝道,这就是那葬送人的根苗,直引到了深坑里才感到心焦。祸来了躲到哪里去,老天动怒了怎么能宽恕,此时旧
8、日的威风全都不见了。而题目是警世,含有警醒世人之意,根据意思可知这里的世人应为“为官之人”。 从前文“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和后文“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可知,曲中之人骑高头大马还有人喝道,颇有威风,可以推测此人为官员,故第一空可以填“为官者”。 从后文“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可以推测,这里“深坑”所比喻的是官场的各种险恶处境。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卢前称此曲“足为当头棒喝。”在曲的开头两句“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中第一句“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写出了做官者骑高头大马前呼后拥,还有人为其喝道,充分的表现了他们的威风,但紧接着一句话锋突转,“只这的便是
9、那送了人的根苗”,指出当官者这样作威作福终会惹得天怒人怨,最后这人一定会被断送前程。所以本首曲中,开篇两句便给了身居显贵倚势弄权者当头一棒,指出为官者作威作福终会祸来天怒。直截了当地说明断送人的缘由。 同时,曲中也运用了对比,将为官者前后境况进行了对比,如为官时“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和触祸后的“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通过前后态度的对比,一热一冷,反差巨大,不得不让读者深思,所以起到了给人以当头棒喝的警醒效果。 作者在词中采用白描直陈的手法,几乎全用口语,其中将做官者在触祸前后的行为心理都描摹得非常形象,犹如那人的一切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样既让作者的描写十分形象逼真
10、,也让内容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明白为官者终将玩火自焚的可悲下场,有当头棒喝之效。 (2022浙江湖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吴中田妇叹 【宋】苏轼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注】茅苫:茅棚。赪:红色。当时新法规定交税、免役均用现钞。龚黄:汉代宽政恤民的官吏龚遂、黄霸。 5“西北万里招羌儿”中“招”的意思是_,这句诗
11、表明朝廷对西北虽未用兵但需大量用钱的原因。最后两句用典故作结,诗中的“龚黄”实际指的是_。 6全诗紧扣一个“叹”字展开叙述,层次分明,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5 招抚、安抚 当朝的官员 6叹稻熟甚晚,秋雨成灾。前六句写粳稻的成熟期甚晚,而秋雨极大、灾情极重,田妇忧心如焚。叹谷贱伤农,“茅苫”以下六句,抢收的艰辛与稻谷的贱价形成巨大反差,突出农民悲惨的遭遇。叹时政流弊。“官今”以下四句揭露了“田妇”悲剧的社会根源。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劳动农民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西北万里招羌儿”意思是“用钱亲近那西北边的羌人儿”。招:招抚、安抚。
12、“龚黄满朝人更苦”,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汉代宽政恤民的清官。这里借指推行新法的当朝官员,是反语。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 诗的开头二句写今年粳稻的成熟期甚晚,幸亏没有多时秋天就来到了。点明了秋收的季节。紧接着诗人运转笔锋,直写雨灾。“霜风”二句写滂沱大雨使快成熟的粳稻无法开镰收割。爬梳的农具因长期大雨潮湿而发了霉,镰刀也生了锈。“眼枯泪尽雨不尽”,在即将收割的秋季遇上连续如注的大雨,农民必定忧心如焚,伤心得落尽眼泪,必不忍心看着金黄色的稻穗倒伏在泥田里。这几句写粳稻的成熟期甚晚,而秋雨极大、灾情极重,田妇忧心如焚。这是“叹”的第一层意思:叹稻熟甚晚,秋雨成灾。 “茅苫”二句由内心
13、的伤痛转写抢收的行动。为了抢救粳稻,农民在田头边搭起了茅草棚,住宿在里面看管了一个月。好不容易盼到了晴天,赶紧抢收运载而归。然而他们却不能享受这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诗人先叙述农民担粮入市,汗流浃背,磨肿肩膀;后写米价低贱就同糠和碎米一样。经过多么艰苦的劳动,换来的却是那么微薄的收入。“卖牛”二句承上揭示了赋税的繁重。农民无奈只有卖牛凑钱纳税,为了烧饭,只得拆下屋里的木头,以解救燃眉之急,而顾不上明年的饥荒。抢收的艰辛与稻谷的贱价形成巨大反差,突出农民悲惨的遭遇。这是“叹”的第二层意思:叹谷贱伤农。 诗中“官今要钱不要米”,触及时政流弊的实质。“西北”句是指当时为了抗击西夏,王安石采用王韶的建议
14、,对西北沿边羌人蕃部进行招抚,虽有利于巩固边防,但也花费了不少钱。这必然加重人民的负担,而官吏催逼,唯钱是求,使农民走投无路,难以为生。最后二句借用典故收结,把全诗的气氛推到了高潮。龚遂任勃海太守,黄霸任颍川太守,他们都是以恤民宽政著名的官吏。这里的“龚黄满朝”是带着明显嘲讽意味的。“河伯妇”,是用史记中西门豹传的故事。在战国时邺县豪绅与女巫假托“河伯娶妇”,敲诈勒索,残害百姓。西门豹任邺县令时,为民除害,施计把巫婆投入河中。作者借用来表明百姓被逼得无路可走,不如投河自尽。这几句揭露了“田妇”悲剧的社会根源。这是“叹”的第三层意思:叹时政流弊。 全诗确实是紧扣一个“叹”字展开叙述,层次分明,诗
15、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劳动农民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 (2022浙江宁波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苦 (宋)章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 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注】 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奠酒乞杯珓(jio):古代占卜之法。 7从诗歌内容上看,造成田家苦的原因是_和_。 8赏析本诗的叙述特色。 【答案】7人祸和天灾 (答原诗中“贱价”和“天工”也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23 年高 语文 模拟 试题 参考答案 解析 分类 汇编 古代 诗歌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