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灭菌工艺精品文稿.ppt
《注射剂灭菌工艺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射剂灭菌工艺精品文稿.ppt(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注射剂灭菌工艺第1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工艺验证的必要性灭菌安全相关的药害事件灭菌安全相关的药害事件 美国:1971年3月,7个州8家医院发生了405起败血症 中国:2006年8月,“欣弗”事件,涉及十几个省,160多起严重不良反应,8人死亡 注:引发药害事件的产品均通过了无菌检查注:引发药害事件的产品均通过了无菌检查第2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工艺验证的必要性无菌检验的局限性一:无菌的定义理论上:无菌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实际上:无法证明产品中没有活微生物存在无法对整批产品进行100%检验检验的结果只是一个基于“可能性”的判断无菌检验用培养基有其局限性只进行细菌和真菌的检验对结果的判定是基于“是否
2、在培养基中生长”培养条件(如温度和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是在相对无菌的状态第3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工艺验证的必要性无菌检验的局限性二:产品污染率、无菌检查抽样量和无菌检查“通过”率,可以用如下数学公式表示:P=(1-q)n q:产品污染率 P:无菌检查通过率n:无菌检查抽样量按照药典规定的瓶抽样量,假设该批产品的污染率为,则该批产品“通过”无菌检查的概率为第4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工艺验证的必要性我们看一下,当固定污染率为0.1%,抽样20瓶时,通过无菌检查的通过率:(1-0.001)20=98.0%检出染菌的概率为2.0%抽样1000瓶时,通过无菌检查的通过率:(1-0.001
3、)1000=36.7%检出染菌的概率为63.3%抽样3000瓶时,通过无菌检查的通过率:(1-0.001)3000=4.97%检出染菌的概率为95.03%第5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工艺验证的必要性共识无菌检查合格不能得出产品无菌的结论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灭菌工艺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灭菌工艺经过验证后,方可正式用于生产第6页,本讲稿共88页附:无菌产品检测取样的时机和位置无菌灌装产品批开始、结束及重大故障和调整后最多24小时为一批 USP 每天灌装的产品应分别做无菌检验最终灭菌产品从灭菌
4、柜中最冷点取样对经不同灭菌柜灭菌的产品应分别进行无菌检验第7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工艺验证中的几个常用术语3 1.无菌保证值SAL: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都将最终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规定为微生物污染概率不超过百万分之一;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产品,其无菌保证水平为微生物污染概率不超过千分之一 第8页,本讲稿共88页42、D值:在一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或残存率为10%)所需的灭菌时间。3、Z值: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温度。4、F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给定的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
5、比温度(T0)下给定的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F值以min为单位。注:参比温度121时为F0,170 时为FH。灭菌工艺验证中的几个常用术语第9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工艺验证中的几个常用术语5、过度杀灭法 F012 微生物残存概率10-66、残存概率法 8 F0 12 微生物残存概率10-67、无菌生产工艺 无菌保证一般只能达到10-3水平第10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工艺验证中的几个常用术语8 灭菌率 指在某一温度T()下灭菌lmin 所获得的标准灭菌时间L LF0/FTD121/DT10(T121)/Z9 标准灭菌时间 系灭菌过程赋予一个产品121下的 等效灭菌时间 F0 F
6、0=FT10(T121)/Z=t10(T121)/10第11页,本讲稿共88页5欧盟灭菌方法选择的对策 欧盟1999年8月正式开始执行灭菌方法选择的决策树 决策树的作用是在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情况下辅助选择最佳的灭菌方法第12页,本讲稿共88页6溶液剂型产品灭菌方法选择的决策树产品是否可以在121湿热灭菌15分钟产品是否可以湿热灭菌F08 分钟,达到SAL 10-6采用高压灭菌锅 12115分钟是否处方是否可以通过微生物滞留过滤器过滤 无菌配药和灌封 采用湿热灭菌 F08 分钟除菌过滤和无菌工艺相结合是否是否第13页,本讲稿共88页7非溶液剂型、半固体或干粉产品灭菌方法选择的决策树非溶液剂型、半
7、固体或干粉产品灭菌方法选择的决策树产品是否可以在160干热灭菌120分钟产品是否可以在另外一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标准周期干热灭菌达到SAL 10-6采用160干热灭菌120分钟是否产品是否可以用其他非干热方法灭菌,如电离辐射,吸收最小剂量 25KGY采用另一种替代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标准周期干热灭菌达到SAL 10-6是否产品是否可以使用经过验证的稍低辐射剂量灭菌(参见ISO11137)采用最小辐射吸收最小剂量 25KGY进行辐射灭菌是否处方是否可以通过微生物滞留过滤器过滤采用经过验证的辐射剂量灭菌是否 无菌配药和灌封除菌过滤和无菌工艺相结合是否第14页,本讲稿共88页8决策树越往下,风险越大需要提
8、供的必要证据越多第15页,本讲稿共88页10灭菌工艺验证要求验证内容:空载热分布 满载热分布 热穿透试验 微生物挑战试验(残存概率法)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数量和耐热性 -过程控制第16页,本讲稿共88页找出冷点多个温度探头均匀/重点分布在腔室内,重复运行代表性灭菌程序,记录个点温度 变化曲线,计算各点温差 通过比较各点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异确定冷点11空载热分布试验第17页,本讲稿共88页找出装载方式下的冷点 u 以空载试验结果为基础u 更接近实际情况12满载热分布试验第18页,本讲稿共88页热穿透试验测定产品实际温度和F0值u 以热分布(空载、满载)试验结果为基 础,进一步确定实际样品(或模
9、拟样品)的冷点.u 重要标准 冷点F0 平均F02min13第19页,本讲稿共88页 14热穿透试验注意:同品种不同浓度考察不同浓度对热穿透的影响 不同包装规格进行最大和最小包装规格的试验 不同装载量进行最小和最大装载量的试验 不同灭菌温度进行最高温度条件下的试验第20页,本讲稿共88页15 证明通过该工艺能杀灭一定污染量和D值的微生物 -生物指示剂 -根据D值计算接种量 -植入芽孢的产品放在冷点部位 -运行灭菌程序后含芽孢的产品应通过无菌检查微生物挑战试验第21页,本讲稿共88页以上试验一般应连续进行三次空载、满载热分布试验考察灭菌设备的特性和状况 热穿透和微生物挑战试验考察灭菌设备在执行特
10、定灭菌工艺时赋予产品的F0值,以及对微生物孢子的实际杀灭效果。第22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控制监控的原因产品灭菌前微生物监控是国际规范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GMPl992 版第17.50 款规定,应制定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标准,这一标准与所采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及热原污染的风险相关。注射剂灭菌后的无菌保证值与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及污染菌的耐热性有关,对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的状况进行检控是对产品作无菌评价的先决条件。控制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是控制产品热原污染的重要手段。第23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控制监控的标准 目前欧洲一些大容量注射剂生产公司采用的标准如下
11、:每100ml 药液中污染菌不得超过100 个。在设定的灭菌程序下,污染菌的耐热性(即D 值)不导致灭菌后产品微生物污染的概率大于106。第24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控制监控方法(1)取样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从每批产品灌装开始、中间及结尾各取一瓶灌封好的产品作灭菌前微生物监控检查。应当使用事先灭菌并做好标记的瓶子取样。(2)试验方法污染水平检查:先用灭菌的5吐温充分湿润0.45m 滤膜,然后定量过滤药液,将此滤膜移至营养琼脂平板上,在3035培养37 天,计数。耐热性检查:另用一张0.45m 滤膜,经灭菌的5吐温充分湿润后,过滤生物负荷检查所剩余的药液样品。将此滤膜转移入装有无菌
12、的待监测产品的试管中,在沸水浴上煮沸30min,然后在3035下在硫乙醇酸盐肉汤中培养,观察是否有耐热菌生长。第25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控制当污染水平超标准时,应对污染菌进行鉴别,调查污染菌的来源并取相应纠正措施。当耐热性检查发现药液存在耐热菌污染时,应测定污染菌的D 值或采用定时沸腾法将它和已知生物指示剂的D 值作比较,然后根据灭菌的F0 值及污染菌的耐热性对产品无菌作出评价。如果曝热后样品的检测结果为不长菌,则说明产品中无耐热孢子 第26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器温度均匀度的标准USP 24 在1211中规定,干热灭菌器在不低于250空载运行时,腔室各点允许的温差范围在15。
13、USP 24提到:在121下灭菌时,各测温点之间的温差允许在1之内。JB200012003中规定:大、小容量注射剂灭菌器的热分布试验中,冷点温度与腔室平均温度之差1;热穿透试验中,冷点F0与腔室平均F0之差2min.第27页,本讲稿共88页干热灭菌、除热原的标准BP1993年版规定:仅以灭菌为最终目的的干热灭菌系统,必须保证其最小的FH值大于17060min。干热除热原必须保证其暴露实际温度和时间相当于25030min。说明:25030min除热原效应FH900中国药典2005规定:160170 120min;170180 60min;250 45min(可除热原)说明:250 45min除热
14、原效应FH1365。第28页,本讲稿共88页隧道式灭菌干燥机除热原的标准口服液瓶灌装联动线隧道式灭菌干燥机 JB20007.32004中规定:口服液瓶、抗生素瓶在隧道高温区300以上至少5min。除热原效应FH1276;安瓿隧道式灭菌干燥机JB20002.32004中规定:安瓿在隧道高温区300以上至少4min。除热原效应FH1021;表冷式隧道干燥机标准:FH1365(与药典接规)第29页,本讲稿共88页说明说明过去,很多人过去,很多人将流通蒸气灭菌法误认为是终端灭菌法。其实流通蒸气灭菌法应以无菌生产工艺(除菌过滤,严格控制与药液接触的设备、器具和环境的微生物污染水平等)为基础,流通蒸气加热
15、只是无菌生产工艺的补充手段,不计算F0,微生物残存概率10-3 流通蒸气流通蒸气100加热加热30分钟,相当于分钟,相当于F0值值0.24第30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器验证过程中曾遇到的几个问题1、湿热灭菌柜腔室内温度上下分层排气不彻底;疏水阀堵塞。以前,我们在杭州一家药厂的一台老式灭菌柜的验证过程中曾遇到过这个问题。2、隧道式烘箱温度控制显示与验证仪温度差异很大测温探头质量问题;测温探头位置(高度)。我们在富阳一家药厂验证时曾遇到过这个问题。第31页,本讲稿共88页灭菌器验证过程中曾遇到的几个问题3、隧道式烘箱腔室温度分布差异很大部分加热管损坏;进风、回风的调节问题。在宁波一家药厂验证时曾遇
16、到过这个问题。第32页,本讲稿共88页国内企业灭菌工艺验证常见缺陷无包装规格无装载方式未对每一种产品每一种包装规格的每一种装载方式进行验证采用留点温度计监测温度无温度探头校准记录验证的灭菌工艺与实际工艺不一致未验证最差灭菌条件仅针对生产线进行验证,未结合产品进行验证设定的验证合格标准达不到无菌保证水平(SAL)10-6第33页,本讲稿共88页国内企业灭菌工艺验证常见缺陷生物指示剂使用不规范国内缺乏某些无菌药品生产必备的检测仪器D值测定仪企业的微生物实验室能力薄弱缺乏专业人员缺乏菌种分离鉴别的条件和能力无菌生产工艺未进行培养基灌装和微生物截流量试验第34页,本讲稿共88页注射剂生产常见问题问答
17、1、问:洗烘灌联动线在正常运行时,玻璃瓶通过隧道烘箱灭菌后即进行灌装,但当灌装机出现故障或不间断检修的情况下,受联动线的限制,必然会导致隧道烘箱内的一部分玻璃瓶将处于高温区,长时间滞留时会不会对瓶本身产生影响?答:要看什么材质的,可以做验证,烘洗后做耐酸耐碱试验。2、问:热风循环烘箱温度时有失控现象,如何解决?答:可以检查一下温度传感器是否失灵,电磁阀是否工作正常:一、更换温度传感器,二、更换温度控制仪。第35页,本讲稿共88页注射剂生产常见问题问答 3、问:玻璃瓶在隧道烘箱里冷爆的原因和风速有关系吗?答:玻璃瓶爆裂,其原因就在于温差或是外力击打,此问题中的原因是温差,可能是风速的原因,就是说
18、冷却得不均衡,或是移动过程中接触到低温的物体,尤其是热传导较快的金属物体。再有就是所用玻璃瓶的质量不很好,建议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第36页,本讲稿共88页注射剂生产常见问题问答 4、在对湿热灭菌器进行热分布、热穿透的验证时,如果柜内找到的冷点在3次验证中不同,该如何处理?答:一般来说,空载热分布的冷点应该是在确定的位置周围,否则就可能是设备、压力、空气置换不完全、蒸汽质量等原因引起。对于装载热穿透,大容量注射剂(LVP,100ml)冷点位于产品的几何中心和沿纵轴位于产品的底部,但需要验证确认。冷点的定位在小容量注射剂中并不典型,因为溶液加热的速率几乎与灭菌器相同。还有,容器的方向也会影响冷点的
19、位置,当容器旋转或翻转时,可能不存在可辨别的冷点。如果装载不变,容量相同,蒸汽穿透不存在阻隔等,冷点仍然无法重现,则应检查设备、工艺、压力、蒸汽质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第37页,本讲稿共88页注射剂生产常见问题问答 5、热穿透试验中的模拟样品是什么概念,是指实验室小批量样品吗?答:热穿透试验中的模拟样品是指热穿透性能与真实样品一致的样品,不是实验室小批量样品。第38页,本讲稿共88页注射剂生产常见问题问答 6、请问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和耐热性(D值)的测试方法?答:微生物污染水平通常采用滤膜过滤法截留微生物,再将滤膜转移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并作微生物计数。应注意过滤的体积、截留微生物的
20、数量,保证足够的检出率(足量的过滤量)和可计数性(截留的微生物太多就没法计数了)。每批产品都进行的耐热性测试并非D值测试,而是所谓沸腾试验一种定性试验。将截留了微生物的滤膜放入装有同种产品药液的试管中,进行水浴煮沸15分钟或更长时间,对该药液进行无菌检查,如阴性则通过,呈阳性,说明污染菌是耐热菌,则需要进一步测D值。99%以上的检品是非耐热菌。D值测定相当复杂,请参考药品生产验证指南(蓝皮书,国家药监局编)第三篇第三章第一节,有详细介绍。第39页,本讲稿共88页附:D值测定法生物指示剂耐热性测定仪在灭菌过程中形成矩形脉冲曲线,即升温及降温极快,能保持恒定的温度,曝热过程容易计时。假设条件微生物
21、存活数从N0到灭菌终点始终与曝热时间呈线性关系(对数规则)。第40页,本讲稿共88页方法一:不生长分数法(阴性分数法)最可能数测定法将一组样品(至少10个样本)置于设定灭菌温度下,加热到设定时间后,分别作无菌检查。当灭菌温度T为121时,可用下式计算D值DTF0/lgN0-lg2.303lg(n/q)式中:n样品总数q曝热处理后无菌样品数第41页,本讲稿共88页方法一:不生长分数法(阴性分数法)估算法系列组(每组至少10个样品),置于预定温度下,按等差递增的方式设置不同的曝热时间,分别进行热处理,处理后的样品放入无菌液体中适宜温度下培养,记录每组样品中没有微生物生长的样品数,按下表方式进行排列
22、第42页,本讲稿共88页选择从全部生长的最长曝热时间组(B)到显示完全不生长最短曝热时间组(G)之间的数据计算D值。首先计算出孢子完全杀灭时间tt=tk-d/2-(d/10f)式中:tk阴性分数范围下限(全部样品不长菌所需的最短曝热时间)d 等差值第43页,本讲稿共88页方法一:不生长分数法(阴性分数法)然后根据下式计算D值Dt/(lgN0+0.2507)假设N0105,其它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则D值的计算为t152/2-(2/1026)=8.8(min)D=8.8/(5+0.2507)=1.7(min)第44页,本讲稿共88页方法二:存活曲线法测试两个样品(至少),在设定温度下(如121)分
23、别取两个不同的曝热时间,然后将热处理后的样品及对照样品(未经热处理的样品)采用平皿计数法或经薄膜过滤并置于适当培养基表面培养的方法对每个样品中存活微生物进行计数(NS),将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取常用对数(lg),对相应的曝热时间F0作图,可得如图所示的存活曲线第45页,本讲稿共88页在存活曲线上,从微生物差值为一个对数单位的二个点分别作X轴和Y轴的平行线,在X轴上即可求得D值,也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D121F0/(lgN0lgNS)举例:D值测定中曝热时间为5min,而N0105,NS102,则D1215/(lg105-lg102)=5/3=1.7(min)第46页,本讲稿共88页方法二:存活曲线法
24、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出,D值为存活曲线斜率的负倒数(1/K),因此D值可在存活曲线的直线段,用未加权最小二次线性回归分析法按下式求得式中u曝热时间y曝热条件下存活菌落数的平均值n所得初验数据的组数第47页,本讲稿共88页注射剂生产常见问题问答 7、对于选择残存概率法最终灭菌的产品,如果灭菌前每批检测微生物限度,而微生物限度检测时间为72小时,而实际连续生产的生产周期远远短于72小时,其检测结果仅是对灭菌后产品无菌保证水平的参考吗?答:显然灭菌前微生物含量检查的结果远远滞后于生产过程,其目的不是用于对当批产品的中间控制。该检查的意义主要有两项:第一,用于评价该批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第二,长期积累了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射 灭菌 工艺精品 文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