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大实验精品文稿.ppt
《生物化学大实验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大实验精品文稿.ppt(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化学大实验第1页,本讲稿共66页4.1 层析技术概述层析技术概述4.1.1 引言引言层析法亦称层离法或色谱法(Chromatography),它从发明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M.Tswett)首先使用此法分离植物色素。他向填充有CaCO3粉末的柱内加入植物色素提取液,并以石油醚淋洗,由于CaCO3对叶绿素中各种色素的吸附能力不同,色素被逐渐分开,柱上端呈黄色,较下端呈绿色,出现了不同颜色的谱带。后称之为色谱。由chroma(色彩)和graphs(图谱)构成色谱一词,层析法由此而得名。第2页,本讲稿共66页但是,当时这种方法并没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直到1931
2、年R.Kuhn用此法从蛋黄中分离出黄体素、从玉米中分离出玉米黄色素开始,层析技术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此后1941年Martin用具有亲水能力的硅胶介质填充的层析柱分离氨基酸成功,并提出了液-液分配层析最初的塔板论。第3页,本讲稿共66页英国生物学家Martin和Synge根据塔板论,提出了远见卓识的预言:一、流动相可用气体代替液体,与液体相比,物质间的作用力减小了,这对分离更有好处;二、使用非常细的颗粒填料并在柱两端施加较大的压差,应能得到最小的理论塔板高(即增加了理论塔板数),这将会大大提高分离效率。前者预见了气相色谱的产生,并在1952年诞生了气相色谱仪,它给挥发性的化合物的分离测定带
3、来了划时代的变革;后者预见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产生,在60年代末也为人们所实现。80年代后期,人们在气相层析技术和液相层析技术的基础上还发展了超临界色谱。现在它们已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化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分析分离手段。因此,Martin和Synge于1952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第4页,本讲稿共66页4.1.2 层析的两个重要理论层析的两个重要理论层析法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即固定相和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过加有样品的固定相时,各组分所受固定相的阻滞作用和受流动相的推动作用的影响各不相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而
4、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第5页,本讲稿共66页(1)塔板理论)塔板理论层析分离技术的目的是要将混合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开,它遵循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根据塔板理论,可以把层析柱设想由若干个层(即塔板)组成,被分离组分在每一个层(塔板)里的两相之间达到一次平衡,就进行了一次分配,相当于经过一个层(塔板)高。在分离过程中组分要达到多少次平衡,进行了多少次分配,应经过多少个层(塔板)高。理论塔板数量是衡量物质在柱内的分配次数,分离次数越多物质的分离效果越好。这样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和分配系数大的组分就能彼此分开,分配系数小的组分每次达到平衡的时间短,从层析柱中先流出;
5、分配系数大的组分每次达到平衡的时间长,从层析柱中后流出。第6页,本讲稿共66页对于一个层析柱来说,可作如下基本假设:1.层析柱的内径和柱内的填料是均匀的,而且层析柱由若干层组成。每层高度为H,称为一个理论塔板。层析柱的长度用L表示。2.每个塔板内溶质分子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瞬间达到平衡,且忽略分子纵向扩散。3.溶质在各塔板上的分配系数是一常数。4.流动相通过层析柱可以看成是脉冲式的间歇过程(即不连续过程)。5.溶质开始加在层析柱的第零塔板上。根据以上假定,将连续的层析过程分解成了间歇的动作,这与多次萃取过程相似,一个理论塔板相当于一个两相平衡的小单元(一次萃取)。则理论塔板数量n为:L/H第7
6、页,本讲稿共66页(2)速率理论)速率理论根据上述假设,塔板理论初步阐明了组分在层析中的迁移速度。它可以定量地描述层析柱的柱效率等。对层析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塔板理论采用的是平衡过程的研究方法,忽略了许多动力学因素对柱分离效率的影响。实际上,层析分离与分子的扩散及运动速度是有关的,而且,同一溶质在不同流动相流速下将具有不同的理论塔板数,所以,后来又发展了非平衡态的层析理论,或称速率理论。该理论吸收了层析的塔板理论的观点,同时又进一步把层析分离的分配过程与涡旋流扩散、分子扩散及传质阻力三者的关系联系起来,提出了连续流塔板模型。第8页,本讲稿共66页用Van Deemter方程表示影
7、响塔板高度的因素。H=A+B/u+Cu其中,A、B、C分别表示涡旋流扩散、分子扩散和传质阻力的3种系数;u表示流动相线性流速。由上式可以看出,当流动相流速一定时,A、B、C越小,H也越小,理论塔板数越大,柱效就越高。第9页,本讲稿共66页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涡旋流扩散(涡旋流扩散(A)流动相中的组分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的阻碍,不得不从各种无规则的固体颗粒之间的间隙绕行,迫使其流动的方向不断发生改变,称为涡旋流扩散。由此可见,涡旋流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固定相的颗粒大小不均匀及填充柱的不均匀引起各组分在层析柱中所发生的位移不同。它与流动相的性质、流速及组分的性质无关。因而,层析最好使用
8、颗粒细、粒度均匀的填料作为固定相,以减少涡旋流扩散。第10页,本讲稿共66页分子扩散(分子扩散(B/u)分子扩散是由浓度梯度所造成的。当样品随着流动相流经层析柱的时候,样品的前端和后端的浓度一定会降低,这就产生了浓度差,有了浓度差就会形成自由扩散,即分子扩散。分子扩散对于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影响大相径庭,由于组分在液体中比气体中的扩散要小105倍,它对液相色谱的影响可以忽略。分子扩散不仅与组分在气相层析中停留的时间成正比,它还与载气和组分的性质、温度液相色谱的影响、压力和分子量等有关。第11页,本讲稿共66页传质阻力(传质阻力(Cu)在层析过程中,样品各组分总是从流动相进入固定相,又从固定相进
9、入流动相,如此反复多次,最终完成层析。那么,流动相把组分交给固定相速度,固定相把组分交给流动相的速度,以及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达到平衡的速度都是影响层析的因素,这就是传质阻力。由此可见,传质阻力与流动相中组分的扩散和固定相中组分的扩散有关。由于气体分子的传质速度特别快,传质阻力对于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影响也是大相径庭的,与分子扩散的影响相反,它对气相色谱的影响可以忽略。若要减少液相层析的传质阻力,最好使用颗粒细,且微孔孔径大的固定相。第12页,本讲稿共66页4.1.3 层析的基本概念层析的基本概念 1.固定相:固定相:固定相是由层析基质组成的。它可以是固体物质(如吸附剂,凝胶,离子交换剂等
10、),也可以是液体物质(如固定在纤维素或硅胶上的溶液),这些基质能与待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交换等作用。2.流动相: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向一定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或超临界体等,都称为流动相。柱层析中一般称为洗脱剂,薄层层析时称为展层剂。第13页,本讲稿共66页3.分配系数及迁移率(或比移值)分配系数及迁移率(或比移值):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一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含量(浓度)的比值,常用K来表示。分配系数是层析中分离纯化物质的重要依据。迁移率(或比移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组分在相同的时间内,在固定相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本身移动的距离之比值。常
11、用Rf来表示。实验中我们还常用相对迁移率的概念。相对迁移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时间内,某一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的距离与某一标准物质在固定相中移动的距离之比值。它可以小于等于1,也可以大于1。用Rx来表示。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或迁移率是不同的。分配系数或迁移率的差异程度是决定几种物质采用层析方法能否分离的先决条件。很显然,差异越大,分离效果越理想。第14页,本讲稿共66页4.分辨率(或分离度)分辨率(或分离度)简言之,分辨率是指相邻两个峰的分开程度,是用来判断相邻两组分在层析柱内的分离情况的,可以用两个层析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的平均值之比表示。用Rs来表示。图是计算分辨率的示意图。分辨率:由
12、上式可见,Rs值越大,两种组分分离的越好。当Rs 1时,两峰总会有部分重叠;当Rs=1时,两组分具有教好的分离,互相重叠约2%,即每种组分的纯度约为98%;当Rs=1.5时,两组分完全能分开,每种组分的纯度可达到99.8%。一般而言,Rs 0.8标志相邻两组分的分离不符合要求,Rs=1.5是相邻两组分达到完全分离的重要标志。第15页,本讲稿共66页 总之,影响分离度或者说分离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特别是对于生物大分子,我们还必须考虑它的稳定性,活性等问题。如pH值、温度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生化分离绝不能忽视的。否则,我们将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第16页,本讲稿
13、共66页 5.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正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高于流动相的极性,因此,在这种层析过程中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小的分子比极性大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先从柱中流出来。一般来说,正相色谱(或正相柱)用于分离纯化极性大的分子(带电离子等)。反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低于流动相的极性,在这种层析过程中,极性大的分子比极性小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而先从柱中流出。一般来说,反相色谱(或反相柱)用于分离纯化极性小的有机分子(有机酸、醇、酚等)。第17页,本讲稿共66页 6.操作容量(或交换容量)操作容量(或交换容量)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组分与基质(固定相)反应达到平衡时,存在于基质上的饱和容量,我
14、们称为操作容量(或交换容量)。一般以每克(或毫升)基质结合某种成分的毫摩尔数或毫克来表示,数值越大,表明基质对该物质的亲合力越强;否则反之。应当注意,同一种基质对不同种类分子的操作容量是不相同的,其受到分子大小(空间效应)、带电荷的多少、溶剂的性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操作时,要想能得到有效的分离,样品的加入量要尽量少些。第18页,本讲稿共66页7.床体积(床体积(Vt)通常床体积是指膨胀后的基质在层析柱中所占有的体积(Vt)。Vt是基质的外水体积(Vo)和内水体积(Vi)以及自身体积(Vg)的总和。即Vt=Vo+Vi+Vg。柱床体积Vt可以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水至层析柱预定标记处,然后测量
15、水的体积来测定。8.洗脱体积(洗脱体积(Ve)洗脱体积是指某一成分从柱顶部到底部的洗脱液中出现浓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流动相体积。第19页,本讲稿共66页 9.外水体积(外水体积(Vo)外水体积指基质颗粒之间体积的总和。外水体积Vo可以通过测定完全排阻的大分子物质的洗脱体积来测定。一般常用蓝色葡聚糖-2000作为测定外水体积的物质。因为它的分子量大(为200万),在各种型号的凝胶中都被完全排阻,并且它呈蓝色,易于观察和检测。10.内水体积(内水体积(Vi)内水体积是指基质颗粒内部体积的总和。11.基质体积(基质体积(Vg)基质体积是指基质自身所具有的体积。第20页,本讲稿共66页12.死时间(死时间
16、(t0)及死体积()及死体积(V0)流动相中的溶质进入层析柱后,不被固定相所吸附,与固定相不发生任何作用,通过柱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死时间(t0);通过柱所收集的体积,称为死体积(V0)。13.保留时间(保留时间(tR)及保留体积()及保留体积(VR)自流动性中的某一组分进入层析柱开始到出现该组分峰最高点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tR),所收集的体积称为保留体积(VR)。第21页,本讲稿共66页4.1.4 层析法的分类层析法的分类 层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1.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分类,层析可以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纸层析是指以滤纸作为基质的层析。薄层层析是将基质在玻璃或塑
17、料等光滑表面铺成一薄层,在薄层上进行层析。柱层析则是指将基质填装在管中形成柱形,在柱中进行层析。纸层析和薄层层析主要适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快速检测分析和少量分离制备,通常为一次性使用,而柱层析是常用的层析形式,适用于样品分析、分离。生物化学中常用的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都通常采用柱层析形式。第22页,本讲稿共66页2.根据流动相的形式分类,层析可以分为液相层析、气相层析和超临界层析。气相层析是指流动相为气体的层析,而液相层析指流动相为液体的层析。气相层析测定样品时需要气化,大大限制了其在生化领域的应用,主要用于氨基酸、核酸、糖类、脂肪酸等小分子的分析鉴定。而液相层析是生物
18、领域最常用的层析形式,适于生物样品的分析、分离。3.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分类,层析主要可以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吸附层析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根据待分离物与吸附剂之间吸附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层析技术。第23页,本讲稿共66页分配层析是根据在一个有两相同时存在的溶剂系统中,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层析技术。凝胶过滤层析是以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颗粒作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带电性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亲和层析是根据生物大分子和配体之间的特异性亲和力(如酶和
19、抑制剂、抗体和抗原、激素和受体等),将某种配体连接在载体上作为固定相,而对能与配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亲和层析是分离生物大分子最为有效的层析技术,具有很高分辨率。第24页,本讲稿共66页4.1.5 柱层析的基本装置及基本操作柱层析的基本装置及基本操作1.柱层析的基本装置柱层析的基本装置柱层析的设备主要有溶剂池、层析柱、恒流泵、部分收集器、检测仪和记录仪。有时还需要梯度混合器等。溶剂池主要用于储存样品和作为流动相溶液或溶剂的储存器。层析柱包括层析介质、带有筛板的玻管和各种接口。恒流泵用以保持一定的操作压,作为流动相的推动力,以便使样品和洗脱液以一定的流速通过层析柱。部分
20、收集器收集柱子流出液的装置,它使每一管按预定的时间或滴数收集流出液,然后自动移位,下一管再继续收集,把整个流出液划分成许多个部分。检测仪是用来监测通过层析柱的流出液的仪器,主要有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示差折光率检测器和电导检测器等。第25页,本讲稿共66页梯度混合器是有两个彼此相通的圆筒容器和一个搅拌器组成的。如图:通过该装置可以制造出线型梯度、凸型梯度、凹型梯度三种梯度形式。在图中的A瓶中注入低浓度溶液,在B瓶中注入高浓度溶液,若A1=B1时,则为线型梯度;若A1B1时,则为凹型梯度。如果在A瓶和B瓶中注入的是不同的pH或极性的溶液,同样也可以得到类似于上述的三种梯度类型。第26页,本讲稿
21、共66页 2.柱层析的基本操作柱层析的基本操作柱层析的基本操作包括以下一些步骤:选柱选柱 层析柱大小主要是根据样品量的多少以及对分辨率的要求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讲,层析柱的长度对分辨率影响较大,长的层析柱分辨率要比短的高;但层析柱长度不能过长,否则会引起柱子不均一、流速过慢等现象。一般柱长度不超过100cm,为得到高分辨率,可以将柱子串联使用。层析柱的直径和长度比一般在1:251:100之间。第27页,本讲稿共66页 装柱装柱柱子填充质量的好与差,是关系到柱层析法能否成功分离纯化物质的关键。一般要求填料在柱内颗粒大小分布均匀,松紧一致,填料微孔中无气泡,不能分层,连接处无死体积,柱床体积稳定,在
22、较高的工作压力下不坍塌变形、流速稳定等。否则要重新装柱。在填充层析柱之前,对所要填充的材料需作一些预处理。可根据不同的材料作相应的溶胀、漂洗、再生、转型、脱气等。例如,将层析用的基质(如吸附剂、树脂、凝胶等)在适当的溶剂或缓冲液中溶胀,并用适当浓度的酸(0.5N1N)、碱(0.5N1N)、盐(0.5M1M)溶液洗涤处理,以除去其表面可能吸附的杂质,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涤干净,然后再用酸碱处理得到所需的离子形式,最后再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第28页,本讲稿共66页层析柱的填充是先关闭出水口,用溶剂灌注至1/3柱高,并使筛板下的“死体积”不存有气泡,再将处理好的填充材料缓慢地倒入柱
23、中,以防止气泡存留在柱内,静置使其沉降,并放出过多的溶剂,为了避免分层,最好一次装完,如需分几次填充,则在二次填充前应先在已经沉淀的表面用玻棒搅拌后再倾注,重复这个过程,直至装到需要的高度。用溶剂彻底洗涤层析柱后使液面降到比层析床表面略高一点。最后在床面上铺一张圆形滤纸或尼龙布,以免加样时扰乱床表面。第29页,本讲稿共66页 平衡平衡 柱子装好后,要用所需的缓冲液(有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平衡柱子。用恒流泵控制其流速(平衡与洗脱时的压力尽可能保持相同)。平衡液体积一般为23倍柱床体积,以保证平衡后柱子符合填充均匀、松紧一致和没有气泡的标准。如果需要,可用兰色葡聚糖2000在恒压下走柱,如色带均
24、匀下降,则说明柱子是均匀的。第30页,本讲稿共66页 加样加样 加样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分离的效果。一般讲,加样量尽量少些,分离效果比较好。通常加样量应少于20%的操作容量,加样体积应低于5%的床体积。对于分析性柱层析,加样体积不超过床体积的1%。上柱前,应先将样品溶解在溶剂里或对洗脱液透析,使样品溶液的浓度尽可能高些,以减少加样体积,使区带狭窄。当然,最大加样量必须在具体条件下多次试验后才能决定。应注意的是:样品溶液不能有沉淀出现,否则应过滤后再上样。加样时应缓慢小心地将样品溶液加到固定相表面,尽量避免冲击填料,以保持填料表面平坦。样品的粘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分离效果。第31页,本讲稿共66页
25、 洗脱洗脱 洗脱的方式可分为简单洗脱、分步洗脱和梯度洗脱三种。简单洗脱:柱子始终用同样的一种溶剂进行洗脱,也就是溶剂的种类、浓度、pH等都不变化。如果被分离物质的各组分在该溶剂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较大,采用这种方法是适宜的。分步洗脱:对层析柱进行洗脱时,当与柱子结合的一个组分被一种溶剂洗脱后,更换溶剂洗脱下一个组分,一种溶剂洗脱其中一种组分。这种用几种洗脱能力递增的溶剂进行逐级洗脱的方法称为分步洗脱。梯度洗脱:当混合物中组分复杂且性质差异较小时,可以采用逐渐改变溶剂的性质,形成一个浓度、极性、离子强度或pH值等连续递增或递减的梯度,从而使各组分依次被洗脱,这种方法称为梯度洗脱。最常用的是浓度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实验 精品 文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