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一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ppt
《医学专题一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一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肌细胞电生理心肌细胞电生理(shngl)(shngl)特性特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电图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电图室第一页,共五十三页。心肌细胞电生理心肌细胞电生理(shngl)(shngl)特性特性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不应性。它们都以生物电为基础,称为电生理特性。反映了心脏的电生理功能,并引发(yn f)(yn f)心脏的机械性舒缩活动,推动血液循环运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心电生理异常,产生心律失常,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第二页,共五十三页。自律性自律性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起搏)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条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起搏)细胞,在无外
2、来刺激的条件下,通过其自身的内在变化而自动地、有节律件下,通过其自身的内在变化而自动地、有节律(jil)(jil)地产生地产生动作电位,发放电激动,引发心脏跳动。心脏这种固有的自动作电位,发放电激动,引发心脏跳动。心脏这种固有的自动性(动性(automaticityautomaticity)和节律)和节律(jil)(jil)性(性(rhythmicityrhythmicity),合称),合称“自动节律自动节律(jil)(jil)性性”,简称自律性。病理条件下,普通心房,简称自律性。病理条件下,普通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也可以呈现自律性。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也可以呈现自律性。第三页,共五十三页。(
3、一)(一)自律自律(起搏)细胞的分布(起搏)细胞的分布 自律细胞广泛自律细胞广泛(gungfn)(gungfn)分布于传导系统(表分布于传导系统(表9191)。)。表表91 91 自律细胞的分布自律细胞的分布(fnb)(fnb)窦房结窦房结 结间束及房间束结间束及房间束 房室交界区房室交界区 束支及其分支束支及其分支 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 旁道旁道 第四页,共五十三页。(二)自律性的强度(二)自律性的强度(qingd)(qingd)1 1、窦房结、窦房结 生理情况下窦房结自律性强度最高,其频率生理情况下窦房结自律性强度最高,其频率6060100bpm100bpm,成为心脏最高起搏点。又称为心脏
4、第一级起搏点,窦,成为心脏最高起搏点。又称为心脏第一级起搏点,窦房结丧失自律性,出现窦性停搏;自律性降低,出现窦性心动过房结丧失自律性,出现窦性停搏;自律性降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自律性增高,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自律性不稳定,出现窦性缓;自律性增高,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自律性不稳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等窦性节律。心律不齐等窦性节律。2 2、心房、心房 心房内传导系统激动发放心房内传导系统激动发放(ffng)(ffng)的频率的频率5060bpm5060bpm,成,成为心脏第二起搏点,房内起搏点自律性丧失或降低,出现房性停搏为心脏第二起搏点,房内起搏点自律性丧失或降低,出现房性停搏或过缓的房性逸搏心律
5、;自律性强度轻度增高,出现加速的房性逸或过缓的房性逸搏心律;自律性强度轻度增高,出现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中度增高,出现房性早搏和房性心动过速;重度增高,出搏心律;中度增高,出现房性早搏和房性心动过速;重度增高,出现心房扑动;极度增高,发生心房颤动。现心房扑动;极度增高,发生心房颤动。第五页,共五十三页。3、交界区 房室交界区激动发放的频率为4060bpm,为心脏第三级起搏点,交界区起搏点丧失,出现交界性停搏;自律性强度降低,出现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心律;自律性强度增高,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4 4、心室、心室 心室内传导系统心室内传导系统(xtng)(xtng),激动发放的频率,激动发放的频率202
6、040bpm40bpm,为心脏第四级起搏点,也是最低起搏点。室内起,为心脏第四级起搏点,也是最低起搏点。室内起搏点丧失自律性,出现心室停搏;室性起搏点自律性降低,搏点丧失自律性,出现心室停搏;室性起搏点自律性降低,出现过缓的室性逸搏心律;自律性轻度增高,出现加速的出现过缓的室性逸搏心律;自律性轻度增高,出现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自律性中度增高,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室性逸搏心律;自律性中度增高,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自律性重度增高,产生心室扑动;极度增高,产动过速、自律性重度增高,产生心室扑动;极度增高,产生心室颤动。生心室颤动。第六页,共五十三页。(三)各起搏点之间的相互(三)各起搏点之间
7、的相互(xingh)(xingh)关关系系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正常起搏点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抢先占领抢先占领”和和“超速抑制超速抑制”两种方式实现的。两种方式实现的。1、抢先点领(capture)窦房结自律性强度最高,每次心动周期开始最早出现的窦性激动迅速沿传导系统下传至心室,沿途所经过的传导系统各级起搏点在其舒张电位尚未到达阈电位之前(zhqin)(zhqin),均被窦性激动所冲销,从而受到窦房结的抑制,而不能显现出来(图91、图92)。第七页,共五十三页。第八页,共五十三页。第九页,共五十三页。2 2、超速抑制(、超速抑制(overdrive su
8、ppressionoverdrive suppression)窦房结发出)窦房结发出(fch)(fch)的的高频率的激动对下属潜在起搏点有一种直接的抑制作用,称高频率的激动对下属潜在起搏点有一种直接的抑制作用,称为超速抑制。这种抑制作用以频率为依据。频率差别愈大,为超速抑制。这种抑制作用以频率为依据。频率差别愈大,对低位起搏点抑制的程度愈严重。例如,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对低位起搏点抑制的程度愈严重。例如,窦房结自律性降低以后,往往出现的是交界性逸搏心律,而不是室性逸搏心律。以后,往往出现的是交界性逸搏心律,而不是室性逸搏心律。反过来,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度增高以后所形成的快速心律反过来,异位起搏点自
9、律性强度增高以后所形成的快速心律失常,对窦房结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失常,对窦房结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频率愈快,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愈明显。如房性心动过速终频率愈快,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愈明显。如房性心动过速终止以后的代偿间歇比房性早搏长,而心房颤动终止后的代偿止以后的代偿间歇比房性早搏长,而心房颤动终止后的代偿间歇又比房性心动过速的代偿间歇长(图间歇又比房性心动过速的代偿间歇长(图9393)。)。第十页,共五十三页。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四)自律性的形成(四)自律性的形成(xngchng)(xngchng)机制机制 1、自律性形成的基础 生理情况下心房肌与心室
10、肌无自律性,其静息电位保持在90mV的水平上。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相电位不稳定,称为舒张电位。达到阈电位时便爆发(bof)(bof)全面除极化,产生动作电位。因此,自律性的形成以4相自动除极化为基础,自律细胞4相除极化的速度各有不同,以窦房结最快,自律性最高;其次为心房或交界区,心室最慢(图94)。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2 2、自律性形成的类型、自律性形成的类型 4 4相自动除极化的产生机制有快反应自律细胞型和慢反应自律相自动除极化的产生机制有快反应自律细胞型和慢反应自律细胞型。细胞型。(1 1)快反应自律细胞型:结间束、希氏束、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细胞的起搏机)快反应自律
11、细胞型:结间束、希氏束、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细胞的起搏机制是由于膜的制是由于膜的K+K+电导降低所致。根据电位固定法研究证明,这类起搏细胞的动作电电导降低所致。根据电位固定法研究证明,这类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位4 4相由相由if if引起。引起。(2 2)慢反应自律细胞型:窦房结、房室结细胞的)慢反应自律细胞型:窦房结、房室结细胞的4 4相开始由相开始由K+K+,以后由,以后由Ca2+Ca2+活活动所引起。动所引起。3 3、自律性类型的意义、自律性类型的意义 快、慢自律细胞的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心肌电快、慢自律细胞的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心肌电生理特性的机制,而且对某些临床现象的阐明也有一
12、定意义。生理特性的机制,而且对某些临床现象的阐明也有一定意义。(1 1)自律性的转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缺氧、血钾改变、洋地黄类药)自律性的转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缺氧、血钾改变、洋地黄类药物毒性反应及心脏病变时,膜电位减小到物毒性反应及心脏病变时,膜电位减小到-70mV-70mV以后,快孔道失活,快反应自以后,快孔道失活,快反应自律性可以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产生异位律性可以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产生异位(y wi)(y wi)心律失常。此外,普通心房肌及心律失常。此外,普通心房肌及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也可出现慢反应自律性而产生肌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到一定程度时
13、,也可出现慢反应自律性而产生肌性心律失常。性心律失常。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2 2)药物反应的差别: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影响心肌细胞膜的)药物反应的差别: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影响心肌细胞膜的Na+Na+、K+K+孔孔道,对快反应自律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慢反应自律性作用很小。例如奎尼道,对快反应自律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慢反应自律性作用很小。例如奎尼丁、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等在治疗量,对普肯野细胞的自律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丁、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等在治疗量,对普肯野细胞的自律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窦房结自律性和浦肯野细胞在病理情况下的自律性(由快反应自律性转变为而对窦房结自律性和浦肯野
14、细胞在病理情况下的自律性(由快反应自律性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则几乎无影响。说明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自律性异常引起慢反应自律性)则几乎无影响。说明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自律性异常引起(ynq)(ynq)的心律失常的效果并不一致的部分机制。因此,目前发展的治疗内容,开的心律失常的效果并不一致的部分机制。因此,目前发展的治疗内容,开展了针对抑制慢反应自律性的药物的应用。展了针对抑制慢反应自律性的药物的应用。(3 3)电反应的不同:自律细胞对于较其自身频率为高的电刺激有两种反应:)电反应的不同:自律细胞对于较其自身频率为高的电刺激有两种反应:快反应自律细胞在较快的超速电刺激停止以后,立即出现一个
15、较长的代偿间快反应自律细胞在较快的超速电刺激停止以后,立即出现一个较长的代偿间歇,应用此法可终止快速心律失常,但在慢反应自律细胞(或由快反应自律歇,应用此法可终止快速心律失常,但在慢反应自律细胞(或由快反应自律性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时,快速刺激可引起心动过速。性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时,快速刺激可引起心动过速。(五)影响自律性的电生理因素和生理与病理病因(五)影响自律性的电生理因素和生理与病理病因(五)影响自律性的电生理因素和生理与病理病因(五)影响自律性的电生理因素和生理与病理病因 从电生理角度来讲,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从电生理角度来讲,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4 4相除极速度、舒张期电位水平和阈相除
16、极速度、舒张期电位水平和阈电位水平等电位水平等3 3种情况。其中以种情况。其中以4 4相除极化速度最重要(图相除极化速度最重要(图9595)。影响自律性)。影响自律性的生理和病理原因见表的生理和病理原因见表9292。第十五页,共五十三页。第十六页,共五十三页。表表9292影响影响(yngxing)(yngxing)自律性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自律性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 舒张期自动除极速度舒张期自动除极速度 最大舒张期电位最大舒张期电位 阈电位阈电位 自律性增强自律性增强 1 1、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 1 1、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 细胞外钙离子渡度细胞外钙离子渡度 2 2、肾上腺素及去
17、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 2 2、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 降低降低 腺素腺素 3 3、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 3 3、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 4 4、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升高 4 4、洋地黄中毒、洋地黄中毒 5 5、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 6 6、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7 7、血、血PHPH值降低值降低 8 8、温度升高、温度升高 9 9、其他:如心肌损伤、机械、其他:如心肌损伤、机械 牵位等牵位等 自律性减弱自律性减弱 1 1、迷走神经、迷走神经(mzu-shng jng
18、)(mzu-shng jng)兴奋兴奋 1 1、迷走神经、迷走神经(mzu-shng jng)(mzu-shng jng)兴奋兴奋 1 1、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细胞外钙离子浓度 升高升高 2 2、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2 2、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3 3、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 3 3、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细胞外钾离子浓度 2 2、乙酰胆碱、奎尼丁、乙酰胆碱、奎尼丁、升高升高 普鲁卡因酰胺、心得普鲁卡因酰胺、心得 安等。安等。4 4、细胞外钙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降低 4 4、利多卡因等、利多卡因等 5 5、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升高 6 6、血二氧化碳分压
19、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7 7、血、血PHPH值升高值升高 8 8、体温降低、体温降低 9 9、其他:如奎尼丁、普鲁卡、其他:如奎尼丁、普鲁卡 因酰胺、因酰胺、受体阻滞剂、苯受体阻滞剂、苯 妥英钠、利多卡因等药物妥英钠、利多卡因等药物 1 1、4 4相除极化速度相除极化速度 4 4相除极化速度增快、坡度增大(图相除极化速度增快、坡度增大(图95A95A),则从舒张电位到达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距缩短,自律性增高,心率增快。反之,舒张期除极化的速度减慢、),则从舒张电位到达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距缩短,自律性增高,心率增快。反之,舒张期除极化的速度减慢、坡度变小(由坡度变小(由a a变变b b
20、),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舒张期自动除极化在快反应自律细胞,决定于起搏电流的强度,而在慢舒张期自动除极化在快反应自律细胞,决定于起搏电流的强度,而在慢反应自律细胞,则决定于反应自律细胞,则决定于Ca2+Ca2+内流的速度。内流的速度。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腺苷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酸环化酶,产生cAMPcAMP。cAMPcAMP激活起搏离子的活动,使自律细胞激活起搏离子的活动,使自律细胞4 4相上升相上升速度加快,自律性增高,产生加速型心律失常。而在窦房结,速度加快
21、,自律性增高,产生加速型心律失常。而在窦房结,cAMPcAMP激活激活Ca2+Ca2+孔道,促使孔道,促使Ca2+Ca2+内流,使内流,使4 4相除极化速度增快,产生窦性心动过速。相除极化速度增快,产生窦性心动过速。奎尼丁等药物可使奎尼丁等药物可使4 4相除极化速度减慢降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制止异相除极化速度减慢降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制止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位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2 2、舒张期膜电位、舒张期膜电位(din wi)(din wi)水平,最大舒张期膜电位水平,最大舒张期膜电位(din wi)(din wi)水平(图水平(图995B5B,由,由b b变变a a)减小,到达阈电位)
22、减小,到达阈电位(din wi)(din wi)时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舒时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舒张电位张电位(din wi)(din wi)水平负值增大(由水平负值增大(由a a变变b b),可使自律性降低。),可使自律性降低。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胆碱能受体,可使最大舒张期膜电位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胆碱能受体,可使最大舒张期膜电位(din(din wi)wi)水平下移而降低起搏点的自律性,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水平下移而降低起搏点的自律性,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3、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下移(负值增大(zn(zn d)d))从最大舒张期电位到达阈电位的差距
23、变小,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降低(图95C)。(六)自律性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六)自律性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起搏细胞自律性异常,延迟复极化,后电位、膜电位振荡,延迟后除极等均可引起自律源性心律失常(图96)。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第二十页,共五十三页。窦房结自律性异常引起窦性心律失常,心房自律性异常引起房窦房结自律性异常引起窦性心律失常,心房自律性异常引起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自律性异常,引起交界性心律失常,心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自律性异常,引起交界性心律失常,心室自律性异常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自律性异常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单源性自律性异常,指某一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单源性自律性异常,指某一
24、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源性自律性异常,指同腔内有两个常。多源性自律性异常,指同腔内有两个(lin)(lin)起搏点自律性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引起的多源性心律失常。如多源性自律性房性、交界性或异常引起的多源性心律失常。如多源性自律性房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多类性心律失常,指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同时并存。例如窦多类性心律失常,指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同时并存。例如窦性心动过缓与交界性逸搏心律并存、窦性心律与室性心动过速性心动过缓与交界性逸搏心律并存、窦性心律与室性心动过速并存等。并存等。心脏基本心律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出现下列心律失常。(心脏基本心律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出现下列心律
25、失常。(1 1)自律性)自律性丧失丧失 某起搏点自律性丧失,导致该起搏点停搏。(某起搏点自律性丧失,导致该起搏点停搏。(2 2)自律性降低)自律性降低 起起搏点自律性降低,出现过缓的逸搏及过缓的逸搏心律。(搏点自律性降低,出现过缓的逸搏及过缓的逸搏心律。(3 3)自律性轻)自律性轻度增高度增高 起搏点自律性轻度增高,出现加速的逸搏及加速的逸搏心律。起搏点自律性轻度增高,出现加速的逸搏及加速的逸搏心律。(4 4)自律性中度增高)自律性中度增高 起搏点自律性中度增高,出现早搏及早搏性心动起搏点自律性中度增高,出现早搏及早搏性心动过速。(过速。(5 5)自律性重度增高)自律性重度增高 出现扑动。(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心肌 细胞 生理 特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