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一传染病总论-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一传染病总论-教材.ppt(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zn ln)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zhunkxuxio)王明琼 嘉 应 学 院 医 学 院 钟 锋第一页,共二十九页。第一节 概述(i sh)o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昆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包括有传染性的传染病和没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o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所引起(ynq)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并导致流行。第二页,共二十九页。o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原因和规律(gul),重点在于研究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
2、疗原则、治疗措施,其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流行,是一门临床医学。o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规律,重点在于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其研究目的是控制或消灭传染病,是一门预防医学。第三页,共二十九页。第二节 感染(gnrn)与免疫o一、感染的概念o感染又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以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o二、感染的五种表现o1.病原体被消除o2.病原携带(xidi)状态o3.隐性感染第四页,共二十九页。o4.潜伏性感染o5.显性感染 o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zuyng)o1.侵
3、袭力 o2.毒力o3.数量o4.变异性 o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第五页,共二十九页。o非特异性免疫o1.天然屏障 o2.吞噬作用 o3体液因子(ynz)o特异性免疫o1.体液免疫o2.细胞免疫第六页,共二十九页。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病(f bng)机制o一、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o1.入侵部位o2.机体内定位(dngwi)o3.排出途径o二、组织损伤的机制o1.直接损伤o2.毒素作用 o3.免疫机制第七页,共二十九页。第四节第四节 传染病的流行传染病的流行(lixng)过程及影过程及影响因素响因素o定义: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pi ch),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
4、的传染源,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称为流行过程。第八页,共二十九页。o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或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在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时,应采取(ciq)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措施。第九页,共二十九页。流行过程的基本(jbn)条件o(一)传染源(一)传染源 体内有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dngw)称为传染源,包括传染病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dngw)。第十页,共二十九页。(二二)传播传播(chunb)途径途径 o 1.呼吸道传播 o 2.消化道传播 o 3.接触传播 o
5、4.虫媒传播 o 5.血液、体液(ty)传播 o6.土壤传播 o7.母婴传播 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三三)人群人群(rnqn)易感性易感性 o人群易感性高低受许多因素影响:新生儿增加,外来人口增多,免疫人口死亡,人群免疫力自然消退,一般抵抗力降低(jingd)和病原体变异等,能使人群易感性升高;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或传染病流行后可使免疫人口增加,能降低(jingd)人群易感性。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二、疫源地二、疫源地o(一)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周围(zhuwi)排出的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o(二)疫源地范围影响因素 疫源地的范围受传染源活动范围、传播途
6、径特点、传染源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影响。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o(三)疫源地被消灭条件(tiojin)当传染源离开疫源地,或疾病痊愈后传染源不再携带病原体;通过消毒等措施使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通过检疫确定,在疫源地范围内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未发现新病人或新感染者。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三、影响三、影响(yngxing)流行过程的因素流行过程的因素o(一一)自然自然(zrn)因素因素 o(二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第五节第五节 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tzhng)o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是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是用作确
7、定是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是用作确定(qudng)传染病的基本条件,也是传染病与传染病的基本条件,也是传染病与其它疾病的主要区别。其它疾病的主要区别。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o(一)有特异性病原体(一)有特异性病原体 最基本o(二)有传染性(二)有传染性 最主要o传染期定义: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shq)均具有传染性,这一时期(shq)称为传染期。o传染期意义: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期是确定传染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三)有流行病学(三)有流行病学(li xn bn xu)特征特征o 1.流行性 按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和广度(gung
8、d)可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o2.季节性 o3.地方性 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四)有免疫性(四)有免疫性 o多数病毒性传染病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强度(qingd)较强,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保持终生,但流行性感冒等例外;多数细菌、螺旋体、原虫性传染病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强度(qingd)较弱,免疫持续时间较短,但伤寒等例外;蠕虫病一般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往往产生重复感染。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o由于各种传染病的免疫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b tn),因而可出现下列现象:o(1)再感染 o(2)重复感染o(3)复发o(4)再燃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二、传染病的临床二、传染病的临床(ln chun)
9、特点特点o(一)病程发展的规律性和阶段性(一)病程发展的规律性和阶段性o 1.潜伏期 o(1)定义: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2)意义:了解潜伏期有助于传染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是确定(qudng)医学观察、留验等检疫期限的重要依据。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o 2.前驱(qinq)期o 3.症状明显期o 4.恢复期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二)常见(二)常见(chn jin)的症状与体征的症状与体征o1.发热与热型 (1)稽留热(2)弛张热(3)间歇热(4)波状热(5)双峰热(6)不规则热o2.皮疹 出疹时间(shjin):水痘和风疹于病程第1日,猩红热
10、于病程第2日、天花于病程第3日、麻疹于病程第4日、斑疹伤寒于病程第5日、伤寒于病程第6日出疹。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3.中毒(zhng d)症状(1)毒血症(2)菌血症(3)败血症(4)脓毒血症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o1.发热(f r)o2.代谢改变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第六节第六节 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zhndun)传染病的诊断需综合分析以下三方面(fngmin)的资料:o一、流行病学资料o二、临床资料o三、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资料o1.一般常规检查项目o2.病原学检查 直接检出病原体、分离培养病原体、分子生物学检测 o3.免疫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皮肤试验、
11、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测定检测 o四、其他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第七节第七节 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治疗(zhlio)o一、治疗原则o二、治疗方法o1.一般支持(zhch)疗法o2.病原疗法 抗生素、化学合成制剂、血清免疫制剂 o3.对症疗法o4.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o5.康复治疗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第八节第八节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yfng)o一、管理传染源o二、切断传播途径o1.消毒o2.灭菌o3.隔离o隔离的种类: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jich)隔离、虫媒隔离、血液和(或)体液隔离 o三、保护易感人群o1.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o2.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o3.药物预防第二十八页,共二十九页。内容(nirng)总结第一章 总论。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并导致流行。在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时,应采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措施。通过检疫确定,在疫源地范围内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gunch)未发现新病人或新感染者。传染期定义: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均具有传染性,这一时期称为传染期。3.药物预防第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