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wps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wps(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诗歌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想象,用自己所了解的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来仿编、创编诗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用心发现大自然的奥妙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语言,说出文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拟人等方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好处,学习本文是如何使语言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科学知识,感受观察、实证的重要性,萌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
2、歌,在读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说出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特点。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指导。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二、了解作者,积累常识:了解作者,积累常识: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
3、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竺可桢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 年,他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编纂了物候学 一书。本文就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 年第 1 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三、检查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情况:1、读一读 孕育(yn )销声匿迹(n )翩然(Pin )衰草连天(shui)连翘(qio )风雨载途(zi )2、记一记次 第:一个挨一个地。孕 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簌 簌:纷纷落下的样子。销声匿迹:原
4、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途,有遍地的意思。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是,这,这样。周而复始: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翩 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农 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侯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