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实录语文课堂的使命就是以文本为基础,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师生或生生的各种活动,唤醒学生创造性表现和求知的乐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使学生的语文技能与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是“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的明代散文家宋濂所写的一篇赠序。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环境与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同乡后辈马生不要辜负优越的条件,要刻苦读书,最后能够成功。全文围绕“嗜学”“力学”“善学”来完成“劝学”之中心,脉络清楚,前后呼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本文为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的课堂实录及品析,希望以这样一种写作方式让广大教师能从中汲取到一
2、些有营养的东西。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2.熟练地背诵课文,自觉积累文言知识。3.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4.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文言知识积累。2.把握主题,领会其现实意义。三、教学难点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及生动感人的细节描绘的写作技巧。四、教学过程(一)走进文本,粗略感知。师:假设你的好朋友是个不爱学习的人,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你看着很着急,打算劝说他好好学习,你会怎样劝说呢?生甲:我会跟他讲道理,讲好好学习的重要性。生乙:我会举一些例子来劝说他要好好读书,认真学习。生丙:我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劝说他。师:如果你是被劝说的对
3、象,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劝说,哪一位同学的劝说你最容易接受?生(异口同声):丙。师:大家说得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来劝勉别人,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在明初有一位文学家宋濂就是用这一种方法成功地劝勉他的同乡马生的。(品析:朴实的导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文言文的学习易流于枯燥,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习无非就是读读记记、背背写写。因此,引导不好,学生的学习便易陷入被动。而好的导入,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把学生调动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课堂中去,真正走进文本。课堂一开头,执教者就以学生生活中“劝说别人要好好学习”这一问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以“劝”为核心,导入了“以亲身经历和感受
4、”来劝说是一种好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走进文本做好了铺垫。)(二)正音释义,整体把握。1.正音。屏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2.释义师:整体感知了课文,现在分组,小组间或你读我译,或边读边译找出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每组给予不同的任务)。(学生自行研读,教师巡回指导并与各组交流。)师:同学们找得很好,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教师巡回指导。)3.整体感知。师:已知道读音及释义,请同学们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
5、、心明义、口发声。读后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生:作者用了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表现了其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奋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滚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希望。(品析: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之后,执教老师就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读并纠正错误,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的读是理解文本的基础,教师的任何讲解和活动均无法替代学生的读。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使学生真正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在此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劲头很大,
6、气氛活跃。特别是教师设计的“边读边译,找出难懂的实词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活动,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积极性高涨,学生自己的文言积淀、利用课本注解、巧用辅导书等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按照“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的体系深入探究课文的词语,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掌握学习读文言文的初步方法。教师的巡回指导,又为学生的学习把握了方向,师生的合作相得益彰,接下来的课文翻译自然迎刃而解。)(三)精读课文,研磨赏析。屏显小组合作,共同质疑师:既已明白本文字词的释义,也已经整体翻译了,那就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7、找出文中不能理解的内容与问题,组长带领本组的成员互相讨论,分析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组长收集起来交给老师。(教师巡回指导。)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请用文中相关句子加以印证)生甲:无书,只能借抄。文中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生乙:无师,到很远的地方去求师。文中句子:“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生丙:为师严厉。文中句子:“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生丁:求学艰辛,吃不饱,穿不暖,差点被冻死。文中句子:“四支僵劲不能动,塍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