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n)小惠未遍(bin)B民弗从也(f)小信未孚(f)C齐师败绩(j)下视其辙(zh)D夫战,勇气也(f)望其旗靡(m)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必以信B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C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D可以一战/何以战3课文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4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
2、鼓)士气就竭尽了。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二、情景默写5(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2)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三、综合性学习6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你所在的学
3、校将举行“迎七一爱祖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下列任务。(1)为营造氛围,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该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有意把此次活动分成四个版块,分阶段开展,但是目前只想出了两个版块,现在他想请你帮他设计其余的两个版块。爱国人物故事会_爱国歌曲唱响会(3)在【爱国人物故事会】版块,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两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邓稼先闻一多例句:“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四、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4、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
5、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于是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选自韩非子晋文公攻原)【注释】原:原国。卫:卫国。7解释加点的字词。(1)小惠未遍遍:_(2)望其旗靡靡:_(3)罢兵而去去:_(4)吾与士期十日期:_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登轼而望之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人不知而不愠9翻译句子(1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10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
7、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荀罃(yng):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克,攻取。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11解释加点的词语。彼竭我盈( )公将驰之( )渐就衰竭之故( )皆初气过锐( )12翻译句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此善于用气者也。1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8、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14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受 创 于 郝 昭 皆 初 气 过 锐 渐 就 衰 竭 之 故15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9、乙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节选自百战齐路气战)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望其旗靡(2)气夺则走17下面句子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克,公问其故(已经)B再而衰(重复)C夫将之所以战者(将领)D太远则力易竭(穷尽)1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彼衰我盛,败之必矣。19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须 度 敌 人 之 至 六 七 十 步 之 内 乃
10、可 以 鼓 令 士 卒 进 战20甲乙两文在谈到进击敌人时都提到了“气”的问题。(请用原文回答)甲文认为_是“彼竭我盈”之时,宜于进攻。乙文认为_,才是进击敌人的最好时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种世衡,宋名将也。初,知环州。环州蕃部有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