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翻译全诗。2. 从多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3. 分析诗人写诗的目的,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 从多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2. 分析诗人写诗的目的,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1. 从多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诗,诗名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是孟浩然。首先从题目上我们可知道哪些信息?师:很好,从诗题上我们可知,诗人所要描绘的事洞庭湖之景,这首诗歌所要赠送的人是张丞相,也就是当时官至宰相的张九龄。为何要投赠与张九龄?这首诗描绘洞庭湖之景,与将它赠送给张九龄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望
2、洞庭湖赠张丞相。二、 新课师:要赏析一篇诗歌,前期的准备工作缺一不可,每一个环节都与品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息息相关。首先我们先要大致的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与这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PPT上展示孟浩然生平,与当时创作的背景信息。)师:这首诗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何为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那么我们也就理解了作者写诗的目的,他是为了想要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而走上仕途的道路。那么诗人为何还要写临洞庭湖之景呢?直接平铺直叙地像张九龄表达自己想做官的愿望不就可以了吗?接下来先让我们来熟
3、悉了解诗歌。首先同学们试着自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试着朗读这首五言律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师:在熟读全诗后,我们来看一看诗歌中的重点字词(PPT上展示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并在掌握重点字词后,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合作,将这首师以诗人孟浩然为第一视角来作为陈述,写出他的所见与所感。师:同学们完成的都很好,这里老师也写了一篇,写出了诗人在当时的所见所感。(PPT上展示所写内容“ 八月时分洞庭湖水暴涨与岸齐平,我极目远眺,只见湖水浩瀚,水天一色,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洞庭湖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泽;波涛滚滚,冲击着岳阳大地。湖水茫茫,我想要渡过,却没有可以乘坐的船只;太平盛世,我
4、却闲居在家委实羞愧难容。我坐看着临岸钓鱼的人,只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根据诗句分别概括洞庭湖的特点。师:很好,诗歌的首联和颔联写景为我们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洞庭湖景。八月湖水平写出了夏季洞庭湖水位暴涨,水量大;涵虚混太清展示了洞庭湖水面广阔无边;气蒸云梦泽描绘了水汽氤氲的画面;波撼岳阳城展示了洞庭湖的气势磅礴,波涛汹涌。师:其中写景的前两联,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千古名句,请同学们从多角度来赏析颔联的文学魅力。(可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方面去赏析。)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踊跃,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这句诗的文学魅力。
5、这里老师来总结一下,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多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气势,动景静景结合,虚景与实景结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整个云梦泽都被它的水气所笼罩;一个“撼”字写出了洞庭湖波涛撼动岳阳大地的气势,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后两联。请同学们思考这两联是作者望湖兴叹的感慨。湖景与人情是如何巧妙的相连的?在太平盛世,面对这如此雄浑壮阔的洞庭湖景,诗人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样的感慨。请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