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魔改历史为哪般?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第一课时】(课前安排学生自行疏通课文。)导入:(屏显)阅读提示:本文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师:读读课文前面的这个阅读提示。唐雎不辱使命,它是不是历史文献?生:不全是。师:它是什么性质的文章?生:易安陵可能是历史,对话可能是后人编造的。师:如果有编造,那么它又属于什么性质的文章?生:想要告诉我们一些哲理?师:好,带着你们的这些疑问,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篇课文。一、以历史的眼光看(屏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师:作者用的直接引语,其中有省略,省略了什么内容?来把省略了的补充出来。生:省略了秦王易安陵的过程?生:秦王不悦地回去了,安陵君担惊受怕。师:是秦王不悦地回去了吗?生:“秦王使人谓安陵君”,“使人”。生:我明白了,是秦王派的那个使者传的安陵君的话。师:对的。同学们接着思考他们的对话,真实的对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生:秦王派的人回去告诉秦王,秦王非常不高兴。师: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这句话是秦王说的还是使者说的?生:应该是使者带的秦王的话吧。生:秦王想让使者表达他的那个意思,只是代表他的意图。所以这应该不是真实的对话。师:还原场景,
3、真实的对话应该是什么样的?生:报大王,秦国派使者来了,在门外等候。宣秦使觐见。安陵君近来可好?秦王向您表示问候师:说重点,秦王怎么说的?生:我王想用五百里之地换您的安陵,让您有更舒适的宫殿,面积更大的沃土,不知您意下如何?安陵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心动不如行动,换吧!师:你的课本剧先告一段落吧,不要皮了。(屏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我们大王说了:)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师:仿照这个例子,看看第一段剩下的部分还省略了什么?生:安陵君拒,使者给秦王汇报去了。师:这个应该放在哪里?生:秦王不开心前。师:安陵君的话是对秦王派来的使者说的,还是对秦王说的呢?生:让他转述
4、给秦王。师:我们来还原场景,真实的转述应该是这样的:(屏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我们大王说了:)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请转告秦王:)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使回去把安陵君的话转告给秦王。)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自评:前面关于“省略”的问法指向不明,导致后面的交流费了番周折。是老师一时没有转过弯来,面对面的上课,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体验转述者的话语转换即可解决,这么简单的事却成了线上上课很难处理的事。)师:“秦王不说”之后,秦使又来把“秦王不说”告诉安陵君没有?生:嗯,要不然唐雎就不用去了
5、呀?师:有没有可能,安陵君自己就猜测到秦王会不高兴了呢?生:我又不是他,我怎么知道?师:哈哈,这不难想象啊。作者没写,我们不得而知,但“秦王不说”安陵君可以想见的了。师:看这一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你怎么看这个“因”字?生:因为使者告诉他秦王生气了,所以唐雎去了。生:那派唐雎干啥去?生:怕秦王打他,去劝劝他。师:有没有“使于秦”的必要?生:有。师:详细来说说。生:秦国是大国,轻而易举就可以拿下安陵,秦王要完成他的统一大业,就必然要对安陵下手,迟早的事情。师:“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从这个“因”字,你还看出了什么?生:从这个“因”字,看出了安陵君对唐雎的信任,“秦王不说”,安陵君害怕被
6、灭国,希望唐雎能摆脱危机。生:安陵君被迫命唐雎使秦。师:老师认为,这本身就是示弱,自我降格,自暴恐惧。越主动反而越被动。你同意吗?生:不同意。如果不“使于秦”,担心秦国发兵打过来。师:弱国无外交。从根本上看,这不取决于是否“使于秦”,而在于秦的战略中对安陵的政策。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屏显)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丙子王贲伐魏,引河沟以灌大梁。三月,城坏。魏王假降,杀之,遂灭魏。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幸。虽然,臣受地于魏之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王义而许之。(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生:王怎么义而许之了?这中间是不是诞生了这篇文章?师:
7、资治通鉴中是“王义而许之”,而课文没有这一句。生:作者扩充了中间部分,创造了一个唐雎这样的角色。生:课文中产生了曲折。师:“王义而许之”,那还需要“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吗?生:不需要。师:秦灭了安陵的宗主国魏国,本想兵不血刃顺势要挟收服安陵。老师是这样看的:这对于双方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从大时间尺度上看,此乃大势所趋,挣扎是没有意义的,徒增生灵涂炭。最糟糕的和平也好过最伟大的战争。正如学者所说(屏显)“是特为之辞而使之纳地耳!”(元吴师道战国策鲍注补正)师:再看,资治通鉴“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对比课文,少了什么?生:资治通鉴“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的后面没有“安陵君其
8、许寡人”这一句。师:“安陵君其许寡人”,这句话是怎样的语气?生:安陵君请务必答应。师:再体味一下,把“安陵君其许寡人”去掉,秦王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生:强硬,没得商量。生:你没有说话的权利,我很强大。师:话语权在秦国那边。你感觉哪一种更接近真实的历史?生:第一种。师:老师的看法和你一样。只是告诉你我的决定,不是和你商量,这符合强大的秦王灭魏后对魏的附庸小国安陵君说话的口吻。师:谁来评价一下安陵君说的话?生:不情愿委婉推辞。师:推辞得有理、有利、有节,不卑不亢。哪里体现的呢?生:一个“守”字绵里藏针、柔中带刚。师:秦王见讹诈不成,再说,当时秦军正对付楚国,吞并安陵这个前魏国的附庸小国也不急在这一时
9、,故“义而许之”。实际上并没有“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回事。此处失真。师:那么,怎么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句话?既然没有这回事,战国策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生:想篡改历史,推动情节发展。生:编造人物,让故事有意义。师:什么文体的文章才有这种作用啊?生:小说。师:也就是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句话是小说手法,铺垫,预置了后面这场所谓的外交斗争。(屏显)旧版教科书注释:唐雎,也作唐且。(屏显)秦昭王41年(公元前266年)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臣请出西说秦,可乎?”(战国策魏策四秦魏为与国)师:这便是战国策所记载的唐雎首次出使秦国的事,有学者认为这次事件应当不可信。假如说
10、这事是真的,公元前266年唐雎90多岁,照此推衍,到公元前225年唐雎为安陵君使秦时,唐雎应该多少岁了?生:130多岁。师:唐雎130多岁了,怎么可能还活着,就更不要说奉命出使慑服秦王了。写唐雎的事在同一部战国策中自相矛盾。这是第二处失真。师:老师还查了资料,战国策所写唐雎几次游说的事,与其它情节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屏显)教科书注释:唐雎,战国末期人。师:这样看来,注释上如此言之凿凿,不足取。因为有无唐雎其人,有无唐雎为安陵君使秦其事,都还是个问题呢。师:知道荆轲刺秦王吗?生:荆轲用匕首,把刀藏在地图里,秦王绕柱,没刺到,就被侍卫杀了。(屏显)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图穷而匕首
11、见。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史记刺客列传)师: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生:唐雎为什么带剑了?生:是呀,唐雎“挺剑而起”,剑从何而来?师:还有,荆轲刺秦王的事在先。后来就算有唐雎不辱使命这回事,剑从何而来?矛盾错乱。这是第三处失真。生:这样的情节,太不像历史了。师:总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是历史演义。因此,本文不是信史。师:我们使用的部编本教科书的导读(屏显)本文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师:这样的表述有没有什么问题?生:给人感觉是写真实的事,而实际上是编造的。师:怎么修改呢?生:把“记叙”改为“虚构”。(屏显)原教科书导读: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
12、立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师:这个说法自然也不大对头了,怎么修改?生:把“历史”改为“文学”。师:下节课我们来看唐雎不辱使命的文学成分。休息一下吧。第二课时二、以文学的眼光看(屏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师:作为小说,从真实感的营造上来看,你发现这个桥段有没有什么问题?生:着重营造士的伟大形象。师:如果你是秦王,你能领会到唐雎说这一大堆的话的意图了吗?生:能
13、,他要杀我。师:嗯,那你从哪一句话开始感受到的?生:第一个例子。生:今日是也。师:这第二位“秦王”反应太迟钝了,你项上人头就危险了。师:这几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士刺杀君。师:对,当唐雎第一个例子说出来的时候,秦王应该就明白了唐雎要刺杀他。如果你是秦王,你会耐心地听唐雎把那一大堆话说完吗?生:不会,立马喊人给我拿下!师:从唐雎的角度来看,当他把这番话说与秦王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不会刺杀成功了。唐雎如果真想刺杀秦王的话,讲完这些话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最宝贵的时机。生:唐雎高谈阔论地说这些话,给人感觉成了一幕滑稽荒诞剧。师:从秦王的角度来看,唐雎刺杀之前已经三次说到“刺”,唐雎的刺杀意图已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