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体裁及本文的说明对象。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物候知识,整体感知文意。3、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体裁及本文的说明对象。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物候知识,整体感知文意。【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
2、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二、听读课文,掌握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1、给文中的生字注音shui qio jng wi衰草连天 连翘 经度 纬度zi s n hu风雪载途 簌簌 销声匿迹 候鸟2、辨析多音字shui cu qio qio衰草连天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ch chi ch c zhng zhng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播种 耕种lu l lo gun gun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观测 道观3、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明确:说明文。(2)大自然有语言吗?“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明确: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请同学们来说说,
3、你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豆点,大自然在告诉我们:春天来到人间了。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一串省略号,大自然告诉我们:秋天已在眼前了等等。(3)“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明确:第2节:“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3节:“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其实指的就是“物候”。(4)你认为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明确:本文是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物候(物候现象)(5)课文为什么不以“物候”为题而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这样有什么好处?明确:本文的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将
4、大自然拟人化了,将物候现象表达得生动而有情趣,能吸引读者。(7)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明确课文结构本文说了哪几个问题(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 - 3段)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 - 5段)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第三部分:(6 10段)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第四部分:(11 12段)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8)请同学们根据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析全文的说明顺序。明确:首先描述物候现象,其次作出科学解释,再次分析影响因素,最后阐述研究意义。这就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三、课文分析:齐读第1-3节1、学生讨论: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明确: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5、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这里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2、如果老师将课文开头两段改写成如下样式,你觉得怎么样?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提示:改文与原文有何不同?改文简洁、直白,但缺乏吸引力;原文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3、请结合原文具体词句,说说一、二段独特的表达效果。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作者运用摹状貌说明方法来写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自然现象(物候)。4、作者是怎么写一年四季的风景图?明确: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充满情趣。5
6、、以第2段为例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形如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明确:这段文字连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都扣住“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一段讲的是人们习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6、为什么课文不一开始就说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而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明确:一是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物候知识,将物候知识说得亲切、通俗易懂;二是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以多姿多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