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单选题11854年英国规定,文官考试以文科为主,强调自由艺术和年轻人的智力。二战后,英国从大学、国营企业、商业、社会等各领域吸收有所专长的管理人才,充实到文官队伍中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教育制度发生根本变化B经济发展推动管理的专业化C文官选拔逐渐淡化文化水平D扩招公职岗位缓解就业压力2汉高祖发布求贤诏,广招德行贤明之人;吕后聘请商山四皓前来辅佐太子等,此后,便不断有皇帝征召士人来做官,被授予很高的官职,朝廷还常征聘文人学者到京师来做博士,皇帝亲自征聘便成为最为尊荣的仕途之路。材料反映了A察举制在汉初就出现了B打破了阶层的限制,实现了平民阶级的晋升C打破
2、了血缘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D反映汉初的无为而治的思想3唐代的皇帝在开科诏令和策试题目中每每自谦德薄才寡,坦言施政失误,国家危难,恳请考生帮助自己。士人参加科举策试或私下模拟策试,都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提出应对方案,其参政议政资格一经报名参加科举考试便自动获得。这表明唐代A封建专制皇权出现弱化B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C官员文化素养普遍提高D政治开明有利于人才选拔4宋代改变了唐代谏官无举劾权的旧制,使台谏对上至宰执大臣下至一般臣僚都拥有弹劾纠察特权,出现了“宰相之尊反隶于台谏举劾之内”局面,起到“失在庙堂,救在台谏”的作用,“委事执政而台谏实参论议”成为世代相承的宋代家法。材料反映了A谏官行政职权
3、得到强化B谏官讽谏君主职能弱化C台谏官员政治地位提高D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5曹操年少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这种行为在传统舆论之下难以踏入仕途。但由于他被许劭等三位名士所看重,竟然突破选举制度被举为孝廉。这表明东汉末年A儒学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士族门阀操控国家政权C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D国家统治秩序亟待重建6监察体制一直是专制帝王用以控制国家和人民,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变一定程度上也是皇权不断加强的折射。下列史料所记载的监察体制,按照其存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御史台)中台建于大都,西台建于陕西,南台建于建康。其余各道设廉访司,隶于三台。
4、”“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郡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案,以六条问事”“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ABCD7钦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此学制于1904年1月公布实行,故亦称癸卯学制。下列关于癸卯学制表述正确的是()A指导了京师大学堂的创立B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C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D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废除8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A旨在消除政府腐败现象B利于政府工作的稳
5、定性和持续性C利于适应时代变化需要D确保了政府官员整体素质的提升9唐朝科举考试进士科包括帖经,诗赋、策论三场。第一场要求对儒家经典(治国安邦之道)十分熟悉;第二场要求文学、文化素养;第三场要求能对现实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这一做法A使古代科举制度趋于完善B有利于选拔实用型人才C有利于社会尚学风气形成D凸显选拔制度公平公正10就形式上来说,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继承,而从意义上来说,当代选拔出来的公务员注重德才兼备,就这一点而言,是无可厚非的。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A公务员考试完全等同于古代的科举考试B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创新C公务员考试与科举制度有本质的不同D考试是选
6、拔合格人才的最重要方式之一11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A宋朝社会价值观念变化B宋朝边患危机消除C科举推动民间教育发展D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12选举历代制云:“北齐选举,多沿后魏之制,凡州县皆置中正.其课试之法,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郎中策廉良.”笔试中,字有脱误者、书有滥劣者、文理孟浪者,分别给予呼起立席后、饮墨水一升、夺席脱容刀的惩罚.这说明北齐的选官制A进一步改良了科举取士制B一定程度遏制了门阀政治C严格规定了考试实施程序D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13下面为学者编制的汉末至曹魏时
7、期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统计表。这说明()士族小姓平民合计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汉末38291914.57456.5131196219年曹魏前期6038.73824.55736.8155220239年曹魏后期7447.15937.62415.3157240264年A人才选拔缺乏公正性B汉代选官制度得到延续C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D士族政治势力受到抑制14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名官员在对英国政府的官吏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后,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尖锐批评了当时英国官吏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由此可知()该报告的发表标志着英国文官
8、制度的最终确立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文官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文官制度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ABCD15西方的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对此说法合理的是()A“恩赐官爵制”是其产生的根源B该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政治纷争C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其产生的重要诱因D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提出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英国自从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文官考核制度也开始实行。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主,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英国文官考核制度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绩两个模块。英国始终看重文官的实绩,功
9、绩制原则一直是考核中贯穿的核心,核心指标向着量化的方向发展,越发明确客观。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文官考核制度又先后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1966-1968年间的富尔顿改革。富尔顿改革主要目标是废除通才的用人标准,实行专业化管理配合行政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第二次改革是在1979至1997年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减少税收,激励私人资本投资,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并建立专门的执行局独立于各个部门,与政务官分开办公。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英国文官考核制度的特点。(
1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文官考核制度对我国相关制度建设的启示。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朝科举取人对身份限制的变化主要是指突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固化的门第限制与士庶藩篱。唐人刘秩论及隋代选举曰:“隋氏罢中正,选举不本乡曲,故里闾无亲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赴京畿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隋朝的罢中正之举,表明士庶之间的封闭式身份等级制的破灭,而收回地方长官的辟署属吏权,则表明选官制度向适应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隋朝取士除规定“工商之人不得入仕”之外,对选举对象已无正式的法律和制度上的限制。材料二唐后期公举和私荐的泛滥及请托之风的盛行,干扰了以考试成绩定取舍
11、的基本原则,又由于考场制度尚不严格,伪弊之风颇为炽盛,针对上述弊端,宋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和完善考试制度,以期真正实现“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主要有以下措施:废公卷、公荐;锁院、糊名与誊录;规范考场规则凡犯禁者,受到殿若干举的处罚(南家时“怀挟殿五举”即十五年内不得参加科考);分三级考试省试合格者由皇帝亲自复试,称殿试,即第三级考试,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为“天子门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银华论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消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科举取士对身份限制的变化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严格科举考试的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所体现的精神。18
12、选官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着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之后,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上书称,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后汉书左黄周传论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
13、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察举制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尚书令左雄上书的目的。(2)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与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汉官仪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
14、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晋书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材料体现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意义。(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趋势。试卷第5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详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84923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