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判断题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判断题专题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生物学判断题精编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功能和细胞多样性考点 1细胞的分子组成1.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 )2.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但有一个链状 DNA 分子位于拟核。 ( )3.施莱登和施旺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反映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4.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为 C、O、H、N。 ( )5.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 )6.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
2、越强。 ( )7.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 )8.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 CaCO3。 ( )9.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10.DNA 只分布于细胞核,RNA 只分布于细胞质。 ( )11.蛋白质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氨基酸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连接。 ( )12.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有构成生物膜、调节生理代谢和储存能量。 ( )13.蓝细菌只属于细胞层次,不属于个体层次。 ( )14.太湖中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结构层次。 ( )15.真核生物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 RNA 作为遗传物质。 ( )
3、16.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 )17.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 )18.各种糖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 )考点 2细胞的基本结构1.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 ( )2.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内含多种水解酶,但正常生理状态下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 )3.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 )4.根据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制成小球,让小球包裹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和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
4、疾病的目的。 ( )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也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6.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 ( )7.科学家利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属于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 )8.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 )9.由于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内的核酸不会流失到细胞外,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也不能进入细胞。 ( )10.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 )11.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 RNA 自由进出。 ( )12.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不能合成 ATP。 ( )113.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
5、14.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而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大多数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 )15.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其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组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 )16.细胞膜的外表面的糖类分子叫作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17.分泌蛋白合成时,一段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会和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继续合成,并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 )18.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成分的更新越快。 ( )19.真核生
6、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的有序进行。 ( )专题二 细胞代谢考点 1物质的输入和输出1.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2.氧、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 )3.分子或离子通过载体蛋白跨膜运输时,每次转运载体蛋白自身构象都会改变。 (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只与水分子的自由扩散有关。 ( )5.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 Na+ 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 Na+ 排出细胞,其方式分别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 )6.胞吞和胞吐都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7、。 ( )7.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 )8.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只能是单向进行。 ( )9.在渗透装置达到渗透平衡时,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 )10.胞吐运输的一定是大分子物质。 ( )考点 2酶与 ATP1.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 )2.真核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 ( )3.一种酶可以催化多种化学反应。 ( )4.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 ( )5.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因此可以将酶制剂在该温度下保存。 ( )6.溶菌酶可以溶解细菌
8、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基本直接来自于生物体。( )7.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 ATP 的合成,吸能反应一般伴随着 ATP 的水解。 ( )8.ATP 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以使蛋白质磷酸化,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 )9.线粒体内膜、内质网的膜和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上都能合成 ATP。 ( )10.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 ATP 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 )11.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 ATP 的量增加。 ( )12.细胞质中消耗的 ATP 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考点 3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1.葡萄糖氧
9、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 ATP 中储存的能量和热能。 ( )2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需要多种酶催化完成。 ( )3.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一样,就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 )4.CO2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黄变为蓝绿色。 ( )5.大棚种植蔬菜时,选择蓝色的塑料膜比无色的好。 ( )6.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就不是自养型。 ( )7.有氧呼吸产生的 H 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 )8.希尔反应就是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 )9.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可应用于研究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 ( )10.绿叶通
10、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 CO2 不能直接被还原。 ( )11.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除存在于叶片的一些细胞中外,还存在于幼嫩的茎和果实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中。 ( )12.叶肉细胞中,捕获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 )13.在光反应阶段光能转化成 ATP 和 NADPH 中的化学能。 ( )14.在叶肉细胞中,CO2 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 )15.大豆幼苗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 CO2 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5 含量会升高。 ( )16.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 H 的反应,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 ( )17
11、.无氧呼吸不需要 O2 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 H 的积累。 ( )18.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 )19.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 )20.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光反应强度会降低,暗反应强度也会降低。 ( )21.夏天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晚上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 )22.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 1有丝分裂1.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在间期倍增并移向两极。 ( )3.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
12、重要意义。 ( )4.细胞越小,表面积相对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则细胞体积越小越好。 ( )5.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且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 )6.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 )7.在细胞周期中, G2 期细胞的核 DNA 含量已经增加一倍,而若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分裂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 )8.在动物细胞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有 DNA 和中心粒的复制及染色体组数加倍的过程。( )9.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染色单体均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 )10.赤道板形成于有丝分裂中期
13、,而细胞板形成于有丝分裂末期。 ( )考点 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2.细胞衰老表现为所有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其内染色质固缩影响 DNA 复制和转录。 ( )33.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 “老年斑”,原因可能是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 ( )4.生命活动中产生的自由基可能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 ( )5.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 DNA蛋白质复合体,其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6.正在发育以及发育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发生凋亡的数量是惊人的。 ( )7
14、.细胞自噬可以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降解后进行再利用。 ( )8.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 )9.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能说明其已经分化,而在蝌蚪尾巴消失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 )10.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和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都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 ( )11.成人体内绝大多数处于分化终端的各种细胞的遗传信息和 mRNA 种类均相同。 ( )12.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 ( )13.细胞衰老过程中有新蛋白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1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
15、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 )考点 3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与减数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 )2.受精卵中有一半的 DNA 来自精子 ( 父方 ),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 母方 )。 (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 (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 )5.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只是发生染色体互换。 ( )6.染色体互换可以使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 )7.精原细胞是既能进行有丝
16、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特殊体细胞。 ( )专题四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考点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 )2.豌豆在人工异花传粉时,经过两次套袋处理。 ( )3.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 )4.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F2 的性状分离比同样会出现。 ( )5.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说。 ( )6.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相关假说时,生物学界已清楚的知道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相关知识。 ( )7.无论豌豆种子的形状还是子叶的颜色
17、,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分离定律。 ( )8.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4 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1111。 ( )9.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10.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 )11.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各自分离的同时,彼此自由组合进入配子。 ( )12.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 )13.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 )414.遗传定律发生在受精过程中。 (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
18、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考点 2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1.有些动植物的某些个体是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单独发育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是由精子发育而来的。( )2.研究人类的遗传病,不能做遗传学实验,但是可以从家系图的研究中获取资料。 ( )3.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 )4.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 )5.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 )6.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 )7.X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 )8.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
19、病。 ( )9.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 )10.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 )11.自然界中性别决定的方式只有 XY 型和 ZW 型。 ( )12.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 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 )13.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病,无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正常。 ( )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考点 1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1.S 型细菌具有致病性,可以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具有毒性。 ( )2.格里菲思证明了将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的物质是 DNA。 ( )3.赫尔希和蔡斯在分别含有放射性
20、同位素 35S 和 32P 的培养基中直接培养 T2 噬菌体。 ( )4.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 )5.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6.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运用 “加法原则” 鉴定出 DNA 是遗传物质。 ( )7.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8.T2 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都含有硫元素,其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 )9.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
21、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宿主菌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 )考点 2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1.沃森和克里克提出腺嘌呤的量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等于胞嘧啶的量。 ( )2.DNA 分子复制过程包括(1) 解旋;(2) 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配对;(3) 形成两个新的DNA 分子。( )3.DNA 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的方向为 5 3。 ( )4.RNA 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的。 ( )5.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 1 个氨基酸,这样的碱基称作密码子。 ( )6.DNA 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DNA 链的基本骨架, DNA 单链上相邻碱基
22、以氢键连接。( )7.tRNA 3端是结合氨基酸的位置,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 3 5。 ( )8.真核生物 DNA 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并且边解旋边复制,从而提高复制效率。 ( )9.mRNA 翻译成蛋白质时,密码子读取方向是从 3 5。 ( )510.DNA 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而转录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11.RNA 分子可作为 DNA 合成的模板,D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 )12.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而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复制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转录可起始多次,结果导致 mRNA 的种类和数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23、( )13.DNA 病毒中没有 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 )14.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 )考点 3生物的变异1.镰状细胞贫血的病因是由于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 )2.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物、植物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 )3.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 )4.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但不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发生的变异。 ( )5.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
24、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 )6.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7.XYY 个体的形成及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均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行为有关。( )8.染色体的倒位和数目的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测,但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 )9.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 )10.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 AA 和 aa 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则最早在子一
25、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三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 ( )11.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 DNA 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 分子最可能发生碱基替换。 ( )12.水稻 F1 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属于单倍体育种。 ( )13.二倍体减数分裂出现错误,形成含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为三倍体。 ( )14.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 )考点 4生物的进化1.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
26、原材料。 ( )3.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4.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 )5.鼹鼠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 )6.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 )7.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 )8.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9.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10.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 m 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 n 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
27、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 )11.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6殖隔离。 ( )12.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 )13.因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种群。 ( )14.某动物种群中, AA、 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50%、25%。 若该种群中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441。( )专题六 稳态与调节考点 1神经调节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
28、 3 个神经元完成。 ( )2.神经细胞内 K+ 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 Na+ 浓度比膜外低。 ( )3.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 )4.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 )5.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 )6.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7.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下丘脑。 ( )8.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 )9.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排出尿液,说明位于脊髓
29、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 )10.长时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 )11.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 )12.组织液中 Na+ 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 )13.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Na+ 通过被动运输进入到突触后膜内。 ( )14.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 )15.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的蠕动会加强。 ( )16.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会消退。 ( )考点 2体液调节1.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
30、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恢复。 (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效应相抗衡,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 )3.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使血糖浓度不断降低。 ( )4.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 )5.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 ( )6.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 )7.胰岛素的作用是: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
31、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 )8.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 A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9.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 ( )10.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其中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 )11.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后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7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 )12.在炎热的环境中,自主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等腺体会参与体温的调节。 ( )13.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
32、现抗寒能力减弱的现象。 ( )14.下丘脑有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内水盐平衡。 ( )15.激素种类多、量极微,可以组成细胞结构,但不能提供能量。 ( )16.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 )17.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都为蛋白质。 ( )18.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体液到达靶细胞并发挥作用。 ( )19.体内需要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 )20.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对于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十分重要。 ( )2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
33、调节尿量和尿成分实现的。 ( )22.若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则对实验组小鼠要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 )23.若要验证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 )24.当人剧烈运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或剧烈呕吐时,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下降,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 ( )25.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 )26.当血钠含量降
34、低时,肾上腺髓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 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 )27.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 )考点 3内环境稳态与免疫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 “水泡”,“水泡” 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浆。 ( )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有关,与无机盐无关。 ( )4.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 以上来源于 K+ 和 Cl。 ( )5.健康人的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 )6.夏天
35、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是由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 )7.美国生物学家坎农提出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 )8.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 ( )9.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 )10.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 pH 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而在寒冷时出现寒颤和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 ( )11.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1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 ( )13.
36、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14.动物体内的 B 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 )15.B 细胞、T 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 )816.人体免疫过程中,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细胞毒性 T 细胞。 ( )17.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18.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应答的一种异常体液免疫。 ( )19.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0.抗原呈递细胞的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2
37、1.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 )22.只有供体和受体的 HLA 完全一致,才能进行器官移植。 ( )23.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 )24.辅助性 T 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关键作用。 ( )25.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浆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来源相同。 ( )26.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 )考点 4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 )2.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说明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完全不同。 ( )3.不同器官对生
38、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 茎 芽。 ( )4.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 )5.喷施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 )6.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成。 ( )7.成熟组织中的生长素可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 )8.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 )9.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实现的。 ( )10.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 ( )11.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重力方向无关。 ( )12.
39、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进入琼脂块的方式也是主动运输。 ( )13.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 ( )14.用适宜浓度的 IAA 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 ( )15.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生长素。 ( )16.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 )17.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条件对基因组的表达无影响。 ( )18.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
40、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 )19.1935 年科学家从赤霉菌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这时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 )20.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 )21.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 )22.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 )23.光只参与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924.光敏色素只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 )25
41、.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 )26.重力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但与植物形态建成无关。 (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考点 1种群和群落1.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等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 )2.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是通过计数所有样方内的个体数除以面积 ( 或体积 ) 得到的。 ( )3.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用标记重捕法。 ( )4.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 )5.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6.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 “S” 形曲线。 ( )
42、7.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 )8.草地无群落的水平结构。 ( )9.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在适宜条件下总能形成树林。 ( )10.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11.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12.种群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 )13.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 )14.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 “优势取代” 而非 “取而代之”。 ( )15.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 )16.气温、干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等都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 )17
43、.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 )18.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 )19.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 ( )20.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21.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的区别是两种生物分开后是否能独立生活。 ( )22.能挖洞或快速奔跑的动物适合在森林中生存。 ( )考点 2生态系统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 )2.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
44、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 )4.“未利用” 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的能量。 ( )5.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 )6.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 )7.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浓度也越高。 ( )8.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
45、和分解过程。 ( )109.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机械防治。 ( )10.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11.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传递过程中存在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 )13.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 )14.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 )15.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 )16.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 ( )17.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18.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 )19.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v20.太阳能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并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形式存在。 ( )21.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