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冯骥才散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冯骥才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冯骥才散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散文专题训练-冯骥才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涂了漆的苗寨冯骥才十二月里在南宁的文化遗产抢救论坛讲了一句话:“许多遗产在我们尚未抢救时就已经消失了。”我所表达的是近些年常常碰到的一种令人焦急的状况与感受。会后一个当地的记者追着要我对上边的话具体说明。我说:“还要我举例吗?你下去跑一跑就知道了。”从他的脸上看,显然还不明白我这话的意思。但紧接着的事情,就可以拿来回答他。从南宁出来,一路北上,去到桂北的山里考察少数民族的村寨。如今经济发达地区,比如江浙的沿海地区,再比如山东,古村落已寥若晨星。我知道,只有在这片黔桂湘三省交界的大山的皱褶里,还会隐伏着一些古老的山寨。然而这些古寨的现状如何?
2、还有多少完好的历史杰作?我特意邀请当地的几位文化学者做向导,他们知道我想看什么。然而,亲眼目睹的情况却让我如挨了当头一棒。依计划先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去看山上的一座有名的苗寨。据说这山寨的历史至少在五百年以上。从一位做向导的当地学者的描述听得出,这座苗寨外貌优美,内涵深厚,宛如宝寨。然而驱车攀山三四个小时之后,停车钻出来抬头一看,令所有人包括做向导的学者,大惊失色。遍布山野一片刺目的艳丽五彩。原来这古寨竟刷了油漆。木楼的墙板涂成雪白,再勾上湖蓝色的花边,吊脚楼长长短短的木柱一律刷上翠绿色,看上去像堆在天地之间一大堆粗鄙的、恶俗的、荒唐可笑的大礼盒。当地的一位学者不禁说:“怎么会成这样?前几个月来还
3、好好的呢!”后来才知道这里要建设新农村,一些人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表现“新”焕然一新。这叫我想起二十年前写过的一篇小说意大利小提琴。一个落魄的艺术家在旧物店里发现一把意大利小提琴,如获至宝,但手里的钱不够,他回去四方借款,待把钱凑齐再去买琴时,出现了同样荒唐的一幕店主为了使这把老琴更招人喜爱,用白漆把琴亮光光重油一遍,好像医院用的便壶。能说店主不是出于好意吗?但无知也会“犯罪”。一座古寨就这样被报废了。接下来我去访问龙堆山顶上另一座历史悠久的侗寨时,所见景象更加糟糕。为了开发旅游,吸引人们去看著名的龙脊梯田,这座山寨快成旅店区了。改建的改建,涂漆的涂漆,然后再用彩漆在墙板写上各种店名。与我同来的本
4、地学者哑口无言了。是呵,刚才被他描述得神乎其神的那座侗寨呢?看吧,这些古寨和古村落,不就是在我们还没看到时就消失了吗?我很想打电话叫南宁那个记者来亲眼看一看。可惜我没有他的名片。珍贵的文化遗产就是这样被毁掉的。一半是片面地为了GDP,为了政绩,为了换取眼前一些小利;一半出于无知。文化遗产就是以这样的速度消失了的。几个月前还在,几个月后就完了,永远消失不见。我想起两个月前到浙南考察廊桥时,在陈万里先生居住过的龙泉市的大窑见到一座古庙。这座庙立在村头的高坡上,老树簇拥,下临深涧,很是优美。此刻,当地为了开发旅游,正忙着翻旧为新,换砖换瓦,油漆粉刷。待爬上去一看,这座庙竟是一座明代遗存。不仅建筑是明
5、代的,连木柱上原先的油漆所采用的“披麻带灰”也原汁原味是明代的。我还发现大殿两侧木板墙上画着“四值功曹”,风格当属清代中期。所用颜色朱砂、石绿都是矿物色,历久弥新,沉静古雅。然而眼下民工们正在用白色的油漆往上刷呢!四位天神已被盖上一位,还用彩漆依照原样“照猫画虎”重新画上,花花绿绿,丑陋不堪。我忙找来村里的负责人,对他说:“你知道你干的是什么事吗?那可是你们村里的宝贝。快快停下来。千万别这么干了!”遗产的抢救不仍是第一位的吗?但抢救不是呼吁,而是行动。要到田野,到山间,到广大民间去发现和认定遗产,还要和当地人讨论怎样保护好这些遗产,而不是舒舒服服地坐在屋里高谈阔论、坐而论道。此次在桂北三江的澄
6、阳八寨,徜徉于那种精美的鼓楼和风雨桥之时,真为侗族人民的创造而折服。经人介绍,与当地的一位侗寨的保护者结识。据说这八座侗寨就是他保护下来的,遂对他表示敬意。谈话中,他说,当初有关领导部门也曾来人,要他们把这些美丽的风雨桥全漆成大红色,要和天安门一样。被他们坚决拒绝。如果没有那次拒绝,就没有今天迷人的澄阳八寨了。后来才知道,此人是一位侗族学者,现在就住在澄阳八寨,天天守在这里,为保护和弘扬侗族文化而致力工作。一种遗产如果有一位钟爱它的学者,这遗产就有了安全保证。但我们中华民族的遗产实在博大而缤纷,多数遗产的所在地实际上是没有学者的,没有明白人的。如果没有文化上的见识,这些遗产必然置身在危机之中,
7、毁灭时时可能发生。抢救是必须在田野第一线的。第一线需要学者,而且需要学者中的志愿者。问君愿意在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濒危的遗产中认领一样悉心呵护吗?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寥若晨星:形容很少B粗鄙:粗俗C神乎其神:神奇得过了头D倘徉:安闲自在地步行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表明,一些媒体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缺乏了解。B大山里隐伏的古寨仍以历史杰作的面貌完好无损地保留着。C村民们将古老苗寨涂漆的行为是破坏文化遗产的犯罪行为。D作者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需要呼吁,而是尽快采取行动。3根据文意,对下面这句话加以赏析。店主为了使这把老琴更招人喜爱,用白漆把琴亮
8、光光重油一遍,好像医院用的便壶。4根据全文,你认为若想保护好文化遗产,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做简要说明。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已经75岁了,我还有理想冯骥才我今年75岁了,人的年龄就像大自然的四季一样,往往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下一个季节。你还觉得自己是中年人,可年龄上你已经是老年人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总结自己,我们要活得明白。尤其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天生背负着使命到这世界上来的。他就得追求纯粹,他就得洁身自好,他就是理想主义者,他当然也是唯美主义者。我觉得这就是知识分子。到了这个年龄一定要总结自己。我的文学,我所写的这几百万字究竟怎样?五年前,我在北京办了一个展
9、览,叫作“四驾马车”,它是我从事的四个方面的工作: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我说,不是四匹马拉着我,是我拉着四驾马车。这四驾马车,哪一驾马车我到今天都没有放手,因为它们都走进了我的生命,我放不开。我知道我的事业只有生命能给它画上句号,我没有权力画句号。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今年我到西安去,想沿着丝路,从西安走到麦积山,再走到河西走廊。我想看希腊化的健陀罗佛教造像,经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道北道,穿过河西走廊,再进入中原的一个渐变的中国化的过程。我必须要去一趟麦积山,但是我走到彬县的唐代大佛寺,去年被评上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我发现一个问题,高的台阶我上不去了。我的同行者说,冯骥才,照这么看
10、,麦积山你绝对上不去。是的,近两年我跑田野的时间少了,不知不觉在书斋的时间长了,于是我的文学冒出来了。所以我这两年写了四部非虚构的作品,包括我写韩美林的一部口述史。我还写了一部文化随笔意大利读画记,一部小说俗世奇人贰,总共六部文学作品。媒体说了,冯骥才转型了,调头回到了文学。是不是我真要回到文学了?我不知道。文学和文化遗产对于今天的我孰轻孰重,我希望大家帮着我思考。文化遗产抢救不是冯骥才一个人做的,是我们一代人做的。我们在90年代抢救天津地方的城市文化;进入新世纪初,我们这一批学者发誓要对中国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的一切民间文化进行地毯式的、盘清家底的普查。这第一批学者当时很年轻,现在都有
11、点老了,潘鲁生、乔晓光、樊宇、曹保明、刘铁梁,这批专家都有点老了。乌丙安老师今年90岁了,他来了我很感动,我们十几年前一起爬到了晋中后沟村的山顶上。2015年我邀请了这些专家,重新在后沟村聚一聚,我们聚一聚干什么,只是重温昨天吗?不是,我们要找回当年的状态。我希望找到80年代对文学的激情,我希望找到世纪初我们对文化的那种心中的圣火,找出知识分子的那种纯粹感,找出我们内心的纯洁。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我说:“人最有力量的是背上的脊梁,知识分子是脊梁中间那块骨头。”我们做的事情是前无古人的。我们的精英文化有四库全书做过整理。但是,我们七千年以上农耕文明历史的大地上的创造的多彩灿烂的文化
12、从来没做过整理。这些文化大多数我们不知道。在普查时我说过一句话:“对大地上的民间文化,我们不知道的远远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无论你是多大的一个学者,都是一样。”可是我们在做这样的文化调查的时候,没有任何依据。前人没有给我们留下经验,在世界上也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方法,没有一个国家做过这样的事情。只有法国人,马尔罗做文化部长的时候,他做过法国的文化普查,但不是民间文化普查,他基本是文物普查。所以我们做的事情是没有依据的,全要靠我们创造的。概念要创造,方法要创造,标准要创造,理论要创造,思想要创造,尤其是思想。支持我们的是思想。我特别觉得这三个词儿好:先觉、先倡、先行。这三个概念里边都有先。你凭什么先觉
13、?你凭思想先觉。思考未来,思辨现在,反思过去。反思我们的工作,也反思自己。我已经75岁了,我还有理想。(摘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虽已75岁,但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内心深处依然蕴藏着一种不服老的精神。B作者对自身的身份和工作职业有着准确的定位,他在总结自己时,颇有功成名就之感。C作者计划走丝绸之路,探索异域文化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但因上不去高台阶而作罢。D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文学的激情渐退,于是招聚曾经共事的朋友,为要找回初心。6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运用比喻,引出话题,第二段进一步延伸,强调一个知识分子的使
14、命定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B文章语言朴素自然,简洁流畅,娓娓道来,不刻意雕琢,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C作者在文章中两次引用自己的原话,清晰地表明了特定的立场和观点,直观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深化了文章主题。D文章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能够扩大读者的视野,使读者领略不同的地域风物,呈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7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冯骥才先生的演讲能给当下知识分子以哪些启示?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日絮语冯骥才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
15、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达,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
16、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我还发现,这光亮的
17、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