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学位与学问”素材运用指导及范文点评.docx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学位与学问”素材运用指导及范文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学位与学问”素材运用指导及范文点评.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学位与学问”素材运用指导及范文点评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清华国学院刚成立时,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恪。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摇头道:“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就这样,当时既无名望、又无著作、也无学位的“三无学者陈寅恪,被聘任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陈寅恪非常博学,他学贯中西,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课,被称为“教授的教授”,成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至于陈寅恪为什么没有学位,除寅恪的侄子曾经问
2、过他本人:“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他回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班级计划举行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梁启超、曹云祥和陈寅恪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材料选择一个人物,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三位学者各有性格:陈寅恪一心治学、看轻学位;梁启超胸襟开阔、力荐人才;曹云祥作为清华校长,重视学位但又不拘一格。“班级讨论会”是写作本文的具体情境,考生可以在三位学者中选择一位,以发言稿的形式谈出自己的见解与感受。在具体写作时,可以一人为主着重论述
3、,适当联系另外两位学者,在彼此观点的对比衬托中,相得益彰。立意角度一:抛开桎梏,潜心学术。在陈寅恪的眼里,真理和学识才是最可贵的,也是一个人真正值得花时间去追求的,而不能为了求得一个学位而被束缚住,失去遨游学海的自由。 陈寅恪为追求学问而读书、为发扬真理而读书,并不在乎学历、著作等这些一般学者用来装点门面的“附属品”。反观当今一些学者功利化的读书心态和急于求成的浮躁作风,陈寅恪先生可谓学者典范。选材小贴士:陈寅恪先生讲课有“四不讲”原则:前人讲过的不讲、今人讲过的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不讲,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正因为陈寅恪先生的这股做学问的劲儿,以及对自我的坚持,才能成为一代国
4、学大师。立意角度二:襟怀开阔、眼光不凡。梁启超不用学位和著作来衡量一个人的学术造诣,力荐当时的“三无”学者陈寅恪,显示出他开阔的襟怀和不凡的眼光。选材小贴士:钱锺书是举世公认的大学者,但他谦逊宽容,具有海不择流、有容乃大的宽广襟怀。他对后辈学人的关怀、提携和奖勉,让很多人铭记终生。立意角度三:平衡好学习的“博”与“专”。陈寅恪成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既要追求学习的深度,也要注意学问的广度,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一隅,专业以外的知识一概不问也不知,这样才能在学业上获得更深的造诣。选材小贴士:胡适认为: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他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