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赤壁赋》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北师大二附中 陈立今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疏通了前赤壁赋的文字,并让同学们讨论回答了一个问题,即文章第一段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同学回忆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生:宁静、欢快、朦胧、飘渺、自由、空灵。师:好,宁静、欢快、朦胧、飘渺、自由、空灵。这是大家读完此段的总体感受。那么文章是通过描绘哪些典型景、物、事来表达这种意境的?生:(思索)文章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宁静之美。师: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有波纹,而不荡动起浪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作者物我交融的刹那间内心的宁静,苏轼似乎很喜欢描写这种水波不兴的景象,并用“靴纹”和“縠纹”来形容,“微风万顷靴纹细
2、,断霞半空鱼尾赤”,“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那么,作者又是如何表现欢快、朦胧、飘渺、自由、空灵的意境呢?(生回答)师(总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表现了欢快之情;“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表现的是朦胧、飘渺的意境,白白的雾气浮起在江面,模糊了江天的界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给人的则是自由空灵的感觉。师:其实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意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比如“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句既表现了欢快,又表现了宁静,高声诵诗正反衬了月夜的宁静,还表达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请同学品味是不是这么回事。这里的“一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借喻。师:同学们会区分借喻吧?明
3、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借喻略本体。那么,用苇叶比舟突出的是小舟怎样的特点?生:小而轻盈。师:对,小而轻盈。一片苇叶从流飘荡,任意西东,突出的是自由境界。咱们的诗集叫“不系舟”,为什么?就是突出“自由”二字,题材自由,体裁自由,手法自由。叫“不系船”行不行?生:不行,舟给人的感觉是小而轻盈、飘逸,有隐士的风度,而船太大了。师:对,“舟”具有隐逸、自由的情调,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日散发弄扁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其实“舟”还经常略带哀伤的情绪“同是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船给人的感觉是或高大威武,或设备齐全:“楼船夜雪瓜洲渡”是战船,“逆风吹浪
4、打船声”是官船,“去来江口守空船”是商人安置家眷的船。师:“一苇”能不能解释为“孤独”?生:不能。师:为什么?联系下一句“凌万倾之茫然”一起分析。生:(讨论)因为有一个“凌”字,有一种“凌驾”之势。师:对,“凌”有一种超越的气势。“台依北斗凌高阁,笏立中天壮大荒。”好,不引申了。下一个问题:苏子是如何渲染“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时的悠然的?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师: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同学们看出了没有?生:一个是列子御风,一个是“遗世独立”。师:用典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先分析第一个典故。生:(讨论回
5、答。略)师:“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表现的是一种顺应自然,忘记尘俗的纷扰,乐天知命的思想。另一个是“遗世独立”,大家都会背李夫人歌“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个“独立”是不是孤独?生:不是,大概有点特立独行的意思。师:不是,或说不只是,这里应有一种卓然特立的意味,试想李夫人如果只是孤独,能“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吗?这个典故最早大概出在易经,“君子以独立不惧”。楚辞说“苏世独立”,毛主席说“独立寒秋”,恐怕都有一种卓然特立的味道。“遗世独立”说明苏轼高傲的头颅其实始终不肯低下。这种情感在他
6、的定风波中也有体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师生一起背诵此词)苏轼笑面的不只是自然的烟雨,更是社会的烟雨。师:有鉴于这种“月白风清,从流飘荡”的美好意境,苏子用哪两个字明确表达了自己此时心情?生:乐甚。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二三两段,看看两段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生:由“乐甚”到“愀然”。师:课文第二段的开头是“于是饮酒乐甚”,第三段的开头是“苏子愀然”。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由“乐”迅速地转为“愀然”呢?生:听到了箫声呜呜然。此外唱的歌也挺哀愁的。师:说得好。课文第二段主要提供了两个方面的转变原因,其一是“歌”,其二是“箫”。那么,为什么“歌”和
7、“箫”会引发悲愁呢?先分析歌的内容为什么会引发愁绪?学生:(讨论回答。略)师:歌的内容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桂棹与兰桨标榜自己的高洁,桂树是月中神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木兰也是高洁高雅的象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美人”的寓意大家都清楚,咱们学过楚辞离骚经章句第一,同学可查校本讲义文言精读第九。“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远离朝廷,远离皇帝,不被信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师:歌好解,为什么听到箫声,苏子也会愀然呢?这其实涉及到了一个民族文化审
8、美心理问题。刚才同学其实已经说了,因为箫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啊。那么,这时“客”要吹笛行不行?生:不好。师:为什么?生:笛子调比较高、亮,与悲鸣的情调不一致。师:笛声也可以悲,但笛子音色亮丽,笛音凄切,箫声则要用悲凉甚或苍凉来形容,声调悠长,“云在青山月在天”。笛是村野化的,而箫则是书生化的,很难想象牛背上的牧童会吹箫。另外,笛声是民间的,箫声是仙界的。箫史与弄玉因箫结良缘,并在箫声中羽化。所以箫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含义高雅悲凉。中国乐器的性格一书中说“箫要以惨淡的江天做背景,天色是将明未明的那种冷到人心上的深蓝,冷冷的,还有几粒残星在天上,雁呢,已经在天上起程了,飞向它们永远的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