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启示_方洪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启示_方洪波.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启示 “ 方洪波 摘要:了解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模式,把握其最新的发展与变化,对提升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仍 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在回顾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传统模式特征的基础上,从雇佣政策、招聘、薪酬、培训等 方面逐一剖析了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变化,从而对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美国 ;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 ;启示 一、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传统模式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模式成型于 20世纪 80 年代,但其核心指导思想则可溯源到泰罗的科学管理时 代。在 19世纪末,美国企业对工人劳动的控制仍是不完全 的 ( 丹尼尔 “
2、雷恩, 2000)。企业从市场上雇用了工人以后, 虽然可以规定他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强制他去从事何种工 作,但工人如何去干这些工作,制造每件产品或完成某项 加工作业需要多长时间,企业在多数情况下仍无法决定。 随着机器和机器体系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 用,铁路技术与电报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又冲垮了限制企业 活动范围的樊篱, 以机器化大规模生产满足全国性市场 展现出诱人前景,并驱使美国企业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 实现由传统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 变。由于大规模生 产需要进行密集性投资,而密集性投资必然伴随着巨大的 风险。因此,美国企业在这种转变中迫切需要加强对工人 劳动的控制。 为实现对工人劳动
3、的严格控制,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 里克 “ 泰罗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 (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 操作要素进行研宄,以一种科学代替工人的个人判断,以改 变过去依赖于经验的状况; ( 2)不是听由工人自己以任意的 方式去选择操作方法和进行自我培养,而是经过实验之后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培养; (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 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 标准化; (4)制定并实施一种鼓励性计件工资报酬制度等等 (弗雷德里克 “ 泰罗, 1999)。其目的就在于使每个工人的工 作内容尽可能地规范与简化,让任何人都很可以轻易胜任, 从而使企业中的每个工人都承受着一定的替代压力,
4、以此 来保证对工人劳动的控制。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 模式显然受到了泰罗思想的巨大影响,其特征如下: 1. 在人员雇用上,美国企业多采用自由雇用制。当企 业出现岗位空缺、产生人员需求时,美国企业就会通过广 告等各种途径,从人力资源市场招募或其他企业中挖角; 而当企业出现人员过剩时,美国企业又会毫不 留情地将过 剩人员解雇,让其重新回到人力资源市场。同样,美国企业 的员工也密切关注人力资源市场的动向 ,一 旦发现新的更 理想的工作岗位,也会毫不犹豫地另谋高就。自由雇用制 -98- 体现了美国人的实用主义精神,其保证了美国企业在任何 时候都能会有一个最佳的人力资源组合。由此可见,美国 企业的雇
5、用关系实质上是一个以短期买卖为特征的契约 关系,企业与员工都不断地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进行着双向 选择。 2. 美国企业十分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 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职能领域,美国企业都会有一 套严格而完整的规章制度,具体表现为分工明确,责任清 楚,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与政策都有明文规定。美国企 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是建立在科学的工作 分析与设计基础之上的,其十分鲜明地体现了泰罗的科学 管理思想。首先,美国企业大多都对工作流程进行了精细、 严密和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形成一个个明确、细致的工种。 比如,美国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中蓝领工人的工种,有电工、 机械工、清洁工、搬运工等等,
6、总计达数百种之多,而同样 制造汽车的日本企业中蓝领工人的工种不过分为 熟练 工 、 半熟练工 和 粗工 等两三种 ( 王 一江、孔繁敏, 1998)。其次,美国企业对于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会形成一 份工作说明书 ,其详细规定该工作的任务、职责、绩效标 准以及承担人所必须具备的资历与能力,而在日本企业中 这些往往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 理解 。以工作说明书为 基础,美国企业在招聘、培训、绩效评估以及薪酬等方面的 管理实践都有了依据与标准,从而整体提高了人力资源管 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水平。 3. 美国企业奉行 能力主义 的人员任用政策。在人员 任用上,美国企业重能力,不重资历,表现出明显的 能力 主义
7、特征 Q任何一个员工,只要他具有 独特的能力,能在 工作中做出成绩,在美国企业中就能够得到快速提升与重 用,而不必熬年头、论资排辈。因此,在美国企业的高级管 理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朝气蓬勃、冲力十足的年轻人。 同时, 能力主义 的人员任用政策还使美国企业成为一个 开放的组织, 对外非歧视性 和 多口进入 也就成为其显 著特征。首先,美国企业在人员任用上坚持企业内外人员 一律平等,所有人都凭能力参与竞争。其次,美国企业所有 层次的人员任用都对外开放,有才能的人可以直接进入企 业的任何层次,比如,拥有 MBA学位的人一般可以直接进 入美国企业的管理层。因此,在美国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中, 我们又经常
8、可以看到能带来新思想、新观念的 空降兵 。 4. 美国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多采用绩效付酬制度。美 国企业坚信,工资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酬形式,能够极大地 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绩效。在适宜的情况下,绩效 付酬制度可以激发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工作行为;可以 有助于吸引和挽留成就导向型的员工;可以让工作表现优 异的员工受到激励,同时又让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感到气 馁。同时,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企业的大多数员工,包 括管理者和工人,也更偏爱绩效付酬制度。基于这些原因, 美国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多采用了绩效付酬制度,尤其是个 人绩效付酬制度,其具体形式包括:计时工资制、计件工资 制、考绩工资制、效率奖励工资制、
9、成本效率工资制以及斯 坎伦制等 (: 迈克尔 “ 比尔, 1998)。 二、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跨入了知识 经济时代,而美国企业又开始面临新的竞争挑战。这些挑 战包括 :(; 市场的全球化创造了战略经营的新需求,经营 问题正迅速成为与人有关的问题,于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重 新思考人力资源管理角色与价值,也就不再满足人力资源 管理仅仅完成自身的职能,而开始希望其承担起经营职 能,并与企业的成功相联系。 ( 2)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 发展,不仅使企业可以加速生产、减少库存、消除浪费,从 而提高了效率,而且使员工与顾客都可以获取大量的信 息,从而对企业的速
10、度和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 3)规模 精减与结构重组改变了企业阶层化的金字塔结构,决策被 越来越下放至企业的基层,并越来越贴近于顾客。 ( 4)顾客 导向使质量受到了充分重视。企业要想在高度竞争的全球 市场上获得成功,其就必须对顾客的兴 趣、需要和要求作 出迅速的反应,这就需要有灵活性、强调质量以及定制化 的产品与服务。 ( 5)知识经济要求企业开始象同过去对财 务资本一样关注智力资本,要求企业将投资从建筑、设备 等有形资产转向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 新的竞争挑战无疑会要求改变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的传统模式,正如财富一篇封面报导所说, 企业革命 性变革时代刚刚开始,其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改善
11、的同时, 又以人类的痛苦为巨大代价。 企业必须迅速地转变自 身以求得生存和更富竞争力,转变之一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的变化。 在知识社会,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得以成为现 实,靠得是组织,而具体到人员需要,则离不开人力资源管 理职能 ( Sherman, 1993 )e而美国会议委员会 ( Conference Board)对 314家美国企业进行的调查则发现:人力资源管 理者正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战略、组织业务活动,领导企 业变革,建立竞争力优势,传播职能技术并担当起员工宣 传者和倡议者的角色,并对员工绩效和生产率负责等 (CS ka, 1995)。由此可见,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 了一些新的变化
12、。 首先,许多美国企业开始放弃自由雇用制,而对其员 工采取灵活多变的雇用政策。认识到并非所有员工都能给 企业创造出同等的价值,美国企业开始根据员工人力资本 的价值与稀缺性,将员工进行不同的分类,从而对不同类 型的员工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于那些人力资 本价值高且稀缺性高的员工,美国企业称之为核心员工, 着重于内部培养,并对其提供就业保障;对于那些人力资 本价值高但稀缺性低的员工,美国企业对其仍采用自由雇 用政策,依赖人力资源市场来保证人才获取;对于那些人 力资本价值不高但稀缺性高的员工,美国企业采用的雇用 模式是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盟,让其成为企业的合作 伙伴; 而对于那些人力资本价值不高
13、且稀缺性低的员工,美国企 业则以合同方式寻求外包。在这些灵活多变的雇用政策 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就业保障。这个与美国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的传统模式截然对立的雇用政策的出现,标志着美国 企业开始寻求其员工的长期承诺,期待员工用足够的忠 诚、责任感和自发的积极性来为企业付出额外的努力。 其次,美国企业开始高度重视招聘。随着对人力资源 价值与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美国企业都意识到必须在第 一步就能以正确的方式用企业挑选到合适的员工。于是, 招聘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这种重视程度表现在 以下 几个方面: ( 1)美国企业在招聘中大大地增加了候选人的 数量。例如, 1993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招聘 2 70
14、0名普 通员工,他们接受了 98 000份应聘申请材料,面试了 16 000 人;而 1994年,他们也只从 125 000名申请者中挑选出 4 000名合格人选 (? 1丨 61, 1998)。( 2)美国企业加强了对 优秀员工所应有的关键技能和品性的研宄,并以此作为招 聘时进行挑选的依据。同样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例,该 企业通过研宄发现,创新、判断力、适应性和学习能力是成 为优秀空中服务员最重要的方面。 于是,其面试问题也就 都围绕这些方面来设计。如,评价应聘者的适应性,面试者 会问: 与一个很难相处的同事同组,你将如何工作 ? ( 3) 美国企业越来越将招聘作为一种竞争性武器来使用。众多
15、 美国企业不仅每年在国内各名牌大学巡回招聘,进行人才 抢收,而且还展开了专门针对竞争对手现有人才的挖角工 作。例如,美国高科技术企业 思科公司,就在其企业网 页上设置了一个专门程序,使得来自竞争对手的浏览者一 登录,首先见到的是 欢迎来思科工作的招聘广告 。 第三,美国企业开始大力推行自我管理团队和分权化 的组织设计。在新的 竞争形势下,美国企业对对传统的垂 直控制的科层体系进行了再造,以自我管理团队和分权化 的组织设计取而代之,通过同事的监督和合作者的期望, 不仅保证了企业必要的监督与协作功能,而且还给予员工 一定的自主性。于是,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做法受到了挑战, 团队认同的压力和信息的社会化
16、对员工产生了更大的影 响。事实上,由于团队认同包括适当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 规范等内容,而社会化信息又提供有关如何评价工作条 件、工作的关键度量究竟是什么等大家一致认可的知识, 因此,自我管理团队和分权化的组织设计确实为美国企业 带来了积极的 影响。例如,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其生产一线 实施基于自我管理团队式的工作组织形式,通过让团队成 员自己负责招聘、采购、任务分配与生产,使企业管理层由 原先的 11层减少为 4层,同时企业利润得到大幅提升;而 联邦快递公司在其后勤系统中运用团队作业法,通过将 1000 名行政职员组织成团队并给予额外的培训与授权,结果服 务质量问题下降了 13%(杰夫里 “ 普费
17、弗, 2000)。 第四,美国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开始更注重将薪酬与组 织绩效挂钩。由于团队工作方式的成败取决于员工的合作 程度,而对自我中心的个人努力进行奖励必然会影响到员 工之间的合作,所以美国企业纷纷调整自己的薪酬政策, 将员工薪酬主要与个人绩效挂钩转变为更多地与组织绩 效挂钩,于是,收益共享方案、员工持股计划等成为美国企 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方式。目前,沃尔玛、 AES公司、西南航 空公司、微软等美国最优秀的企业几乎都已推出员工持股 计划,而百事可乐更是推出一个覆盖十多万名全职员工的 股票期权方案。 第五,美国企业越来越将培训视为其人力资源管理的 重要职能。有数据表明,美国企业在 1983年用
18、于正式培训 的支出是 396.66亿美元 ,而在 1991年该项支出己达到 633.33亿美元,增幅超过 59.26%,可见美国企业对培训态 度的转变(麻亚军, 2000)。过去,美国企业的培训多是针对 某项具体工作的职业培训,旨在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与工 作技能。现在,美国企业的培训不仅要求员工掌握工作中 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求员工掌握沟通技巧、团队工 作技能等,培训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例如,美国戴尔公司 的培训就包括企业文化定位、技术技能、领导艺术以及挖 掘员工潜能等各方面的内容。过去,美国企业的培训主要 依靠学校或专业培训机构来承担 _现在,许多美 国企业都 着手设立自己的专业培训部门
19、,常见的形成有培训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企业大学等等。例如,美国摩托罗拉公 司就成立摩托罗拉大学,承担企业的培训任务,其不仅有 自己独立的教学培训设施,而且建立了完整的培训课程科 目体系。另外,美国企业在培训方式上也逐步实现多元化, 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鼓励受训者参与的方式 改变了传统培训的枯燥,员工对培训的态度也由消极对抗 转化为积极参与。 三、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首先,在我国,人本思想自古有之。我们在各种各样的 场合里总可以看到企业管理者们大谈 以人为本 ,却在其 企业中根本找不到体现 以人为本 的管理实践。结果,好 龙 的 叶公 并没有改善其企业的绩效,但人力资源
20、管理 的有效性受到了怀疑。于是,有人指出, 千万别轻信那些 企业领袖 们的高谈阔论,或许这些冠冕之词只是说说罢 了,是决不可以当真的。假如那些天真幼稚的员工误以为 真而自视自己 人力资本很高 ,属于 富有竞争力的人力 资源族 ,那最终或许会碰得头破血流 ( 刘大卫, 2002)。而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模式表明:人力资源管理是 一个科学的体系,其不仅仅是 把人视做一种关键资源 的 观念,而且还包括一整套科学的、能落到企业实处的管理 实践。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是通过管理实践来体 现的,离开了管理实践,观念也就成了浮在云中的口号,对 企业毫无价值。因此,我国企业要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
21、平,必须拋弃 光说不练 的陋习,扎扎实实地从工作分析 与设计、人员选聘、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职 能入手,科学而认真地设计并实施能体现 以人为本 的管 理实践。 其次,改革开放后,为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加 强了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的学习。求新意 识使我们不断地将西方企业管理研宄的新思想、新概念和 新成果搬回国,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不例外。然而,这些 最新的思想、概念或成果,如宽泛的工作描述、灵活工作时 间、竞争性工资策略以及员工持股计划等等,在我国企业 中并没有释放出应有的威力。许多学者将其归因于中西之 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并暗示西方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存
22、在着不可移植性。而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传 统模式和新变化却提醒我们:人力资源管理可能有其自身 的发展规律,跨越发展阶段的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以 宽泛的工作描述为例,其有效性正是建立在 长期严格管理 所形成的员工对于工作职责的默契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基 础之上的。而我国企业没有经过一个严格的科学管理时 代,也没有真正明确过每一个职位在企业中的作用、职责 以及绩效标准,直接引入宽泛的工作描述也就必然会导致 混乱。因此,我国企业想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还必须 从头做起。正如我们无法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我 们也需要尊重管理科学的客观规律,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 情况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以此促
23、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 “ 雷恩 .管理思想的演变 .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2000. 2. 弗雷德里克 “ 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 .北京:团结出版 社, 1999. 3. 王一江,孔繁敏 .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上 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4. 迈克尔 “ 比尔等 .管理人力资本 .广西:华厦出版 社,1998. 5. Sher nan, St rat ford. H)wWll W live wth The Tumilt?. Fortune, 1993:13. 6. 杰夫里 “ 普费弗 .求势于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0. 7. 麻亚军 .打造持续竞争力 美国企业员工培训 的成功经验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0, (11): 44- 45. 8. 赵曙明 .国际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第 4版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9. 刘 大 卫 .如 何 认 定 员 工 的 价 值 ? 扬 子 晚 报 , 2002- 03-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转型经济下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研宄 (70732002) 。 作者简介 :方洪波,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 :2009-12-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