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理念与目标解读.docx

收藏

编号:7191967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35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06
3
金币
关 键 词:
2022 数学课程 标准 解读 思考 理念 目标
资源描述:
2022数学课标解读及思考:理念与目标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质量评价等方面有明显变化。“新课标”的修订遵循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理念。以下仅从数学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做简要分析。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价值追求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切实体会数学学科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数学课程要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数学学习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发展观,体会数学学科的价值和文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形成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二)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课程研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育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注重课程统整,加强综合;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核心素养既要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又要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要确定具有数学学科特征的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准确描述这些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并将核心素养体现在数学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之中。“方案”提出“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原则上,各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这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要求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思想性。坚持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这些要求是上述基本原则的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以这些要求为依据,体现在数学课程设计的各要素之中。特别是在具体设计中充分考虑学段的衔接、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及与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等方面的要求。 (三)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实现学生发展总体目标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中应特别体现数学学科的特征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这些核心素养的许多要素都与数学学科的学习相关。在OECD制定的PISA2021中,对数学学科与学生素养建构了一个三维的框架,包括数学内容结构、数学核心概念和与数学相关的核心素养。在这个框架中特别提出了“21世纪技能”,这包括“辩证性思维,创造性,研究与探索,自我引导、发起与坚持,信息使用,系统性思维,交流,反思等8大技能”。从中可以了解到数学学习在提高学生面向21世纪的综合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 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等方面的特殊作用。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数学的抽象、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数的认识是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学生在建立数概念和发展数概念体系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用符号表达具体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征的简捷性和一般化的重要性,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通过数的运算和数量关系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计算和解题,更重要的是理解逻辑推理的规则,以及逐步用合乎逻辑的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并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课程理念的主要特征 “新课标”提出五个基本理念: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这些理念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突显核心素养统领 核心素养的统领体现在目标确定、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的改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多个课程要素之中。“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学生发展水平不同,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本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明确了“三会”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导向,也是数学教育追求的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 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提倡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内容结构化重整,并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数学学科是系统性相对比较强的学科,多年来形成代数、几何、统计等学科的主线,建构了相对完善的数学学科体系。本次课标修订,进一步体现数学课程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把学科知识整合和跨学科实践作为课程内容整合的重点,具体体现在内容主题的重组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中。内容结构化体现学科本质的一致性,有助于整体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注重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通过内容的整体分析和教学设计,实现对核心概念的掌握,促进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迁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真正发生。“方案”明确提出在教学实践中要“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设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新课标”进一步强调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内容结构化促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整体分析单元主题的学科本质和学生学习状况,关注单元主题中的核心概念,改变知识的单性和碎片化的局限,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体现课程标准的连续与发展 “新课标”延续和发展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的基本理念,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前瞻性。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统领下,继续保持“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要素。 重视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同时,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继续保留几个关系的处理,即“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这几个关系是内容组织和教学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课程内容要求和教学方式的选择等都具有指导作用,应当在数学教育中长期坚持,并有所发展。 重视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在“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进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多年来得到教育实践的支撑,在实际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课标”提倡单元整体教学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教学理念,这些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将融入新的理念与教学设计模式之中。 (三)融入时代发展元素 “2011版课标”实施以来,社会环境和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理念、模式与方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提出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基于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新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议题和空间。“新课标”研制中广泛借鉴和吸取了这些改革理念和研究成果。“新课标”凝炼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素(“三会”),并将其分解为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小学阶段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推理意识、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初中阶段包括 “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对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使小学、初中和高中核心素养的表述构成一体,体现一致性。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有助于学生从学科结构的整体上学习学科的基本原理,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多年来提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近年来随着大概念统领的教学、核心概念下的学习进阶、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等研究,进一步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需要。“新课标”在领域下对主题的整合,体现了这种结构化的理念,如“数与代数”领域小学阶段整合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与初中阶段的数与式构成一个结构化的具有整体性的主题。 倡导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开展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需要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就可能将不同学生的知识与方法融入其中,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开展跨学科学习。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提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更有效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更好地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同时,通过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标”指出“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回应了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目标的整体理解 (一)课程目标体现核心素养导向 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理念。“新课标”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三会”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并且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确定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在总目标中明确表述,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体现了课程目标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三会”是数学课程的统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的导向。比如,“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是对一个人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较高要求,对于一个普通公民,无论将来是否从事数学研究,具备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都是重要的。 (二)总目标是对数学学习的总体要求 “新课标”确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总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四基”"四能”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从“双基”到“四基”是育人目标的转变,是数学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标志。“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学好数学、形成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几十年来数学教育的实践表明,我国对于培养学生“双基”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但“双基”往往更多地注重结果,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在“双基”的理解掌握过程中反映的数学思想。因此,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增加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是必然的,是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全面的教育的要求。同时,从“双基”到“四基”也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支撑。 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这三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对应了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会”。数学抽象需要借助数学的眼光,数学推理是基本的思考方式,数学模型是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抽象、推理和模型这三种数学的基本思想,是从整体上对于数学教育或数学的学习而言,在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更高的学习和研究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水平。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基本思想有相应水平的表现。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双基”的理解掌握分不开,体现在探索和理解某些特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之中。特定的数学内容可能蕴含着不只一种数学基础思想的表现,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基本活动经验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设计和组织丰富多样的、学生广泛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在许多“内容要求”中提出了“经历”“体验”“感悟”“探索”某些特定内容的要求,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都应当为学生设计参与其中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对问题的体验,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是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形成。 第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重要的永恒的主题,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在真实情境中探索。注重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重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以跨学科的主题学习为主,强化了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数学的场景越来越丰富,为学生提供的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情境也将越来越广泛。 第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新课标”延续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版课标”中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阐述,并进行一定的调整。 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利用有意义的具有探索空间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不断增加,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感受数学价值,欣赏数学美。本次修改增加了 “欣赏数学美”,是从美学和文化的视角对数学价值的了解,体现数学的美育功能。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利用数学模型可以解决大量的现实问题。学生在大量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突飞猛进的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例中会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每天都看到和运用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看待和理解这些信息,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有助于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证据,人们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受益。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有意识地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美。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来自生动的学习活动和对数学价值的了解。教师可以用外在的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数学自身规律的探索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信心依靠教学活动中的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更要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不同智力倾向的学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对数学的感受和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学中关注学生之间差异,为不同倾向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其需要的、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有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学段目标体现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水平 学段目标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水平,将总目标进行分解而成,同时将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体现在学段目标之中。每个学段都从知识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学段目标,并将核心素养的相关表现融入其中。 第一,学段目标是总体目标的阶段性水平描述。学段目标的描述与总目标的三个方面对应,分别对应总目标的“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同学段在学生的知识技能要求,能力表现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与“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对应。如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第二学段是“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学段是“探索在不同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境的复杂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要求也不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学段要求是“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美”;第四学段的要求是“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价值,欣赏并尝试创造数学美”,与数学活动的要求不同,对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美的感悟也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一般都是定性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根据实践情境把握 第二,学段目标体现各学段内容主题的要求。对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四个学段的目标都与相应的内容要求对应表达。“综合与实践”不是以学科内容为主线安排,没有与学段目标对应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这方面的目标在问题解决中有所体现。学段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依据,因此,学业质量的描述与学段目标一致。 第三,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融入学段目标。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总体目标中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会”。“数学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表现,既有一致性,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新课标”将核心素养的表现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层次,这些反映不同阶段特征的核心素养的表现,结合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内容要求,体现在学段目标之中。如第二学段目标与“数与代数”内容相关的目标为,“认识自然数,经历小数和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进行较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小数、分数的加减运算,理解运算律;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第四学段与“数与代数”内容相关的目标为,“经历有理数、实数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数域扩充;掌握数与式的运算,能够解释运算结果的意义;会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描述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合适的运算思路解决问题;形成抽象能力、模型观念,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这里明确了与这些内容学习相关联的“形成抽象能力、模型观念,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的表现。 “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对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其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组织中,更应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步贯彻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理念与目标解读.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919674.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