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国古代神话》.docx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国古代神话【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课时】本书分为三课时,具体安排为:第一课时导读课,第二课时推进课(精读课),第三课时分享课。【教学目标】1.能读完中国古代神话,感受阅读的快乐,喜欢阅读。2.能运用阅读策略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3.能从故事中感受神话的特点。4.能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5.积累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从知识层面来说,阅读本书在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理解主要内容,感受神话的特点;从技能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关注学生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从情感层面来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感受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1.中国古代神话内容分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代代相传的神话故事,它们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各种事情,有的生动有趣,有的悲伤难忘。故事里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有奸诈邪恶的坏人,读了他们的故事,我们总能感受到正义、善良的巨大力量,真切体会到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中国古代神话讲述的就是我们中国大地上曾经诞生的英雄以及我们祖先的美好愿望。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会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特点:神奇的情节、独特的人物,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情感,美好的理想、深刻的道理。2.教学目标分析(1)带领孩子们欣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提升阅读品位,激发阅读兴趣。(2)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整体感知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3)通过读故事,总结神话故事的特点。3.教学难点分析(1)知识层面就中国古代神话一书本身的内容来说,其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2)技能层面就这门课的语文意义来说,其重难点在于,通过教师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对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和提取信息能力有基本的掌握。(3)情感层面在神话故事中,发现真善美,揭露假丑恶,对我们祖先的智慧产生深深的敬佩感。4.阅读方法指导(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2)带着问题阅读。读书前,根据题目猜一猜神话故事的内容;读书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读后,还要想一想自己的问题是否解决。(3)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先读,也可以按照顺序读,再对于特别精彩的内容多读几遍。5.阅读指导课的设计思路(1)导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 生活链接整体感知(主要内容)选取感兴趣的读总结读书方法(2)推进课(精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故事精读(情景式阅读及观察式阅读相结合,培养儿童精读、初步收集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总结故事(3)分享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故事精读拓展分享积累检测【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中国古代神话2.教师准备:(1)阅读中国古代神话;(2)设计阅读活动。导读课【课时目标】1.感知神话故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习得读神话故事的方法;3.小组制定阅读计划,设计探究单。【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习得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环节-5min【课程开场】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是怎么知道呢?全班交流:预设一:我知道女娲补天,是奶奶给我讲的。预设二:我知道夸父逐日,是在书上看的。预设三;我知道羿射九日,是我们语文书上学习到的。【介绍本书特点】师:这节课,我们将走进中国古代神话,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探究神话故事的意义。在这本书里有六十多个故事。这些故事讲述着我们祖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各种事情,有的生动有趣,有的悲伤难忘。故事里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有奸诈邪恶的坏人,读了他们的故事,我们总能感受到正义、善良的巨大力量,真切体会到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生:回答。任何学习都是建立在学习者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交流,初步感受到神话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整体感知本书环节-10min【探究神话源头】1.师:同学们,你想过吗?为什么会有神话故事呢?2.学生思考。3.老师讲解:(1)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 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举凡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意志的;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加以人间形式的假设和幻想,并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灵感的神的主宰。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原始人不想屈服,与大自然展开了不懈的斗争,一心渴望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减轻劳动,保障生活。他们把这一意志和愿望通过不自觉的想象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于是便有了神话的产生。由此可见,神话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同时也寄托了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2)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够,于是就有了很多的问题:我们这个世界从哪儿来的呢?我们是从哪儿来的?是谁创造了汉字?怎么创造的呢?为什么会有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为什么这样排列呢?火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但是火是怎么来的呢? 你喝过中药吗?中药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呢?(3)所以,我们说神话故事的产生其实就是天问。也就是问天很多问题,然后通过故事进行解答。【看目录,找故事】1.师:请你从目录中找一找,哪个故事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1)学生看目录并交流。(2)老师总结: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燧人氏取火种、后稷教稼园2.师:请你从目录中找一找,哪个故事是人们想征服自然的?(1)学生看目录。(2)老师总结: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沉香劈山救母生:思考并回答。生:听老师介绍。生:看目录并交流。生:看目录并交流。此环节目的就是通过探究神话故事的源头,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此环节目的是印证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学以致用。三、总结方法环节-15min【共读故事】师:如何读神话呢?让我们共读神农尝百草,习得读神话故事的方法吧。1.学生读书神农尝百草;2.学生读后,老师提问:(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3)你认为哪些情节很重要?为什么?(4)为什么会有这个神话故事呢?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5)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怎样的智慧?3.学生回答。【总结方法】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读懂神农尝百草这个故事的呢?提示:(1)1了解故事情节;(2)了解人物;(3)把握关键情节。(4)为什么会有这个神话故事呢?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5)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怎样的智慧?教师总结:在读神话故事时,思考这五个问题,有助于大家读懂故事,有更多的收获。生:读故事。生:思考问题,并回答。生:思考问题,并尝试总结。通过读神农尝百草,再次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老师通过问题引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内容表面,而更多的聚焦对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升学生的思维纵向水平。最后,老师带领学生总结读神话故事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浪漫阶段”走向“精确阶段。”四自读环节-10min【学生自读】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了读神话故事的方法,快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边读想象故事。(学生读书)【制定阅读计划】师:中国神话故事你准备用多长时间读完呢?教师引导:我们在读书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好阅读记录,以方便书读完后的交流分享。生:自己读喜欢的内容。生:制定阅读计划。老师给学生更多的有空间和一定的时间自读,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读书记录卡是学生读书行动以及思考的见证,是读书习惯的引领。附:中国神话故事阅读记录卡阅读者:日 期故事名读书收获、思考与启发推进课(精读课):白鸟之王少昊千里眼和顺风耳【课时目标】1.细读白鸟之王少昊千里眼和顺风耳,吸收语言,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2.找到人物特点,总结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独特。3.通过讲故事谈感受,外化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善于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教学重点】1.细读并分析故事中人物的特点。2.讲故事谈感受。【教学难点】总结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环节-5min【课程开场】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古代神话这本书吗?书中的哪个人物你最喜欢呢?【整体感知】师:你喜欢白鸟之王少昊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个故事吗?为什么?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生: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快速了解学生的兴趣。二故事精读环节-20min【问题引领】1.师:同学们,在白鸟之王少昊中,你觉得少昊有什么奇特之处?他还有什么特点?请你在书中画出来。(1)学生在书中画出重点句子。(2)全班交流。A.他既有凤凰一样高贵的气质,又有鸷鸟一样勇猛的性情;既有百灵鸟一样的灵巧,又像燕子一样谦恭;既像啄木鸟一样勤劳,又像杜鹃一样无私。B.善于观察知人善任奖罚分明2.师:同学们,千里眼和顺风耳中瞎眼老婆婆的儿子们有什么奇特之处?他还有什么特点?请你在书中画出来。(1)学生在书中画出重点句子。(2)全班交流。A.我的儿子们都有自己的本事,大儿子是顺风耳,二儿子是千里眼,三儿子是大力士,四儿子有一颗钢头,五儿子长了一身铁骨,六儿子有一双长腿,七儿子大头,八儿子大足,九儿子大嘴,十儿子大眼。B.孝顺善良谦让【总结人物特点】师:同学们,学习了白鸟之王少昊和千里眼和顺风耳,你能总结出这些人物有什么奇特之处吗?(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3)师生共同总结:这些人物天生就具有神奇的地方。生:在书中画出句子,并交流。生:在书中画出句子,并交流。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生:参与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意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具体的句子说明理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老师的作用体现有三:一是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二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三是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提炼。总结人物特点,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三、拓展环节-10min【读故事】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读自己喜欢的故事。老师提出要求:1.边读边动笔画出主人公奇特的句子或段落,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2.读完故事后,填写表格。【说发现】师:请你观察表格,对神话人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生:自读故事,并做批注,填写表格。生:和同学交流。此环节目的有二:一是通过读故事,印证神话人物的特点;二是再次发现神话人物的特点。四、总结方法环节-5min【总结人物特点】师:在本书里,神话人物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总结吧。1.小组总结并汇报。2.师生共同总结。(1)外貌奇特,如,人身蛇尾的女娲,牛头人身的神农。(2)出生奇特,如,哪吒生下来是个大肉球。(3)身上具备的本领奇特,如,千里眼能看到千里之外。【指导读书方法】师:神话中的人物真是有意思,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运用我们总结的方法画出神话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生:在小组中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此环节目的就是总结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特点,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分享课【课时目标】1.喜欢读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特点。2.运用阅读策略读书: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3.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分析夸父的精神,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4.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特点。【教学难点】分析夸父的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环节-5min【课程开场】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读中国神话故事。那么,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呢?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呢?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学生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入手,容易打开话题。学生说理由,老师能快速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以及兴趣点。三、整体环节-10min【教师分享,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师:老师也特别喜欢神话故事,所以,我把喜欢的片段摘抄了下来,请同学们一起看。(老师出示ppt)1.老师读其中一个片段。2.师:老师之所以喜欢这些内容,是因为这些内容很神奇,谁和老师有相同的感受?请来谈谈你的想法吧!生:读片段,谈感受。教师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体现了“师生共读,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四、故事精读环节-15min【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故事】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神话的特点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打开夸父追日这个故事,一起深刻体会一下吧!自读要求:1.边读边动笔画出“神奇”的句子或段落,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2.请按照下面表格梳理故事。故事时间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全班交流】老师先请一个学生分享,其它学生补充或纠错。【提出问题】师:对于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夸父太傻了,为了追赶太阳,自己却死了。再如:夸父的手杖为什么变成桃林,而不是竹林?苹果林生:自读故事,边读边做批注。生:填写表格。生:分享,修正自己的表格。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交流。带着问题阅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学习批注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要求,链接教材,学以致用。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要求,教给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梳理,拓展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分析总结能力。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以致用,课内外链接。四、拓展分享环节-5min【教师总结神话特点】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神奇”是神话故事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神奇”不仅体现在人物故事情节上,孟姜女能哭倒长城,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了蝴蝶神奇还体现在人物上,盘古、女娲、伏羲天生就有神力那么,请你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中找到这些“神奇”的地方,和同学们分享吧!【拓展交流】1.神奇的故事情节。2.神奇的人物。生:批注神奇的情节和人物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中“神奇的地方”。本环节总结神话故事的特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神话特点的认识。学以致用,印证神话的特点。生生交流,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五、积累环节-5min【积累好词佳句】师:在本书里,你积累了哪些关于“神奇”的词句段呢?请你和同学们分享吧。【小测试】师: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回答的正确。老师出示,并订正答案,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你知道下面的人物是谁吗?1.( 少昊)在皇娥的精心培育下,具有神奇的禀赋和超凡的本领。他既有凤凰一样高贵的气质,又有鸷鸟一样勇猛的性情;既有百灵鸟一样的灵巧,又像燕子一样谦恭;既像啄木鸟一样勤劳,又像杜鹃一样无私。2.(铁拐李)首先从腰间取下他的药葫芦,抛到海中,药葫芦马上就变成了像官船一样大的大葫芦,他跳上大葫芦走了。(汉钟离)把他手上的芭蕉扇也往海中一扔,很快他的芭蕉扇就变成了一张大如威西岛扇子铺在海面上,他挺着大肚子,轻轻地跳到扇子上也走了。生: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生:答题。此环节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积累并分享关于“神奇”的词句,以学以致用;二通过检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收藏
编号:7191977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66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06
4
金币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神话
新课
背景
教学
设计
四年级
上册
快乐
读书
中国古代
神话
- 资源描述:
-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国古代神话》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课时】
本书分为三课时,具体安排为:第一课时导读课,第二课时推进课(精读课),第三课时分享课。
【教学目标】
1.能读完《中国古代神话》,感受阅读的快乐,喜欢阅读。
2.能运用阅读策略——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从故事中感受神话的特点。
4.能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
5.积累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从知识层面来说,阅读本书在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理解主要内容,感受神话的特点;从技能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关注学生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从情感层面来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感受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
1.《中国古代神话》内容分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代代相传的神话故事,它们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各种事情,有的生动有趣,有的悲伤难忘。故事里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有奸诈邪恶的坏人,读了他们的故事,我们总能感受到正义、善良的巨大力量,真切体会到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中国古代神话》讲述的就是我们中国大地上曾经诞生的英雄以及我们祖先的美好愿望。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会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特点:神奇的情节、独特的人物,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情感,美好的理想、深刻的道理。
2.教学目标分析
(1)带领孩子们欣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提升阅读品位,激发阅读兴趣。
(2)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整体感知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
(3)通过读故事,总结神话故事的特点。
3.教学难点分析
(1)知识层面
就《中国古代神话》一书本身的内容来说,其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2)技能层面
就这门课的语文意义来说,其重难点在于,通过教师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对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和提取信息能力有基本的掌握。
(3)情感层面
在神话故事中,发现真善美,揭露假丑恶,对我们祖先的智慧产生深深的敬佩感。
4.阅读方法指导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带着问题阅读。读书前,根据题目猜一猜神话故事的内容;读书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读后,还要想一想自己的问题是否解决。
(3)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先读,也可以按照顺序读,再对于特别精彩的内容多读几遍。
5.阅读指导课的设计思路
(1)导读课
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 生活链接——整体感知(主要内容)——选取感兴趣的读——总结读书方法
(2)推进课(精读课)
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故事精读(情景式阅读及观察式阅读相结合,培养儿童精读、初步收集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总结故事
(3)分享课
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 整体感知——故事精读——拓展分享——积累检测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中国古代神话》
2.教师准备:
(1)阅读《中国古代神话》;
(2)设计阅读活动。
导读课
【课时目标】
1.感知神话故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习得读神话故事的方法;
3.小组制定阅读计划,设计探究单。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习得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5min
【课程开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是怎么知道呢?
全班交流:
预设一:我知道《女娲补天》,是奶奶给我讲的。
预设二:我知道《夸父逐日》,是在书上看的。
预设三;我知道《羿射九日》,是我们语文书上学习到的。
【介绍本书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将走进《中国古代神话》,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探究神话故事的意义。在这本书里有六十多个故事。这些故事讲述着我们祖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各种事情,有的生动有趣,有的悲伤难忘。故事里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有奸诈邪恶的坏人,读了他们的故事,我们总能感受到正义、善良的巨大力量,真切体会到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
生:回答。
任何学习都是建立在学习者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交流,初步感受到神话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整体感知本书环节-10min
【探究神话源头】
1.师:同学们,你想过吗?为什么会有神话故事呢?
2.学生思考。
3.老师讲解:
(1)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 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举凡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意志的;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加以人间形式的假设和幻想,并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灵感的神的主宰。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原始人不想屈服,与大自然展开了不懈的斗争,一心渴望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减轻劳动,保障生活。他们把这一意志和愿望通过不自觉的想象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于是便有了神话的产生。由此可见,神话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同时也寄托了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
(2)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够,于是就有了很多的问题:我们这个世界从哪儿来的呢?我们是从哪儿来的?是谁创造了汉字?怎么创造的呢?为什么会有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为什么这样排列呢?火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但是火是怎么来的呢? 你喝过中药吗?中药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呢?
(3)所以,我们说神话故事的产生其实就是——天问。也就是问天很多问题,然后通过故事进行解答。
【看目录,找故事】
1.师:请你从目录中找一找,哪个故事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1)学生看目录并交流。
(2)老师总结: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燧人氏取火种、后稷教稼园
2.师:请你从目录中找一找,哪个故事是人们想征服自然的?
(1)学生看目录。
(2)老师总结: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沉香劈山救母
生:思考并回答。
生:听老师介绍。
生:看目录并交流。
生:看目录并交流。
此环节目的就是通过探究神话故事的源头,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此环节目的是印证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学以致用。
三、总结方法环节-15min
【共读故事】
师:如何读神话呢?让我们共读《神农尝百草》,习得读神话故事的方法吧。
1.学生读书《神农尝百草》;
2.学生读后,老师提问: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3)你认为哪些情节很重要?为什么?
(4)为什么会有这个神话故事呢?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
(5)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怎样的智慧?
3.学生回答。
【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读懂《神农尝百草》这个故事的呢?
提示:
(1)1了解故事情节;
(2)了解人物;
(3)把握关键情节。
(4)为什么会有这个神话故事呢?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
(5)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怎样的智慧?
教师总结:在读神话故事时,思考这五个问题,有助于大家读懂故事,有更多的收获。
生:读故事。
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生:思考问题,并尝试总结。
通过读《神农尝百草》,再次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老师通过问题引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内容表面,而更多的聚焦对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升学生的思维纵向水平。最后,老师带领学生总结读神话故事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浪漫阶段”走向“精确阶段。”
四自读环节-10min
【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了读神话故事的方法,快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边读想象故事。
(学生读书)
【制定阅读计划】
师:《中国神话故事》你准备用多长时间读完呢?
教师引导:我们在读书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好阅读记录,以方便书读完后的交流分享。
生:自己读喜欢的内容。
生:制定阅读计划。
老师给学生更多的有空间和一定的时间自读,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读书记录卡是学生读书行动以及思考的见证,是读书习惯的引领。
附:
《中国神话故事》阅读记录卡
阅读者:
日 期
故事名
读书收获、思考与启发
推进课(精读课):
《白鸟之王少昊》《千里眼和顺风耳》
【课时目标】
1.细读《白鸟之王少昊》《千里眼和顺风耳》,吸收语言,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找到人物特点,总结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独特。
3.通过讲故事谈感受,外化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细读并分析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讲故事谈感受。
【教学难点】
总结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5min
【课程开场】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古代神话》这本书吗?书中的哪个人物你最喜欢呢?
【整体感知】
师:你喜欢《白鸟之王少昊》《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个故事吗?为什么?
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快速了解学生的兴趣。
二故事精读环节-20min
【问题引领】
1.师:同学们,在《白鸟之王少昊》中,你觉得少昊有什么奇特之处?他还有什么特点?请你在书中画出来。
(1)学生在书中画出重点句子。
(2)全班交流。
A.他既有凤凰一样高贵的气质,又有鸷鸟一样勇猛的性情;既有百灵鸟一样的灵巧,又像燕子一样谦恭;既像啄木鸟一样勤劳,又像杜鹃一样无私。
B. 善于观察 知人善任 奖罚分明
2.师:同学们,《千里眼和顺风耳》中瞎眼老婆婆的儿子们有什么奇特之处?他还有什么特点?请你在书中画出来。
(1)学生在书中画出重点句子。
(2)全班交流。
A.我的儿子们都有自己的本事,大儿子是顺风耳,二儿子是千里眼,三儿子是大力士,四儿子有一颗钢头,五儿子长了一身铁骨,六儿子有一双长腿,七儿子大头,八儿子大足,九儿子大嘴,十儿子大眼。
B.孝顺 善良 谦让
【总结人物特点】
师:同学们,学习了《白鸟之王少昊》和《千里眼和顺风耳》,你能总结出这些人物有什么奇特之处吗?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总结:这些人物天生就具有神奇的地方。
生:在书中画出句子,并交流。
生:在书中画出句子,并交流。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参与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意见。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具体的句子说明理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老师的作用体现有三:一是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二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三是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提炼。
总结人物特点,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拓展环节-10min
【读故事】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读自己喜欢的故事。
老师提出要求:
1.边读边动笔画出主人公奇特的句子或段落,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读完故事后,填写表格。
【说发现】
师:请你观察表格,对神话人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生:自读故事,并做批注,填写表格。
生:和同学交流。
此环节目的有二:一是通过读故事,印证神话人物的特点;二是再次发现神话人物的特点。
四、总结方法环节-5min
【总结人物特点】
师:在本书里,神话人物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总结吧。
1.小组总结并汇报。
2.师生共同总结。
(1)外貌奇特,如,人身蛇尾的女娲,牛头人身的神农。
(2)出生奇特,如,哪吒生下来是个大肉球。
(3)身上具备的本领奇特,如,千里眼能看到千里之外。
【指导读书方法】
师:神话中的人物真是有意思,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运用我们总结的方法画出神话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生:在小组中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
此环节目的就是总结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特点,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分享课
【课时目标】
1.喜欢读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特点。
2.运用阅读策略读书: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分析夸父的精神,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4.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夸父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5min
【课程开场】
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读《中国神话故事》。那么,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呢?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呢?
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学生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入手,容易打开话题。学生说理由,老师能快速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以及兴趣点。
三、整体环节-10min
【教师分享,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神话故事,所以,我把喜欢的片段摘抄了下来,请同学们一起看。(老师出示ppt)
1.老师读其中一个片段。
2.师:老师之所以喜欢这些内容,是因为这些内容很神奇,谁和老师有相同的感受?请来谈谈你的想法吧!
生:读片段,谈感受。
教师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体现了“师生共读,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四、故事精读环节-15min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神话的特点——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打开《夸父追日》这个故事,一起深刻体会一下吧!
自读要求:
1.边读边动笔画出“神奇”的句子或段落,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请按照下面表格梳理故事。
故事
时间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全班交流】
老师先请一个学生分享,其它学生补充或纠错。
【提出问题】
师:对于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如:夸父太傻了,为了追赶太阳,自己却死了。
再如:夸父的手杖为什么变成桃林,而不是竹林?苹果林……
生:自读故事,边读边做批注。
生:填写表格。
生:分享,修正自己的表格。
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交流。
带着问题阅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学习批注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要求,链接教材,学以致用。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要求,教给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梳理,拓展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分析总结能力。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以致用,课内外链接。
四、拓展分享环节-5min
【教师总结神话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神奇”是神话故事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神奇”不仅体现在人物故事情节上,孟姜女能哭倒长城,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了蝴蝶……神奇还体现在人物上,盘古、女娲、伏羲天生就有神力……
那么,请你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中找到这些“神奇”的地方,和同学们分享吧!
【拓展交流】
1.神奇的故事情节。
2.神奇的人物。
生:批注神奇的情节和人物
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中“神奇的地方”。
本环节总结神话故事的特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神话特点的认识。
学以致用,印证神话的特点。生生交流,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五、积累环节-5min
【积累好词佳句】
师:在本书里,你积累了哪些关于“神奇”的词句段呢?请你和同学们分享吧。
【小测试】
师: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回答的正确。
老师出示,并订正答案,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
你知道下面的人物是谁吗?
1.( 少昊 )在皇娥的精心培育下,具有神奇的禀赋和超凡的本领。他既有凤凰一样高贵的气质,又有鸷鸟一样勇猛的性情;既有百灵鸟一样的灵巧,又像燕子一样谦恭;既像啄木鸟一样勤劳,又像杜鹃一样无私。
2.( 铁拐李 )首先从腰间取下他的药葫芦,抛到海中,药葫芦马上就变成了像官船一样大的大葫芦,他跳上大葫芦走了。
( 汉钟离 )把他手上的芭蕉扇也往海中一扔,很快他的芭蕉扇就变成了一张大如威西岛扇子铺在海面上,他挺着大肚子,轻轻地跳到扇子上也走了。
生: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生:答题。
此环节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积累并分享关于“神奇”的词句,以学以致用;二通过检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