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6(2022新版).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6(2022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6(2022新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2.知道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3.知道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科学探究目标1.能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2.能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记录、交流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难点通过绘画将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 【教学准备】学生地球圈层轮廓图、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地球圈层轮
2、廓图、海洋资源示意图、.神奇的地球家园视频、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片段。 【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播放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中有关外星人的片段。2.提问:你们认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说一说你们所了解的“外星文明”。(教学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讲解:目前,所有的“外星文明”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除地球之外的星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4.揭题:(教学提示:播放.神奇的地球家园视频。)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及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3、我们居住的地球。(板书:地球宇宙的奇迹)设计意图从学生十分喜爱的电影片段引入,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充分表述他们所了解的“外星文明”的欲望。然后,明确指出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并播放.神奇的地球家园视频。最后,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出本课主题。 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1.过渡:地球上的物种如此丰富,这些物种能在地球上不断地延续下去,它们的生存有哪些必要条件呢?2.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各自认为的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3.讲解:我们知道生命离不开水、阳光、空气、食物和土壤。除此之外,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还需要各种能源。阳光是许多生物生存的能量来源,同时也存
4、在对生命有害的辐射,而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有效地阻隔了这些辐射,也使地球保持着适合生命生存的温度。探索二:画一画我们的地球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生命存在的一些必要条件,接下来,请大家根据教材P39资料,画一画我们的地球。2.活动:给学生分发地球圈层轮廓图,指导学生在图上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探索三: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40太阳系图。)太阳系有八颗行星,但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资料来了解一下。2.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0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然后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概况对比表,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行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5、3.小结: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不能同时具备水、大气、适宜的温度和气候等生命存在的条件,因此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独特的星球。我们的地球家园只有一个,要倍加珍惜。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讨论、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然后以绘画和标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条件以及地球具备的环境特点的理解,再让学生阅读资料,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唯一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引导学生建立对地球的认知,树立珍爱地球的意识。三、拓展与小结1.拓展:出示海洋资源相关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0“丰富的海洋资源”图文资料。2.提问: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预设: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等资
6、源。)哪些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总结到的?(预设:海洋中的生物还是地球上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3.小结:地球上的海洋是个大宝藏,也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条件,我们同样要珍惜海洋资源。设计意图通过图文或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地球独特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学后记】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2.知道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科学态度目标关注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树立改善环境问
7、题的信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难点分析研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师“面临的环境问题”班级记录表、有关环境问题的视频及其他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地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存环境,现在全球的环境状况怎么样?(预设:环境问题很严峻。)说一说,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我们的地球家园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预设:草原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越来越多的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威胁、全球变暖)2.讲解: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
8、类活动引发的,例如大气污染。(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41大气污染的图片。)大气污染影响交通安全,损害人体健康,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3.揭题:还有哪些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又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板书: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全球环境现状和我们的地球家园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前认知,再以较常见的大气污染为例,激发学生探究环境问题的兴趣。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本单元主要指自然环境。环境问题:环境的结构与状态因人类活动而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可分为环境污染和
9、生态破坏两类。 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环境问题1.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我们的地球家园面临的环境问题,相信大家还有更多的看法想要交流。2.布置任务:请大家列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思考哪些与人类的活动有直接关系,完成记录表。3.小结: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其中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尤为常见,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探索二: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1.过渡:我们梳理了各种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环境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如何表现的,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2.活动:播放有关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与
10、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三种环境问题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3.布置任务:请大家分组活动,各组挑选一种环境问题,讨论其表现及产生的影响,并利用气泡图进行梳理,完成后依次展示、讲解。探索三:了解全球变暖的情况1.过渡:近年来,全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持续升高,已引起了地球表面的许多变化,例如北冰洋的浮冰减少。(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42北极熊被困在浮冰上的图片。)2.活动:出示北极浮冰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3.小结:冰雪环境对北极熊的生存至关重要,而全球变暖导致现在的北极地区浮冰面积急剧缩小,这几乎给北极熊带来灭顶之灾,甚至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4.活动:播放全球变暖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全
11、球变暖的情况并利用气泡图梳理全球变暖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5.小结: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临海城市甚至会被淹没。同时,也给空气和海洋带来巨大的能量,导致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变得频繁。环境保护势在必行!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环境问题,并对一些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三、拓展与小结1.过渡:大家已经了解了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那你们知道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吗?(预设:我们小区存在噪声污染,如大音量播放广场舞音乐;学校里存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如用完水不拧紧水龙头;)2.布置任务: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了解
12、存在的环境问题并通过拜访相关人员或查阅资料,了解其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让学生开展环境问题调查,关心社会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也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后记】3.珍惜水资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紧缺。2.知道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多。3.知道新技术帮我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水资源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2.调查家庭一个月的生活用水,并利用图表进行比较、分析。3.设计、制作简易的滴灌装置。科学态度目标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关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3、体会到滴灌装置技术能节约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调查家庭一个月的生活用水,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难点阅读、计算、比较我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教学准备】学生制作简易滴灌系统的材料。教师所在地区的人均月用水量数据、滴灌技术相关视频、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星球”,其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但许多地方却严重缺水。(教学提示:出示干旱地区人们排队取水、某些庄稼因缺水而干枯等图片。)2.揭题:为什么许多地方的水资源会紧缺呢?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利用水资源?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珍惜水资源。(板书:珍惜水资源)设计意图首先介绍地球是一颗“水的星球”,然后用图片
14、介绍世界性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聚焦本课的核心问题。 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认识水资源是宝贵的1.过渡: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资料显示,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大约是14亿立方千米。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担忧水资源的问题呢?2.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344图文资料,计算水资源状况,并分组讨论为什么担忧水资源的问题。3.小结:虽然地球是“水的星球”,但由于地球上大多数的水资源无法利用或难以利用,因此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而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从世界上来看更少,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导致水资源更显紧张,再加上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的问题更值得担忧了。探索二:家庭用水
15、调查1.过渡:前几天,给大家布置了调查家里月用水量的任务,大家完成得怎么样?(教学提示:请学生出示带来的家庭水费收据或记录的数据。)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计算每位组员家庭人均用水量。3.展示:将各组统计、计算的数据汇总到班级记录表,并请学生估算班级每人每月的平均用水量。4.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所在地区的人均月用水量数据。)你们计算出的人均月用水量与自己预计的相比如何?与本地的人均月用水量相比如何?(预设:比自己预计的要大,比本地的人均月用水量也大。)5.小结: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虽然相对较多,但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再加上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城市、农
16、村都存在缺水状况,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探索三:了解正在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1.过渡:水资源如此珍贵且短缺,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大家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预设:水污染防治、节约用水等。)2.讲解:关于水污染防治,2017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出,要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节水方面,现已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农业方面,倡导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喷灌、雾灌等,其中,滴灌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3.活动:播放滴灌视频,并引导
17、学生阅读教材P45滴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当前先进的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探索四: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节约用水1.过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为了节约水资源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2.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5黄色标签资料,并分组讨论生活中更多节约用水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调查家庭用水量,并计算、分析、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担忧水资源的问题;通过介绍当今社会的节水、防污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促进学生建立节水意识,培养节水习惯。三、拓展与小结1.小结:解决水资源有限和用水需求的矛盾,需要我们持续关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环境问题,并利用新技术帮助我们节约用水。2.拓展:请
18、大家设计制作一个给盆栽植物浇水的简易滴灌装置,要求每分钟滴的水不超过35毫升。【教学后记】4. 解决垃圾问题【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2.知道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3.知道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调查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的质量和种类。2.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回收利用的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2.关注垃圾的去向。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的产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评价堆肥箱设计。 【教学重难点】重点调查垃
19、圾问题,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难点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布置各项调查任务、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教学课件、空堆肥箱和安放场地。 【教学过程】一、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几天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拍摄住处附近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展示学生课前拍摄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引导学生介绍照片拍摄的地点,说一说拍摄时的情况和感受。(预设:我是在街边的垃圾堆放点拍摄的,那里的垃圾堆放杂乱,味道很大,严重影响了街道环境。)2.展示:出示多张垃圾堆和垃圾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垃圾问题对环境的影响。3.揭题: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怎样解决垃圾问题呢?今天
20、,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板书:解决垃圾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布置拍摄任务并展示学生拍摄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垃圾问题与每个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探索与研讨探索一:调查垃圾问题1.过渡:要解决垃圾问题,我们先要了解垃圾: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教学提示: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地点观察该处产生的垃圾及其种类,估算每天产生垃圾的质量,并查询垃圾最后的去向。)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交流、整理收集到的有关垃圾的信息,并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3.提问: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和丢弃垃圾,通过调
21、查,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了吗?(预设:垃圾会污染环境,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甚至影响生物的生存。)4.小结: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大多数都会进入垃圾填埋场,而填埋垃圾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问题,我们仍要寻找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探索二:家庭生活垃圾统计1.过渡:垃圾来源复杂,我们先从身边的垃圾了解起。如果一个家庭(按平均4口人计算)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3千克,那么我们全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全校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整个城市一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2.活动:指导学生估算全班、全校所有同学的家庭及所在城市(地区)一天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与我们 小学 科学 教科版五 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环境 我们 教案 2022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