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成形.pptx
《化学纤维成形.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纤维成形.pptx(2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十章第十章 化学纤维成形原理化学纤维成形原理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聚酯纤维熔纺成形聚酯纤维熔纺成形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聚丙烯腈及黏胶纤维聚丙烯腈及黏胶纤维 溶液纺成形溶液纺成形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特殊纺丝成形特殊纺丝成形第1页/共231页2第十章 化学纤维成形原理|10.1 成形原料及工艺概论成形原料及工艺概论|10.2 纺丝原理纺丝原理|10.3 拉伸原理拉伸原理|10.4 热定形原理热定形原理第2页/共231页310.1 成形原料及工艺概论成形原料及工艺概论|成形原料成形原料|纺丝工艺纺丝工艺|后加工工艺后加工工艺第3页/共231页4成形原料成形原料:成纤聚合物,其它原料(溶液纺须使用溶剂,湿
2、纺使用凝固浴),成形助剂(如纺丝油剂、抗氧剂、消光剂、颜料、功能助剂)等成纤聚合物:天然聚合物(黏胶纤维、醋酯纤维和Lyocell纤维等)和合成聚合物成纤聚合物要求:线性,支链尽可能少,没有庞大侧基;分子间有适当的相互作用力或具有规律性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具有适当高的平均分子量和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具有一定热稳定性,熔点或软化点比允许使用温度高得多第4页/共231页5普通纺丝方法:熔体纺丝、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特殊纺丝方法:干湿法纺丝、凝胶纺丝、液晶纺丝、纺粘法、熔喷法、闪蒸法、反应纺丝、膜裂纺丝和分散液纺丝等第5页/共231页6成纤聚合物纤维商品名典型纺丝方法其它纺丝方法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
3、纶熔体纺丝纺丝成网聚丙烯腈腈纶湿法纺丝、干法纺丝干湿法纺丝聚酰胺锦纶熔体纺丝聚丙烯丙纶熔体纺丝膜裂纺丝、纺丝成网聚乙烯醇缩甲醛维尼纶湿法纺丝、干法纺丝聚氯乙烯氯纶湿法纺丝、干法纺丝增塑熔体纺丝聚乙烯乙纶熔体纺丝、膜裂纺丝纺丝成网、凝胶纺丝聚氨酯氨纶溶液纺丝、反应纺丝熔体纺丝纤维素、蛋白质、甲壳素湿法纺丝干湿法纺丝聚四氟乙烯氟纶分散液纺丝膜裂纺丝、糊状纺丝聚酰亚胺湿法纺丝、干法纺丝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Kevlar液晶纺丝湿法纺丝、干法纺丝表10.1 部分成纤聚合物的常用纺丝方法注:纺丝成网包括纺粘法、熔喷法和闪蒸法等第6页/共231页7纺丝工艺概论一、熔体纺丝11109637458图10.1 熔
4、体纺丝示意图1纺丝箱 2喷丝板3吹风窗 4出风窗5纺丝甬道 6给油盘7导丝盘 8卷绕装置9多孔板 10风量调节阀 11风道第7页/共231页8熔纺特点:固化特征主要是传热,传热速度和固化速度较快且丝条运动阻力很小,因此纺速高常规纺l0001500m/min,得到未拉伸丝(UDY)中 速 纺 15003000m/min,卷 绕 丝 中 等 取 向 度(MOY)高速纺30004000m/min,获得预取向丝或部分取向丝(POY)纺丝过程引入拉伸获得高取向和中等结晶的全拉伸丝(FDY)超高速纺60008000m/min或更高,获得高取向和中等结晶度的全取向丝(FOY)冷却吹风形式:侧吹、环吹和中心辐
5、射吹风等,多采用侧吹形式(吹风窗高度通常lm左右,纺丝甬道约35 m)第8页/共231页9二、湿法纺丝图10.2 湿法纺丝示意图(a)(卧式)浅浴成形(b)深浴成形(b)漏斗浴成形(d)管浴成形1喷丝头 2凝固浴3拉伸盘 4卷绕装置第9页/共231页10凝固浴形式:卧式、立式或管式等多种凝固浴类型:单浴或双浴、单独浴槽(浴管)或公共浴槽、深浴式或浅浴式等扩散和凝固: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如黏胶纤维)湿纺特点:流程复杂,投资费用都较大,纺速低,成本高,对环境污染较严重湿纺纺速:成形过程比较复杂,纺速受溶剂和沉淀剂扩散、凝固浴流体阻力等因素限制,相分离速度较慢,因此纺速低得多,一般20650m/mi
6、n湿纺应用:腈纶、维纶、氯纶、黏胶纤维和某些刚性成纤聚合物第10页/共231页11三、干法纺丝第11页/共231页12热风方式:通常有顺流式、逆流式、分流式和双进式四种最常用干纺溶剂:丙酮、二甲基甲酰胺等干纺特点:固化特征是同时传热和传质,干纺纺速比熔纺低,辅助设备比熔纺多,纺丝甬道长短一般约33.5 m(与热风供给方式相关)干纺纺速:一般100500m/min,高者达l0001500m/min干纺应用:腈纶、醋酯纤维、氯纶、氨纶等第12页/共231页13表10.2 三种纺丝方法的基本特征纺丝方法熔体纺丝湿法纺丝干法纺丝纺丝液状态纺丝液浓度/%纺丝液黏度/Pas喷丝板的孔数/个 喷丝孔直径/m
7、m凝固介质凝固机理卷取速度/mmin-1熔体1001001,000长丝多采用100以下,短纤维500 50,0000.20.8冷却空气,不回收冷却1,0008,000溶液或乳液12162050多采用6000到几万甚至几十万0.060.2凝固浴,回收、再生脱溶剂(或伴有化学反应)20650溶液184520400长丝3050,短纤维1,500 3,0000.10.3热空气,再生溶剂挥发1001,500第13页/共231页14后加工工艺初生纤维:结构不完善,力学性能较差,不能直接用于纺织,须经后加工主要后加工工序:拉伸和热定形。停放平衡:初生纤维通常需在一定温湿度的存放室停放平衡若干小时一般在室温附
8、近以保证纤维结晶度不能过高纤维上油:避免高速运动导致丝束的静电而无法集束和卷绕的问题,还可增加纤维平滑性第14页/共231页15拉伸:使纤维内部分子取向,提高强度和降低断裂伸长率拉伸可一次完成也可多道拉伸,熔纺纤维总拉伸倍数约3.07.0,湿纺纤维可达812倍,而冻胶纺丝某些高强高模纤维总拉伸倍数达几十到上百倍热定形:消除内应力,提高尺寸稳定,改善物理力学性能热定形方式有紧张热定形或松弛热定形,热定形方式和条件不同,所得纤维结构和性能不同其他后加工工序:长丝时可能还涉及加捻、卷曲、网络和络筒等;短纤维时往往涉及卷曲和切断;溶液纺需有水洗工序;黏胶纤维还涉及脱硫、漂白和酸洗等化学纤维生产的发展:
9、一步法联合工艺(如FDY、FOY)第15页/共231页16 10.2 纺丝原理纺丝原理|熔体纺丝原理熔体纺丝原理|湿法纺丝原理湿法纺丝原理|干法纺丝原理干法纺丝原理第16页/共231页17熔体纺丝原理熔体纺丝原理|一、熔体纺丝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一、熔体纺丝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二、熔体纺丝中的传热二、熔体纺丝中的传热|三、熔体纺丝中纤维结构的形成三、熔体纺丝中纤维结构的形成|四、纺丝稳定性四、纺丝稳定性第17页/共231页18熔体纺丝原理一、熔体纺丝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熔纺成形重要核心理论:纺程的速度分布(速度场)和应力分布(应力场)1熔体纺丝线上的速度分布(1)速度分布特征等温稳态熔体纺丝的纺丝线质量
10、连续性方程式:=常数 式中 、和 分别为纺程 处(即离开喷丝头距离 处)丝条的平均密度、平均轴向速度和横截面积 :温度的函数并受相态变化影响,纺丝线有结晶发生时需考虑结晶影响第18页/共231页19第19页/共231页20图10.6 PET高速纺纺程上在线直径和双折射分布第20页/共231页21常规纺特征:出口胀大直径最大截面之前的丝条运动是减速,经最大直径后丝条运动逐步加速,丝条固化后速度基本保持恒定;拉伸应变速率作为纺程位置的函数,存在极大值高速纺特征:纺速4000m/min时丝条直径随距喷丝板的距离单调地减少直至恒定在卷绕直径;纺速更高(5000m/min左右)时纺丝线可能在某位置处出现
11、细颈现象,丝速剧增,细颈在不到1 cm距离内发展完全规律:纤维直径陡降位置离喷丝板距离随纺速增大而减小,陡降幅度随纺速增大而增大第21页/共231页22(2)速度区域分析图10.7 纺速381m/min PA6纤维整个纺程的拉伸应变速率分布示意图第22页/共231页23(根据拉伸应变速率特征)常规纺纺程:挤出胀大区(I区)、黏流形变细化区(区)和固化丝条等速运动区(区)挤出胀大区I区特征:沿纺程减小 ,在细流最大直径处I区和区交界处:对应于纺丝线直径膨化最大处,通常离喷丝板不超过10mmI区通常不存在(熔纺 /较大):/增至一定值时挤出胀大区完全消失第23页/共231页24黏流形变细化区区:熔
12、体细流向初生纤维转化的过渡区域(发生拉伸流动和形成纤维最初结构的区域,纺丝成形过程最重要区域),区终点即为固化点,终点处 上升到 ,区长度视纺丝条件而异(通常50150cm)第24页/共231页25区特征:细流被逐渐拉长变细,速度逐渐上升,沿 纺 程 x 的 变 化 通 常 呈 S形 曲 线,拐 点 把 区 划 分 为 a区 和 b区(a区 ,b区 ,拐点处 )丝条温度逐渐降低,解取向速度逐渐减小,有效取向度逐渐增加,卷绕速度很高时可能结晶第25页/共231页26固化丝条等速运动区区:熔体细流已固化为初生纤维,不再发生明显的流动变形区特征:纤维不再细化,达到 一直保持到卷绕终点不变,纤维初生结
13、构继续形成,结晶在取向状态下进行,取向情况影响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第26页/共231页27高速纺纺程:黏流形变细化区(I区)、塑性形变细化区(区)和固化丝条等速运动区(区),纺程上出现细颈的纺程区分为塑性形变均匀细化区(a区)和塑性形变非均匀细化区(b区)两个区 纺程特征:I区长度有所缩短;区纤维继续逐渐细化,纺速继续增加;纺速很高时纺程某处应力超过固化丝条屈服应力,纺丝线出现细颈,纺速和拉伸应变速率都突然剧增(b区长度很短,通常不到1 cm);随着应力硬化和纤维温度降低,塑性流动变形停止,固化丝条不再细化,进入区第27页/共231页28第28页/共231页292.熔体纺丝线上的应力分布(1)
14、力平衡方程纺程x处的力平衡方程式:为流变力(或称牵引力),为表面张力 为惯性力,为总摩擦阻力,为净重力第29页/共231页30第30页/共231页31在第一导丝盘(xL)处的卷绕张力 即是 ,力平衡方程式可写成:第31页/共231页32(2)受力分析净重力Fg丝条单位体积的该项力f:式中 为重力加速度,为丝条密度,为丝条成形所在环境介质的密度,为丝条运动轴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第32页/共231页33熔纺(0 ),纺程x处丝条所受净重力:式中 为纺程x处丝条直径,是纺程x的函数 重要性:(a)常规纺和高速纺通常很小(可忽略),常规纺时仅喷丝板附近对纤维张力有贡献,高速纺中贡献都很小;(b)以很低纺
15、速纺制高线密度纤维时可成为纺丝张力主要部分,熔体表观黏度过低时引起的熔体自重拉伸可能大于喷丝头拉伸而导致无法纺丝第33页/共231页34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趋于最小,是抗拒拉伸的作用力 为喷丝孔半径,为纺程x处纺丝线半径 为界面张力 重要性:熔纺中一般都很小,仅在液态区域内起作用,一般可忽略;纺异形纤维时有使纤维截面出现圆形化倾向第34页/共231页35惯性力熔纺纺程遵循质量连续性方程 ,如果不考虑在纺程上的变化,则 重要性:随纺丝条件而异,纺速越大则熔体质量流率越大,喷丝头拉伸越大,越大(高速纺中 很大,对纺丝张力贡献率很大,对纤维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很大)第35页/共231页36摩擦力从喷丝头
16、到纺程上处所受的总摩擦力 :式中 为空气介质作用在纺丝线表面的剪切应力 特征:沿纺程而变化,接近喷丝板处熔体丝条速度特别小,空气阻力极微小,甚至在整个形变速率区域中都不很重要;空气摩擦阻力绝大部分为固化丝条等速运动区贡献第36页/共231页37摩擦阻力 与丝条空气间相对速度 平方成正比:式中 为空气介质的密度,为表面摩擦系数(即空气阻力系数):与丝条运动速度、表面几何形状及介质的运动黏度 等因素有关,可用湍流理论推导而得和通过实验测定张力计算确定第37页/共231页38 实测计算方法:用张力仪沿纺程测定拉伸形变完成后纺程张力,张力沿纺程成线性地增大(基本上只是因空气阻力增加),因 可忽略,、均
17、为零纺程 处测得张力 ,处测得张力 ,张力增加:重要性:随纺丝速度平方而增加,低速纺时贡献不大,高速纺十分重要,对纤维结构的形成影响很大第38页/共231页39流变力纺程 处的流变力 :纺程上的位置函数,受纺程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影响,在线测定困难,可由力平衡方程计算:流变力将在纺丝线产生拉伸应力。纺丝线固化前,将使纺丝线产生黏性拉伸流动;纺丝线固化后,可产生塑性拉伸流动和弹性形变。纺丝线细度不变后,和 接近等于零。第39页/共231页40 值明显依赖于卷绕速度,对纤维张力具有重要的贡献,一般不可忽略综上所述:各种力都沿纺程变化,稳态纺丝条件下形成一定分布,这种分布随纺丝速度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
18、纺丝条件(包括常规纺和高速纺)下 和 都可忽略,主要是由 和 所贡献第40页/共231页41高速纺特征:在纺程前部分逐渐增加,当凝固丝条直径恒定后趋于水平,此前区域成为主导(该区域是纺程上形成纤维结构的区域),因此 是纺丝线结构形成区域的主导力,对纤维结构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发展较迟,随丝条速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在纺速和直径恒定后 的不断增大相应引起 的继续增加,但由于丝条已经固化,拉伸模量较高,后期 始终没有再升高,表明继续增加的 仅引起丝条发生很小的弹性形变,没有使丝条发生塑性拉伸流动而变细和出现拉伸细颈现象。第41页/共231页42 图10.10 PA66在纺速6600mmin-1时
19、模拟计算的受力分布第42页/共231页43需要说明:第一导丝盘处即是卷绕张力,不合适可能造成卷装筒管的卷绕形状不良过小,则卷绕太松,卷装筒管上边缘的丝条容易松塌,表现为凸肚,即“面包丝”过大,则卷绕太紧,加上卷装筒管上中间部分丝条可能的收缩,卷装的筒管出现中间下馅、边缘凸出,表现为凸肩。第43页/共231页44固化过程:受细流与周围介质之间的传热过程所控制,同时伴随发生结晶和取向等过程传热是熔体纺丝成形理论的另一核心问题传热方式:丝条内部热传导,丝条表面到环境介质主要为对流传热,很小部分为热辐射熔体纺丝传热问题的主要任务:轴向温度场和径向温度场二、熔体纺丝中的传热第44页/共231页45图10
20、.11 纺丝线传热过程示意图第45页/共231页461熔体纺丝线上的轴向温度分布采用纺丝过程的能量方程式确定熔体纺丝线上轴向温度分布,假设:内能U的变化和流动过程的能量失散均忽略不计;忽略热辐射;纺程上任何一点上的聚合物流动均是稳态;丝条在冷却过程中无相变热释放;以拉伸应变速率和拉伸应力 作粘性拉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忽略;沿丝条轴向的传热可忽略;丝条径向无温差第46页/共231页47将丝条作圆柱体处理,直径为 、密度为 、速度为 ,则熔体纺丝线上dx部分方程式:式中 为熔纺冷却条件下丝条的导温系数,为等压比热容,为环境介质温度,为每个喷丝孔的熔体挤出质量流率第47页/共231页48积分可
21、得纺丝线上稳态轴向温度分布方程式:式中 为纺程 处纺丝线温度,为熔体的挤出温度 和 通常视为常数,确定后即可计算求得纺程处的温度 。图10.12实测温度分布与计算温度分布十分吻合第48页/共231页49图10.12 PA6纺丝线上的温度分布第49页/共231页502熔体纺丝线上的凝固长度纺程:从喷丝板(x0)到卷绕点(x )间距离凝固长度(或冷却长度):喷丝板到丝条固化点(xxe)间的距离测定或计算 并控制是纺丝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 可从纺丝线上的直径分布、速度分布或者温度分布的实验曲线而求得第50页/共231页51采用前述纺丝线上稳态轴向温度分布方程式求 :如果固化点温度为 ,则:设 、为常数
22、,固化点前的直径和速度均用平均值(,),则:第51页/共231页52 规律:受冷却吹风下丝条导温系数 、环境介质温度 、熔体等压热容 、丝条直径 、丝条速度和熔体挤出温度 等因素的影响 越大,、和 越小,则 越小超细纤维:丝条直径很低,较短,生产中吹风区高度较短PET:PET的 比PA6和PA 66 小,因此 通常比PA 6 和PA66短高速纺:比常规纺时的 大第52页/共231页53值得注意:理论计算和实测的 一般都很短,常规纺时只有0.5m左右(实际纺程为46m),高速纺时实际纺程达7m,因此适当降低从固化点至卷绕点间的纺程距离应该是可以的,理论预见促进现在紧凑短程纺的发展第53页/共23
23、1页543熔体纺丝线上的径向温度分布根据Fourier定律可得到径向温度分布的微分方程:式中 为丝条表面温度,为环境介质温度,为丝条导热系数规律:冷却吹风条件下丝条导温系数 的增大,径向温度梯度变大;随纺速和横吹风风速的增加及线密度的变细而增大;因此径向温度梯度随纺速和横吹风风速的增加及线密度的变细而增大第54页/共231页55进一步推导可得丝条平均径向温度梯度:式中 为丝条中心温度,为冷却过程努塞尔数,为空气导热系数第55页/共231页56需要注意:即使丝条中心与表面之间温差只有几度,但由于丝条半径很小(如0.02mm),因此径向温度梯度的数量级可高达102103mm-1左右径向温差会对纤维
24、的径向结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径向温度分布导致径向黏度分布,高粘性的皮层出现应力集中,因此高应力的皮层区的分子取向和结晶条件比接近于纤维轴的低应力芯层区更有利(高速纺纤维通常存在较明显的皮芯结构)第56页/共231页57图10.13 熔纺纤维的径向温度梯度物理性质和动力学特征1温度 2聚合物黏度 3轴向速度 4张应力 5结晶速度第57页/共231页58三、熔体纺丝中纤维结构的形成卷绕丝结构重要性:对成品纤维的最终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控制着后加工过程的结构变化,间接地影响到成品纤维的纺织和使用性能卷绕丝结构的形成:纺程上流变学因素、传热因素和聚合物结晶动力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指纺丝线上
25、聚合物的取向和结晶第58页/共231页59 1熔体纺丝过程中的取向两种取向机理:处于熔体状态下的黏流流动取向机理和丝条固化后的塑性拉伸流动取向机理前者包括熔体在喷丝孔中剪切流场的黏流剪切流动取向机理和挤出喷丝孔后熔体细流在拉伸流场的黏流拉伸流动取向机理两种,前者对卷绕丝取向基本上没有贡献后者可分为不发生细颈的均匀塑性形变取向机理和发生细颈的非均匀塑性形变取向机理两种情况 第59页/共231页60(1)结晶能力强的成纤聚合物的取向黏流拉伸流动获得有效取向取决于冻结过程时间长短结晶能力强的PP等(IPP的K为0.55s-1)的取向规律纺程上很容易结晶,冻结过程温区范围窄,容易冻结黏流拉伸流动取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纤维 成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