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学习教案.pptx
《海陆分布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陆分布学习教案.ppt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海陆海陆(hi l)分布分布第一页,共53页。二、海陆分布的温度二、海陆分布的温度(wnd)(wnd)效应效应 1 1 纬圈平均温度的经向分布纬圈平均温度的经向分布(fnb)(fnb)大气温度在水平方向大气温度在水平方向(fngxing)(fngxing)上和垂直上和垂直方向方向(fngxing)(fngxing)上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上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大气环流、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影响。洋流等因素影响。热赤道:各纬圈平均温度达到最高点的联线,热赤道:各纬圈平均温度达到最高点的联线,是一条环绕全球不规则的曲线,是一条环绕全球不
2、规则的曲线,且位于北半且位于北半球。球。第1页/共52页第二页,共53页。1月份(yufn)第2页/共52页第三页,共53页。7月份(yufn)第3页/共52页第四页,共53页。三、海陆分布与大气三、海陆分布与大气(dq)(dq)水分水分1 1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shd)(shd)、云和降水的经向分布:、云和降水的经向分布:1 1、水汽压:、水汽压:指大气中水汽部分的分压力,。空气中水汽含量指大气中水汽部分的分压力,。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水汽压越大。越多,水汽压越大。2 2、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湿空气所含有指单位体积湿空气所含有(hn yu)(hn yu)的水汽质量,的水汽质量,又
3、称为水汽密度。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绝对湿度就又称为水汽密度。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绝对湿度就越大。越大。(一)湿度的表示方法(一)湿度的表示方法第4页/共52页第五页,共53页。3 3 3 3、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指一定体积空气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指一定体积空气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指一定体积空气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指一定体积空气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所具有的压力。汽量所具有的压力。汽量所具有的压力。汽量所具有的压力。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饱和水
4、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4 4 4 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相对湿度(xingdu shd)(xingdu shd)(xingdu shd)(xingdu shd):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百分数,用百分数,用百分数,用百分数,用 f f f f表示,即:表示,即:表示,即:表示,即:f f f f e e e e E 100E 100E 100E 100 相对湿度
5、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相对湿度(xingdu shd)(xingdu shd)(xingdu shd)(xingdu shd)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和和和的程度,当的程度,当的程度,当的程度,当 e e e e 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压增大,相对湿度压增大,相对湿度压增大,相对湿度(xingdu shd)(xingdu shd)(xingdu shd)(xingdu shd)减小。减小。减小。减小。第5页/共52页第六页,共53页。相对湿度相对
6、湿度相对湿度相对湿度 f f f f 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决于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决于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决于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决于纬度和海陆分布状况。纬度和海陆分布状况。纬度和海陆分布状况。纬度和海陆分布状况。赤道地带终年赤道地带终年赤道地带终年赤道地带终年(zhngnin)(zhngnin)(zhngnin)(zhngnin)高温多雨,而高纬度地带则高温多雨,而高纬度地带则高温多雨,而高纬度地带则高温多雨,而高纬度地带则全年低温,所以相对湿度都较高全年低温,所以相对湿度都较高全年低温,所以相对湿度都较高全年低温,所以相对湿度都较高80808080。副热带区域,相。副热带区域,相。副热带区域,相。副热带区
7、域,相对湿度较低,约对湿度较低,约对湿度较低,约对湿度较低,约50505050。通常,相对湿度大陆小,海洋大。在大陆,距离海洋通常,相对湿度大陆小,海洋大。在大陆,距离海洋通常,相对湿度大陆小,海洋大。在大陆,距离海洋通常,相对湿度大陆小,海洋大。在大陆,距离海洋越近,相对湿度越大;距离海洋越远,相对湿度越小。越近,相对湿度越大;距离海洋越远,相对湿度越小。越近,相对湿度越大;距离海洋越远,相对湿度越小。越近,相对湿度越大;距离海洋越远,相对湿度越小。(二)(二)湿度湿度(shd)(shd)经向分布经向分布第6页/共52页第七页,共53页。第7页/共52页第八页,共53页。(三)云量、降水(三
8、)云量、降水(jingshu)(jingshu)经向分布经向分布天空被云遮蔽的程度叫云量,以天空被云遮蔽的程度叫云量,以010 的成数表示。的成数表示。云量的多少与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有云量的多少与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关。晴天:晴天:04;多云:多云:5 8;阴天:;阴天:910。云量带:云量带:赤道多云带:上升气流,热对流,云量赤道多云带:上升气流,热对流,云量 6;纬度纬度 20 30 少云带:下沉气流,云量少云带:下沉气流,云量 4;中高纬多云带:气团中高纬多云带:气团(qtun)、锋面频繁活动,、锋面频繁活动,云量云量 6 7。云量云量(yn(yn lin)l
9、in)第8页/共52页第九页,共53页。1 1、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 2000 3000 mm 2000 3000 mm;2 2、副热带少雨带:南北纬、副热带少雨带:南北纬 15 35 15 35 地带,地带,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和信风影响,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和信风影响,干旱少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雨,年平均降水量 500 mm 500 mm 以下,此带的大陆以下,此带的大陆西岸和内部更不到西岸和内部更不到 200 mm 200 mm,但大陆东南部受季,但大陆东南部受季风、地形影响,可形成多
10、雨中心;风、地形影响,可形成多雨中心;3 3、中纬度多雨带: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大陆、中纬度多雨带: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500 1000mm 500 1000mm;4 4、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大气、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大气(dq)(dq)含水含水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 300 mm 300 mm。北极区的年。北极区的年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降水的空间降水的空间(kngjin)分布分布第9页/共52页第十页,共53页。降水的空间降水的空间(kngjin)分布分布第10页/共52页第
11、十一页,共53页。(四)海陆分布的降水(四)海陆分布的降水(jingshu)(jingshu)效应效应1 1 临近海洋的大陆临近海洋的大陆(dl)(dl)产生降水的条件:产生降水的条件:临近大陆的海域温度大于陆面:临近大陆的海域温度大于陆面:陆面上空陆面上空(shngkng)(shngkng)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大气环流能够产生由海洋流向大陆的水汽输大气环流能够产生由海洋流向大陆的水汽输送:送:与风向有关;与风向有关;有利于气流抬升至凝结高度的大气垂直层结状有利于气流抬升至凝结高度的大气垂直层结状况:况:与大气层结状况有关。与大气层结状况有关。第11页/共52页第十二页,共
12、53页。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特征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特征(tzhng)(tzhng):热带大陆热带大陆 赤道两侧是降雨最多的地区,赤道两侧是降雨最多的地区,1000-2000mm/y 1000-2000mm/y 东风东风(dngfng)(dngfng)带里大陆东岸的降水比西岸降水多;带里大陆东岸的降水比西岸降水多;西岸及其附近洋面上,来自于大陆大陆信风气西岸及其附近洋面上,来自于大陆大陆信风气 流的流的影响,影响,气候干燥少雨。气候干燥少雨。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dq)(dq)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气流的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气流的 影响,影响,其降水(其降水(500-1000mm/y
13、500-1000mm/y)比东岸多;东)比东岸多;东 岸(岸(250-250-5000mm/y)5000mm/y)。受季风环流的控制,降水具有明显的年。受季风环流的控制,降水具有明显的年变化特征变化特征.第12页/共52页第十三页,共53页。第13页/共52页第十四页,共53页。季风的英文名称是季风的英文名称是“monsoon”“monsoon”,源自阿拉伯,源自阿拉伯语语“mausem”“mausem”,意为季节。,意为季节。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shngxng)(shngxng)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称为季
14、风。季风是由于海洋与大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季风是由于海洋与大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风;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季风。三、三、海陆海陆(hi l)(hi l)分布与周期性风分布与周期性风第14页/共52页第十五页,共53页。世界世界(shji)(shji)季风区季风区分布:约在分布:约在 30W 170E 30W 170E,20S 35N20S 35N的范的范围,围,其中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最显著其中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最显著(xinzh)(xinzh)
15、。东。东亚季风范围广、强度大,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亚季风范围广、强度大,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印度季风),夏季风强于东季风。风(印度季风),夏季风强于东季风。亚洲亚洲亚洲亚洲(y(y(y(y zhu)zhu)zhu)zhu)季风区季风区季风区季风区 非洲季风区非洲季风区非洲季风区非洲季风区 澳洲季风区澳洲季风区澳洲季风区澳洲季风区 第15页/共52页第十六页,共53页。海陆风:海陆风:发生在沿海及其邻近发生在沿海及其邻近(ln jn)(ln jn)的海域上,白的海域上,白天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洋。天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洋。行星季风:行星季风:行星风系在一年中随
16、太阳直射点变化而有显著的行星风系在一年中随太阳直射点变化而有显著的南北移动,在两个行星风系交接南北移动,在两个行星风系交接(jioji)(jioji)地区地区发生风向的季节性改变的现象。发生风向的季节性改变的现象。海陆季风:海陆季风:海陆间随季节变化海陆间随季节变化(binhu)(binhu)而产生的风。而产生的风。1 1 季风及其分类:季风及其分类:第16页/共52页第十七页,共53页。n n高空季风:高空季风:n n 补偿低空海陆季风引起的质量的流入和流补偿低空海陆季风引起的质量的流入和流出而在出而在 高空所发生的风向随季节变化高空所发生的风向随季节变化 现象。现象。n n高原季风:高原季
17、风:n n 高原同它四周自由大气高原同它四周自由大气(dq)(dq)间冬、夏产间冬、夏产生的热力环流所引起的盛行风向。生的热力环流所引起的盛行风向。第17页/共52页第十八页,共53页。三、三、海陆海陆(hi l)(hi l)分布与周期性风分布与周期性风1 1 季风季风(jfng)(jfng)及其分类及其分类季风季风(jfng)(jfng)定定义:义:1 1月与月与7 7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40%;至少在至少在1 1月与月与7 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和成风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和成风超过超过3m/s;3m/s;在在5 5o o经纬度矩形内,经纬度矩形内,这两个月中
18、每个月气璇与这两个月中每个月气璇与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1 1月与月与7 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月盛行风向的变化120120o o;Webster(1987):Webster(1987):冬、夏风向季节性翻转和冬、夏风向季节性翻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出现。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出现。第18页/共52页第十九页,共53页。季风及其强弱定量季风及其强弱定量(dngling)描述:描述:Webster PJ et al.,1992,Monsoon and ENSO:Selectively interactive systems.Quart.J.Roy.Meteo
19、r.Sci.,118:877-962 (南亚季风指数)施能等,1996,近40年东亚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大气科学(kxu),20(5):575-583。(东亚季风强度指数)Yasunari t et al.,1996,On the two indicates of Asia monsoon,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climate system of monsoon Asia,Kyoto Japan。(季风强度指数)季风具有三个特点季风具有三个特点: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甚
20、至甚至(shnzh)反向反向;两种季风各有不同原地两种季风各有不同原地,其团性质不同其团性质不同;给天气气候造成不同季节性差异给天气气候造成不同季节性差异.第19页/共52页第二十页,共53页。2 季风季风(jfng)的主要成员的主要成员 亚洲亚洲(y zhu)夏季风存在两支季风子系统:夏季风存在两支季风子系统:南亚(印度)季风: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以南亚(印度)季风: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是行星风系的季节变动和海陆热力是行星风系的季节变动和海陆热力(rl)差异的共同差异的共同影响下出现的亚
21、洲南部的季风现象。影响下出现的亚洲南部的季风现象。其中南亚季风分为两支:其中南亚季风分为两支:其中南亚季风分为两支:其中南亚季风分为两支:一支由阿拉伯海一支由阿拉伯海吹吹向印度半岛,西南风;向印度半岛,西南风;一支由孟加拉湾一支由孟加拉湾吹向吹向中南半岛沿阿拉干山脉折向西北方向,西南风中南半岛沿阿拉干山脉折向西北方向,西南风变为东南风变为东南风。第20页/共52页第二十一页,共53页。东亚季风:源于澳大利亚高压,越过赤道后,在南海和西东亚季风:源于澳大利亚高压,越过赤道后,在南海和西东亚季风:源于澳大利亚高压,越过赤道后,在南海和西东亚季风:源于澳大利亚高压,越过赤道后,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陆 分布 学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