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填埋.pptx
《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填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填埋.ppt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技术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和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填埋场类型、构造及运行管理填埋场类型、构造及运行管理第三节第三节 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第四节第四节 填埋气体的产生及控制填埋气体的产生及控制第五节第五节 填埋场衬层系统填埋场衬层系统第六节第六节 填埋场表面密封填埋场表面密封第七节第七节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第八节第八节 填埋场实例分析填埋场实例分析第1页/共79页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固体废物经过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后,剩余下来的无再利用价值的残渣,往往富集了大量
2、的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即时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必须妥善加以处置。安全、可靠地处置这些固体废物残渣,是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中的最重要环节。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有:地质处置和海洋处置。海洋处置包括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陆地处置包括土地耕作、永久贮存或贮留地贮存、土地填埋、深井灌注和深地层处置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土地填埋处置技术。海洋处置现已被国际公约禁止,但地质处置至今仍是世界各国最常采用的一种废物处置方法。第2页/共79页 1.1.废物处置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换废物处置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换与废水和废气相比,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质具有一定的惰性和迟滞性,但是在长期的地质处置过
3、程中,由于本身固有的特性和外界条件的变化,加上水分的进入,必然会因发生在固体废物中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导致这些污染物质不断释放出来,进入环境中。1.1 1.1 废物在处置过程中的反应废物在处置过程中的反应(1 1)生物反应)生物反应这是处置含有机物,特别是可降解有机物时,处置场中发生的最重要反应,其产物是气体、水分和可溶解的有机物,最终结果是使所处置的有机废物逐渐达到稳定化。第3页/共79页生物降解过程通常从好氧生物降解开始,产生的主要气体是CO2,好氧降解只能持续短时间。一旦废物中的氧气被耗尽,降解就变成厌氧过程,有机物质被转变成CO2、CH4、少量的氨和硫化氢。此外
4、,处置场内发生的许多化学反应也以生物作用为媒介。(2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a a)溶溶解解/沉沉淀淀:进入处置场的水在废物层中渗透时,会将废物原存在的或生物转化产生的可溶物质溶解出来,产生高浓度有机物和高盐份浓度的渗滤液(又称渗析液或滤出液);渗滤液中的某些盐类,在处置场内的某些区域因pH值变化等原因又会产生沉淀反应。生物转化产物和其它化合物尤其是有机化合物通过溶解进入渗滤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物质可以与渗滤液一起迁移出处置场。第4页/共79页(b b)吸吸附附/解解吸吸:处置场产生的气体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渗滤液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会被所处置的废物和土壤所吸附;而
5、在某些条件下,也会发生解吸作用,使污染物进入气体或液体。(c c)脱脱卤卤/降降解解:有机化合物的脱卤作用和水解、化学降解作用;(d d)氧氧化化还还原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影响金属和金属盐的可溶性;(e e)其其他他类类型型的的化化学学反反应应:另外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衬层土和某些有机化合物之间,导致衬层结构和渗透性的改变,目前对这些化学反应的相互关系还没有完全弄清。第5页/共79页(3 3)物理反应)物理反应处置场中发生的最为重要的物理反应包括:(a a)蒸蒸发发/汽汽化化:废物中的水分、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过蒸发汽化转入处置过程所产生的气体中;(b b)沉沉降降/悬悬浮浮:渗滤
6、液中的悬浮和胶体物质在液相中所发生的重力作用;(c c)扩扩散散/迁迁移移:气体在处置场中的横向扩散和向周围环境释放;渗滤液在处置场中的迁移和进入覆土的下层;(d d)物物理理衰衰变变:发生在自然界的自发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益明显。第6页/共79页1.2 1.2 污染物释放、迁移途径及环境问题污染物释放、迁移途径及环境问题废物处置场实际上是一个生物化学或物理化学反应器,进入的是水分和废物,而流出的是气体和渗滤液。当降雨和地表水通过渗透进入处置区时,污染物溶解并产生含污染物质的渗滤液;而在被处置的废物达到稳定化之前,含污染物的气体会不断释放到环境中去。从土地处置场内释放进入环境的渗滤液和气体中
7、的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有:污染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壤和产生环境卫生问题。第7页/共79页土地处置场的污染物迁移转换土地处置场的污染物迁移转换第8页/共79页(1 1)渗滤液对水体的污染问题)渗滤液对水体的污染问题渗滤液的无控释放会导致处置场附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还原态金属的的渗滤液和含无机溶液进入地表水体后,将大量消耗水中氧气,最终导致水体需氧生物的死亡。如果渗滤液中含有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时,这些有机物将在水体中存在相当时间。当这种有机物进入食物链后就会对水生生物产生育害影响。虽然单独某种有机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可以进行估
8、计或预测。但对多种有机物的综合影响却难以估计。此外,温度、pH和溶解氧的浓度等对某些水生生物的毒性程度都有一些影响。如果饮用水井或灌溉井穿过污染的渗滤液层或渗滤液进入地表水体,则可能会发生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不利的影响。地表水也可能被来自处置场地的径流所污染。第9页/共79页(2 2)气态污染物的污染问题)气态污染物的污染问题废物中产生并释放出的气体以及随风载带出的污染颗粒物,可能携带有微量浓度的致癌有机化合物,均可能污染大气,产生健康和环境问题。此外,处置场内产生气体的无控制扩散迁移会使这些气体扩散到远离填埋场的地方。由于这种气体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甲烷气体和低浓度的臭味气体,如硫化氢等,故会产生
9、臭味,并出现潜在的危害。生长在处置场地的植被也可能由于废物粘附到叶子上以及摄取重金属和其它化学物质而受到污染。第10页/共79页(3 3)环境卫生问题)环境卫生问题对处置场的管理不善会产生卫生方面的问题,导致疾病传播。2 2 固体废物处置原则固体废物处置原则固体废物的最终安全处置原则大体上可归纳为:(1 1)区区别别对对待待、分分类类处处置置、严严格格管管制制危危险险废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物和放射性废物固体质物种类繁多,危害特性和方式,处置要求及所要求的安全处置年限均各有不同。就废物最终安全处置的要求而言,可根据所处置固体废物对环境危害程度的大小和危害时间的长短,大体上将其分为以下六类:第11页/
10、共79页(a a)对对环环境境无无有有害害影影响响的的惰惰性性固固体体废废物物:如未受污染的天然松散或坚硬岩石、建筑废物以及带有相对融熔状态的矿物材料(如未自炼焦炉熔渣),即使在水的长期作用后对周围环境也无有害影响。(b b)对对环环境境有有轻轻微微的的、暂暂时时的的影影响响的的固固体体废废物物:如矿业固体废物、电厂的粉煤灰、钢渣、类似于融熔状态的废物(情性物质)等,废物中所含有的这类污染物质虽可释放,但对水域和周围环境的污染是轻微的、暂时的、程度上是可容忍的。(c c)在在一一定定时时间间内内对对环环境境有有较较大大影影响响的的固固体体废废物物:如城市生活垃圾,在废物中的有机组分达到稳定化之
11、前会不断产生渗滤液和释放出有害气体,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第12页/共79页(d d)在在较较长长时时间间内内对对环环境境有有较较大大影影响响的的固固体体废废物物:如大部分工业固体废物,(例如来自烟气脱硫后的石膏)。(e e)在在很很长长时时间间内内对对环环境境有有严严重重影影响响的的固固体体废废物物:如危险废物,其废物中所含的特殊化学物质成分、有害程度强或有毒的废物。它可容纳来自手工业和工业的特殊废物,按其物质成分提出特殊要求。(f f)在在很很长长时时间间内内对对环环境境和和人人体体健健康康有有严严重重影影响响的的废废物物:如因其有害性质(例如易溶和难分解的物质成分)必须封闭处理的特殊废物、易
12、爆物质或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因此,应根据不同废物的危害程度与特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第13页/共79页(2 2)最大限度地将危险废物与生物圈相隔离原则)最大限度地将危险废物与生物圈相隔离原则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地、最大限度地使其与自然和人类环境隔离,减少有毒有害物质释放进入环境的速率和总量,将其在长期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3 3)集中处置原则)集中处置原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把推行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作为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的重要措施和原则。对危险废物实行集中处置,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利于监督管理,也是有效控制乃至消除危险废物污染危
13、害的重要形式和主要的技术手段。第14页/共79页3 3 多层屏障原则多层屏障原则要完全做到使所处置的废物与生态环境相隔离,阻断处置场内废物与生态环境相联系的通道;绝对不让生态环境中的水分等物质进入处置场引发所处置废物产生生物、化学和物理变化导致产生渗滤液和气体;避免所产生的渗滤液和气体中的迁移性污染物质释放到生态环境中来,是非常困难的。为达上述目的所依赖的天然环境地质条件,称为天然防护屏障,所采取工程措施则称为工程防护屏障。当代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处置,在设计上采用如图所示的三道防护屏障组成的多重屏障原理。第15页/共79页 废废物物屏屏障障系系统统:根据填埋的固体废物性质进行预处理:如
14、固化或惰性化。密密封封屏屏障障系系统统:利用人为的工程措施将废物封闭,使废物渗滤液尽量少地突破密封屏障,向外溢出。其密封效果取决于密封材料品质、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保证。l地质屏障系统:包括场地的地质基础、外围和区域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地质屏障的防护作用取决于地质介质对污染物质的阻滞性能和污染物质在地质介质中的降解性能。第16页/共79页良好的地质屏障应达到下述要求:土壤和岩层较厚、密度高、均质性好、渗透性低、含有对污染物吸附能力强的矿物成分;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动力联系较少,可减少地下水的入浸量和渗滤液进入地下水的渗流量;从长远上,能避免或降低污染物质的释出速度。地地质质屏屏障障系系统统决决定定
15、“废废物物屏屏障障系系统统”和和“密密封封屏屏障障系系统统”的的基基本本结结构构。如果经查明地质屏障系统性质优良,对废物有足够强的防护能力,则可简化这两道屏障系统的技术措施。所以地质屏障系统制约了固体废物处置场工程安全和投资强度。第17页/共79页4.4.地质屏障的防护性能地质屏障的防护性能地质屏障对有害物质的防护性能取决于地质屏障的岩石性质、水文地质特征以及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地质屏障防护能力的评价,首先要了解处置场释放出的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和去除机制。场地土壤的特性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均会影响废物组份或反应产物的迁移特性。例如,pH值偏高或偏低的废物可在某些土壤中被中和,无
16、机组份被转化为低迁移性毒物,有机化合物可以被降解等。第18页/共79页(1 1)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土壤由具有孔隙的固体物质构成,这些固体物质含有来自磷岩石的矿物质颗粒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有机物质。微生物也属于有机物成分之一,上层土壤中的有机物大约占固体物质的1%10%。土壤孔隙中充满了空气、水以及溶解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土壤的性质随所处的位置和时间而变化。土壤的结构取决于所含矿物颗粒的大小。含砂量大于70%(重量)的土壤称之为砂质土壤,而粘土含量大于35%的土壤称为粘土。第19页/共79页(2 2)土壤的渗透性质及水运移)土壤的渗透性质及水运移(a a)土土壤壤渗渗透透性性。指空气和水通过土
17、壤的难易程度。渗透性一般用单位时间所流过的距离来表示(cm/s)。下表列出了通用的渗透性分级。地质介质的渗透系数,是决定地下水运移速度和污染物迁移速度的重要参数。通常,土壤结构越紧密,渗透性越小。第20页/共79页(b b)水通量)水通量土壤水通过地质介质的流动通量。通常用达西公式来计算:(6-1-1)!式 中:q=达 西 通 量,cm/s;K=渗 透 系 数,cm/s;i=水力坡度,cm/cm。(c c)水的运移速度)水的运移速度土壤孔隙中水的运动和孔隙的性质及数量有关,其运移速度可用下式确定:(6-1-2)!式中,e所为土壤的有效空隙度,cm3/cm3。第21页/共79页(3 3)吸附、滞
18、留与污染物迁移)吸附、滞留与污染物迁移(a a)污染物的迁移速度)污染物的迁移速度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是由于地下水的运动速度,污染物与地质介质之间的吸附/解吸、离子交换、化学沉淀/溶解、和机械过滤等多种物理化学反应共同作用所致,其迁移路线与地下水的运移路线基本相同,而迁移速度v则与地下水的运移速度v有下述关系:!式中,Rd为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滞留因子,无量纲。如果污染物在地下水-地质介质中的吸附平衡为线性关系,可用下式确定:第22页/共79页式中:b=土壤堆积容重(干),g/cm3;kd=污染物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吸附平衡分配系数,ml/g。(b b)地质介质对污染物迁移阻滞作用)地质介质
19、对污染物迁移阻滞作用土壤中有机质(腐殖质)和粘土颗粒带负电荷,其数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由于这种现象,正电荷离子(阳离子),如铵、铅、钙、锌、铜、汞、铬(III)、镁、钾等可被粘土和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所吸附滞留;而负电荷(阴离子)则难以被吸附,阴离子金属(Cr4-,As,Se)一般只有在低pH值时才被吸附,而活性很高的硝酸盐和氯化物NO3-和C1-等则不能为土壤所滞留,将随土壤中的水一起迁移。第23页/共79页一些有机物,特别是微量有机物,可牢靠地被土壤表面吸附,其吸附分配系数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成正比。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越大,则滞留荷电废物组份的能力就越强。土壤的CEC可 用
20、每 100g土 壤 的 毫 克 当 量 数(Meq/100g)来表示,其大小随土壤中粘土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有机质的含量而变化。纯腐殖质的CEC为200Meq100g,而蒙脱土和高岭土的CEC分 别 为 90Meq 100g和 80Meq 100g。大多数土壤的CEC在1030Meq100g之间。土壤的结构、渗透性和CEC是影响废物组份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因素。土壤种类、渗透性和吸附能力之间的关系示于下图。第24页/共79页(4 4)污染物质的降解或衰变)污染物质的降解或衰变(a a)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当渗入土壤的污染物质带有放射性时,这些放射性核素所固有的物理衰变特性会使它们在迁移过程中不断地
21、自行按一定速率消失,其衰减的规律性可用下式描述:第25页/共79页式中: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常数,1/s;C0和C(t)分别为放射性核素在 t=0 和 t=t 的活度。(b b)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减少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常,土壤对有机碳有较高的降解能力,但危险废物中往往含有难降解的有机物,如氯代烃类有机物,在土壤中相当难分解。降解过程主要发生在生物化学环境,它可由营养素(例如O、N、P、C)的使用和介质特性(T、pH、Eh)来控制。有机污染物在饱和带以厌氧分解为主,弱溶或疏水有机物通常比高溶或亲水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运动缓慢。第26页/共79页有机污染物
22、因生物降解作用导致的浓度衰减可用下式来描述:式中:k为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1/s;C0和C(t)分别为有机污染物在t=0和t=t的浓度。(5 5)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去除作用大小取决于地质介质对它的阻滞能力和该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物理衰变、化学或生物降解作用。当污染物通过厚度为L(m)的地质介质层时,其所需要的迁移时间(t)为:第27页/共79页污染物穿透此地质介质层时地下水中的浓度为:!式中,c0和c分别为污染物进入和穿透此地质介质层前后的浓度,k为污染物的降解或衰变速率常数。显然,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显然,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
23、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隔隔断断作作用用:在不透水的深地层岩石层内处置的废物,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可以将所处置废物与环境隔断。阻阻滞滞作作用用:仅使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时间延长。所处置废物中的污染物质,最终会大量进入到环境中来。去去除除作作用用:对于在地质介质中既被吸附,又会发生衰变或降解的污染物质,只要该污染物在此地质介质层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就可以使其穿透此介质后的浓度达到所要求的低浓度。第28页/共79页5.5.固体废物陆地处置的基本方法固体废物陆地处置的基本方法土地填埋处置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土地处置发展起来的一项最终处置技术,不是单纯的堆、填、埋,而是一种按照工程理论和土工标准,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控
24、管理的一种综合性科学工程方法。在填埋操作处置方式上,它已从堆、填、覆盖向包容、屏蔽隔离的工程贮存方向发展。土地填埋处置,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选址,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对场地进行防护(如防渗)处理,然后按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填埋操作和封场,要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场地进行维护和监测。第29页/共79页目前,土地填埋处置已成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种主要方法。土土地地填填埋埋处处置置的的主主要要问问题题是是渗渗滤滤液液的的收收集集控控制制问问题题。实践表明,以往的某些衬里系统是不适宜的,衬里一旦破坏很难维修。另另一一个个问问题题是是由由于于各各项项法法律律的的颁颁布布和和污污染染控控制制标标准准的的制
25、制定定,对对土土地地填填埋埋的的要要求求更更加加严严格格,致致使使处处置置费费用用不不断断增增加加。因此,对土地填埋处置方法尚需进一步改进臻于完善。(1 1)土地填埋处置的分类)土地填埋处置的分类按填埋场地形特征:山间填埋、峡谷填埋、平地填埋、废矿坑填埋;第30页/共79页按填埋场地水文气象条件:干式填埋、湿式填埋和干、湿式混合填埋;按填埋场的状态:厌氧性填埋、好氧性填埋、准好氧性填埋和保管型填埋,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规:可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和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在日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又分为遮断型、管理型和安定型三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是根据所处置的废物种类,以及有害物质释出所需控制水平进行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体 废弃物 处理 工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