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热力学初步无机化学.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学热力学初步无机化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热力学初步无机化学.pptx(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重点:J 基本概念;J 化学反应焓变、熵变、自由能变的计算;J 反应方向判据及其应用J 平衡常数及平衡移动3.1 热力学简介3.2 热力学基本概念3.3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化学反应热(焓变)3.4 熵和熵变3.5 Gibbs自由能变反应自发性的最终判据3.6 化学平衡第1页/共87页l 热力学:研究某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时遵循的规律。l 热力学的理论基础:热力学第一、二定律。是人类长期科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不能以任何其他定理、定律为基础进行推导或论证的。3.1 热力学概论一、什么是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过程能否发生(
2、方向)和进行的限度问题。第2页/共87页3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问题;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方向)和反应进行的限度问题。二、化学热力学:用热力学的定律、原理、方法用来研究化学过程以及伴随化学过程发生的物理变化3反应能否发生及程度 能量转化结果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方法:三、热力学的方法特点和局限性第3页/共87页44l 讨论大量质点分子的平均行为,即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所得结论具有统计意义。不考虑个别分子或原子的微观性质和结构。l 只考虑过程变化前后的净结果,无需知道反应过程的机理。l 只判断过程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进行到什么程度,但不考虑变化所需要的时间。2.
3、局限性:不知道反应的机理、速率和物质的微观性质,只讲可能性,不讲现实性。第4页/共87页5l 体系:被研究的直接对象环境:体系外与其密切相关的部分一、体系和环境3.2 热力学基本概念第5页/共87页6封闭体系:与环境有能量交换无物质交换敞开体系:与环境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l 体系类型:根据体系与环境的关系第6页/共87页7 孤立体系:与环境无物质、能量交换有时把封闭体系和体系影响所及的环境一起作为孤立体系来考虑。第7页/共87页8二、热力学状态及其状态函数用宏观可测性质(物理量,热力学变量)来描述体系的热力学状态。当体系的一切性质都具有一定数值且不随时间而变时,体系就处于某一状态。(变量即状
4、态函数)l 容量性质(又称广度性质):即热力学体系中那些与体系中物质的数量成正比的性质。特点:具有加合性。如V、m、n(摩尔数)、内能U、焓H、自由能G等l强度性质即是热力学体系中那些由系统中物质的本性决定,而与体系中物质的数量无关的性质。特点:没有加合性。如T、P、粘度等就是强度性质。1.状态函数可分为两类:第8页/共87页92*.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函数具有鲜明的特点:(1)状态一定,状态函数值一定,且相互关联。(2)状态变化,状态函数值也随之而变,且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始态、终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3)循环过程的状态函数改变值为零。用一句话描述: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数值还原
5、。第9页/共87页10始态终态第10页/共87页11 3.热力学标准状态:-特殊状态当体系中各种气态物质的分压均为标准压强p(101.325kPa),固态和液态物质表面承受的压强都等于标准压强,溶液中各物质的浓度均为1mol.dm-3(严格说应为1molkg-1)时体系所处的状态。热力学标准态(标态)的表示:用右上角加“”表示。如 p,C 注意:热力学标准态并未对温度有限定,任何温度下都有热力学标态。区别于环境标态:298K,101.325kPa;与理想气体标准状态区分:273K,101.325kPa。第11页/共87页12等温过程:始态、终态温度相等,并且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温度。(T1=T2
6、,T=0)等压过程:始态、终态压力相等,并且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压力。(P1=P2,P=0)等容过程:始态、终态容积相等,并且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容积。(V1=V2,V=0)可逆(理想)过程:无限接近平衡态的过程。该过程由始态到终态,再由终态到始态构成的循环,不留下任何痕迹。四、途径和过程:l过程:体系从一个状态到另一状态,称体系经历了一个热力学过程。变化前的状态称为始态,变化后达到的状态称为终态。l 完成这个过程的具体步骤称途径。途径可包括多个过程。第12页/共87页298 K,101.3 kPa298K,506.5 kPa375 K,101.3 kPa375 K,506.5 kPa恒温过程途径
7、(II)恒压过程途径(I)恒温过程(I)恒压过程(II)实际过程实际过程与完成过程的不同途径始态终态第13页/共87页14 功:l 除热之外,体系与环境之间以其它形式交换或传递的能量称为功(W)。五、热和功:体系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表现形式热: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度不同而交换或传递的能量称为热(Q)。Q0,体系吸收热量 ,Q0,环境对体系做功 W 0,内能增加U 0 吸热,U 0 体系吸热H 0 体系放热H Qp2.把一个与过程有关的量Qp和一个与过程无关的量H联系了起来,直接用H 表示体系热量的变化A B H?Qp=H 第29页/共87页l 若反应是有气体参加,可认为理想气体 PV ngRT
8、那么 U H-nRTng 为所有产物和所有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3)U与与H的关系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UQ+W若恒T,P下,Qp=H,W=-PV那么U H P Vl 若反应中无气体参加:W=p V=0故 U H注意 适用条件:封闭体系,等温等压条件,只做体积功的化学反应。第30页/共87页例1 1atm,298.15K下水的摩尔蒸发热为43.98kJ.mol-1,求蒸发1mol水的Qv、Qp、U、W 和H。分析:1.该系统是封闭体系,由液态水变为水蒸气的物理过程;2.发生的过程是等温等压过程;Qp=H3.假定水蒸气是理想气体。W=-PV=-ngRT第31页/共87页解:111111131
9、22.45.41)15.298(.45.41).48.2(.98.43.48.2)01(15.298.10314.8.98.43)15.298()()(=+=+=molkJQKUmolkJmolkJmolkJWQQmolkJKKmolkJRTnVpWmolkJQKHgOHlOHvpvgp第32页/共87页例2 在101.3 kPa 和100 C 条件下,反应:H2(g)+1/2O2(g)=H2O(g)的 rHm=-241.8 kJ/mol,求rUm.可以看出,ng RT项相对于H 项数值小得多,一般来说可以用H 来近似估算U。(H U)解:因为rUm=rHm PV 由于恒温、恒压过程,PV=n
10、g RT rUm=rHm ng RT =-241.8(1 1.5)8.31410-3 373 =-241.8 (-1.50)=-240(kJ/mol)第33页/共87页2.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表明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表明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式式C(石墨石墨)+O2(g)=CO2(g)r:reaction(化学反应):热力学标准状态(标态)T:298K m:mol(每摩尔反应)意思:在标态即101.325kPa下,25 时,1mol石墨与1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CO2 放热 393.5KJ注意:1)标明反应的压强和温度条件;2)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聚集状态不同时
11、,反应热不同;3)配平反应方程式,反应热H有加和性。第34页/共87页关系?l 不同计量系数的同一反应,其摩尔反应热不同l 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效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l 聚集状态不同时,反应热不同;第35页/共87页 rHm 的单位中“mol-1”是指“每mol反应”而非“每mol反应物”或“每mol生成物”。例:C2H5OH(l)+3O2(g)2CO2(g)+3H2O(l)rHm(T,P)=-1367 kJmol-1 意味着每mol反应的焓变是-1367 kJ=放出1367kJ每mol反应燃烧每molC2H5OH(l)放出1367kJ放出1367kJ消耗3molO2(g)形成2molCO2(g)
12、放出1367kJ形成3molH2O(l)放出1367kJ第36页/共87页3.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H:直接测定的,计算方法:l反应热加合定律(反应热加合定律(HessHess定律)定律)l利用标准生成焓计算利用标准生成焓计算l标准燃烧焓标准燃烧焓l键焓键焓自学第37页/共87页始态终态中间态1 1)反应热加合定律()反应热加合定律(HessHess定律)定律)同一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总是相同的。则依据: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物质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1840 年,瑞士籍俄国化学家第38页/共87页例 1:求反应 C(石墨)1/2 O2(g)CO(g)的
13、反应热?已知:C(石墨)O2(g)CO2(g)rHm 1 =-393.5 kJmol-1 CO(g)1/2O2(g)CO2(g)rHm 2=-283.0 kJmol-1终态 CO2(g)rHm1rHm2rHm?始态解1:可得出:rHm1=rHm+rHm2rHm=rHm1-rHm,2 =-393.5 (-283.0)=-110.5kJmol-1 第39页/共87页解2:(1)C(石墨)+O2(g)=CO2(g)rHm1=-393.5 kJ/mol (2)CO(g)+1/2 O2(g)=CO2(g)rHm,2=-283.0 kJ/mol (3)C(石墨)+1/2 O2(g)=CO(g)rHm=?可
14、以看出:反应(3)=反应(1)反应(2)得 C(石墨)1/2 O2(g)CO(g)则:rHm=rHm,1-rHm,2 =-393.5 (-283.0)=-110.5kJmol-1 第40页/共87页运用盖斯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1.反应式相加减,rHm也要相应相加减。2.反应式乘了系数,其rHm也要乘上相同的系数。3.整个反应方向调换,其rHm要变符号。4.合并以及对消的项要完全相同(包括物态、晶型、浓度、压力等)第41页/共87页2 SO2(g)O2(g)2 SO3(g)(2)S8(s)8 O2(g)8 SO2(g)(1)例2 已知解:该方程可由上述两个方程分别除以 8 和 2 然后相加得到:
15、求 1/8 S8(s)2/3 O2(g)SO3(g)的(1)/8 得 1/8 S8(s)O2(g)SO2(g)(2)/2 得 SO2(g)1/2O2(g)SO3(g)两式相加得 1/8 S8(s)2/3 O2(g)SO3(g)第42页/共87页例3:解:=2-第43页/共87页2)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热l稳定态单质的生成焓为零。如:H2(g),Hg(l),Na(s)是 H2(l),Hg(g),Na(g)否 C(石墨)是 C(金刚石)否 白磷 是 红磷 否 在标态和 T(K)条件下,由稳定态单质生成 1mol 化合物(或不稳定态单质或其它物质)时的反应焓变叫做该物质在T(K)时的标准摩尔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热力学 初步 无机化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