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A)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A)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A)新人教版必修1.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四章检测第四章检测(A)(A)(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5 分,共 50 分)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第 12 题。1.1.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是( )A.B.C.D.2.2.符合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解析: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处流水侵蚀作用最强,河床较深,坡度陡;处为凸岸,泥沙淤积,河床浅,坡度缓。答案:1.B 2.A3.3.下图所示的外力作用过程称为(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变质作用D.堆积作用解析:该过程表示地表岩石在温度和水的影响下发生的崩解和破碎现象,属于风化作用。答案:A下图为“某地地质地
2、貌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45 题。24.4.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B.C.D.5.5.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解析:第 4 题,该地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在石灰岩形成后,地下径流侵蚀岩石形成溶洞或,然后溶洞内发生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石钟乳、石笋,因此先后顺序为。第 5 题,石灰岩地区土壤易被侵蚀,土层薄,肥力低。答案:4.D 5.C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68 题。6.6.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
3、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7.7.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8.8.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非高原上的岩浆岩与该地岩石的喷出条件相同B.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C.该种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D.该处岩石是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形成的解析:第 6 题,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受水平挤压力;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岩层上升遭受侵蚀。第 7题,甲处为可溶性石灰岩,且为向斜盆地,容易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第 8 题,
4、岩浆易在地壳薄3弱处喷出,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可形成火山。沿线状裂隙流出一般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而此处的岩浆岩是岩浆沿中央管道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答案:6.C 7.C 8.B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第 910 题。9.9.2008 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B.C.D.10.10.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B.C.D.解析:第 9 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可知,代表重熔再生作用,代表岩浆活动,代表地壳运动,代表变质作用。昆仑玉和大理岩都
5、是变质作用形成的。第 10 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环境为沉积环境,并通过箭头固结成岩作用完成。答案:9.D 10.A(2016北京文综,4)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第 11 题。11.11.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成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由图中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图可以看出,此山属于岩浆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平顶,其随着板块的移动而没入水下,形成平顶海山。答案:D12.12.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
6、的哪岸相连?( )4甲岸 乙岸 丙岸 丁岸A.B.C.D.解析:由纬度数值变化判断,左图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右图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影响,左图小岛将和甲岸相连,右图小岛将和丁岸相连。答案:C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314 题。13.13.宫室遗址分布在( )河流右岸 河流左岸 被堆积的河岸 被侵蚀的河岸A.B.C.D.14.14.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便于观测水情 利于取水灌溉 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矿产资源丰富A.B.C.D.解析:第 13 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曲流
7、处的凸岸,受弯道环流的影响,易发生堆积。第 14 题,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答案:13.D 14.B读下表,完成第 1516 题。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表沙砾卵石粒级胶泥泥细中粗细粗小大 粒径 0.0010.010.010.10.10.20.20.60.622662020606020015.15.图中的 a、b、c 表示一条河流的上、中、下游,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a上游B.b中游5C.c上游D.a中游16.16.下列现象与材料表示的原理不相关的是( )A.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B.东非大裂谷两边的悬崖峭壁C.莱茵河上游的“V”型
8、谷D.港口防风堤坝内要经常清淤解析:第 15 题,根据颗粒物大小顺序可以判断,b 河段表层为砾层,颗粒较大,位于上游;c 河段表层为泥层,颗粒最小,位于下游;a 河段位于中游。第 16 题,该材料可以解释水、风力、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现象,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答案:15.D 16.B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 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 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完成第 1718 题。17.17.甲图中 AB 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流向西C.水位 A 处低于 B 处D.不能确定18.18
9、.关于甲、乙两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F 岸对应 C 岸,以侵蚀作用为主B.E 岸对应 C 岸,以堆积作用为主C.F 岸对应 D 岸,以堆积作用为主D.E 岸对应 D 岸,以侵蚀作用为主解析:第 17 题,由丙图可知,B 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比 A 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平缓,应是经过湖泊调节的结果,故 B 水文站位于 A 水文站下游,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第 18 题,甲图中 EF 处河道弯曲,河流在凹岸(E 岸)侵蚀,凸岸(F 岸)堆积。乙图中 C 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对应 F 岸;D 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对应 E 岸。答案:17.A 18.D6墨脱公路建成通车后,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地理 第四 地表 形态 塑造 检测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