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表形态的塑造2.ppt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规律方法技巧】地形对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分布格局等的影响地形对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分布格局等的影响平原缓丘平原缓丘山地山地线路走向线路走向弯曲度小,总长度小弯曲度小,总长度小弯曲度大,总长度大弯曲度大,总长度大线网密度线网密度大大小小分布格局分布格局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高,路网密度大水平高,路网密度大分布在山间盆地、河分布在山间盆地、河谷处谷处线路形态线路形态网状分布网状分布呈呈“之之”字形字形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低低高高第1页/共38页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
2、(2)(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在陡坡上要呈“之”字弯曲等。第2页/共38页展宽展宽加深加深伸长伸长对河谷对河谷对河谷对河谷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蚀垂直于地面的侵垂直于地面的侵蚀蚀向河流源头方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向的侵蚀概念概念概念概念侧蚀侧蚀侧蚀侧蚀下蚀下蚀下蚀下蚀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溯源侵蚀第3页/共38页时期时期(或部或部位位)作用过程作用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初期初期中期中期成熟期成熟期 七、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 1侵蚀地貌第4页/共38页 发育初期的河谷的
3、落差大、流速快,河流向底部和源头侵蚀为主,横剖面呈“V”字形。第5页/共38页V V形谷形谷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第6页/共38页时期时期(或部或部位位)作用过程作用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初期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蚀为主,侧蚀为辅形成形成“_”型型谷谷中期中期成熟期成熟期 七、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 1侵蚀地貌V V第7页/共38页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第8页/共38页凹为什么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凸第9页/共38页第10页/共38页思考:思考:思考:思考:图中图中A A、B 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
4、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第11页/共38页时期时期(或部或部位位)作用过程作用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初期初期中期中期下蚀减弱,向河下蚀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谷两岸的侵蚀加强,凹岸凹岸_、凸、凸岸岸_河谷河谷拓宽拓宽,出现连,出现连续的续的河湾河湾成熟期成熟期 七、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 1侵蚀地貌侵蚀侵蚀堆积堆积第12页/共38页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称为U型谷。第13页/共38页时期时期(或部或部位位)作用过程作用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初期初期中期中期成熟期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以侧蚀作用为
5、主河谷进一步展宽,河谷进一步展宽,呈呈“U”型型 七、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 1侵蚀地貌第14页/共38页侧蚀侧蚀下蚀减弱,下蚀减弱,侧蚀增强侧蚀增强成熟期成熟期中期中期初期初期V V形形U U形形下蚀下蚀第15页/共38页冲积扇冲积扇分布:山前分布:山前(山麓山麓)冲积扇平原冲积扇平原第16页/共38页第17页/共38页图中图中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什么河段?主要分布在什么河段?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第18页/共38页A AB B河漫滩河漫滩河漫滩扩大,多个河漫滩连成一片河漫滩扩大,多个河漫滩连成一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
6、第19页/共38页河漫滩洪水期枯水期河漫滩平原第20页/共38页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河流入海口分布:河流入海口第21页/共38页名称名称名称名称 冲积扇冲积扇冲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三角洲三角洲三角洲出现位置出现位置出现位置出现位置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形成原因2 2、堆积地貌堆积地貌山前山前河口河口河流中下游河流中下游山前,地势平山前,地势平缓开阔,水流缓开阔,水流速低,搬运能速低,搬运能力下降,堆积力下降,堆积而成而成凸岸堆积,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流改道,河漫滩连成河漫滩连成平原平原入海口,河入海口,河道开阔,水道开阔,
7、水流速低,搬流速低,搬运能力下降,运能力下降,堆积而成堆积而成第22页/共38页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洪积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堆积地貌堆积地貌堆积地貌堆积地貌槽形槽形侧蚀侧蚀河床展宽河床展宽侧蚀侧蚀V V形谷形谷下蚀、溯源侵蚀下蚀、溯源侵蚀侵蚀地貌侵蚀地貌侵蚀地貌侵蚀地貌侵蚀侵蚀搬运搬运堆积堆积流水作用流水作用流水作用流水作用下游下游下游下游中游中游中游中游上游上游上游上游第23页/共38页 3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第24页/共38页 (2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地区地区耕地状况耕地状况乡村规模乡村规模河网密河网密布区布区破碎破碎
8、小小河网稀河网稀疏区疏区连片连片大大第25页/共38页(3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河成 分布。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 向 过渡的地带。线状冲积平原山坡第26页/共38页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图125 图123 第27页/共38页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平原地形区聚落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聚落形状多呈狭长的带状呈明显的条带状聚落分布最
9、为密集,有沿河聚落带,有沿海聚落带呈带状、团状第28页/共38页读下列四幅图,完成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3)题。题。(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3)右图措施,最适合的图幅是()A甲 B乙C丙 D丁第29页/共38页【解析】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发育初期,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成的。发育初期,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型。“V
10、”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裁弯取直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成熟期的槽型。裁弯取直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成熟期槽形河谷槽形河谷中进行。中进行。【答案】(1)D(2)C(3)B第30页/共38页(2009广东高考广东高考)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常形成“水下沙坝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第31页/共38页【解析】河水和
11、海水搬运的泥沙,在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处,由于流速降低而沉积下来,在河流入海口这种相对静水的环境中沉积,形成水下沙坝。【答案】B第32页/共38页读某地区公路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与两个线路方案中,_较合理,理由是_。第33页/共38页(2)修建修建B镇到镇到D镇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镇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镇的原镇的原因是因是_。第34页/共38页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第(1)题,由B镇到A镇的公路,线距离近,但穿过山区,工程量大;线沿山谷前行,工程量小,比较合理。第(2)题,绕道C镇,既提高了公路的运输量,又促
12、进了C镇经济的发展。第(3)题,运河的修建,一需地形平坦,二需距离近。第(4)题,E地的煤炭需运到F镇,首先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第35页/共38页(2009广东高考广东高考)“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某河段示意图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A流向B含沙量C
13、汛期 D流量第36页/共38页【解析】第第1题,图示河流西岸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明题,图示河流西岸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东岸为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乙地位于凸岸,应显;东岸为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乙地位于凸岸,应为新近堆积形成,符合为新近堆积形成,符合“新住处新住处”的情境。由诗中的情境。由诗中“桑落桑落洲洲”“”“平沙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形成于地势较低处,故河流处等洲,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形成于地势较低处,故河流处等高线应凸向海拔高处,故图示北侧地势较高,河流自北向高线应凸向海拔高处,故图示北侧地势较高,河流自北向南流。第南流。第2题,内力作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使题,内力作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故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流向。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故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流向。【答案】1.B2.A第37页/共3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8页/共38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