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循环缺血学习.ppt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后循环的概念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第1页/共29页后循环示意图后循环MRA第2页/共29页后循环的供血范围脑干、小脑、丘脑、枕叶等第3页/共29页后循环缺血的概念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即后循环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脑梗塞,简称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第4页/共29页后循环缺血的概念类似及等同概念:后循环供血区域的TIA及脑梗塞均可归为PCI。脑干梗塞(延髓、脑桥、中脑)、小脑梗塞、枕叶梗塞、后循环(椎基底动脉)TIA、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等等。第5
2、页/共29页后循环缺血的概念摒弃概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由于过去对眩晕的认识不足,很多找不到明确病因的眩晕病人,既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无明确的脑梗塞,这类病人被模糊的诊断为VBI,并归结为颈椎病,造成临床错误诊断及不规范处理。目前这一诊断及概念已被摒弃。第6页/共29页误区:头晕头晕/眩晕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VBI)颈椎病颈椎病 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第7页/共29页1.PCI患者除有颈椎骨质增生外,更有动脉粥样硬化,无法确定是骨赘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致病。2.在有或无PCI的中老年人群间,颈椎骨质增生的程度并无显著差别,只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不同。颈椎病
3、与PCI的关系:不大第8页/共29页病理研究证明椎动脉起始段是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而椎骨内段的狭窄/闭塞并不严重。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第9页/共29页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骨赘增生不易压迫到椎动脉,转颈后头晕/眩晕并非PCIPCI者可有颈椎病,但更多的是有动脉硬化绝大多数头晕/眩晕的病因是非血管性的(如BPPV、美尼尔病等)第10页/共29页PCI的病因 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同前循环(颈动脉系统)TIA及脑梗塞一样,其病因包括: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
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等。注:最新研究发现,头晕是PCI的常见症状,但极少是唯一症状,不到1%的患者表现为单一的眩晕症状及体征,颈椎病也绝不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病因。第11页/共29页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PCI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主要的血管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第12页/共29页发病机制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第13页/共29页发病机制其他发病机制:穿支小动脉病变: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等,好发于桥脑、中
5、脑和丘脑。第14页/共29页PCI少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动脉夹层、偏头痛、动脉瘤、锁骨下盗血、纤维肌发育不良、静脉性梗死、凝血异常、椎动脉入颅处的纤维束带、转颈或外伤、巨细胞动脉炎、遗传疾病、颅内感染、自身免疫性病等。第15页/共29页辅助检查心电图、心动超声和心律检测是发现心脏或主动脉栓塞来源的重要检查,特别是对于不明原因、非高血压性PCIPCI者重要(除外FAFA、PFOPFO、左房黏液瘤)。各项血液检查,如血脂等。颈椎的有关影像学检查不是诊断PCIPCI的首选或重要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第16页/共29页影像学检查CTCT血管造影(CTACTA)、MRIMRI及MRAMRA和TCD TC
6、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等,均有助于发现和明确颅内外大血管病变。也可发现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近段的狭窄或闭塞。第17页/共29页 后循环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部重要部位,脑神经、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和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在其间通过。当血供障碍而出现神经功能损害时,会出现各种不同但又相互重叠的临床表现。因此PCIPCI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刻板或固定的形式,临床识别较难。第18页/共29页PCIPCI常见临床表现:一般表现:意识障碍、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无力、复视、视力丧失、行走不稳或跌倒。第19页/共29页特征性症状 眼球运动障碍、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构音
7、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HornerHorner综合征等。交叉瘫:一侧脑神经损害伴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第20页/共29页鉴别诊断周围性眩晕:a.BPPVb.美尼尔病c.突发性耳聋中枢性眩晕:a.后循环出血b.颅内占位第21页/共29页PCIPCI的影像学表现:后循环供血区血管狭窄或者梗塞。第22页/共29页第23页/共29页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第24页/共29页PCI的治疗:原则:同缺血性卒中1.抗栓(溶栓、抗凝、抗血小板)。2.脑保护。3.控制危险因素。4.改善微循环。5.康复理疗。第25页/共29页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Dix-Hallpike试验:可诱发出伴有旋转和垂直眼震的眩晕在Dix-Hallpike试验完成到眩晕及眼震开始之前有一个潜伏期(一般是1-2秒)发作性特点:数秒-20秒,很少40秒.眩晕的疲劳性第26页/共29页The Dix-Hallpike Test第27页/共29页CRP第28页/共2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9页/共29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