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变形学习教案.pptx





《渗透变形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透变形学习教案.ppt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渗透渗透(shntu)变形变形第一页,共22页。1概述一、概念渗透变形:渗透水流(shuli)作用于岩土上的力,称渗透压力或动水压力。当此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携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这种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现象,称之为渗透变形(seepagedeformation)或渗透破坏。二、渗透(shntu)变形的类型:管涌和流土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又称潜蚀。潜蚀普通发生在不均匀的砂层或河卵(砾石)层中,细粒物质(wzh)从粗粒骨架孔隙中被渗透携走,使土层的孔隙和孔隙度增大,强度降低,发展下去
2、会呈现”架空结构”,甚至造成地面塌陷.第1页/共22页第二页,共22页。n n潜蚀包括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潜蚀包括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n n机械潜蚀:为不溶解颗粒被渗透水流带走,也是经常发生的。渗流的机械冲刷力把细小的土机械潜蚀:为不溶解颗粒被渗透水流带走,也是经常发生的。渗流的机械冲刷力把细小的土颗粒带走,而大的颗粒仍留在原处。颗粒带走,而大的颗粒仍留在原处。n n化学潜蚀:当土中含有可溶性组分被渗透水流溶解和搬运,使土的颗粒结构变松,空隙度增化学潜蚀:当土中含有可溶性组分被渗透水流溶解和搬运,使土的颗粒结构变松,空隙度增大,水流的渗透能力增强。这在含有可溶组分的土石中常见。大,水流的渗透能
3、力增强。这在含有可溶组分的土石中常见。n n渗透水流通过一系列特有作用过程使土体中某些颗粒松动、脱离、被水携带和搬运,从而导渗透水流通过一系列特有作用过程使土体中某些颗粒松动、脱离、被水携带和搬运,从而导致土中形成孔洞致土中形成孔洞(k(k ngdng)ngdng)通道及孔洞通道及孔洞(k(k ngdng)ngdng)通道的不断向源延伸和扩大。通道的不断向源延伸和扩大。n n根据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关系:根据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关系:n n 垂直管涌:渗流对土颗粒的上托作用垂直管涌:渗流对土颗粒的上托作用,使之松动、悬浮和携出地表的现象。使之松动、悬浮和携出地表的现象。n n 水平管涌:在水平
4、方向细粒物质从粗粒骨架空隙中被水流携走的现象。水平管涌:在水平方向细粒物质从粗粒骨架空隙中被水流携走的现象。第2页/共22页第三页,共22页。按渗流方向与土层接触面的关系:垂直接触管涌平行接触管涌2.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tngsh)发生移动的现象。常发生于均质砂土层和亚砂土层中。接触管涌(unyn):当粗细粒土层相互叠置时,接触面上发生的管涌(unyn)。第3页/共22页第四页,共22页。二、渗透变形(binxng)实例现象渗透变形,一般发生在无粘性土和粉土中。1水坝(shub):管涌甚至流土坝基坝体2基坑:开挖流土(流沙)基坑表面(biomin)截水沟排水基坑排水原地下水
5、位线降水后地下水位线抽水第4页/共22页第五页,共22页。2渗透(shntu)变形产生的条件1.渗透变形的动力-动水压力当动水压力岩土抗渗强度(岩土抵抗渗透水流(shuli)作用的能力),产生渗透变形。一、渗流的动水压力及临界水力梯度渗透(shntu)压力:dP=dwwdhg动水压力(D):单位体积土层所受的渗透(shntu)压力水下土体重量:dQ=dW-dF=(sat-)gdldw=gdldw当dP=dQ时,土颗粒处于平衡状态第5页/共22页第六页,共22页。当dp=dQ时,单元土体处于悬浮状态,发生(fshng)流土。此时渗流的水力梯度为临界水力梯度Icr。即有:wgdwdh=gdldwd
6、h/dl=/Icr=dh/dl=/Icr=(s-1)(1-n)太沙基公式这是一般应用的松散砂质土产生流土的临界(lnji)水力梯度计算公式。从上式可以(ky)看出,土粒越密实,n越小,Icr越大,土体越不容易发生渗透变形。管涌的Icr的求取较为复杂。通过试验测定第6页/共22页第七页,共22页。二、土体结构特征抗渗强度土体抗渗强度取决于其本身的结构,制约渗透变形发生的土体结构特性,包括土中粗细颗粒直径比例,细粒物质的含量和土的级配特征,颗粒形状(xngzhun)及排列方式等因素。1.粗细颗粒直径比例只有当土中细颗粒的粒径d小于粗颗粒的骨架(gji)孔隙直径d0时,才能发生潜蚀,据研究其最优比为
7、:d0/d=8d0:孔隙直径(zhjng)d:细颗粒直径(zhjng)D:粗颗粒直径(zhjng)一般天然无粘性土均为混粒结构,其孔隙率多为n=0.395,大颗粒粒径D与其孔隙d0比为D/d0=2.5,所以有利于发生潜蚀的粗细粒径比为D/d=20。土体的排列方式决定着D/d0的值:当排列疏松时,D/d0减小,D/d减小,渗透变形广泛当排列密实时,D/d0增大,D/d增大,渗透变形不广泛第7页/共22页第八页,共22页。2.细颗粒(kl)的含量实验资料证实:当细粒含量达20%-30%.产生渗透变形所需的水力梯度值急剧增大。水利水电科学院在试验基础上提出用细颗粒含量来判别天然无粘性土分布曲线为双峰
8、型(颗粒分布曲线具两峰点,峰点点有一明显“断裂点)的渗透变形型式:35%流土25%管涌=25%35%流土或管涌,取决于砾土的密实(mshi)度及细颗粒的组成中等以上密实度、细颗粒的不均匀系数较小的砾土,发生流土细颗粒成分中粘粒含量增加,可增大土的凝聚力,土的抗渗强度(qingd)增加,不易发生渗透变形。另外,只有较多量的粗大颗粒构成骨架,才能形成直径较大的孔隙,才能产生潜蚀。第8页/共22页第九页,共22页。3.土的级配特征(tzhng):土的级配特征(tzhng)可用土的不均粒系数Cu表示(Cu=d60/d10),Cu值愈大,说明土愈不均匀,级配愈好。Cu20 管涌Cu=1020 流土或管涌
9、第9页/共22页第十页,共22页。三、宏观地质(dzh)因素1.地层(dcng)组合关系:(单一型、双层型、多层型)单一型地层结构:多位于河流的上游,一般为砂卵(砾)石层,厚度较小,一般发生管涌型渗透变形,随着细粒成分的增多,可能流土。双层型和多层型地层结构:多位于河流的中游,主要考虑表层粉土、粘性土的性质、厚度和完整程度,如表层粉土、粘性土较厚且完整,且抗剪强度较大时,不易(by)产生渗透变形;如表层粉土、粘性土较薄或不完整,且位于坝下游溢出段时,就可能产生变形破坏。多薄层型:多位于河流下游,由细砂土、粉土和粘性土互相叠置组成,主要取决于表层是否存在粘性土,其性质、厚度和完整程度如何。如含粘
10、性土夹层和透镜体,对土层渗透性和动水压力有一定影响,可使局部地段水利梯度较大,而引起渗透变形。第10页/共22页第十一页,共22页。n n2.地形(dxng)地貌条件n n沟谷切割等改变了渗流的补给、渗流的长度、出口条件等n n四、工程因素n n渗流出口的保护n n施工等破坏了表层具有防渗作用的弱透水层第11页/共22页第十二页,共22页。3渗透变形(binxng)的预测一、预测步骤1.根据土体类型和性质,判定是否容易发生渗透变形及变形的类型2.确定(qudng)土体中各点的实际水力梯度,尤其是下游坝脚处最大水力梯度3.确定(qudng)相对于该土体的临界水力梯度和允许水力梯度4.据实际水力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渗透 变形 学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