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df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注释悱:想说而说不出来。隅:角落。骜:通“傲”,傲慢。蚤:通“早”。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 3 处)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
2、文,作出回答。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泊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述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所推。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注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昧爽:天将亮未亮时。泊(j
3、):及。趺(f):同“附”,足背。这里指脚。少陵:即杜甫。老苏:指苏洵。欧公:指欧阳修。朱文公:即朱熹。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执()(2)是()(3)之()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三、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算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4、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央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释】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晡(b):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1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
5、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2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 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_,后来途径槐林,_,_夜宿于连云阁。四、在班级举办的“
6、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
7、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好语似珠 B好学不倦 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_,_。3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句:_;批注:_。4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8、温馨提示: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惟单读时文,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若能分门别类,集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乙 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现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之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不宜寓目。观之非徒无益
9、,并有害处也。(均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 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切:切合。费解:不好理解。弹词: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寓目:过目,观看。高学教育。这是郑板桥在潍县官署中写给儿子的家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瞬儿,郑板桥之子。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苟堪励志勤读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B无裨实益 必能裨补缺漏(出师表)C 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D若能分门别类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2)观之非徒无益
10、,并有害处也。3.从选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4.选文中郑板桥多次使用“宜”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六、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11、,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选自出师表)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 躬:鞠躬 B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C至于斟酌损益 益:增加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缓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
12、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B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处处为后主着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C“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D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乙 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
13、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蜀志)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B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C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D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5.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
14、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雨麦:下麦雨。有年:丰年。忭(bin):喜乐,欢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是进亦忧,退亦忧()(2)先天下之忧而忧()(3)始治官舍()(4)引流种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
15、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斯人,吾谁与归?(2)亭以雨名,志喜也。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
16、草堂笔记)乙 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转转不已 已 (2)求之下流,固颠 固 (3)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 塞 (4)人力不能去 去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水遂横流为害。3.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答案 一、1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2 只有问得恳切,思考得深入,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参考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