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同步训练第二章光单元测试(能力提升)含详解.pdf
《2022-2023学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同步训练第二章光单元测试(能力提升)含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同步训练第二章光单元测试(能力提升)含详解.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光 单元测试(能力提升)一、单选题 1今年的 6月 21 日,不仅是夏至,还出现了一次难得的天文现象日环食,长春观察到的是日偏食,下列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太阳是光源 B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太阳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D用小孔成像的方法观察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会远离法线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当入射光线垂直反射面入射时,反射角为 90 D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 30角时,反射角是 30 3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日环食 B勺子好像在水面折断 C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
2、色光 D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4在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成像原理与手影游戏中影子形成的原理不同 B薄膜上成的是烛焰倒立的虚像 C若要看到像变大,可将小孔靠近烛焰 D若将小孔挡住一半,则薄膜上看不到完整的烛焰的像 5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 S 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
3、,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 6小王在研究光的有关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中的 a、b、c 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光发生反射现象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进入时,玻璃比水对光的偏折能力大 D光路是可逆的 7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 S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 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 S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将()A一定向左移动 B一定向右移动 C可能向左可能向右移动 D不动 8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聪发现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
4、置,小聪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 a和 b、刻度尺设计了两种方案。方案一:将小灯泡 a放在水中某处,再将小灯泡 b放在水面上方,如图所示,调整 b 的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 a的像重合,用刻度尺测出灯泡 b 到水面的距离;方案二: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当看到零刻度线与灯泡 a的像重合时,读出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以上两种方案正确的是()A仅有方案一 B仅有方案二 C方案一、方案二都正确 D方案一、方案二都不正确 9如图甲所示,蜡烛 a 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为 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 a 在平面镜中()A不成像,物体不在平面镜正前方了 B能成像,
5、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能成像,像同时上移 D能成像,像在原来位置 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6cm B当 u=24cm 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 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 二、填空题 11光在 _ 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传播最快,速度为 3108 _(填单位)。物理学中引入“光线”形象表
6、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_ 。12夏天在树荫下乘凉时,可以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太阳的像,光斑大小不一的主要原因是_(选填“树叶间缝隙到太阳距离不同”或“树叶间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13春游时,同学们看到:水中的鱼、中午树荫下的圆形亮斑、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在他们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_(以上均填序号)。14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 30角从 O 点射入,则反射角为_;当光线 AO绕 O点顺时针转动 30角时,反射光线_转动_角,入
7、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接着平面镜绕 O点逆时针转动 60角,反射光线一共转过_角。15 平面镜成像是_形成的,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米。16在电影院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幕布上的图像,这是因为光照到幕布表面发生了_现象;该现象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反射定律,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的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射到需要照亮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_(选填:“光滑”或“粗糙”)。17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_(选填“1”、“2”或“3”
8、),分界面为_(选填“”“”),分界面的_方为玻璃。(选填“上”“下”“左”“右”)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18“用光具盘研究光的反射现象”的实验中,各小组同学都完成了各自的实验报告。以下是从不同实验报告中摘录出来的四句话: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把小门向后折一个角度,小门上看不到光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 这四句话中,属于现象的是_;属于结论的是_。(均选填序号)三、作图题 19鱼在水下 A点看岸上的物体蜻蜓,图中 B、C 两点,有一点是蜻蜓,有一点是蜻蜓的像点,请根据成象原理,完成光路图。20
9、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下图的矩形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21如图,一束光AB射向平面镜MN,经MN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另一平面镜M N (图中未画出),再经M N 反射后沿CD射出,/CD AB。请完成光线AB经MN反射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画出平面镜M N ;标出两平面镜夹角的度数。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用笔描出入射光 EO和反射光 OF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ON两侧的i和r,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_入射角(
1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比较两者大小关系,这样的探究方式是为了_(填“A”或“B”)。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B。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3)如图乙,纸板 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 NO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在 NOF上_(填“看得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_同一平面内(填“在”或“不在”);(4)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 ON,可观察到反射光线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5)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1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23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_;(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 O 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 1 和 1、2 和2、3和3、4 和 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且折射角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3)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到水中光路,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4)
12、图丙中当激光笔从水中沿 4方向射入 O 点,则折射光线将会沿着_(填“1”“2”“3”或“4”)的方向射出,说明_的;(5)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进入空气中。请在图丁中面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_。24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 1 图、2 图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_(选填“1”或“2”)图。(3)本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填字母)。A5cm B8cm C10cm D15cm(4)在 2 图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
13、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_(选填“3”或“4”)图中的视力缺陷。(5)如 5 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光体 AB 所处的位置,请你根据所学的透镜知识,用特殊光线作出 AB在光屏上所成像 AB的大致位置_。25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 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确定了像的_,如果有 5mm 厚和 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_(选填“明亮”或“暗”)的环境中做实验。(2
14、)在如图乙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 A的像。小明拿另一支与 A 大小相同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的水平桌面上移动,发现无法让 B 与 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没有将玻璃板_放置。(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当蜡烛 B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 B,_,若_,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点,判断连线 _,测量像与物 _,进行比较,得出结论。(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
15、像较_(选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26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测得的物距 u、像距 v、计算的 u+v、成像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 物距 u(厘米)像距 v(厘米)u+v(厘米)像与物大小比较 像的虚实 1 60.0 12.0 72.0 缩小 实像 2 50.0 12.5 62.5 缩小 实像 3 40.0 13.3 53.3 缩小 实像 4 30.0 15.0 45.0 缩小 实像 5 18.0 22.5 40.5 放大
16、实像 6 16.0 26.7 42.7 放大 实像 7 14.0 35.0 49.0 放大 实像 8 12.0 60.0 72.0 放大 实像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a)根据实验序号 14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 u和像距 v 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b)根据实验序号_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 u和像距 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u v。根据实验序号 18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 v 随物距 u 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根据实验序号 18的数据,分析比较 u+v 随物距 u变化的情况,推
17、测凸透镜成实像时,u+v存在_(选填“最小值”或“最大值”),且当物距 u 在_范围内可以找到这个极值。第二章 光 单元测试(能力提升)一、单选题 1今年的 6月 21 日,不仅是夏至,还出现了一次难得的天文现象日环食,长春观察到的是日偏食,下列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太阳是光源 B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太阳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D用小孔成像的方法观察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像【答案】D A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并且是自然光源,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太阳光能在真
18、空中传播,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中,若物体到孔的距离大于像到孔的距离,成缩小的像;若物体到孔的距离小于像到孔的距离,成放大的像;若物体到孔的距离等于像到孔的距离,成等大的像,故 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会远离法线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当入射光线垂直反射面入射时,反射角为 90 D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 30角时,反射角是 30【答案】A A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故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故 A 正确;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
19、射定律,故 B 错误;C 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入射角为 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 0,故 C 错误;D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30时,入射角为 90-30=6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 60,故 D 错误。故选 A。3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日环食 B勺子好像在水面折断 C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 D山在水中形成倒影【答案】C A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月亮转到了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球较小而不能全部遮掩太阳形成的,所以我们就看不见全部的太阳,只看到看到部分太阳的光环,故 A 不符合题意;B插入水中的钢勺在水面处“弯折”了,是
20、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 C符合题意;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4在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成像原理与手影游戏中影子形成的原理不同 B薄膜上成的是烛焰倒立的虚像 C若要看到像变大,可将小孔靠近烛焰 D若将小孔挡住一半,则薄膜上看不到完整的烛焰的像【答案】C A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是沿着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错
21、误;B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薄膜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的实像,故 B 错误;C保持小孔和内筒的距离不变,将小孔向烛焰靠近,物距变小,所以烛焰的像变大,故 C正确;D将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挡住一半,像的大小与孔的大小无关,所以像大小不变,成完整的烛焰的像,故 D 错误。故选 C。5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 S 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答案】D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
22、用,不能起发散作用,如图的光路中,一束发散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光线的传播范围比原来变得会聚了些,这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6小王在研究光的有关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中的 a、b、c 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光发生反射现象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进入时,玻璃比水对光的偏折能力大 D光路是可逆的【答案】D A由 a可知,入射角等于 60、反射角等于 60,图 bc 可知,入射角等于 45、反射角等于45,所以可以得出光发生反射现象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 A 正确,
23、A不符合题意;B由图 a 可知,入射角等于 60、折射角等于 41,图 b可知,入射角等于 45、折射角等于 32,则可以得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 B 正确,B 不符合题意;C由图 bc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进入玻璃时,折射角较小,即偏折能力较大,故 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图 abc都是光从空气射入其它介质中,并没有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射过来,所以得不出光路是可逆的这一现象,故 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 D。7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 S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 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 S点,当液面上升时,光
24、点S将()A一定向左移动 B一定向右移动 C可能向左可能向右移动 D不动【答案】A 当液面上升时,入射光线不变,入射角不变,而入射点左移,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点 S将一定向左移,故 A正确。故选 A。8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聪发现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小聪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 a和 b、刻度尺设计了两种方案。方案一:将小灯泡 a放在水中某处,再将小灯泡 b放在水面上方,如图所示,调整 b 的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 a的像重合,用刻度尺测出灯泡 b 到水面的距离;方案二: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当看到零刻度线与灯泡 a的像重合时,读出刻度
25、尺在水面处的示数。以上两种方案正确的是()A仅有方案一 B仅有方案二 C方案一、方案二都正确 D方案一、方案二都不正确【答案】A 水面可以看作是平面镜,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并且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灯泡 b 的像与灯泡 a 的像重合,说明灯泡 a 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 b 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 a 的像重合,因为光的折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真实位置应该是在灯泡 a 的位置,所以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灯泡 a 的深度,不是灯泡 a 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所以方案一正确,故 A 正确,BCD 不正确。故选 A。9如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上海 年级 上学 物理 同步 训练 第二 单元测试 能力 提升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