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22年高考语文I卷诗歌鉴赏与情景默写答案+解析.pdf
《2016年—2022年高考语文I卷诗歌鉴赏与情景默写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2022年高考语文I卷诗歌鉴赏与情景默写答案+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 年2022 年高考语文 I 卷诗歌鉴赏与情景默写答案+解析 一、2022 年新高考 I 卷 古代诗歌阅读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
2、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鲍照的拟行路难当中以“_,_”起兴,从日常平凡的生活现象引发自身的感慨。(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3)李白常常称谢灵运为谢公,比如在“_,_”诗句中。【答案】15A 16(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
3、的道理。【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故选 A。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
4、征为幸福、美好。“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
5、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五、情景默写【答案】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梦游天姥吟留别)【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泻”“著”“屐”“渌”等,要理解字义
6、去记忆。二、2021 年新高考卷 I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
7、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5B 16“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 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
8、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说,到郊野去的人,只带一日之粮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的人,则需要“_”;而去往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须“_”。(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到了徐公,先是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然后“_,_”,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3)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
9、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答案】宿舂粮 三月聚粮 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舂、聚、窥、弗、阙、辅、津。三、2020 新高考卷 I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
10、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
11、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_”;而北望故都,又“_”,视线常被遮断。【答案】15B 16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 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12、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故选 B。16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
13、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答案】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勇、知方、眉、却、间、可怜。四、2019 年新高考卷 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庄子 逍遥游 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2022 年高 语文 诗歌 鉴赏 情景 默写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