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期末复习4《赤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期末复习4《赤壁》.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赤壁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词解】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戟(j)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二
2、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译诗】一支折断的戟沉在江底积沙中,铁还没有销蚀,我拿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赏析】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折戟沉沙铁未
3、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
4、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
5、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临漳西)。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
6、得更有情致而已。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
7、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主旨】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表现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问答: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练
8、习:(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赤壁的作者与李商隐合称“_”,“前朝”的意思_。3.诗中的“周郎”是三国时的著名人物周瑜,你所知道关于他的历史故事有_。【答案】2.(1).小李杜 (2).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3.周瑜打黄盖;既生瑜,何生亮!【解析】【2 题详解】考查文学常识。本诗作者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联系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古战场时所作,联系作者后两句生发的议论,如果上天不给周瑜提供便利,孙刘联军就会失败。可知诗中的前朝指的是赤壁之战的时代,即三国时期。【3 题详解】开放类试
9、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诸葛亮三气周瑜,顾曲周,丹阳借兵等。(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56 题(3 分)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诗中“周郎”指的是_。(人名)(1 分)6.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本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B.诗中的“前朝”指的是三国时期。C.诗中“二乔”的命运折射出了东吴的命运。D.本诗歌颂了“周郎”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56 题(3 分)5.周瑜(1 分)6.D(2 分)(三)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10、春深锁二乔。1、阅读上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3 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2 分)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 分)4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1、?3 分 5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4 分 一、答案:1、A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BCD正确。故选:A。2、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3、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4、答: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5、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四)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诗中的“周郎”是指 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诗人杜牧和 _合称“小李杜。(3 分)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 分)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2 分)4“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3 分)二、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4、“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