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与期末之古诗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pdf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与期末之古诗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上海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与期末之古诗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 学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与期末之古诗文言文阅读汇编 一、诗歌鉴赏(2021上海徐汇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诗句,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水面初平”的解释是_。2下面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争”“啄”两个动词,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茂密、绿意醉人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春行钱塘湖的无比喜悦之情。(2021上海松江区八年级期中)阅
2、读古诗,完成各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诗歌中的“悠悠”的意思是_ 4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昔人”乘鹤而去的神话起笔,既写出黄鹤楼的历史悠久,也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潜在的铺垫。B颔联诗人极目远望寻寻觅觅却未能见到黄鹤,表达诗人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惆怅。C颈联诗人望见长江对岸汉阳城树木分明可见,鹦鹉洲草木茂盛,借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D尾联诗人观赏佳景不觉已是傍晚,故乡为暮霭所隔一片朦胧凄迷,望不可见而心生无限愁思。(2021上海市徐汇中学八年级
3、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诗人是唐朝的_(人名)。黄鹤楼,故址在_市蛇山,传说是三国时的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而得名。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用典,写了黄鹤楼的传说。B颔联烘托出黄鹤楼高耸的雄姿。C颈联描写江上美景极具人情味。D尾联表达了诗人无奈的思乡情。(2022上海普陀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7
4、诗中的“日夕”指的是_。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对归田后的寂静空旷感到无奈。B诗人自问自答,指出心闲志远,自然就会远离喧嚣扰攘。C诗人写梦中景物,精雕细琢,细腻描摹,体现独特神韵。D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虽然满心神往,但又倍感失落迷茫。二、课内阅读(2021上海松江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本文的作者是_,与韩愈、王安石等人合称“_”
5、10解释下列加点字(1)欣然起行 行:_ (2)何夜无月 何:_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看见月色入户决定寻张怀民夜游是因为没有其他可以共享夜游之乐之人。B“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没有一个“月”字,却形象写出了月光澄澈透明的特点。C文章先叙事继写景后议论,全篇脉络分明,短小的篇幅蕴含丰富的内涵。D本文情感微妙复杂,有漫步的悠闲,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贬谪的悲凉等。(2021上海市徐汇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6、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本诗作者是苏轼,他与其父_、其弟 _合称“三苏”。13解释下列文中加点词(1)月色入户()(2)但少闲人()14翻译文中画线句。庭下如积水空明。1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运用了_修辞手法,强调了_之情。16下列对文中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而平添了失意与感慨。B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十分达观,随遇而安。C作者为自己成为“闲人”,有张怀民作伴而感到舒坦与庆幸。D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感到自卑和无地自容。(2022上海普陀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
7、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7愚公移山选自_,我们在六年级时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也出自此书。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9文中愚公妻子“献疑”,“疑”在两个方面:_,_。(用自己的话回答)三、对比阅读(2021上海徐汇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语
8、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屋,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 招隐 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注释】王子猷(y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戴安道:即戴逵。剡(shn):今浙江省嵊县 20甲文作者是_朝的_(人名)。字_,号_。21
9、解释下列加点词:(1)念无与为乐者()(2)人问其故()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3对(乙)文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王子猷)因此起床左右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好友戴安道。B(王子猷)因此感到心神不定,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C(王子猷)于是感到心神不定,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好友戴安道。D(王子猷)于是起床左右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24两段文字都写晚上去找好朋友,甲文求而得之喜,乙文求而未果亦乐,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述。(2021上海浦东新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甲】三峡
10、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5【甲】文作者是_(人名),【乙】文
11、“答谢中书书”中加点字“书”的含义是_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7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的景物非常优美,都表现了山高水净的特点。B甲乙两文写景时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景物色彩。C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D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8两篇文章运用不同手法描绘了耸入云端之景,其中【甲】文从侧面表现的句子“_,_。”与【乙】文从正面表现的句子“高峰入云”有异曲同工之妙。(2021上海黄浦区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甲】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东坡食汤饼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南迁:贬谪到南方。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
13、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鬻(y):卖。觕(c):同“粗”。箸(zh):筷子。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29【甲】诗的作者是 ,【乙】文作者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30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 仁至义尽 B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有词 C相与步于中庭 门庭若市 D盖竹柏影也 欲盖弥彰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划线句,注意其中加点字含义。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32对【乙】【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乙】文中“亦”和“相与”点出苏、张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B【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
14、人物的苦闷。C【乙】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D【乙】【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33一切景语皆情语。【甲】诗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准确地描绘了_的塞外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乙】文写景句则点染出一个_的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34【乙】【丙】两文通过人物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的苏轼。(2022上海松江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词】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
15、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文】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35渔家傲的作者是_(人名);愚公移山选自道家经典_。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甚矣,汝之不惠!37以下对【甲词】【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上海市 年级 上学 语文 期中 期末 古诗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限制150内